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时,世尊进入神通大光明藏的三昧正定,一切如来光明庄严安住其中,这是众生清净觉悟的境界;身心寂灭平等一如,圆满十方无二无别,在这不二境界中显现种种净土。有十万大菩萨众共同参与,其名为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作为上首;他们与各自的眷属都进入三昧定境,共同安住于如来平等的法会之中。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起身,恭敬地向佛足顶礼,向右绕行三周,然后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恳请您为这次法会中所有前来听法的众生,宣说如来最初发心修行的清净因地法门,以及菩萨在大乘佛法中如何发起清净心,远离各种修行偏差,能使未来末法时代追求大乘佛法的众生不堕入邪见。说完这番话后,他五体投地虔诚礼拜,如此反复请求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向如来询问修行的根本方法,并为末世一切追求大乘佛法的众生,使他们能够正确修持而不堕入邪见。现在你们仔细聆听,我将为你们宣说。文殊师利菩萨听闻佛的教诲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起静默聆听。
善男子,至高无上的法王拥有一个名为圆觉的广大总持法门,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的教法来教导菩萨。一切如来最初修行时,都是依靠圆满观照清净觉性的境界,彻底断除无明才成就佛道。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以来产生种种错误认知,就像迷路的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错误地把地水火风四大当作自己的身体,把六识对尘境的分别执着当作自己的心;这就像眼睛有病的人看见空中虚妄的花朵和虚幻的第二个月亮。善男子,虚空中其实没有花,是眼睛有病的人执着幻象。由于这种错误执着,不仅误解了虚空的本质,更迷失了真实花朵的存在,由此虚妄地陷入生死轮回,所以称为无明。善男子,这个无明并非真实存在,就像梦中人在梦里觉得梦境真实,醒来后才发现一无所得;又像众多幻花在虚空中消失,不能说它们有固定的消失之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产生的地方。一切众生在本无生灭的境界中,虚妄地看见生灭现象,因此称为轮回生死。善男子,如来在修行圆觉时,明白这些如同空中幻花,自然不受轮回,也没有身心承受生死之苦,这不是刻意造作的,而是本来如此。那个能觉知的境界如同虚空,知道虚空的当下就是幻花的本质,但也不能说没有觉知性。既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这才称为随顺清净觉性。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虚空的特性,永恒不变;如来藏中没有生灭,没有知见,如同法界本性那样究竟圆满遍布十方;这就是修行成佛的根本方法。菩萨因此在大乘中发起清净心,末法时代的众生依照这个法门修行就不会堕入邪见。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含义,用偈颂说道:
文殊你应当知道,一切诸佛如来,
从最初修行时,都以智慧觉悟,
彻底明白无明。知道无明如空中花,
就能避免轮回,又像梦中的人,
醒来后不可得。觉悟者如同虚空,
平等没有动摇,觉悟遍布十方世界,
就能成就佛道。一切幻相灭尽无踪迹,
成道也无所得,因为本性本来圆满。
菩萨在这之中,能够发起菩提心,
末世的众生们,依此修行可避免邪见。
这时普贤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站起,恭敬跪拜佛陀双足,向右绕行三圈,然后长跪合掌对佛陀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恳请您为在场各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所有修习大乘佛法的众生开示:听闻这圆满觉悟的清净境界后,应当如何修行?世尊!如果众生明白一切都是幻象,那么身心也是幻象,为何还要用虚幻的身心去修虚幻的法门?倘若所有虚幻本性都彻底寂灭,心念都不复存在,那又是谁在修行?为何还说修行如同幻化?如果众生本来就不修行,始终沉溺在生死轮回的幻境里,从来不曾认清虚幻的真相,那虚妄心念又该如何解脱?祈请世尊为末法时代一切众生指明循序渐进的修行方法,使众生永远脱离种种幻相。说完这番话,普贤菩萨全身伏地礼拜,如此恭敬恳请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普贤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的方便法门,循序渐进,使众生得以脱离种种幻相。现在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普贤菩萨听闻教导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同静默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的种种虚幻变化,都源于如来圆满觉悟的微妙真心,就像虚空中的花朵从虚空中显现,幻花虽灭但虚空本性不坏;众生的虚幻妄心要依靠虚幻来消除,种种虚幻都灭尽了,觉悟真心却始终不动。借助虚幻来说觉悟,这也是一种虚幻,如果说有觉悟,仍然没有脱离虚幻,说没有觉悟也是如此。因此,虚幻灭尽才叫做不动。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虚幻不实的境界,由于坚定不移地保持远离之心,连“心是虚幻”这个念头也要远离,对“远离是虚幻”也要远离,甚至“远离远离的念头”也要远离,直到无所可离,才能消除一切虚幻。就像钻木取火,两根木头相互摩擦,火苗生出时木头烧尽,灰飞烟灭;用虚幻来对治虚幻也是如此,种种虚幻虽已除尽,但不会陷入断灭。善男子,知道是虚幻就立即远离,不需要其他方法;远离虚幻就是觉悟,也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照这个法门修行,这样才能永远脱离所有虚幻。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普贤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众生,
从无始以来的虚幻无明, 都是依如来圆满觉悟的心而显现。 就像虚空中的花朵, 依托虚空而现出形相, 空花若消失, 虚空原本不动摇。 虚幻从觉悟中生起, 虚幻灭尽觉悟就圆满, 觉悟的心本就不动。
因此一切菩萨, 及末法时代的众生, 应当常常远离虚幻, 一切虚幻都要舍弃。 就像木头中生出火, 木头烧尽火自然熄灭, 觉悟本无次第差别, 方便法门也是如此。
