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三摩竭經
佛說三摩竭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譯
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帝王人民及諸天龍鬼神無復央數。爾時,有難國王名分陂檀,不信佛法但好外道,日於宮中飯諸尼揵萬餘人。難國王常喜貢高,自謂智慧無雙,以鐵鍱其腹,常恐智慧從腹橫出。王欲為其太子娶婦,即問左右群臣:「天下寧有智慧如我者不?若有者,我欲為子娶其女。」大臣便受王教,即遍至國中求索,了無有如王,亦自知國中無有,即更遣使者行到他國,求索智士女。爾時,使者即受王教,便至舍衛國,使者便問國中人民:「是國中寧有好道賢者不乎?」人答言:「有。」使者言:「姓字何等?」人報言:「字為佛。」使者言:「佛寧有女無?」人言:「佛者道人也,無有女。」使者言:「次復有誰人?」答言:「復有人字阿難邠坻,大賢善好道,有好女,國中第一。」使者言:「何用為第一?」國中人言:「曾與太子祇共請買園田八十頃持上佛,復以象負運黃金數千萬億持雇園田,不貪重寶但念為善耳。」
那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五百位菩萨一起,还有帝王、百姓以及众多天神、龙神、鬼神等不计其数。当时有个难国的国王名叫分陂檀,他不信佛法,只喜欢外道,每天在宫中供养上万名尼揵修行者。难国国王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智慧无人能及,还用铁片包裹腹部,生怕智慧从肚子里横着跑出来。
国王想为太子娶妻,就问身边的大臣们:天下还有像我这样有智慧的人吗?如果有,我想让儿子娶他的女儿。大臣们遵照国王的命令,在全国到处寻找,发现根本没有人比得上国王,也知道国内确实没有这样的人,于是又派使者到其他国家去寻找有智慧的人的女儿。
使者接受国王的命令后,来到舍卫国,询问当地百姓:你们国家有没有修行好道的贤者?人们回答说:有。使者问:叫什么名字?人们告诉他:名叫佛。使者问:佛有没有女儿?人们说:佛是修道之人,没有女儿。使者又问:那还有谁呢?人们回答:还有个人叫阿难邠坻,是个大贤者,修行很好,有个好女儿,是全国第一的。使者问:怎么说是第一呢?国人说:他曾和太子祇一起买下八十顷园田供养佛陀,还用大象驮运数千万亿黄金购买园田,不贪图贵重财物,一心只为行善。
使者聞國中人言,大歡喜,自知以得消息,即還本國白王言:「迺舍衛國中有賢善者大好道,字阿難邠坻。」難國王聞使者言,便作書即遣太子與群臣百官,嚴駕載珍寶,俱相隨到舍衛國,止頓太子著城外,使人便入城至阿難邠坻舍。時守門者,便入白阿難邠坻:「外有使者來。」阿難邠坻即自出應門,見使者黑醜如鬼,阿難邠坻大驚言:「汝何等人乎?」即答言:「我是難國王使者。」阿難邠坻言:「卿來欲何等求?」使者言:「我來宣傳教命,難國王雖不相見,遙相愛敬,人每往來歌歎卿功德無有量,聞君賢善大好道,有女,故來欲為太子求君女,王亦自有書相聞。」阿難邠坻即欲罵之,便自忍而不言,便呼前共坐,相問訊談語,使者便以書視之。