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我听到的是这样:
那时佛陀在句潭弥国的一片大森林中,住在搭着露台的清净精舍里。他修行的道场名为"独证自誓三昧"。佛陀刚成道时,光明照耀,自然显现祥瑞的宝莲花座。这朵莲花清香远播十方,共有千片花瓣,每片花瓣上都有一位化现的菩萨。
这些菩萨仪态庄严地侍立虚空,各自向佛陀顶礼跪拜,绕行千圈,然后恭敬站立,齐声赞叹道:世尊啊!我们在各自的佛土都看见了一棵祥瑞宝树。这棵树初生时,光明照耀恒河沙数佛国。树中发出宏大音声,清净美妙,慈悲和雅,深入众生心田。听闻者心生欢喜,都能修习平等大乘行,圆满六度波罗蜜和三十七道品,成就一切佛事。
那时,恒河沙数世界的每一位如来都派遣菩萨,弘扬佛法彰显大乘教义,告诉他们的菩萨说:你们从此处向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土方向去,有个名为娑婆的佛国,那里的佛称为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觉、超越四道、不受后有、平等觉者,以佛法戒律和神通智慧来教化众生。每位如来手持千叶莲花,交给菩萨并嘱咐说:带着我的问候去向释迦牟尼佛致意,赞叹他已成就佛道,降生五浊恶世肩负度众重任,超越修行次第先于弥勒成佛,以六度慈悲普度众生,教化事业兴盛殊胜。现在奉上这些莲花作为法供养,愿一切众生都能共聚道场。这些菩萨承佛威神力,各自从其佛土忽然隐没,入深禅定,片刻间都到达娑婆世界。他们离开莲座,庄严肃立,虔诚礼拜,右绕七匝后回到原位,威仪具足,法衣整齐,同声向佛说道:我们世尊本土的如来向您致意无量,赞叹您已成就佛道,降生五浊恶世肩负度众重任,超越修行次第先于弥勒成佛,以六度慈悲普度众生,教化事业兴盛殊胜。现在奉上这些莲花作为法供养,愿一切众生都能共聚道场。
佛陀说道:善哉正士!你欣然接受诸佛如来的智慧教诲,毫不厌倦,三昧通达无碍,法身清净空寂,智慧光明广大完备,彼此平等无二。我欢喜赞叹你所听闻的佛法,光明庆喜无量无边。
这时释迦如来亲手接过这朵花,欣然微笑,口中放出光明,普照十方如恒河沙数无量诸佛世界,并将此花散向恒河沙数无量诸佛;恒河沙数无量诸佛也以光明普照,彻照恒河沙数世界。
一切众生蒙受佛陀慈悲光明,皆获得智慧观照,通达宿命。光明辗转相照,下照地狱,三恶道、八难、天堂人间都蒙受慈光,皆得解脱。千百众生心意相通,普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这光明随即环绕佛陀周身三圈,最后隐没于头顶。这时恒河沙数诸佛,彼此皆能明见诸佛威神之力,普使众生普遍得见佛陀,显现变化之后,一切恢复如常。
这时座中有一位名叫贤儒的菩萨,就在佛前用偈颂赞叹道:
妙啊,伟大的圣人教化,怜悯哀愍众生,
从无数劫以来,积累功德修行。
每一件功德行为,都有千百种变化,
百种福报成就一种圣相,我愿礼拜三界至尊。
妙啊,伟大的圣人教化,慈悲智慧无边无际,
教法清净而尊贵,释迦导师是天中之天。
大智慧至高无上,法船普度众生,
圣慧清净无量,我愿礼拜无上至尊。
妙啊,伟大的圣人教化,慈悲之光照耀恒河沙数众生,
愚痴黑暗永远消除,迷悟与浊清皆得超脱。
恩惠普施随顺时宜,善巧方便接引众生,
法桥普度一切,我愿礼拜三界至尊。
于是圣师告诉贤儒说:诸佛微笑有三种因缘。哪三种呢?