这时普眼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礼拜佛陀的双足,向右绕行三圈,然后长跪合掌对佛陀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请您为在场的诸位菩萨以及未来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解说菩萨修行的次第步骤,应当如何正确思维?怎样保持修持?对于尚未觉悟的众生,要运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他们普遍开悟?世尊!如果众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如理的思维,听到如来宣说这种三昧法门时心中产生迷惑混乱,那么对于圆满觉悟的境界就无法契入。恳请您发慈悲心,为我们这些修行者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暂且开示方便法门。说完这些话后,普眼菩萨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像这样连续三次虔诚祈请。
这时,世尊对普眼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及末世众生,向如来询问修行的次第、思维方法、住持要领乃至种种方便法门。现在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普眼菩萨听闻教诲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起安静聆听。
善男子,那些初学菩萨和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证得如来清净圆满的觉性,应当保持正念远离一切虚幻。首先要依照如来的奢摩他法门修行,严守戒律,与僧众和睦相处,在静室中禅坐。要常常这样观想:我现在的身体是四大元素和合而成——毛发、指甲、牙齿、皮肤、肌肉、骨骼、骨髓、脑髓这些固体属于地大;唾液、鼻涕、脓血、津液、口水、痰液、泪液、精液、大小便这些液体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当四大元素分离时,这个虚妄的身体究竟在哪里呢?由此应当明白,这个身体终究没有实体的存在,只是因缘和合显现的假相,本质上如同幻化。由四缘暂时和合,虚妄地显现出六根;六根与四大内外结合,虚妄地产生种种攀缘之气,在这些积聚中似乎有能缘之相,假名为心。善男子,这个虚妄的心如果没有六尘对象就无从产生。当四大分解时,六尘也了不可得,其中能缘的六根与所缘的六尘各自归于消散,终究找不到一个实在的能缘之心可以把握。
善男子,那些众生的虚幻身体消失后,虚幻心念也随之消失;虚幻心念消失后,虚幻外境也随之消失;虚幻外境消失后,虚幻的消亡本身也消失;当虚幻的消亡都消失时,真实不虚的本性就会显现。就像打磨镜子,污垢除尽后光明自然显现。善男子,应当知道身心都是虚幻的污垢,当污垢彻底消失时,十方世界都会变得清净。
善男子,比如清净的摩尼宝珠,能映照出五种颜色,随角度不同显现各异。愚昧无知的人却以为摩尼宝珠本身真有五种颜色。善男子,圆满觉悟的清净本性通过身心显现,随众生类别各有对应。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却说清净圆满觉悟真像这样具有身心的自相,也是如此;因此不能远离虚幻变化。所以我说身心是虚幻的污垢,能相对远离虚幻污垢的就称为菩萨;当污垢除尽、相对性消除时,就没有相对立的污垢和能称呼的名相了。
善男子,这位菩萨及末世的众生,因为证得一切幻象如同影像般寂灭,那时便获得无方所的清净,无边虚空中觉性自然显发。觉性圆满光明,所以显现心清净;心清净,所以见到的尘境清净;见清净,所以眼根清净;根清净,所以眼识清净;识清净,所以听闻的尘境清净;闻清净,所以耳根清净;根清净,所以耳识清净;识清净,所以觉知的尘境清净;像这样,乃至鼻、舌、身、意也都是如此。善男子,根清净,所以色尘清净;色清净,所以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也都是如此。善男子,六尘清净,所以地大清净;地清净,所以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也都是如此。善男子,四大清净,所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这些清净,所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像这样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全都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自性清净,所以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所以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所以像这样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个世界清净,所以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所以像这样乃至遍满虚空、圆融三世的一切都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此平等不动,应当知道觉性也是平等不动的;因为地水火风四大不动,所以觉性平等不动;甚至八万四千种陀罗尼法门都平等不动,应当知道觉性平等不动。善男子,觉性遍布一切,清净不动。因为它圆满没有边际,所以应当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遍布整个法界;六根遍布的缘故,应当知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遍布法界;六尘遍布的缘故,应当知道地水火风四大遍布法界;这样乃至一切陀罗尼法门都遍布法界。善男子,由于那微妙觉性遍布一切的缘故,六根的性和六尘的性不会毁坏也不会混杂;六根六尘不毁坏的缘故,这样乃至一切陀罗尼法门都不会毁坏不会混杂;就像千百盏灯的光明照亮一间屋子,所有光明遍布整个房间,不会互相毁坏也不会混杂。善男子,因为觉悟已经成就,应当知道菩萨不会被法束缚,也不追求从法中解脱,不厌恶生死轮回,也不贪爱涅槃境界,不特别尊敬持戒的人,也不憎恨破戒的人,不看重修行已久的人,也不轻视初学佛法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已经觉悟一切的缘故,就像眼睛的光明能清楚照见面前的景象,这光明圆满而没有憎恶或贪爱,为什么呢?因为光明的本质没有分别,所以没有憎恶和贪爱。
善男子,这些菩萨及末法时代的众生,若能依此心性修习而有所成就,实则无修无成。圆满觉性普照十方,与寂灭本无差别。在这无量的佛世界中,一切现象如同空中花影般忽生忽灭,既不相即也不相离,既无束缚也无解脱。由此方知众生本来具足佛性,生死与涅槃如同昨夜的梦境。
善男子,正因一切如昨夜之梦,故应明白生死与涅槃本无生灭来去。所证悟的真理无所谓得失取舍,能证悟的心识也无所谓造作停息。在这证悟中,既无能证之人,也无所证之境,毕竟无证无得,一切法性平等不增不减。