阿難邠坻即讀書訖竟,答使者言:「我有大人當往報之,若聽我者,我當還語卿消息。」便留坐使者,阿難邠坻便到佛所,即前為佛作禮,却長跪叉手白佛言:「今難國王遣使者來到我家,其人狀類黑如鬼,辭言,欲為王太子求我女三摩竭,今當云何?」佛言:「與之。」阿難邠坻言:「使者黑如鬼,其王太子當何類?我復曾從佛聞,難國王但事諸尼揵,裸形無有衣被,狀類醜黑,驚怖我女耶?」佛言:「不也,與之,當知是因緣,三摩竭應當於裸形國度脫八萬人。」阿難邠坻不敢復問佛,心懷恨意,即還歸謂使者言:「卿奉王教命,故從遠來求索我女,大善,當相與。」使者聞阿難邠坻言,即還到城外至太子所,便與太子相隨來,到阿難邠坻舍。即從車上下,金銀及禮娉與阿難邠坻,便共請人客,飲食相娛樂七日訖竟,阿難邠坻遣送三摩竭,奴婢衣服及與珍寶無復央數,太子便載三摩竭去還歸本國。
使者听到国中人说的话,非常欢喜,知道自己已经得到消息,就返回本国向国王报告说:"在舍卫国有个贤良善良的人,非常崇尚正道,名叫阿难邠坻。"难国国王听了使者的话,就写了一封信,立即派遣太子与群臣百官,备好车马装载珍宝,一同前往舍卫国。到了舍卫国后,先让太子在城外安顿,使者便进城来到阿难邠坻的住所。当时守门的人进去禀告阿难邠坻:"外面有使者来访。"阿难邠坻亲自出门迎接,看见使者又黑又丑像鬼一样,大吃一惊问道:"你是什么人?"使者回答:"我是难国国王的使者。"阿难邠坻问:"你来这里有什么要求?"使者说:"我是来传达国王的旨意。难国国王虽然没见过您,但一直对您心怀敬仰。往来的人们都在歌颂您无量的功德。听说您贤良善良、崇尚正道,有个女儿,所以特地来为太子求娶您的女儿。国王还特意写了信给您。"阿难邠坻本想斥骂他,但还是忍住了没说,就请使者进来坐下,互相问候交谈。使者随即把书信呈给他看。阿难邠坻读完信后,对使者说:"我要先请示长辈,如果得到允许,再回来告诉你消息。"于是留下使者坐着等候,自己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长跪合掌禀告说:"现在难国国王派使者来我家,那人形貌黝黑像鬼一样,说是要为太子求娶我的女儿三摩竭,现在该怎么办?"佛陀说:"答应他。"阿难邠坻说:"使者黑得像鬼,那太子又会是什么样子?我还听佛说过,难国国王只信奉尼乾外道,赤身裸体不穿衣服,形貌丑陋黝黑,这样不是要惊吓到我女儿吗?"佛陀说:"不会的,答应他吧。你要知道这是因缘,三摩竭应当在裸形国度化八万人。"阿难邠坻不敢再问佛陀,虽然心中不满,还是回去对使者说:"你奉国王之命,远道而来求娶我的女儿,很好,我答应这门亲事。"使者听了阿难邠坻的话,就回到城外太子那里,带着太子一起来到阿难邠坻家。太子下车后,将金银和聘礼送给阿难邠坻,于是宴请宾客,设宴欢庆七天。七天后,阿难邠坻送三摩竭出嫁,陪嫁的奴婢、衣服和珍宝不计其数,太子就带着三摩竭回国去了。
爾時,難國王見子婦來歸即大歡喜,便請其師尼揵若陀弗及萬二千弟子,悉入宮飯之,難國王夫人及太子悉下飯具。爾時,呼三摩竭來出,欲令下飯分共禮諸師。三摩竭適至第三門中,遙見諸尼揵悉羅坐裸形無有衣被,三摩竭即大驚,是為狗畜生無有異,便兩手覆面遙唾之,即還入室不肯復出。諸尼揵皆瞋恚三摩竭所,即告王言:「從何得此熒惑不吉利之人在王宮?促遣令去,若不遣去者,當壞敗王國中。」諸尼揵不肯復飯食,即欲起去,王便辭謝諸師:「我當為大師遣去,明日不復令現於宮中。」諸尼揵及飯食訖便去。
