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葉結經
我听说有一段时间,佛陀刚去世不久。众罗汉聚在一起商议。那些还没有被编集的经文、戒律和各种教义。他们各自心想:我们已经完成了该做的事。翻越了尘世劳苦的高山,枯竭了爱欲之河。一切智的太阳——天中之天的佛陀法眼忽然消失了。我们已厌倦承载这个身体,现在想要进入涅槃。于是他们说偈言:
为了救度愚痴的深渊人,
情爱之海难以跨越。
摧毁世俗的腐朽衰老,
以及生死的轮回。
看见众生执着种种,
身体如蛇皮囊。
我们应当得解脱,
心念清净如灯火熄灭。
于是,成千上万的阿罗汉们各自随顺心意所喜,前往山崖、溪流、泉源、深涧之中,在那里灭尽烦恼,断除恩爱,如同灯火骤然熄灭。当时,无数阿罗汉皆证入涅槃。诸天停留在虚空中,大迦叶说道:如今这些证得真理者已入灭度安住。于是天人随即诵出偈颂:
宣尊的声音长久以来心意无碍
如今他已逝去 佛陀消除污垢得安宁
如应众生之首 以定慧远离
忽然愚痴幽暗 法德光明不复见
尊者大迦叶听完这番话,心中暗自思量:天人说得真好啊!这世间不久将重归黑暗。这该如何是好?随即转念一想便已明白:如今应当集结经律要义,汇集一切教法度化众生,以慈悲之心令世间安稳。为什么呢?世尊历经无量劫修行,累积无边功德,忍受无数艰难困苦,正是为了安定世间才制定戒律教法。在佛法教化尚未消失之际,我们应当共同护持正法。于是大迦叶尊者召集众比丘宣告道:阿那律等圣弟子啊!能仁佛已入涅槃,如金刚山崩颓,佛陀这轮殊胜的太阳已然西沉。非比寻常的黑暗笼罩世间,能仁的光明如同落日般消尽,佛智的海洋已被无常之火焚毁。现在正是我们长久护念世尊功德之时,应当继承佛陀事业,弘扬佛陀教法,令其圆满成就。随即说偈颂道:
尚未证得无上真理 不应舍弃涅槃境界
安住佛法的佛子 应当广集一切经典
于是众比丘说完这些话后,尊者迦叶与五百罗汉想要共同汇集整理佛法的正确教义,便前往罗阅只参加夏安居的集会。当时贤者阿难也达到了参与安居的资格。那些年长的大德们心中这样想:这位阿难是世尊的堂弟,又常年在佛身边侍奉听闻教法,具有广大的智慧,能通达一切佛法。此时圣众便赞叹道。
于是众人和顺恭敬,奉行佛法如掌中宝。十力佛陀所称赞的,是那些言语清净、持守智慧的人。
于是在七月十五日,新年已经结束,便召集经卷戒律等各种藏典。五百罗汉全都聚集在一起。年长的大迦叶告诉贤者阿那律:你看看世间,有谁脱离了十力如来的弟子众僧?有哪些罗汉已经完成修行却没有来参加集会?于是阿那律用天眼观察世间,回答道:仁者大迦叶,有一位年长者名叫桥桓钵,住在尸利天宫,正在那里过新年,所以没有来参加集会。只有大迦叶可以派遣僧使去邀请他到这里来。
当时众僧中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刚受大戒三年,名叫不那。他已经断除三垢,获得三达智,通晓三藏经典,具备三明,不再执着于三界,已经得到自在。大迦叶对众僧说:年轻的比丘,你能为众僧担任使者吗?贤者不那立刻起身合掌,表示愿意遵从尊者的教导,即刻前往。大迦叶说:善哉善哉,比丘。贤圣众中能有这样年轻的比丘,真是太好了。说完这些话,又诵出偈颂。
尸利有各种珍奇花木,光彩灿烂夺目。
快速前往那里,如同蜜蜂采集芬芳。
桥桓钵展现神通,所到之处皆殊胜。
依循正理接受众教,宣说如是真义。
大迦叶等诸位尊者,僧团派我来告知。
此处僧事即将举行,速来共赴盛会。
于是贤者不那从众罗汉领受使命后,犹如金翅鸟跃出龙宫,转瞬之间便抵达桥桓钵所在之处。他恭敬顶礼,问候致意,随即诵出偈颂道。
寂静善妙的真性
乐入禅定 熄灭烦恼 调柔顺和
志向清净 迦叶尊者清净
以及其他自在的圣者
大众共集会 僧事最殊胜
佛陀威德无量
为满足众生愿求 降临世间
示现殊胜僧众
这时,贤者桥桓钵听闻不那的话,心中一时思虑,对不那说:仁者不那,可有比丘僧众发生争斗纷争之事?十力佛陀所转的法轮教法,是否被外道邪众扰乱?那些外道之徒如同惊鹿般的畜生,莫非想要破坏佛法?莫非想以萤火之光遮蔽太阳的光辉?莫非有非修行之人披着沙门外衣,无梵行清净却自称清净?不那仁者,你且说说。
佛曾告诫比丘众宣说教法,而你却认为迦叶等众比丘是否将失去大悲之心。世尊涅槃后,是否还有人演说智慧?世间珍宝不见外道扰乱正法之教,倘若没有十力佛陀转法轮的自在威德,忽然不见,岂非大哀?本应安隐一切、救护众生的佛陀,寂然不起,佛日难道就此沉没?