善男子,菩萨们应当这样修行,这样循序渐进,这样静心思惟,这样安住本心,这样善巧方便,这样开启智慧。追求这样的真理,自然不会迷失困惑。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普眼你应当明白,一切众生众生的身体和心念都如幻影,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心念则依附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四大元素本质分离,哪有真实的聚合体?这样逐步修行,一切都能归于清净。真心本性遍满法界不动摇,无造作无休止无生灭,也没有能证悟的主体。诸佛世界如同空中花,过去现在未来皆平等,根本无来亦无去。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契入佛道,都应当这样修持。
这时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恭敬地跪拜佛足,向右绕行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善于为一切菩萨众宣说如来圆满觉悟清净总持的修行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开示,为众生破除愚痴;法会大众承蒙佛陀慈悲教诲,如同眼翳消散,智慧之眼得以清净。世尊!如果众生本来已经成佛,为什么还会有无明?如果无明是众生本有的,为什么如来又说众生本来成佛?十方各类众生原本成就佛道,后来生起无明;那么一切如来什么时候又会再生起烦恼呢?恳请您以无遮无碍的大慈悲心,为诸位菩萨开启秘密法藏,也为末法时代一切众生能够听闻这究竟了义的经典教法,永远断除疑惑懊悔。说完这些话,他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如此反复请求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金刚藏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向如来询问甚深秘密的究竟法门,这是对菩萨们最上等的教诲,是究竟了义的大乘教法,能让十方修学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一切众生,生起坚定的信心,永远断除疑惑和懊悔。现在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当时,金刚藏菩萨听闻教诲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起静默聆听。
善男子,所有世界的开始与终结、产生与消亡、存在与消失、聚集与分散、起始与停止,每一个念头接连不断,循环往复,种种选择和放弃,都是轮回。还未脱离轮回却想分辨圆满觉悟,那圆满觉悟的本性就和流转一样;想要避免轮回,是没有可能的。就像眨动的眼睛能让平静的水面显得摇晃;又像不动的眼睛看火把旋转;云飘动时月亮似乎在移动,船行进时河岸仿佛在后退,都是同样的道理。善男子,各种旋转没有停止,想让那些事物先静止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在生死轮回中染污的心从未清净过,却想观想佛陀的圆满觉悟而不旋转回复?所以你们才会产生三种迷惑。
善男子,就像眼睛有病的人会虚幻地看见空中有花。如果这种虚幻的眼病消除了,就不能说:这眼病已经消失,什么时候会再生起各种眼病呢?为什么呢?因为眼病和空花这两种现象并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如同空中的花在虚空中消失时,不能说虚空什么时候会再生出空花?为什么呢?因为虚空中本来没有花,不存在生起和消灭的问题。生死和涅槃也是这样,如同空花的生起与消失。真正圆满的觉悟超越了空花和眼病的虚幻。善男子,要知道虚空既不是暂时存在,也不是暂时不存在,更何况如来圆满觉悟的境界,它本来就是与虚空一样平等不变的本性。
善男子,就像提炼金矿,金子并非因提炼才有;一旦成为纯金,就不会再变回矿石,历经无尽时间,金子的性质也不会改变。不应说原本没有金子,如来的圆满觉悟也是如此。善男子,一切如来的微妙圆满觉悟之心,原本没有菩提和涅槃,也没有成佛或不成佛,没有虚妄的轮回,也没有非轮回。
善男子,那些声闻修行者所达到的身心语言皆断灭的境界,尚且不能真正证得如来亲现的涅槃境界,更何况用凡夫分别心去测度如来圆满觉悟的境界。这就像用萤火去烧须弥山,终究不能点燃;以轮回心生起的轮回见解,想要进入如来大寂灭的智慧海洋,终究不能到达。因此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首先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轮回根本。
善男子,凡是有造作的思维从妄心产生,都是六尘缘影的妄想习气,并非真实心体,如同空中花。用这样的虚妄思维来辨别佛的境界,就像希望空花再结出空果,辗转都是妄想,毫无意义。善男子,虚浮不实的妄心生出种种巧妙见解,不能成就圆满觉悟的修行。这样的分别思量,不是正确的提问方式。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金刚藏你应当知道,如来的寂灭本性, 从来就没有开始和结束。如果用轮回的心去思考, 念头就会不断循环往复,只能到达轮回的边缘, 无法进入佛的智慧海洋。好比冶炼金矿, 真金不是因冶炼才产生,虽然金矿本就含金, 终究要通过冶炼才能成就,一旦成为纯金, 就不会再变回矿石。生死与涅槃, 凡夫和诸佛,都如同空中花影。 念头尚且虚幻不实,又何必追问虚妄现象? 若能明白这颗心,再去寻求圆满觉悟。
这时,弥勒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起身,恭敬地跪拜佛陀双足,向右绕行三圈,然后长跪合掌对佛陀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广泛地为菩萨们开示了深奥的佛法,让大众深刻认识到轮回的本质,能够分辨邪见与正法,为末法时代的众生开启觉悟的智慧之眼,使他们对涅槃解脱生起坚定信心,不再陷入轮回的迷妄之中。世尊!若菩萨及末法众生想要证入如来究竟寂灭的解脱境界,应当如何断除轮回的根本?轮回有哪几种形态?修证佛果菩提有哪些次第差别?菩萨返回世间度化众生时,应当设立多少种善巧方便法门?恳请世尊以救度众生的大悲心,为所有修行菩萨及末法众生澄清智慧之眼,让心灵明镜映照真理,彻底觉悟如来最圆满的智慧。说完这番话,弥勒菩萨五体投地礼拜,如此虔诚地请求了三次。