那时,难陀国王见儿媳归来十分欢喜,便邀请其师尼乾陀弗及一万二千弟子入宫受供。难陀国王夫人与太子亲自侍奉饮食。当时众人唤三摩竭女出来,想让她分食礼拜诸位师父。三摩竭走到第三道门时,远远望见尼乾教徒皆赤身裸体蹲坐,毫无遮拦。三摩竭大惊失色,心想这与畜生无异,当即以手掩面远远唾弃,转身回房不肯再出。众尼乾教徒对三摩竭女心生嗔怒,向国王进言:王宫从何处招来这等妖邪不祥之人?速速驱逐。若不清退,必将祸乱国家。众尼乾拒绝继续用斋,起身欲离。国王连忙向诸师告罪:我定当为大师遣散此女,明日绝不让她再现宫中。众尼乾教徒用完斋饭便离去了。
即日太子自往至三摩竭所,三摩竭時大瞋恚,教婢令閉門,如是四五日,太子不敢復往。夫人即問太子:「何故不往?」太子默聲不言,夫人以知之,即自往到三摩竭所。「我為子娶若,今當承事我子,何故折辱我子?」三摩竭答言:「夫人子所事師及國中人民,皆如狗畜生無有異。」夫人聞之大慚愧,即還白王言:「大王!自用道智無雙,國中無有可王意者,王迺勞群臣八千里求婦。今婦無所畏難,折辱我子,復面罵我,言比狗畜生。」
当天太子亲自前往三摩竭的住所,三摩竭当时非常愤怒,命令婢女关上门,如此过了四五天,太子不敢再去。夫人便问太子:为何不去?太子沉默不语,夫人心中明白,便亲自前往三摩竭处。我为你娶妻,如今她应当侍奉我儿,为何羞辱我儿?三摩竭回答说:夫人儿子所侍奉的师父以及国中百姓,都与狗畜无异。夫人听后深感羞愧,立即回去禀告国王:大王!您自以为智慧无双,国中没有合您心意的人,您却劳烦群臣跋涉八千里求娶媳妇。如今这媳妇毫无敬畏之心,羞辱我儿,还当面辱骂我,说我们连狗畜都不如。
王聞夫人言,即自往到三摩竭所。爾時,三摩竭大憍慢,不肯出為王作禮。王即遙問三摩竭:「我行八千里娶若,以賢善故。若間者既辱我師,今復面罵夫人及太子,豈有不可乎?」三摩竭報言:「然。大王師及夫人太子并其國中人民,皆如狗畜生無異。」王即驚言:「是小女子!今折辱我如是,我恐智從腹中橫出以鐵鍱我腹,我日飯諸道士萬餘人,誰能及我者?今汝交面相罵?」三摩竭言:「王國中人民所事師,常無有衣裳裸形相視,當有何等道?設使有道,尚不足以貴,何況無道?大王!雖日飯是輩萬餘人者,皆是我所不恭敬輩,常唾賤者。」爾時,難國王大窮,即自思惟:「當共誰議是事?」即自往到尼揵若陀弗所,前為師作禮白言:「我娶婦以於舍衛國得婦,間者無狀,既折辱大師,今復憍慢面罵我及夫人太子,比狗畜生。雖是婦,不以婦禮事我,今當云何?」師告王:「復往問之,言:『汝國中人民所事,何如我國中人民所事?』如何等言。王往,慎勿得瞋怒,徐問之,自當有語。」王即受教,如師所言,便至三摩竭所問言:「汝國中人民所事,何用勝我國中人民所事?」三摩竭言:「我國中人民所事最尊,男女皆有衣裳,尊卑異路,身體不相見。現有大小名佛,教授數千億萬人,皆令得度世泥洹道,入火不燒、入水不溺。能典攬三千大千日月、萬二千億天地,變化入無間出無孔,知當來過去今現在事,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道德通達,諸天帝王人民雜會稽首來謁。」王聞三摩竭語,即大踊躍歡喜。
