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梵志品法句經第三十五有四十章
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學無穢,可稱道士。
截流而渡, 無欲如梵, 知行已盡,
是謂梵志; 以無二法, 清淨渡淵,
諸欲結解, 是謂梵志; 適彼無彼,
彼彼已空, 捨離貪婬, 是謂梵志;
思惟無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謂梵志。 日照於晝、 月照於夜、
甲兵照軍、 禪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非剃為沙門, 稱吉為梵志,
謂能捨眾惡, 是則為道人;
出惡為梵志, 入正為沙門,
棄我眾穢行, 是則為捨家。
若猗於愛, 心無所著, 已捨、已正,
是滅眾苦。 身、口與意, 淨無過失,
能捨三行, 是謂梵志。 若心曉了,
佛所說法, 觀心自歸, 淨於為水。
非蔟結髮, 名為梵志; 誠行法行,
清白則賢。 飾髮無慧, 草衣何施?
內不離著, 外捨何益? 被服弊惡,
躬承法行, 閑居思惟, 是謂梵志;
佛不教彼, 讚己自稱, 如諦不妄,
乃為梵志; 絕諸可欲, 不婬其志,
委棄欲數, 是謂梵志; 斷生死河,
能忍起度, 自覺出塹, 是謂梵志;
見罵見擊,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謂梵志; 若見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調, 是謂梵志; 心棄惡法,
如蛇脫皮, 不為欲污, 是謂梵志;
覺生為苦, 從是滅意, 能下重擔,
是謂梵志; 解微妙慧, 辯道不道,
體行上義, 是謂梵志; 棄捐家居,
無家之畏, 少求寡欲, 是謂梵志;
棄放活生, 無賊害心, 無所嬈惱,
是謂梵志; 避爭不爭, 犯而不慍,
惡來善待, 是謂梵志; 去婬怒癡,
憍慢諸惡, 如蛇脫皮, 是謂梵志;
斷絕世事, 口無麤言, 八道審諦,
是謂梵志; 所世惡法, 修短巨細,
無取、無捨, 是謂梵志; 今世行淨、
後世無穢, 無習、無捨, 是謂梵志;
棄身無猗, 不誦異行, 行甘露滅,
是謂梵志; 於罪與福, 兩行永除,
無憂、無塵, 是謂梵志; 心喜無垢,
如月盛滿, 謗毀已除, 是謂梵志;
見癡往來, 墮塹受苦, 欲單渡岸,
不好他語, 唯滅不起, 是謂梵志;
已斷恩愛, 離家無欲, 愛有已盡,
是謂梵志; 離人聚處, 不墮天聚,
諸聚不歸, 是謂梵志; 棄樂無樂,
滅無熅燸, 健違諸世, 是謂梵志;
所生已訖, 死無所趣, 覺安無依,
是謂梵志; 已度五道, 莫知所墮,
習盡無餘, 是謂梵志; 于前、于後,
乃中無有, 無操、無捨, 是謂梵志;
最雄、最勇, 能自解度, 覺意不動,
是謂梵志; 自知宿命, 本所更來,
得要生盡, 叡通道玄, 明如能默,
是謂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