那时,世尊对弥勒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及末世众生,向如来询问深奥秘密微妙的道理,使诸位菩萨清净智慧之眼,也让一切末世众生永远断除轮回,心中觉悟真实相状,具备无生法忍。现在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当时,弥勒菩萨遵奉教诲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起静默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有种种恩爱贪欲,所以才有轮回。所有世界的一切生命,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还是化生,都是因为淫欲而延续性命,应当知道轮回的根本在于贪爱。由于存在种种欲望,助长了贪爱的习性,因此使得生死不断相续。欲望因贪爱而生,性命因欲望而有,众生贪爱性命又依赖于欲望这个根本;贪爱欲望是因,贪爱性命是果。由于在欲望的境界中产生种种顺逆,当境界违背贪爱心时就会产生憎恨嫉妒,造作种种业行,因此又堕入地狱饿鬼道;如果知道欲望可厌,对贪爱产生厌离而舍弃恶行乐于行善,就会再次显现于天道人道;又因为明白各种贪爱都可厌离,于是舍弃贪爱乐于修持,但这样反而滋养了贪爱的根本,便显现出有为的增上善果,这都是因为仍在轮回中,未能成就圣道。所以众生想要脱离生死、免于轮回,必须先断除贪欲和贪爱的渴求。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在世间,并非以贪爱为根本,而是出于慈悲心,为了让众生舍弃贪爱,借助贪欲的形式而进入生死轮回。如果在末法时代,一切众生能够舍弃各种欲望,消除憎恨与贪爱,永远断除轮回,勤奋追求如来的圆满觉悟境界,就能在清净心中获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于原本的贪欲,显现无明而表现出五种根性,各有差异;依据两种障碍,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状态。什么是二障?一是理障,妨碍正确的知见;二是事障,使生死轮回不断。什么是五性?善男子,如果这二障未能断除,就称为未成佛;如果众生永远舍弃贪欲,先除去事障但未断除理障,只能觉悟成为声闻、缘觉,还不能安住于菩萨境界。善男子,如果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想要畅游如来广大圆满觉悟的海洋,首先应当发愿努力断除二障,二障被降伏后就能进入菩萨境界;如果事障和理障永远断除,就能进入如来微妙圆满的觉悟,成就菩提和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都能证得圆满觉悟,遇到善知识并依照其教导修行,此时修习便有顿悟和渐悟的区别;如果遇到如来无上菩提的正确修行道路,无论根器大小都能成就佛果;如果众生虽然寻求善知识却遇到邪见之人,未能真正觉悟,就称为外道种性,这是邪师误导的过错,不是众生的责任。这就是众生五种根性的差别。
善男子,菩萨以大悲心和善巧方便进入世间,开导尚未觉悟的众生,甚至示现各种形象,展现顺境逆境,与众生共同行事,教化他们直至成佛,这些都依靠无始以来的清净愿力。如果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对大圆觉生起坚定信心,就应发起菩萨的清净大愿,应当这样说:愿我现在安住于佛的圆满觉悟中,寻求善知识指引,不遇到外道和二乘修行者。依照这个愿望修行,逐步断除各种障碍,障碍除尽、愿望圆满时,就能登上解脱的清净殿堂,证得大圆觉的妙庄严境界。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弥勒你应当明白,一切众生, 无法获得大解脱,都是因为贪欲, 沉沦在生死轮回中。若能断除憎恨贪爱, 以及贪嗔痴三毒,不执著分别心, 都能成就佛道。烦恼障所知障永远消除, 寻求明师得到正悟,随顺菩提心愿, 安住于大涅槃。十方所有菩萨, 都因大悲誓愿,示现投身生死。 现在修行的人,以及未来众生, 精勤断除各种爱执偏见,就能回归大圆觉。
这时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站起,用头顶礼佛足,向右绕行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广泛开示如此不可思议的妙法,是我们从未见过、从未听过的。如今蒙佛慈悲引导,我们身心安泰获得极大利益。恳请世尊为在场所有求法者,再次宣说诸佛圆满觉悟的体性——一切众生、诸位菩萨与如来世尊所证悟的境界有何差别?愿您为末法时代的众生开示这殊胜教法,让他们依教奉行,逐步开悟契入。说完这些话,他五体投地行礼,如此反复请求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清净慧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诸位菩萨及末世众生,向如来询问修行次第的差别。现在你们仔细听,我来为你们解说。当时,清净慧菩萨听闻教导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同静默聆听。
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随顺各种因缘显现,既不执取也不证得。在真实相中,实际上没有菩萨和众生。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和众生都是虚幻变化,虚幻消失后就没有能证得的人。就像眼睛不能看见自己,本性本来平等。没有所谓的平等者,众生因迷惑颠倒,未能消除一切虚幻,在虚幻将灭未灭时,因妄自造作而显现差别;若能随顺如来寂灭境界,实际上既没有寂灭,也没有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以来,由于妄想着自我及贪爱自我,从未觉察到每个念头都在生灭变化,因此生起憎恨贪爱,沉迷于五欲之中。如果遇到善知识教导他们觉悟清净圆满的觉性,明白念头的生起与消失,就会知道这一生心性原本就是虚妄的思虑。如果有人彻底断除这些虚妄思虑,获得法界的清净,那么这种清净的理解反而会成为自身的障碍,因此对于圆满觉性不能自在。这就叫做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将见解视为障碍,虽然断除了见解的障碍,却仍停留在觉知的层面,把觉知也当作障碍而感到不自在;这叫做菩萨尚未证入圣位时所随顺的觉性。
善男子!有觉照和能觉照的念头都叫做障碍,所以菩萨要一直保持觉照而不执着,觉照和觉照的念头同时消失。就像有人自己砍断自己的头,头已经断了,就没有能砍头的人了;用有障碍的心去消除各种障碍,障碍消除后,就没有能消除障碍的心了。佛经的教法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已经看到了月亮,就知道手指毕竟不是月亮;一切如来用各种言说来开示菩萨,也是这样的道理。这就叫做菩萨已进入十地境界、随顺觉悟的本性。
善男子啊!所有障碍就是圆满觉悟,无论保持正念或失去正念都是解脱,建立佛法和破坏佛法都称为涅槃,智慧与愚痴本质上都是般若智慧,菩萨和外道修得的法门同样通向菩提,无明与真如本是同一境界,各种戒律、禅定、智慧连同贪欲、嗔怒、愚痴都是清净修行,众生与世界共享同一法性,地狱和天宫皆为清净佛土,有情众生与无情万物都能成就佛道;一切烦恼终将彻底解脱,法界如海的智慧观照万物如同虚空。这就叫作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只要菩萨及末世众生在任何时候都不生起虚妄念头,对种种妄念也不刻意平息,安住于妄想境界而不去刻意觉知,对无觉知的状态也不去分辨真假。这些众生听闻此法门,能够深信理解、接受持守而不生惊恐惧畏。这就叫做随顺觉性。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这样的众生过去已经供养过百千万亿恒河沙数诸佛和大菩萨,种下众多善根福德;佛说这样的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清净慧你应知,圆满菩提的本性, 既不获取也不证得,没有菩萨与众生之分。 觉悟与未觉悟时,渐次呈现差别相, 众生因见解障碍,菩萨尚未离觉知。