国王听了夫人的话,立即亲自来到三摩竭面前。当时三摩竭态度极为傲慢,不肯出来向国王行礼。国王远远地问三摩竭:"我不远八千里迎娶你,是看重你的贤良。你之前羞辱我的老师,现在又当面辱骂夫人和太子,这难道合适吗?"三摩竭回答说:"是的。大王您的老师、夫人、太子以及全国百姓,都和狗畜牲没什么两样。"国王震惊地说:"这个小女子!如今这样折辱我,我气得肚子都要炸开,要用铁片裹住腹部了。我每天供养上万名修行者,有谁能比得上我?你现在竟敢当面辱骂我?"三摩竭说:"大王国中百姓所侍奉的老师,常常衣不蔽体赤身裸体相对,能有什么道行?就算有道行也不值得尊重,何况没有道行?大王虽然每天供养这类人上万,但都是我不屑一顾的,是我经常唾弃的卑贱之辈。"
这时难陀国王陷入困境,心想:"该和谁商议这件事?"就亲自来到尼揵若陀弗面前,向老师行礼后禀告:"我从舍卫国娶来的妻子,行为无礼,先是羞辱大师您,现在又傲慢无礼当面辱骂我和夫人、太子,把我们比作狗畜牲。虽然是妻子,却不以妻子的礼节待我,现在该怎么办?"老师告诉国王:"再去问她:'你们国家百姓所信奉的,比起我国百姓所信奉的如何?'看她怎么回答。你去时要控制怒气,慢慢询问,她自会有说法。"国王接受教导,按老师所说来到三摩竭面前问道:"你们国家百姓所信奉的,凭什么胜过我国百姓所信奉的?"
三摩竭回答:"我国百姓所信奉的最为尊贵,男女都有衣服穿,尊卑各行其道,身体不相接触。现在有伟大的佛陀,教导成千上亿人,都能让他们获得超脱生死的涅槃之道,入火不烧、入水不淹。能统管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星辰、万二千亿天地,变化无间出入无碍,知晓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事情,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道德圆满通达,诸天帝王百姓都来恭敬礼拜。"国王听了三摩竭的话,顿时欢喜雀跃。
爾時,難國王告三摩竭言:「汝所事佛,寧可得見不?」三摩竭言:「我能為大王遙請之,即可致。」王言:「大善!迺相去八千里,請佛當云何?」三摩竭言:「不須大王遣人請,但當至意遙燒香請也。佛神通照知人心中所念,王夫人及太子皆當隨我後。」三摩竭即自上高臺上,政服便向舍衛國長跪燒香,持頭面著地作禮言:「今難國王,不知天下有佛,當用一切人民故,哀悲諸懃苦,願佛明旦與諸比丘僧,勞屈尊神來到難國王所飯。」言適竟,香煙便達佛所,遶佛三匝於佛上化作香蓋。
那时,难国国王对三摩竭说:你所侍奉的佛陀,现在可以见到吗?三摩竭回答:我能为大王从远方邀请他,立刻就能请到。国王说:太好了!但相距八千里,要怎样邀请佛陀呢?三摩竭说:不需要大王派人去请,只要诚心在远方焚香祈请。佛陀神通能照见人心中的念头,请王后和太子都跟随在我身后。三摩竭立即登上高台,整理衣冠向舍卫国方向长跪焚香,以头触地行礼说:现今难国国王不知天下有佛,为了所有百姓,怜悯众生疾苦,恳请佛陀明日与诸位比丘僧众,屈尊降临难国接受国王供养。话音刚落,香烟便飘至佛陀所在之处,环绕佛陀三圈后在佛顶上化作香云宝盖。