佛如月光,是否被遮蔽障碍?菩提树下的觉悟之花是否依然兴盛?沙门所证之果是否归于无常?世间明灯是否被无常之风熄灭?佛智之火是否被无常之水浇灭?是否有愚痴之徒争斗扰乱佛教,使法轮之义逆转不返?佛月光明是否消尽?阿须罗是否障蔽了大光明?
这时,贤者不那答道:桥桓钵啊,佛船已坏,慧山已崩。那些持法者也将灭度,超越此世间。
桥桓钵说:恶人挑起争斗纷争,世间如何还能听闻正法而归于寂静?他对不那说:应当把握要义,其余无关紧要。离了如来的光明,世间再无威神之耀,我们该去哪里寻求?随即诵出偈言。
世人以为世间皆空,没有佛陀,没有快乐。
阎浮提中求何物?于是便入灭度。
于是贤者桥桓钵取出衣钵交给不那,说道:请将此供养僧众,并代我转告诸位贤者:愿一切贤者皆能安住于善法,敬重无放逸之义。贤者桥桓钵说完这番话便入灭度。灭度后,其身自然出火,如焚巨木火炬般自我荼毗。荼毗完毕,空中忽现四道清流灌注其身。其水清凉澄澈,色如水晶琉璃。此时流水自然发出声响,宣说偈颂道:
第一流水说。
智慧安住于生死轮回之中,不应轻信虚幻无常之事。无常之力能摧毁金刚般坚固的存在,连佛国山王也终将倾颓。
第二道流水说道。
一切众生常动荡不安,因畏惧辛劳苦难的伤害。不得自在,难以舍离自我,佛赞叹涅槃寂静的安乐。
第三道水流说。
如此不放逸 所作成其身
无数恼害扰 如燃灯速灭
第四种水名叫流水。
众中最为殊胜者,应当顶礼致敬。
尊者桥桓钵,直至般涅槃时,
欣然追随佛陀十力,愿随圣者入灭。
犹如六牙白象,幼象仰慕追随母象,
在此顶礼一切贤圣僧众,
唯愿尊贵上僧,宽恕我的过失。
贤者桥桓钵涅槃后,贤者不那随即取来衣钵,弹指间便返回,恭敬供养僧众,依次礼拜完毕,即说偈言:
世间最尊贵者 心怀大悲而安详寂静
乔陈如比丘闻法 当即证得涅槃
我向一切圣众 恭敬顶礼膜拜
唯愿僧团尊者 宽恕我的罪过
说完这番话后,佛陀便示现涅槃。当时所有僧众都意识到无常之理,须臾之间,正思维戒律教法的真义。比丘僧众皆来集会。那时尊者大迦叶对阿那律说:请您观察在座众人,谁仍被淫怒痴束缚、未断恩爱烦恼,尚需学习戒律的凡夫聚在此处?阿那律环视全场后禀告:有位阿难比丘,原是世尊侍者,尚未证得无学,正要前来赴会。
大迦叶便对阿难说:请你离开,我们不与你共同结集经典。阿难回答:祈愿尊者欢喜,我戒行无缺,亦无邪见,未毁净业,行为无失,不犯僧规。迦叶说:你侍奉如来多年,戒行圆满不足为奇。但你说自己毫无过失——去把僧伽梨衣取来,我要清算你前后所犯。此言一出,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虚空中有百千天人悲声呼喊:痛哉!大迦叶为何出此恶言?
