佛說放牛經
佛說放牛經
我听到的是这样:
那时,世尊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佛陀告诉众比丘:「有十一种方法,放牛人若不懂养牛之道,便不能妥善照料牛群。是哪十一种呢?第一,放牛人不知牛的外形特征;第二,不知牛的健康状况;第三,不知为牛梳理毛发;第四,不知护理牛的伤口;第五,不知燃烟驱虫;第六,不知选择适当道路行走;第七,不知爱护牛群;第八,不知选择合适地点渡水;第九,不知寻找丰美水草;第十,挤奶时不将乳汁挤尽;第十一,不知分辨哪些牛值得饲养。若放牛人不懂这十一种养护方法,牛群便不会繁衍兴旺,反而日渐减少。比丘们!若不知践行这十一种修行,就如同那不会放牛的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沙门。这样的修行者,终究不能在这正法中培育善根,犹如树木无枝叶庇荫;勉强出家却不行这十一种修行者,死后将堕入三恶道。哪十一种是比丘应行的法呢?比丘不知形色,不知相貌,应调伏时不知调伏,应防护时不知防护,应熏修时不知熏修,不知选择正道而行,不知爱护道心,不知如何渡过生死之流,不知法食处所,不知敬重长老比丘。」
比丘啊!什么叫做不知色?比丘不知四大,不知四大所造之色,比丘如此便是不知。比丘啊!什么叫做不知相?比丘不知愚痴因缘之相、不知智慧因缘之相。什么叫做不知愚痴因缘相?比丘不知黑业之缘,不知白业之缘,不知黑白相杂之缘。什么叫做不知智慧相?不知黑业之缘,不知白业之缘,不知白黑相杂之缘。比丘如此便是不知相。
比丘啊!什么叫做应磨砺而不磨砺?比丘若生起贪欲心便乐于执著,不舍弃、不忘记、不断绝,生起愚痴贪婪及其他恶心,全然怀藏不愿舍弃。比丘如此便是应磨砺而不磨砺。
比丘啊!什么叫做应护疮而不护疮?比丘见色生起妄想、闻声产生爱著,思想形相不知其恶,不防护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全然追逐外尘而不能守护。比丘如此便是应护疮而不护疮。
什么叫做比丘应起烟而不起烟?比丘所闻所学不知为人宣说。比丘如此便是应起烟而不起烟。
什么叫做比丘不知择道而行?比丘不入正道而行,反行于非道。什么是行非道?比丘进入淫女坊里及饮酒博戏之处。比丘如此便是不知行道。
什么叫做比丘不知敬爱?比丘听闻讲说正法时,不至心爱乐听受。比丘如此便是不知敬爱。
什么叫做比丘不知渡水?比丘不知四圣谛。哪四谛?比丘不知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比丘如此便是不知渡水。
什么叫做比丘不知食处?比丘不知四念处。哪四念处?比丘不知内观身、外观身、内外观身,不知内观受、外观受、内外观受,不知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不知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比丘如此便是不知食处。
什么叫做比丘不知食不尽?比丘若受国王长者居士信女请食,设种种肴馔至心供养,比丘不知节制,食毕有余还想带走。比丘如此便是不知食不尽。
什么叫做比丘不知敬长老?比丘恭敬供养之事为何不知?若有长老比丘久习道德学问广博,年少比丘不至心礼敬,见之不站立不让座,轻慢调笑不以善心相待。比丘如此便是不知敬长老。
若有比丘不知奉行这十一法,在我法中不应为沙门,不种植律法根苗,无枝叶荫覆皆自腐朽,不如还俗为白衣。若强为沙门者必堕三恶道。
「比丘啊!要知道放牛人有十一种方法养护牛群,能使牛群繁衍生息。是哪十一种呢?这放牛人应当做到:识别牛的毛色,辨别牛的形相,为牛擦拭身体,照料牛的疮伤,燃烟驱虫,选择道路,带领渡水,爱护牛群,随逐水草放牧,知晓适量保留牧草,分辨牛只优劣,精心饲养可用的牛。这样的放牛人,便能养护牛群使其增长壮大。」
于是佛说偈颂道:
放牛的孩子仔细观察,牛的主人很有福报, 六头牛经过六年,增长到六十头不曾减少。 放牛的孩子很聪明,懂得分辨各种特征, 这样的放牛孩子,前世就受到佛陀的称赞。
比丘应当修习这十一种法,便能在此法中种下律法根苗,使枝叶茂盛荫庇大地,永不朽坏。是哪十一种?比丘应知色、知相、知擦拭、知护疮、知适时放烟、知行道、知爱法、知渡水处、知食处、知不贪食、知敬奉长老旧学耆宿。何为比丘知色?比丘知晓四大所造色,如是比丘即为知色。何为比丘知相?比丘能辨别愚痴与智慧。何为愚痴?思不应思、行不应行、言不应言,是为愚痴。何为智慧?思当思、行当行、言当言,是为智慧。能辨别愚痴智慧,是为知相。何为比丘应擦拭知擦拭?比丘若生贪欲能制心远避如吐恶物,若起瞋恚悭贪及其他恶法,能制心远避如吐恶物。如是比丘即为知擦拭。何为比丘应护疮而护?比丘眼见色不分别美丑、守护眼根不染外色、远离诸恶护持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细滑、意起多念,皆能制心不染,护此诸根不著外尘如吐恶物。如是比丘即为知护疮。何为比丘适时放烟?比丘将所学所闻所知广为宣说,如是比丘即为知放烟。何为比丘知行道?比丘行八正道,知不可行处,如淫舍、酒肆、赌场,终不妄入,如是比丘即为知行道。何为比丘知爱法?比丘闻说正法时,至心听受欢喜爱乐,如是比丘名为知爱。何为比丘知渡水处?比丘知晓四圣谛。何为四圣谛?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如是比丘即为知渡水。何为比丘知食处?比丘知晓四念处。何为四念处?比丘观内身、观外身、观内外身,观内受、观外受、观内外受,观内心、观外心、观内外心,观内法、观外法、观内外法,如是比丘即为知食处。何为比丘知不贪食?比丘若受国王长者居士供养种种饮食,当知节量适可而止,思维佛言:'施主虽丰,当自限量,不尽受取。'如是比丘即为知不贪食。何为比丘知敬奉长老旧学耆宿?比丘应当亲近礼敬供养,出入迎送见来让座,尽力承事,不生懈怠。如是比丘即为知敬长老。比丘能行此十一事者,于此法中种下律法根苗枝叶繁茂,广作荫庇清净无垢。
这时,世尊用偈颂说道:
虔诚信佛精进修行, 饮食知节量度分明, 恭敬侍奉年长德高, 此等行持佛陀赞称。 以上十一殊胜法门, 比丘若能依教奉行, 昼夜安定修持心意, 六年证得阿罗汉果。
众比丘听闻佛陀所说,心生欢喜,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