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真理的至高境界超越言语表述,圣贤因此保持静默;深奥的义理必须借助语言传递,所以释迦牟尼创立教法。如来出现于世,主要教法分为三种:针对身口行为,用戒律加以防范;阐明善恶道理,以经典进行引导;演绎深奥义理,通过法相加以辨析。这三藏的建立,原本对应不同需求,若能把握其宗旨,便知不同途径终归同一目标。
禁律属于律藏,分为四分十诵。法相属于阿毗昙藏,分为四分五诵。契经属于四阿含藏:《增一阿含》分为四分八诵,《中阿含》分为四分五诵,《杂阿含》分为四分十诵,这部《长阿含》分为四分四诵,共合三十部经成为一部。
阿含经,在秦地称为法归。所谓法归,实为万善汇聚的渊薮,总持法门的园林。这部经典博大精深,内涵广博;明示祸福贤愚的轨迹,辨析真伪差异的本源,历述古今成败的规律,总括天地万物的纲常。大道无不由此而出,正法无不在此显现,犹如浩瀚大海,百川终将归入,故以法归为名。开示修行正道,记载久远之事,故以长阿含为名。研习此经者,长久迷障顿然开解。邪正难以分辨的,在此如同昼夜分明;因果隐微难见的,在此如同形影映照;劫数虽极长远,在此如同旦夕之间;天地虽极广阔,在此如在眼前。这可说是为暗室点亮明灯,为盲人开启五目,不需窥视窗牖,而智慧已周遍无余。
大秦天王清净心智,崇高德行独步当世,智慧与恬淡相互滋养,世间与出世间同时成就,常忧虑微妙教理被各地风俗所遮蔽。因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秉性正直清和,悟性超群,尊崇佛法,自然妙悟,天王特别器重,常委以弘法事务。于弘始十二年(岁次庚戌)邀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译出律藏一部四十五卷,至十四年完成。十五年(岁次癸丑)译毕此《长阿含经》。凉州沙门佛念担任口译,秦国道士道含执笔记录。当时召集京城及中原地区著名高僧,在府第中校对审定,恭敬领受佛法真言,严谨传承毫无偏差,去除浮华崇尚质朴,力求保存圣教本旨。我有幸参与听闻法要,虽无辅佐善法之功,却得以亲闻末席,故简略记录此事,以启示未来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