第一,萨云若智慧深远微妙,明达三世彻悟众生本源,三乘修行者各有根基信愿具足。有菩萨发大誓愿,披大德铠甲为众生承担重任,断除轮回趋向为世间桥梁,专修六度不舍一切众生,道业渐增勇猛精进,布施无执、持戒忍辱、禅定不散、智慧明澈永不退转。这些菩萨,贤儒啊,佛眼都看得分明,一一为他们授记。不仅一佛授记,十方现在诸佛都为他们授记。这是第一种因缘。
第二,贤儒啊!若有菩萨趋向阿惟颜位,积累功德具足圣慧,供养恒河沙数无量诸佛,一一蒙佛授记,光明清净佛土,平等润泽众生同归一乘。感召诸佛贤圣大德,在四流湍急中作大法船,枯竭六欲海、断尽十二因缘,出入五道、清净五眼,心神凝寂,居于兜率天宫召集菩萨大士,净化三界修行讲说不退转法轮。十方现在诸佛与天龙八部,都共同赞叹这样的菩萨,称扬其功德说:『不久将降生作佛,十方众生普得解脱。』这是第二种因缘。
第三,贤儒啊!若有菩萨在兜率天宫寿命将尽准备降生时,便入究竟广现三昧。净居天天人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观察国土城邑何处众生柔和,刹利、梵志、长者、居士中,哪座城池在百亿之中最具德行,有清净仁和慈慧之人。转轮圣王正当统治天竺时,诸天商议降生事宜并随从护卫。示现宫中生活后,观四非常厌离俗世,净居天子劝请出家,入山精进修道坐于菩提树下,剃发发誓现比丘相,修习古佛之道,以法为师、净居天为证,一夜三悟降伏魔众成就佛道。灵瑞之树遍现恒沙诸佛世界,每位如来都在其国土天龙八部中,赞叹树下菩萨功德。各方如来各遣本土菩萨前来献花,致敬赞叹大乘。贤儒啊!十方现在诸佛都知晓此事,为众生普降吉祥共聚道场。这是第三种因缘。这些菩萨前来,都是如来往昔因缘之人,因此说法皆当证得无生法忍,或得童真位、或得了生位、或向阿惟颜位,所以如来一一分明具足授记。正士当知!佛不妄笑。
说此法时,七十亿那由他菩萨证得童真位;六十亿那由他菩萨证得了生位;三十亿那由他菩萨证得阿惟颜位;百千亿比丘证得阿罗汉;九十亿那由他人得道迹;三界诸天普得法眼。
这时圣师说出偈颂道:
法界一切皆空,色身清净真实,
总持法门度脱无极,三昧境界无有因缘。
佛界亦非空无,智慧清净亦非实有,
悲悯世间示现微笑,正信之士应当速受。
这时在座中有一位眼见光贤菩萨,立即端正衣服,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向圣师禀告:弟子想请教问题。恳请圣师以无量智慧开示未闻之法。圣师回答:善哉!随你所问。如今当为你详细阐明要义。
光贤菩萨问道:什么是真正的修行者出家后能够具足证得一切智的菩提道?
这时圣师告诉他说:善男子,请专心聆听。诸佛出家都有因缘,端坐思维微妙玄理。专注修道必有所感,感应到净居天子梵王自在天,便命帝释天化现老病死四相。因此证悟离欲解脱,应当隐居山林精进修禅。正起此念时,四大天王已备好所需来到菩提树下,忆念诸佛出家仪轨,以佛法为师、诸天为证,信心坚固,自然具足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忽然开悟,帝释天便送来剃刀。菩萨左手执发右手持刀,心中默念:剃除烦恼之根,种植无著善根,截断轮回通向涅槃。自从发心以来志求出家,坚定不退转,信愿具足意念清明。刀未及发而发自然脱落,顶上肉髻自然显现。补处菩萨心想:古佛出家剃发后,应有袈裟法服庄严身心。刚起此念,净居天子立即奉上纯净天衣袈裟。菩萨披着后威仪具足。此时十方诸佛同时显现,各赠袈裟。菩萨接受时,诸佛威神加持,将所有袈裟合成一件,名为萨披佛头震越衣。此衣现在梵天。端坐六年是为圆满宿缘,六年后的深夜方现戒证。什么是戒证?志在寂静山林修法,持戒精进不惜身命,平等对待万物不贪利养,安住空性观照净法,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通达四禅光明无碍,心无杂念不依他法,于佛法中证得涅槃。这就是真持戒的沙门。