佛時適為無數千人說法,爾時,阿難前長跪叉手白佛言:「是何等感應迺爾?願佛解說其意。」佛告阿難:「難國王及三摩竭,明旦當請佛及諸比丘僧。三摩竭有至心,欲令難國人民悉捨邪見、令向正道,香來至此請佛。」爾時,即告摩訶目揵連勅諸比丘僧,明旦當到難國三摩竭所食。摩訶目連受佛教,即宣語諸比丘:「明日當就請,勿得他餘行。」
那时佛陀正在为数千人说法。阿难上前恭敬合掌跪拜,对佛陀说:这是何等殊胜感应?恳请世尊开示其中因缘。佛陀告诉阿难:难国国王和三摩竭明天清晨将邀请我和众比丘僧众。三摩竭怀着至诚之心,希望难国百姓都能舍弃邪见、归向正道,所以燃香前来邀请。佛陀随即嘱咐摩诃目犍连通知众比丘僧明日前往难国三摩竭处应供。摩诃目犍连领受佛旨,立即宣告众比丘:明日当赴此邀约,不得前往他处。
於是三摩竭,皆令王、夫人、太子及諸婇女,齋戒燒香布坐席,設飯食具悉辦。三摩竭知佛當來,與王、夫人、太子、婇女及諸尼揵共住中庭。三摩竭告王、夫人、太子:「皆隨我後,今諸羅漢當先來至,佛最在後。卿曹慎莫驚怖,隨我所為。」三摩竭於是復長跪燒香言:「飯具已辦,願佛用時。」
于是三摩竭便让国王、王后、太子以及众多宫女,都斋戒沐浴、焚香设座,备办饭食一切妥当。三摩竭知道佛陀即将来临,便与国王、王后、太子、宫女以及各位尼乾子一起在庭院中等候。三摩竭告诉国王、王后和太子:你们都要跟在我身后,诸位罗汉会先到来,佛陀最后才到。你们千万不要惊慌害怕,只要跟着我做就好。三摩竭于是又长跪焚香说道:饭食已经备好,恭请佛陀应供。
佛知三摩竭心所念,即告諸比丘:「今日當到難國食,爾曹各以道變化自在所為。」諸比丘即受教,中有化作龍虎鳳凰、孔雀牛鳩鴿、百鳥梟獸交露帳者,諸眾僧悉在其中坐,各各皆不同。爾時,佛自坐師子交露帳中,即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諸天鬼神龍俱,從虛空中神足飛行。適至難國,佛便放光明,天地大震動,諸羅漢菩薩各悉作變化先來下,難國人民見此變化皆大驚怖。王問三摩竭言:「是佛不也?」答言:「非佛。」三摩竭告王:「勿恐,是諸弟子也。佛最在後,身中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須臾之間佛俱從上來下,釋梵四天王在前導,諸天鼓琴作其倡伎而樂佛。三摩竭與王、夫人、太子,即持華香迎佛,前為佛作禮,便相將入宮即就座。諸菩薩、阿羅漢皆前坐,大小相次,三摩竭即令王、夫人、太子前行澡水,便下飯食具,國中人民來觀者甚眾多,王令大臣閉宮門。人民見王閉宮門,大瞋恚王所,各持斧欲破宮門。佛遙知之,言:「我所行化,皆欲令作善,今難國人民皆來觀,而王閉宮門也。」佛爾時,欲令一切人等見佛,即使宮門牆壁悉化作水精色,內外相見,難國人民見佛及諸菩薩、羅漢,皆大歡喜。