证入圣位永寂灭,不执一切诸相, 大觉完全圆满时,称为遍随顺。 末法时代诸众生,心中不生虚妄念, 佛说这样的人,现世就是菩萨。 供养恒河沙数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众多方便法,皆名为随顺智。
这时,威德自在菩萨从大众中起身,走到佛前恭敬礼拜,右绕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详细开示了随顺觉性的道理,让菩萨们听闻圆满法音,不靠刻意修持就能获得殊胜利益。世尊,好比大城有四个城门,各方来客不必同走一条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土、成就菩提,也并非只有一种方法。恳请世尊为我们广说各种修行方法的次第,以及修行人共有多少种类型?好让在场菩萨和末世追求大乘的众生,能快速开悟,自在畅游如来大寂灭的智慧海洋。说完这些话,他五体投地虔诚礼拜,如此反复请求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威德自在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菩萨们和末世众生,向如来询问这样的修行方法。现在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威德自在菩萨欢喜地接受教导,和在场大众一起安静聆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布十方,化现如来,与一切法本质平等,在修行实践中并无差别。随顺众生的方便法门无量无边,但归根结底,根据根性差异可分为三种。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证悟了清净圆满的觉悟,以这清净觉悟的心,选择静修作为实践;通过澄清各种杂念,觉察到意识中的烦恼躁动,静定的智慧就产生了,身心这些外来的尘垢从此永远消失,就能从内心生起寂静轻安;因为寂静的缘故,十方世界一切如来的心在其中显现,如同镜中的影像。这种修行方法叫做奢摩他。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觉悟了清净圆满的觉性,以这清净觉悟的心,了知心性和六根六尘都是虚幻所化,就能运用种种幻化方法来消除众生的幻执,通过幻化法门来度化幻众;由此生起幻化妙用,便能从内心发起大悲与轻安,一切菩萨由此开始修行,逐步增进。那观察幻化的人本身并非虚幻,但就连这非幻的观照也是虚幻,因此能永远脱离幻相;这就是诸位菩萨所圆满的微妙修行,如同土地生长出禾苗。这种修行方法名为三摩钵提。
善男子,如果诸位菩萨领悟了清净圆满的觉悟,以这清净觉悟之心,不执取虚幻变化及各种静定之相,明白知晓身心都是障碍;不依靠这些障碍的无知无觉之明,永远超越障碍与非障碍的境界,享受世界与身心的体验,形相虽在尘世;如同器皿中的钟声传扬于外,烦恼与涅槃互不妨碍,便能在内心生起寂静安宁、微妙觉悟随顺、寂静的境界,自己与他人的身心都无法企及,众生的寿命都是虚浮妄想。这种修行方法名为禅那。
善男子,这三种法门都是圆满觉悟。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修行方法,无论相同或差异,都依据这三种法门。若能圆满证得,即成圆满觉悟。善男子,假如有人修行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听闻这圆满觉悟无碍法门,片刻间随顺修习。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威德你应当知道,无上觉悟心,
本来没有分别相,随顺种种方便法,
其数量多得无法计算。如来总体开示,
便分成三种类型:寂静奢摩他,
如同镜子映照万物;如幻三摩提,
如同幼苗渐渐生长;禅那唯是寂灭,
就像器皿中的声响。这三种妙法门,
都是觉悟的途径,十方一切如来,
以及诸大菩萨,都由此成就佛道。
三事圆满证得后,名为究竟涅槃。
这时辩音菩萨从大众中起身,恭敬地跪拜佛足,向右绕行三圈,合掌长跪对佛说道:大慈大悲的世尊!如此妙法实在稀有!世尊,这些修行方法中,一切菩萨在圆觉法门里共有几种修习途径?祈请世尊为在场大众及未来众生,慈悲开示,令我们悟得真实相状。说完这些话,他全身伏地礼拜,如此虔诚请求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辩音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大众及末世众生,向如来请教这样的修行方法。现在你们仔细听,我来为你们解说。辩音菩萨听闻教诲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起安静聆听。
善男子,所有如来圆满觉悟的清净本性原本无需修习,也没有修习之人。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靠尚未觉悟的虚幻力量进行修习时,这时便会产生二十五种清净禅定法门。
如果菩萨只专注于极度的静定,依靠静定的力量彻底断除烦恼,最终成就,不起于座便进入涅槃;这样的菩萨,称为单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只观察一切如幻象,借助佛力变现世界的种种作用,完整修持菩萨清净殊妙之行,在持咒时不失禅定正念及各种寂静智慧,这样的菩萨名为专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只消除各种幻象,不执着于修行过程中的种种作为,独自断除烦恼,烦恼完全断尽后就能证悟实相;这样的菩萨,称为单修禅那。
如果菩萨先达到极度的宁静,用宁静智慧的心去观照种种幻象,就能在这样的境界中发起菩萨行;这样的菩萨,叫作先修习止,后修习观。
如果菩萨凭借静定的智慧证得至静的本性,便能断除烦恼,永远超脱生死轮回;这样的菩萨,称为先修习奢摩他,后修习禅那。
如果菩萨们用宁静的智慧,再施展虚幻的神通,变化出各种形象来救度众生,最后断除烦恼进入涅槃;这样的菩萨,就是先修习止,中间修习观,最后修习禅定。
如果菩萨通过至静之力断除烦恼后,继而发起清净微妙的菩萨行来度化众生;这样的菩萨,称为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通过极深的静定力,从内心断除烦恼,又同时救度众生、建立佛国世界;这样的菩萨,就叫做先修习奢摩他(止),再同时修习三摩钵提(观)和禅那(禅定)。
如果菩萨以深定的力量助发神通变化,之后再断除烦恼;这样的菩萨,叫做同时修习止与观,最后修习禅定。
如果菩萨以极静的力量助成寂灭,随后生起作用化现种种境界;这样的菩萨,名为同时修习奢摩他、禅那,之后再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运用神通变化之力,以各种方式随顺众生,而后达到至静境界;这样的菩萨,就是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以神通变化之力示现种种境界,最终证入寂灭;这样的菩萨,名为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如果菩萨以神通变化的力量来行佛事,安住于寂静之中,断除烦恼;这样的菩萨,称为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如果菩萨运用变化自在的力量,断除烦恼,安住于极度的寂静;这样的菩萨,就是先修习三摩钵提,其次修习禅那,最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菩萨运用变化的力量,以种种方便手段,既能顺应极度的宁静,又能契合彻底的寂灭;这样的菩萨,就称为先修习三摩钵提,同时修习奢摩他和禅那。
