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證傳
No. 1235-A重刻智證傳引
大法之衰。由吾儕綱宗不明。以故祖令不行。而魔外充斥。即三尺豎子。掠取古德剩句。不知好惡。計為己悟。僭竊公行。可嘆也。有宋.覺範禪師於是乎懼。乃離合宗教。引事比類。折衷五家宗旨。至發其所祕。犯其所忌而不惜。昔人比之貫高.程嬰.公孫杵臼之用心。噫。亦可悲矣。書以智證名。非智不足以辨邪正。非證不足以行賞罰。蓋照用全。方能荷大法也。充覺範之心。即天下有一人焉。能讀此書。直究綱宗。行祖令。斯不負著書之意。即未能洞明此書。而能廣其傳於天下。以待夫一人焉。能洞明之者。縱未能即酬覺範之志。亦覺範所與也。覺範所著。有僧寶傳.林間錄。與是書相表裏。業已有善刻。金沙于中甫比部。復捐貲刻是書。三集並行於世。亦法門一快事也。有志於宗門者。珍重流通。是所望云。
大法衰微,根源在于我们这些修行人对宗门纲纪认识不清,以致祖师法旨无法推行,致使邪魔外道横行于世。连幼童都敢剽窃古德残言断句,不辨真伪,妄称开悟,僭越之风盛行,实在可悲可叹。宋代觉范禅师为此深感忧虑,于是融会贯通各宗教义,援引事例类比推演,折衷五家宗旨,甚至不惜揭露秘传要义、触犯忌讳。古人将其用心比作贯高、程婴、公孙杵臼之忠烈。唉,这份苦心何等悲壮。此书名为《智证》,因无智慧不能辨别邪正,无实证不能施行赏罚,必须智慧与妙用兼备,方能承担弘法大任。觉范禅师毕生心愿,是希望天下哪怕只有一人能读懂此书,彻悟纲宗,践行祖训,便不负著述本怀。即便无法当下彻悟,若能广传此书于天下,等待有缘人领悟,虽未即刻达成禅师宏愿,也是禅师所乐见的。觉范禅师所著《僧宝传》《林间录》与此书互为表里,已有善本刊行。金沙于中甫比部又捐资刻印此书,使三集合璧流传,实为佛门盛事。望有志于宗门者珍重护持,广宣流布,此乃老衲所深望。
皇明.萬歷乙酉夏六月既望。僧真可述。
明朝万历十三年夏季六月十六日。僧人真可撰写。
附達觀師書 智證之義。或以維摩受諸觸。如智證釋之。非洪老著書意也。吾究之久矣。當以吾釋為準。藏公切勿疑之。如吾序文醜拙。宜用心與具區公共潤色之。方可入刻。
附达观师书智证之义。有人以维摩经受诸触,如智证所释,并非洪老著书本意。我探究已久,当以我的解释为准。藏公切勿怀疑。如我序文粗陋,应请具区公共同润色,方可付刻。
CBETA 编码:X123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