佛陀知道三摩竭心中所想,便对众比丘说:今日当去难国应供,你们各自施展神通变化自由行事。众比丘领受教诲,有的化作龙虎凤凰、孔雀鸠鸽,有的变为百鸟猛兽交错的宝帐,僧众皆安坐其中,各显神通。这时,佛陀端坐于狮子宝帐中,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五百菩萨及诸天鬼神龙众,从虚空中以神足飞行。抵达难国时,佛陀放出光明,天地为之震动,诸位罗汉菩萨各显神通先行降临,难国百姓见此异象皆惊恐不已。国王询问三摩竭:这是佛陀吗?三摩竭回答:还不是佛陀。又安慰国王说:不必惊慌,这些是佛弟子。佛陀最后降临,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须臾间佛陀与众圣从天而降,帝释梵王四天王在前引路,诸天奏乐歌舞供养佛陀。三摩竭与国王、王后、太子手持香花迎接佛陀,礼拜后恭请入宫就座。诸菩萨、阿罗汉依次入座,三摩竭请国王全家为佛陀奉上洗浴用水,随即备办饮食。前来观礼的百姓众多,国王命大臣关闭宫门。百姓见宫门紧闭,愤怒地持斧欲破门而入。佛陀遥知此事,说道:我教化众生皆令向善,如今难国百姓都想瞻仰圣容,国王却关闭宫门。于是佛陀令宫殿墙壁化作透明水晶,内外通透无碍。难国百姓得见佛陀与诸菩萨罗汉圣容,皆大欢喜。
爾時,佛有一羅漢名賓頭盧,時坐山上忽忘至難國,賓頭盧坐來久,適欲以針縫縷衣,以鍼刺地,縷與衣相連。是時佛已應難國王宮中坐已,賓頭盧即以神足飛行至難國,山便隨賓頭盧後。爾時,國中有一女人懷軀,見山來政黑恐墮其上,便大惶怖即墮軀。佛以遙知之,即令摩訶目連以神足飛行迎問:「賓頭盧!汝後何等?」賓頭盧即還顧見山,以手攬山擲故處八千里。爾時,賓頭盧即到前,為佛作禮却坐。
那时,佛陀有位罗汉弟子名叫宾头卢,正坐在山上时突然想起要去难国。宾头卢静坐已久,刚要拿针缝补僧衣,把针插在地上,线还连着衣服。这时佛陀已应邀在难国宫中入座,宾头卢立即施展神通飞往难国,整座山也跟着他移动。当时国中有个孕妇看见大山迎面压来,怕被山压到,惊慌失措导致流产。佛陀在远处感知此事,立即让大目犍连施展神通飞上前询问:宾头卢,你后面带着什么?宾头卢回头看见大山,用手抓起山扔回八千里外的原处。随后宾头卢来到佛前,向佛行礼后退坐一旁。
佛告賓頭盧:「我教天下人欲令悉度世,今汝既失期,復殺一人。人命至重,是我道所不喜。汝從今已後,不得復隨我食及與眾會。若當留住,後須彌勒佛出,迺般泥洹去耳。」賓頭盧聞佛說如是,即默然憂愁復自悔責,食訖便起前為作禮,及諸菩薩、阿羅漢共辭,便入山中。
佛陀告诉宾头卢:我教导世间众生,希望他们都能超脱轮回。如今你既已错过机会,又杀害一人。生命最为珍贵,这是我所不赞同的。从今以后,你不得再与我共餐及参与僧众集会。若想继续修行,须等到弥勒佛出世时,方能证入涅槃。宾头卢听闻佛陀如此宣说,默然忧愁,深深自责,饭后起身向佛陀顶礼,与众菩萨、阿罗汉辞别,随后隐入山中。
爾時,難國王師尼揵若陀弗白佛言:「寧可共捔道不?若不如者當投著井中。」佛言:「大善!不須多言,三問不如者,當投著井中。」尼揵若陀弗言:「大善!」佛即問:「若誦經時云何?」尼揵若陀弗言:「我誦經時匍匐而行。」「匍匐而行是為狗,狗迺匍匐而行。」尼揵若陀弗便不如佛,諸弟子皆瞋,餘語為賜那正說是事也,悉還恚其師所,取師欲投著井中,師即大惶怖,以兩手拒地不肯入井中。佛言:「置之。」
那时,难陀国的国师尼揵若陀弗对佛陀说:敢不敢和我比试道法?输的人要跳进井里。佛陀回答:很好!不用多说,三个问题答不上来的人,就跳进井里。尼揵若陀弗说:太好了!