如果菩萨以神通变化的力量做种种事,帮助达到极静的状态,然后断除烦恼;这样的菩萨,叫做同时修习三摩钵提和奢摩他,最后修禅那。
如果菩萨用变化的力量帮助达到寂静,然后安住于清净,不起造作的禅定;这样的菩萨,叫做同时修习三摩钵提和禅那,之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达到极致的宁静,安住于清净之中;这样的菩萨,称为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凭借寂灭的力量生起妙用,在一切境界中都能随顺寂灭与作用;这样的菩萨,就叫做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凭借寂灭的力量,在静虑中安住于种种自性,并且能够生起变化;这样的菩萨,就称为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通过寂灭的力量,以无作自性生起作用,将清净境界归于静虑;这样的菩萨,称为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达到种种清净境界,安住于禅定之中并显现神通变化;这样的菩萨,称为先修习禅那,同时修习止与观。
如果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在极其宁静的状态中,生起种种变化;这样的菩萨,就是先同时修习禅那和奢摩他,之后再修三摩钵提的人。
如果菩萨们借助寂灭的力量来助益变化,从而生起极其宁静、清澈明朗的境界智慧;这样的菩萨,就是在同时修习禅定和三摩钵提之后,再修习奢摩他。
如果菩萨能以圆满的觉悟智慧,将一切事物融会贯通,对于各种本性和现象都不离觉悟的本性;这样的菩萨,就称为圆满修持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这就是菩萨修行的二十五种法门,一切菩萨都如此修行。若菩萨及末世众生依照此法门修行,应当持守清净戒行,静心思惟,虔诚忏悔,持续二十一天。在二十五种法门前各自放置标记,至诚恳切祈求,随手抽取一签;根据抽中的法门如实修持,便能知晓顿悟渐修的差别,若心存怀疑或后悔,便不能成就。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辩音你应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从禅定生。 所谓止与观,及那禅那法, 三法顿渐修,共有二十五。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依此法,方能证菩提; 除非顿悟人,及不顺法者。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当常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速证涅槃境。
这时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以头顶礼佛足,向右绕行三圈,长跪合掌恭敬地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为我们详细宣说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一切如来因地修行相状,使在场大众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领悟,亲见调御师经历恒河沙劫勤修苦行的境界,而这一切精进修行的功德都融汇于一念之中,我们这些菩萨深感庆幸欣慰。世尊!如果这觉悟之心本性清净,为何会被污染,致使众生迷惑不解不能证入?恳请如来为我们详细开示法性真谛,使在场大众及未来末法时代的众生都能获得指引光明。说完这些话后,他五体投地至诚礼拜,如此反复请求了三次。
那时,世尊对净诸业障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大众及后世众生,向如来询问这样的修行方法。现在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净诸业障菩萨听闻教诲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同静默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妄想执着,误认为有自我、他人、众生及寿命这四种颠倒为真实本体,由此产生憎恨与贪爱两种境界。在虚妄的本体上又加重虚妄的执着,两种虚妄相互依存,产生虚妄的业力之道。因为有虚妄的业力,所以虚妄地见到生死流转;厌恶流转的人又虚妄地见到涅槃。因此不能进入清净觉悟,并非觉悟拒绝那些能够进入的人,而是因为那些能够进入的人并非真正进入觉悟。所以无论是起心动念还是止息念头,都归于迷惑昏昧。为什么呢?因为有无始以来的根本无明在主宰自己,一切众生生来缺乏智慧之眼,身心的本性都是无明,就像有人无法自行断除生命。因此应当明白!对我有所贪爱的人,我就随顺他们;不随顺的便会产生憎恨怨恼,由于憎恨与贪爱之心滋养无明,所以持续追求道法都无法成就。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就是众生心中所证得的东西。善男子!比如有人身体舒适,忽然忘了自己的存在;四肢放松,调养不当,稍微用针灸,就意识到有我。因此通过证取才能显现我的本体。善男子!如果心一直证到如来境界,最终完全了知清净涅槃,这些都是我相。
善男子!什么是人相?是指众生心中自以为有所证悟的境界。善男子!若心中认为有一个"我"能悟,就不再是真正的我;所悟的也不是真实的我,这种悟境也是如此。凡是认为自己已超越一切证悟境界的,都属于人相。善男子!如果心中认为连圆满觉悟涅槃的境界也是"我",或心中存有丝毫证悟的念头而自以为穷尽真理,这些都称为人相。
善男子,什么是众生相?就是一切众生心中自己无法真正证悟到的东西。善男子,比如有人说:我是众生。就知道那人所说的众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为什么不是我?如果我是众生,那就不是真正的我。为什么不是他?因为我是众生,不是他那个我。善男子,所有众生所认为的证悟,其实都是我相、人相,而那些超越了我相、人相所能理解的,还存在有所认知的,就叫做众生相。
善男子!什么是寿命相?说的是众生的心照见清净觉知所了悟的,一切业力智慧自己无法看见,就像命根一样。善男子!如果心照见的一切觉知都是尘垢,觉与被觉都不离尘的缘故;就像热水融化冰块,没有另外的冰块存在,知道冰块融化的人,执着自我、觉知自我也是如此。
善男子!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能认清四种妄相,即使经历多劫勤苦修行,也只是有为法,终究不能成就一切圣果,因此称为正法衰微的时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把一切自我执著当作涅槃,把有所证有所悟称为成就。就像有人认贼作子,家中的财宝终究无法保全。为什么呢?贪爱自我的人也会贪爱涅槃,只是压制贪爱自我的念头而显现涅槃的假相;憎恶自我的人也会憎恶生死轮回,却不知贪爱才是真正的生死根源,一味憎恶生死轮回,这叫做不得解脱。