迦叶质问阿难:你自称无过,为何请求佛陀允许女人出家?阿难解释:世尊生母摩耶夫人与养母瞿昙弥含辛茹苦哺育菩萨,为报恩德故请度女众;又闻过去诸佛皆有四众弟子,恐佛法减损故有此请。迦叶斥责:此非真报恩德!如来法身功德本可久住,因女众出家犹如冰雹坏田,令正法仅存千载;念亲族恩本非沙门所为;往昔众生烦恼微薄,岂能与今人相比?此为一过。
迦叶续数其过:世尊曾说具四神足者可住世一劫,你为何不劝请?(阿难答:魔扰心意故未劝请)此为大过!侍佛者当降魔反被魔惑,是二过;被佛呵责时转嗔他人,是三过;脚跨佛金缕衣,是四过;佛临涅槃索水未奉,是五过;未请佛详说微细戒,是六过;展示佛马阴藏相,是七过;令女人见佛金身哭泣污足,是八过;众人已断三毒,唯你尚存垢染,其业未净,是九过。且起身离席,终不与汝共结经藏。
阿难遍观四座悲泣:今日离佛无依,世间如盲!又对迦叶说:佛临终嘱我"勿悲,以事付迦叶",今小过不赦,愿尊者宽恕。迦叶答:你功德本具,但法会须直言。起身吧,不与你结集。阿那律劝解:岂能舍弃多闻第一的佛侍者?迦叶坚持:不与未证阿罗汉者共结经义。
阿难忧戚离席,当夜精进修行,断尽结缚证阿罗汉,得三明六通。次日再会时,其光如阿修罗映月照耀世间。迦叶欢喜赞叹:善哉!你已证圣果,佛所悬记今得圆满。你闻持法藏之恩,当令正法久住。即说偈言(偈颂从略)。
那位佛陀在世时尊贵无比,所到之处皆为第一。
所有众生皆有如人民,修行之道各不相同。
此时甘露法味,普施一切贤圣之人。
佛陀入定灭尽寂静,故而教化之事稀少。
当时,诸位年长的比丘对阿难说:“你应当留下,结集佛陀的正法教义与戒律,使大众能正确理解佛法。”此时,数百上千的与会僧众向阿难表达了同样请求。阿难怀着对佛法的深切恭敬,其智慧广大深远。他普遍观察比丘众,思维佛陀的无量功德。于是诵出偈颂:
这些比丘众原本殊胜,因背离佛陀功德,
不再有威严光明,犹如天空失去日光。
于是贤者阿难观察师长座位。众比丘僧环绕四周。如同狮王居于群狮之中。阿难就座后。贤者大迦叶为阿难说偈言。
大智慧者发愿演说,安住之子专心讲解。
哪一部经典卷册,世尊最先宣说。
迦叶刚对阿难说完这首偈颂,阿难心中顿时领悟佛的觉悟,忆持经法。他无所畏惧,心不摇动,毫无疑惑。他遥望世尊涅槃之地,双手合十,虔诚诵道:
我曾听闻,当时佛陀游化至波罗奈国,在仙人鹿野苑中宣说圆满法轮的经典。
那时众多尊者们共同劝请,他便登上狮子座,如狮子般威仪具足,首先说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何处,所宣说的经典全部诵出。当时所有阿罗汉等听闻此言后,皆从座位起身立于地面,心中默念:无常之力何其迅猛!我等亲见如来演说正法仿佛就在近日,如今怎会听闻此等话语?这时那位圣者宣说此偈:
三界虚幻不实,如同水中映月。
一切如同幻化,又如芭蕉无实。
三界无与伦比,功德最为清净。
佛陀虽终涅槃,其教如风永存。
这时贤者大迦叶在短暂禅思后感叹道:啊,一切终究无法摆脱生死之力。于是说偈言:
不理会愚昧之人,
也不庇护聪明之士,
无论解脱或未解脱,
终将归于寂灭。
不以言语祈求救助,
不靠粗鲁言辞逃脱,
世间死亡皆平等,
如同海水一般咸。
众弟子为阿难展示种种教诫禁律,
编纂正法经典以慈悲怜悯众生,
于是精勤修行,释迦文佛善加引导,
无论未来或现在,皆能证得第一禅定。
于是结集了正经、律仪及诸法解释后,尊者大迦叶随即诵出偈言:
这是为怜悯众生而编纂的佛法经卷
集结如来十力的教法 其功德不可限量
世间种种邪见 以及幽暗的妄念都将消散
其智慧光芒远照 犹如在黑暗中点燃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