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懺願儀
(沙門遵式輒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等諸大乘經。集此方法流布諸後。普結淨緣)。
沙门遵式特从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中,采撷要义编纂此法。广传后世,普结净土法缘。
原其諸佛憫物迷盲。設多方便而引取之。但誰安養淨業捷直可修。諸大乘經皆啟斯要。十方諸佛無不稱美者也。若比丘四眾及善男女。諸根缺具者。欲得速破無明諸闇。欲得永滅五逆十惡。犯禁重罪及餘輕過。當修此法。欲得還復清淨。大小戒律現前。得念佛三昧。及能具足一切菩薩諸波羅密門者。當學此法。欲得臨終離諸怖畏。身心安快喜悅如歸。光照室宅。異香音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現在其前。送紫金臺授手接引。五道橫截九品長騖。謝去熱惱安息清涼。初離塵勞便至不退。不歷長劫即得無生者。當學是法。欲修少法而感妙報。十方諸佛俱時稱讚現前授記。一念供養無央數佛即還本國。與彌陀坐食。觀音議論。勢至行步。眼耳洞視徹聞。身量無際飛空。自在宿命了了。遍見五道如鏡面像。念念證入無盡三昧。如是稱述不可窮盡。應當修習此之勝法。如所說者皆實不虛。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稱美此事以示不妄。我等云何敢不信佛。今取淨土眾經立此行法。若欲廣知尋經補益。且聊為十科說之。一嚴淨道場。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燒香散華。五禮請法。六讚歎法。七禮佛法。八懺願法。九旋誦法。十坐禪法。
推究诸佛怜悯众生迷惑无明,广设种种方便法门引导接引。其中唯有西方安养净土之净业最为便捷直接,可修可证。诸多大乘经典皆开显此要门,十方诸佛无不称扬赞叹。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及善男子善女人,无论根器利钝,欲速破无明黑暗,永灭五逆十恶等重罪,乃至清净犯戒轻过,当修此法;欲恢复清净戒体,大小戒律现前成就,证得念佛三昧,圆满菩萨诸波罗蜜,当学此法;欲临终时远离怖畏,身心安隐愉悦如归故乡,得见光明满室、异香天乐,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现前接引,紫金莲台授手相迎,横超五道、直登九品,永离热恼、安住清凉,初出尘劳便证不退,不经长劫速得无生,当学此法;欲以少修而感殊胜果报,十方诸佛同时赞叹现前授记,一念供养无量诸佛即还净土,与弥陀共坐受食,与观音论道,与势至经行,六根洞达无碍,身量等同虚空,飞行自在,宿命明了,遍观五道如镜现像,念念证入无尽三昧——如是功德不可穷尽,应当修习此殊胜法门。
凡此所言真实不虚,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称扬印证。我等云何不生深信?今择取净土诸经要义立此修行法则。若欲广知,可寻经论补充。暂且分为十科说明:第一严净道场,第二明方便法,第三明正修意,第四烧香散华,第五礼请法,第六赞叹法,第七礼佛法,第八忏愿法,第九旋诵法,第十坐禅法。
第一嚴淨道場
當選閑靜堂室。先去舊土。後於靜處取新土。須地無瓦石。及先非穢染用填其地。以香和塗極令清淨。次於其上懸新寶蓋。蓋中懸五雜旛。及遍室懸諸繒綵旛華。取好莊嚴。安佛像西坐東向。觀音侍左。勢至侍右。像前列眾好華及蓮華等。若安九往生像最好。無亦無妨。餘者嚴事隨力安之。次周設薦席慮地卑濕。行人須新淨衣如絕無新淨。即浣染身中上者。浴後披著方入道場。應從門頰左右出入。鞋履齊正不得雜亂。其所往時須換故衣。沐浴後却著淨衣。日日如是。次於道場。當自傾竭種種供養三寶。若不盡其所有供養。行法不專必無感降。如絕無己物方可外求。行者十人已還。多則不可。宜於六齋日建首。
应当选择清净的堂室。先除去旧土,后在洁净处取新土。须要土地中没有瓦砾石块,以及先前未被污秽沾染的土壤来填平地面。用香料调和涂抹,务必使其极其清净。
接着在堂室上方悬挂崭新的宝盖,宝盖中悬挂五色幡旗,并在整个室内悬挂各种彩绸幡花,务必装饰得庄严美好。安置佛像坐西朝东,观世音菩萨侍立左侧,大势至菩萨侍立右侧。佛像前摆放各种上好鲜花及莲花等供品。若能安置九尊往生像最为理想,没有也无妨。其余陈设根据能力安排即可。
之后在四周铺设席垫以防地面潮湿。修行者须穿着全新洁净衣物,若实在没有新净衣物,则需浣洗身上最干净的衣物。沐浴后方可披着净衣进入道场。应从门侧左右进出,鞋履整齐不得杂乱。每次进出道场都需更换旧衣,沐浴后再穿净衣,日日如此。
随后在道场中,应当竭尽所能以种种供品供养三宝。若不竭尽所有进行供养,修行法门不专一,必定无法感召佛力降临。只有在完全没有个人物品的情况下,方可向外寻求供养。修行者人数以十人为限,过多则不宜。最好选择六斋日开始修行。
CBETA 编码:T198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