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頌如理論
我向三世寂静之主致敬,他宣说了缘起正法;若明白诸法本无生起,则一切造作自然息灭。
脱离有无两边,智者无所依靠;
甚深无所攀缘,缘生之义成立。
若说诸法无性,即生诸多过失;
智者应当如理,观察诸法有性。
若有自性实得,如愚者所分别;
无性即无因由,解脱之义何立?
不可说有自性,不可说无自性;
了知性非实有,大智慧如实说。
涅槃与生死法,勿见差别体性;
非涅槃与生死,二者真有差异。
生死以及涅槃,两者皆无所有;
若能了知生死,当下即是涅槃。
破除生有自性,分别灭亦如是;
如幻所造诸事,灭时现前非实。
若灭有所坏灭,当知是有为法;
现前法尚不得,何况知坏灭法?
五蕴本无灭尽,烦恼尽即涅槃;
若了知寂灭性,当下获得解脱。
若生法若灭法,二者俱不可得;
正智如实观察,皆从无明缘生。
若见诸法寂静,一切造作亦然;
了知最胜法义,获得无边法智。
缘生不可眼见,此义非不可见;
其中微妙体性,非缘生能分别。
佛陀正觉所说,言说非无因由;
若断烦恼根本,即破轮回之相。
诸法决定运行,见有造作取舍;
前际后际如何?依缘安立而已。
如何前已生起,后又别异转易?
是故前后边际,如世间幻所见。
如何幻事可生?如何有所执著?
愚者于幻化中,求幻以为真实。
前际非是后际,执见故不捨离;
智慧观性非性,如幻焰与影像。
若说生非是灭,此是有为分别;
而彼缘生轮转,随转无所显现。
若已生若未生,其性本无生起;
若自性无生起,生名如何成立?
因寂则法尽灭,此尽亦不可得;
若自性无有尽,尽名如何安立?
无一法可生起,无一法可坏灭;
生灭二种显现,随事随义呈现。
知生即是知灭,知灭即知无常;
无常性若了知,不得诸法实底。
诸法从缘而生,虽生即离灭相;
如到彼岸之人,得见大海真相。
若自心不了悟,凡夫执我自性;
于性无性颠倒,即生诸多过失。
诸法本是无常,苦空以及无我;
于此见法远离,智慧观性非性。
无住无所攀缘,无根亦不立处;
从无明种而生,离初后中边际。
愚痴暗障大城,如芭蕉不坚实,
如乾闥婆幻城,皆世间幻所见。
此界梵王初说,佛陀如实宣说;
后世圣者所言,亦无差别之说。
世间为痴所覆,贪爱相续流转;
智者了知诸爱,平等善巧宣说。
初说诸法是有,于有求其实性;
后求性亦是无,即离无著自性。
若不知离之义,随闻即生执著;
所作福德善业,愚者自坏其功。
如先平等所说,彼诸业本真实;
自性若得了知,此说即无生起。
我今如是宣说,皆依佛陀教言,
如其所开示者,即蕴处界诸法,
地水火风空识,所说皆平等性;
彼智慧现证时,无妄亦无分别,
此一若如实知,佛说名为涅槃。
此最胜无虚妄,无智即生分别,
若心有所散乱,便与魔军相应。
若如实离过失,此即无所生起;
如是依无明缘,佛陀为世宣说。
若世间无分别,如何说为无生?
若无明可灭除,灭已即非生起,
生灭名相矛盾,愚者起诸分别。
有因缘即有生,无缘即无安住;
离缘若有自性,此有如何可得?
若有自性可取,即说有生与住;
其中疑惑更多,谓有法可安住。
若菩提可证得,即成常见妄语;
若住性可取得,此说仍有生起。
若谓法有实性,是无智作是说;
若谓法有处所,取著亦不可得。
法无生亦无我,智慧悟入实性;
常与无常等相,皆由心起妄见。
若成立多自性,即成贪欲实性;
彼如何非此处,常得生起过失。
若成立一自性,所求如水月影;
非实亦非无实,皆由心起妄见。
贪嗔之法极重,由此生诸邪见,
诤论故而安立,离性反执为实。
彼因起诸妄见,由见生诸烦恼;
若如实正了知,见惑俱时消尽。
当知法本无常,从缘生故显现;
缘生亦无实生,此是最上实语。
众生邪妄分别,无实执为实有;
于他兴诸诤论,自心颠倒而行。
自分尚且不立,他分如何能有?
自他分俱无时,智慧了无诤论。
有少许法可依,烦恼如毒蛇缠;
若无寂亦无动,心即无所攀缘。
烦恼如剧毒蛇,生极重大过失;
为烦恼毒所覆,如何得见本心?
如愚人见影像,妄生真实之想;
世间缠缚亦尔,慧目为痴所障。
自性如影像般,非智眼所行境;
大智本自不生,微细境界妄执。
著色相是凡夫,离贪即小乘圣;
了知色本自性,是为最上智者。
若执著诸善法,如离贪之颠倒;
犹见幻化人已,离相求其实体。
知此理为过失,不观性非实有;
烦恼本不可得,性光破诸邪见。
智慧离染清净,亦无净可依止;
有依即是有染,彼净还生过患。
极恶烦恼之法,若见自性远离,
即心无有动乱,得渡生死苦海。
此善法如甘露,从大悲心而生;
依如来言教宣,无有限量分别。
这其中的道理难以言说,
随着智者的领悟而显现,
智者依循观察的途径,
这一切都源于大悲心。
在一切法中的真实性,
智者依理如实观照,
由此生起坚定信心,
救度众生脱离众苦。
此义理既深奥又广大,
我为利益众生而赞叹,
如大智者所言已宣说,
能破除自他的愚痴黑暗。
破除愚痴烦恼之后,
渐渐远离魔障困扰,
由此开启善道之门,
解脱之事岂会落空?
持守净戒者得生天界,
这是确定无疑的真理;
即使破戒者保持正念,
虽毁戒律不坏正见。
种子生长必有其意义,
为见利益而广行布施;
若无大悲作为根本,
智者怎能生起求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