如何知道修行者尚未获得解脱?善男子!末法时期的众生修习菩提时,将自身浅薄的证悟当作清净境界,其实仍未彻底断除我相的根本。倘若有人称赞他们的修行法门,便心生欢喜想要救度他人;若有人诋毁其所得境界,立即生出怨恨。由此可知我相坚固执着,潜伏在藏识中,通过六根不断显现作用。善男子!这些修行者不消除我相,因此不能证入清净觉悟。善男子!若能了知我本空寂,就无人能毁谤我;之所以还有"我"在说法,正因为未断除我相,众生相、寿命相也都是如此。
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把病态当作佛法,因此被称为可怜的人;虽然勤奋修行却加重了各种病症,所以无法达到清净觉悟。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不明白四种妄相,把如来的见解和修行境界当作自己的修行,终究不能成就。有些众生尚未证得却自以为证得、尚未觉悟却自以为觉悟,看到进步的人就心生嫉妒;因为这些众生未能断除自我贪爱,所以无法达到清净觉悟。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渴望成佛却不求真正开悟,只追求多闻增长自我执见;应当精进修行降伏烦恼,发起大勇猛心,未证得的要证得、未断除的要断除,面对外境时不生贪、嗔、痴爱、傲慢、虚伪、嫉妒,放下彼此恩爱执着,一切归于寂灭,佛陀说这样的人能逐步成就。要寻求善知识指导避免堕入邪见,如果对所寻求的对象产生分别爱憎,就无法进入清净觉悟的海洋。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净业你应当知道,一切众生, 都因执着自我贪爱,无始以来虚妄轮回, 未能去除四种妄相,不能证得菩提。 爱憎从心中生起,谄曲存于念头, 因此多有迷惑困顿,无法进入觉悟之城。 若能回归觉悟境地,先去除贪嗔痴, 对法的贪爱不存于心,循序渐进方能成就。 我身本非实有,憎爱又从何生? 此人若寻善友,终不堕于邪见。 若于所求另起妄心,终究无法成就。
这时,普觉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向佛陀行礼,右绕三圈,长跪合掌对佛陀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请您痛快地为我们讲解禅修中的种种偏差,让大众都能明白从未听过的道理,使心神安定,获得真正的安稳。世尊!末法时代的众生离佛陀的教诲越来越远,圣贤隐没不见,邪见日益盛行,这些众生该追随什么样的人?该依循什么样的法门?该修持什么样的行为?该去除什么样的弊病?又该如何发心,才能让这些迷茫的众生不堕入邪见?说完这些话,普觉菩萨五体投地,如此反复三次,恳请佛陀开示。
这时,世尊对普觉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够向如来请教这样的修行方法,为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提供看清道路的智慧,使他们能够成就圣道。现在你们仔细听,我要为你们解说。普觉菩萨听了非常欢喜,和其他大众一起安静地聆听。
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若发大心,想寻求善知识修行的人,应当寻访那些具有正确知见的人。他们心不执着于形相,不沉迷于声闻、缘觉的境界,虽身处世俗烦恼而内心恒常清净,表面虽显过失却始终赞叹清净修行,不让众生陷入违背戒律的行为。找到这样的善知识,便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末法众生若遇见这样的人,应当尽心供养,甚至不惜生命。这些善知识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常显清净,即使偶尔显现种种过失,内心也毫无骄慢,更何况贪求财物、妻子、眷属呢?善男子若能对这样的善友不起恶念,必能彻底成就正觉,内心智慧之花绽放,光明普照十方世界。
善男子!那位善知识所证悟的微妙法门,应当远离四种错误。哪四种呢?第一是刻意造作的错误,如果有人这样说:我要在本心上造作种种修行来追求圆满觉悟。但圆满觉悟的本性不是靠造作能得到的,所以称为错误。第二是放任不管的错误,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们现在不刻意断除生死,也不追求涅槃,对涅槃和生死都不起分别念,放任一切随顺法性去追求圆满觉悟。但圆满觉悟的本性不是靠放任能达到的,所以称为错误。第三是强行止息的错误,如果有人这样说:我现在要让自心永远停止一切念头,达到一切法性寂然平等的状态来追求圆满觉悟。但圆满觉悟的本性不是靠止息能契合的,所以称为错误。第四是追求寂灭的错误,如果有人这样说:我现在要永远断除一切烦恼,让身心彻底空寂无所有,更何况那些根尘相对的虚妄境界,要让一切永远寂灭来追求圆满觉悟。但圆满觉悟的本性不是寂灭相,所以称为错误。远离这四种错误,才能了知清净。这样观察才叫正确观察,其他观察都叫错误观察。
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修行,应当竭尽一生供养善友、侍奉善知识。善知识前来亲近时,要断除傲慢;若暂时远离,要断除怨恨。面对顺境逆境都如虚空般坦然,明白身心终究平等,与一切众生本无差别。这样修行才能证入圆满觉悟。善男子,末法众生不能成道,是因为存有无始以来的自他分别与爱憎种子,所以不得解脱。如果有人看待仇敌如同父母,心无差别,便能消除所有烦恼。对待一切法中的自他憎爱也应如此。善男子,末法众生若求圆满觉悟,应当这样发愿:虚空中的所有众生,我都要使他们进入究竟圆满觉悟。在这觉悟中,没有能觉悟的主体,也没有我、人、众生等一切分别相。这样发心就不会堕入邪见。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普觉你应当知道,末法时代的众生们, 想要寻求善知识,应当寻求正见, 心意远离小乘之人。在修行中去除四种毛病, 即刻意造作、强行止息、放任不管、断灭空见;亲近善知识时不生骄慢, 远离恶缘时不起嗔恨。见到各种殊胜境界, 心中应生起稀有之心,如同佛陀现世一般。 不违犯戒律仪轨,持戒根本永远清净, 度化一切众生,最终证入圆满觉性。 无人我众生之相,恒常依止智慧, 便能超越邪见,证得觉悟般涅槃。
这时圆觉菩萨从大众中起身,恭敬地礼拜佛陀双足,向右绕行三圈,合掌跪地虔诚说道: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详细开示了种种修证清净觉悟的法门,使未来众生获得大利益。世尊!我们现在已经明了,但佛陀涅槃后,那些尚未觉悟的末法众生,该如何安居修行这圆满清净的圆觉境界?在圆觉法门中,三种清净观想应当以哪种为先?恳请世尊慈悲,为在场大众及未来众生广施利益。说完这些话,他五体投地虔诚礼拜,如此反复三次恭敬请法。
这时,世尊对圆觉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众生利益向如来询问这样的修行方法。现在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解说。圆觉菩萨听闻教导心生欢喜,与在场大众一起安静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论佛陀在世时、佛陀涅槃后或佛法衰微的末法时代,只要具备大乘根性,深信佛陀秘密的大圆觉心并愿意修行的人,若在寺院中与僧众共住,可随顺因缘处理事务并分心思维,如同我已说过的;若无其他事务因缘,就应建立道场并设立期限,长期为一百二十天,中期为一百天,短期为八十天,安住于清净居所。若佛陀尚在世,应正确思维;若佛陀已涅槃,应供奉佛像,心中存念、眼中观想,生起正确的忆念,如同如来常住世间时一样。悬挂经幡和鲜花,经过二十一天,礼拜十方诸佛名号,恳求慈悲忏悔;遇到殊胜境界时心得轻安。二十一天过后,专心摄持心念。