佛陀立即问道:你诵经时是什么样子?尼揵若陀弗回答:我诵经时是趴着行走的。佛陀说:趴着行走是狗的姿势,狗才会趴着走。尼揵若陀弗答不上来,他的弟子们都很生气,互相议论这件事,都回到师父那里发怒,要抓住师父扔进井里。师父非常害怕,用双手撑住地面不肯下井。佛陀说:放开他吧。
爾時,中庭自然有大火出,其焰上詣第七梵天,其火中自然有千葉蓮華,華上有五百梵天,皆叉手長跪問佛:「飯何等人得福多者?飯何等人得福少者?」佛答梵天言:「譬如以五種散著火中,為生不?」梵天言:「不生。」佛言:「難國王前後所飯諸尼揵,譬如五著火中,終不復生;今日飯佛及諸菩薩、羅漢,得福多無有量。譬如人有好地有好種,天復時雨,何憂不生?今佛是一切人福田,隨人所種必得其願。愚癡人喜教他為外道,是人命盡皆當墮太山地獄中甚懃苦,悔無所復及,前人坐之未出,後人復教作之,世間人愚癡,但更相欺調,是故不知真道。若有黠人當學正道,其道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為泥洹大道。世間凡有九十六種道,皆不及佛道。」
这时,庭院中自然燃起大火,火焰直冲第七重梵天。火中自然涌现一朵千叶莲花,花上有五百位梵天,他们合掌恭敬跪地问佛:供养什么人得福最多?供养什么人得福最少?佛回答梵天说:好比把五谷撒进火中,能发芽吗?梵天回答:不能发芽。佛说:难陀国王前后供养的尼犍外道,就像五谷落入火中,终究不能再生善果;今日供养佛陀及诸位菩萨、罗汉,所得福报无量无边。譬如人有良田好种,天又及时降雨,何愁不生长?如今佛陀是一切众生的福田,随人播种必能满愿。愚痴之人喜欢教人信奉外道,这些人命终都将堕入太山地狱受极大苦,后悔莫及。前人因此受苦尚未解脱,后人又被教唆重蹈覆辙,世间人愚痴,只会互相欺骗戏弄,所以不识真道。若有智者应当修学正道,此道不生不老不病不死,这才是涅槃大道。世间虽有九十六种外道,都不及佛道。
佛言:「以一天下樹枝及與鳥毛,作筆書佛經,樹枝鳥毛悉皆可盡,佛智不可盡;大如須彌山墨磨研,四海水沾筆,須彌山墨、四海水皆可盡,佛智終不可盡。」五百梵天聞佛語,應時舉聲言:「善哉!審如佛所言。」於是五百梵天忽然不見。
佛说:用全世界的树枝和鸟毛做成笔来书写佛经,树枝和鸟毛都能用完,但佛的智慧永无穷尽;用须弥山那样大的墨块研磨,用四海之水蘸笔书写,须弥山的墨和四海的水都能用完,但佛的智慧终究不可穷尽。五百位梵天听闻佛陀开示,当即齐声赞叹:善哉!确实如佛所说。随后五百梵天忽然隐没不见。
爾時,難國王眷屬三百人,千二百婇女,五百大臣,見佛變化,皆踊躍歡喜,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二千婆羅門即除鬚髮皆作比丘,應時悉得羅漢道。萬二千尼揵應時悉解脫,中有得須陀洹道者,有得斯陀含道者,有得阿那含道者。國中細民復有六萬四千人,皆信向佛法。即受五戒悉為優婆塞。
那时,难国的王族三百人、一千二百名宫女、五百位大臣,目睹佛陀显现神通,全都欢欣鼓舞,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两千名婆罗门当即剃除须发出家为比丘,顿时证得阿罗汉果。一万两千名尼乾子外道同时获得解脱,其中有的证得须陀洹果,有的证得斯陀含果,有的证得阿那含果。国内百姓更有六万四千人,皆对佛法生起信心,随即受持五戒成为优婆塞。
佛說經已,即與諸菩薩、阿羅漢俱現神足飛去。爾時,難國王及夫人、太子、群臣、人民,皆大歡喜,悉持頭著地,遙為佛作禮。
佛陀讲完经后,便与诸位菩萨、阿罗汉一起显现神通飞走了。这时,难国的国王和王后、太子、大臣们以及所有民众,都极为欢喜,纷纷以头触地,向远去的佛陀恭敬行礼。
佛說三摩竭經
CBETA 编码:T012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