佛说:真正的修行者持戒无形无相,不执著于三界,没有认知、没有自我、没有他人、没有生命、没有意识、没有名称、没有种类、没有变化、没有数量、没有造作,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没有形体也不灭失,没有身体也不触犯,没有口舌也不言语,没有心念也不思虑,不涉世事不计较不执著无所住,既没有戒也没有迷惑,没有念头也不会败坏,这就是持戒。佛的戒律清净无染也没有持戒之人,没有嗔恨没有愤怒安定清净,依度世之道如此持戒,不执著身形不计较寿命也不贪恋五道轮回,完全明白人在佛法中的真谛,这才是持戒。既不执中也不执边,既不著相也不转念,犹如虚空中的风,这就是持戒的菩萨。修行者最初在树下清净持戒证道,舍弃欲望这个痛苦的根源、放下散乱的心念,心中不起妄念,不想动、不骄傲、不执我、不执他、不执中、不执彼此、不执内外、不执道法、不执世俗、不执灭尽。灭除一切想,连"无想"的概念也没有,彻底超越有无之想。如此修行者在树下证悟,圆满持守一千八百条戒律。当这数目完成时,金刚宝座忽然从地裂出,第六天魔宫殿剧烈震动,三界诸天都不安其位,纷纷前来菩提树下恭敬供养。恒河沙数世界忽然响起宏大声音,声音中说:树下静坐的菩萨今夜即将证悟。一切众生各自听闻见证这位修行者。这就是菩萨圆满持戒证得一切智,具足三明六通、三十七道品、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所畏等一切功德。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功德降伏魔障光明普照,恒河沙数世界众生蒙此慈光一时获得安宁,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佛陀说完这些法时,八百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三万天人获得法眼净;三千人证得阿那含果;贤儒正士等皆证得无生法忍。
这时圣师告诉贤儒说:从前我在句潭弥国游历时,天魔率领部众突然混入大众之中。他们穿着与众不同的衣服混在人群中,挑拨离间、相互诽谤,使那些沉迷生死的比丘不明白佛法真谛,心生嗔怒,纷纷离散。罗汉真人们各自隐入山林。
那时,贤儒啊!夏季三个月已过,年末将至。在钵和兰月的十四日夜晚,明星出现时,我只吩咐阿难敲响木槌、铺设草席,准备与阿难一起度过岁末。这时净居天子在空中对佛说:世尊!现在比丘们都已离散。为何您独自一人度过岁末?
佛陀告诉天子:昔日我出家时你作见证,我在菩提树下你也作见证,现在我度过岁末你再次作见证。在这三千大千世界中,无量世界的如来成就正觉。从成佛到涅槃,你都作了三次见证,证明佛法的真实圆满。要知道啊天子!如来的智慧神通虽独步三界,仍需见证,更何况世间修道之人,岂能没有师承?
佛陀又告诉净居天子:末法时代许多人立志清净,道心坚固不恋世俗,隐居山林确有坚固的出家志向。若没有师长指导,应当遵循大迦叶的出家法则:远离欲望以舍弃为证,远离世俗以舍弃为证,远离名誉以舍弃为证,超越形相以忘形为证,断除内外追求以舍弃为证。天子啊!大迦叶以这五种证明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以自然法则为师,清净感动十方诸佛,虔诚祈求:仰仗三界诸天。如此自证,这三种证明分明,便可成为比丘,专心修行十二头陀,一一坚固不产生执着之念。
那时迦叶在树下已具备五种神通,最后见到佛陀时六种神通全部具足。天子啊!末法时代的比丘应当善思维此法,切莫骄傲自满、追求名声、诋毁僧众以谋取供养,也不可因循此法而背离僧众、不依止师长。此法指在没有比丘僧团的情况下,可依止此法修行。若有僧团存在,应当寻求僧众作证,佛法僧三宝等同如来,因此如来称明律比丘僧众最为尊贵。天子当知!比丘僧团中终究包含三乘修行者。说这番话时,净居天子及天龙八部听闻经典心生欢喜,顶礼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