如果在夏季开始时要进行三个月的安居修行,应当以清净的菩萨境界安住,内心远离声闻乘的境界,不需要依靠徒众。到了安居开始的那天,要在佛像前这样宣告: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某,立足于菩萨乘修习寂灭之行,与一切众生共同安住于清净实相之中,以大圆满觉悟作为我的修行道场,身心安住于平等智慧,证悟涅槃自性,不再受任何束缚。现在我郑重表明,不依循声闻乘的修行方式,愿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们共同安居三个月,为了修习菩萨无上妙觉的殊胜因缘,所以不依赖徒众。
善男子,这就是菩萨所行的安居方式,经过三个安居期后,可以自由行动毫无障碍。善男子,如果在末法时代有修行众生追求菩萨道而进入三个安居期,对于他们未曾听闻过的一切境界,切不可执着追求。
善男子,如果众生修习奢摩他,首先要达到极度的安静,不产生任何念头,静到极点就会觉醒。这种最初的静定,从一个人扩展到整个世界,觉醒也是如此。善男子,如果觉醒遍满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中任何一个众生生起一个念头,都能全部知晓,百千个世界也是这样;不是他所听闻的一切境界,终究无法获得。
善男子,如果众生修行三摩钵提,首先应当忆念十方如来和十方世界的一切菩萨,依照各种法门逐步修行,精勤修习三昧,广泛发起大愿,通过自我熏习形成善根种子;凡是未曾听闻的一切境界,终究不可执取。
善男子,如果众生修习禅定,应当先采用数息法门,在心中清楚觉察每个念头的生起、持续与消失,分辨其先后次第。如此在行住坐卧一切时中,都能明晰觉知每个念头。这样循序渐进,最终能了知百千世界中每一滴雨的下落,如同亲眼所见般清晰;对那些未曾亲证的境界,则不应执着追求。这就是修习三种观法的初步方法。如果众生能完整修习这三种观法并精进不懈,就等同于如来现身世间;倘若未来世有钝根众生发心求道却因宿世业障难以成就,应当勤修忏悔,常怀信心。首先要断除憎恨、贪爱、嫉妒、谄媚等烦恼,发起超越之心。三种清净观法可任选其一修习,若此法不成就,便改修彼法,心不放弃,逐步求证。
这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说道:
圆觉你应当明白,一切众生若想求得无上大道,首先应当设立三期修行,忏悔无始以来的罪业。经过二十一日后,方能正确思维修行,对那些非耳闻所及的境界,终究不可执取。奢摩他修习至极寂静,三摩钵底正确忆持,禅那明了数息法门,这三种称为清净观法。若能精勤修习,便如同佛陀出世。根器愚钝未能成就者,应当恒常勤修忏悔,消除无始以来一切罪障。待诸般障碍消尽时,佛陀境界自然显现眼前。
这时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起身,恭敬地礼拜佛陀双足,向右绕行三圈,然后双膝跪地合掌对佛陀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广泛开示如此不可思议的真理。世尊!这部大乘经典叫什么名字?我们应当如何信奉受持?众生修习此经能获得哪些功德?我们应当如何护持诵经之人?这部教法将流传到何方?说完这些话后,贤善首菩萨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如此反复请求了三次。
这时,世尊对贤善首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菩萨们和末法时代的众生,向如来询问这部经教的功德名称。现在你们仔细听,我这就为你们讲解。贤善首菩萨听闻教诲,心生欢喜,和在场大众一起安静聆听。
善男子!这部经典是百千万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如来所守护的,是十方世界一切菩萨所归依的,是一切佛经中最清净明亮的眼睛。这部经名为《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也叫《修多罗了义》,也叫《秘密王三昧》,也叫《如来决定境界》,也叫《如来藏自性差别》,你们应当恭敬受持。善男子!这部经只显示如来的境界,只有佛才能完全宣说;如果有菩萨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依照此经修行,就能逐步进步,最终达到佛的境界。善男子!这部经名为顿教大乘,具有顿悟根机的众生能由此开悟,同时也包含一切渐修的众生。就像大海不拒绝任何小河流,即使是蚊虫或阿修罗来饮水,也都能得到满足。
善男子!如果有人用七种珍宝堆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不如有人听闻这部经的名字并理解其中一句的含义。善男子!如果有人教导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众生证得阿罗汉果位,不如有人解说这部经的半个偈颂。善男子!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的名字而深信不疑,要知道这个人不止在一尊佛、两尊佛那里种下福德智慧,而是在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佛那里种下善根,才能听闻这部经的教法。善男子!你要护持末法时代的修行者,不要让恶魔和那些外道扰乱他们的身心,使他们退失信心。
那时,法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及其眷属,从座位上站起,恭敬顶礼佛足,向右绕佛三圈,对佛说:世尊!如果在未来的末法时期,有众生能够受持这部决定大乘经典,我们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他们;甚至在他们修行的道场,我们金刚会带领徒众日夜守护,使他们不退转。他们的家庭将永远没有灾祸障碍,疫病消除,财宝丰足,永远不会缺乏。
这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以及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从座位上起身,向佛足顶礼,向右绕行三圈后对佛说:世尊,我们也会守护这些持诵经典的人,让他们常得安稳,心不退转。
这时,有一位名叫吉槃茶的大力鬼王,与十万鬼王一起从座位上起身,恭敬地向佛足行礼,向右绕佛三圈,然后对佛陀说:世尊!我也要守护那些持诵经典的人,日夜保护他们,让他们不退转。凡是持经人居住的一由旬范围内,如果有鬼神侵犯他们的领地,我会让那些鬼神碎成微尘。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所有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以及各位天王、梵王等一切在场大众,听完佛陀的讲法,都心生欢喜,深信接受并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