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含正行經
佛說阿含正行經
我听到的是这样: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佛陀对众比丘说:我要为你们讲经,开篇的话是好的,中间的话是好的,结尾的话也是好的,这经义理深远,讲的是超脱世间的真理,关键在于端正心念。你们要认真听我说,让后世也能流传奉行。比丘们恭敬合掌领受教诲。
佛说:人的身体里有五个盗贼,把人拉入恶道。哪五个盗贼?第一是色欲,第二是痛痒感受,第三是思想念头,第四是生死轮回,第五是意识分别。这五样东西是人经常挂念的。
佛说:人们常被眼睛欺骗,被耳朵欺骗,被鼻子欺骗,被嘴巴欺骗,被身体欺骗。眼睛只能看不能听;耳朵只能听不能看;鼻子只能嗅气味,不能听;嘴巴只能尝味道,不能嗅;身体只能感知冷暖,不能尝味道。这五种感官都由心统领,心才是根本。
佛陀说:比丘们啊!想要求道的人,应当端正自心。由于愚痴而堕入十二因缘,就有了生死轮回。哪十二种呢?第一是无明,第二是行,第三是识,第四是名色,第五是六入,第六是触,第七是受,第八是爱,第九是取,第十是有,第十一是生,第十二是老死。行善的人能再得人身,作恶的人死后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佛陀静坐思惟:众生因愚痴才有生死轮回。什么是愚痴呢?从无明中来,今生为人却仍心不开解、眼不明亮,不知死后去向;见佛不问法,见经不诵读,见修行人不恭敬,不信因果道理,对父母不孝顺,不念世间苦难,不知地狱严酷惩罚。这就叫愚痴,所以有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从不停息,如同呼吸般急促,人生性命最为脆弱。人临终时有三种离体:身体死亡、神识离去、心识消散。这三者始终相随。造恶之人死后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鬼神道;行善之人也有三识相随,或生天上,或生人间。凡堕入这五道的众生,都是因为心不端正的缘故。
佛告诉众比丘:端正你们的心,端正你们的眼,端正你们的耳,端正你们的鼻,端正你们的口,端正你们的身,端正你们的意。身体终将归于尘土,灵魂便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鬼神道。看那世间不肖子弟被官府缉拿,都因心术不正所致。人身由诸多因素构成,如同车具由众多部件组成。世人多贪欲、好嗔怒,不省察自身行为,死后堕入地狱,那时懊悔也来不及了。
佛陀说:我舍弃王位,放下转轮圣王的身份,为断除生死烦恼,想要救度世间众生,使他们证得涅槃道。最精进修行的人,能证得阿罗汉果;次一等精进的,能证得阿那含果;再次一等的,能证得斯陀含果;第四等精进的,能证得须陀洹果。即使不能大精进修行的人,也应当持守五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妄语,第四不邪淫,第五不饮酒。
佛说:人们日常起居应当常思考这四件事。哪四件?第一,观察自己的身体,也观察他人的身体。第二,觉察自己的感受,也觉察他人的感受。第三,审视自己的心念,也审视他人的心念。第四,体察自己的行为法则,也体察他人的行为法则。若内心纷乱时,要稍作调整,观察身体状态:吃得过饱会不适,过分饥饿会不适,久站会不适,久坐会不适,久行会不适,太冷会不适,太热会不适,久卧也会不适。当昏沉睡意袭来时,应立即警觉起身;若坐姿不正,就站起来;若站姿不端,就来回经行;若心念散乱,就要自行端正。好比国王率军出征,勇猛的士兵在前列,若前列士兵退缩想躲到后方——修行人既已舍弃家庭,离开妻儿,剃除须发出家,虽经历一世艰辛,将来必得解脱。得道之人内心常怀喜悦,视妻子如同姐妹,待子女如同友人,不起贪恋之心,恒常慈悲怜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诸天人民、地狱众生、饿鬼、牲畜乃至微小生命,愿他们都获得富贵安乐,最终证得涅槃。见到地上虫蚁,应以慈心怜悯,明白生命不应愚痴对待。能存此心者,当常忆念奉佛为师,如人思念父母;如同死囚牢中,有善知识前来救度,聪慧的囚犯必常感念恩德。得道比丘也应如此常念佛恩,诵念佛经如人渴慕饮食。
佛陀说:各位比丘!你们应当互相照顾,如同弟弟侍奉兄长。其中有愚痴的人,应当向有智慧的人请教,彼此教导。向智者求教,就像在黑暗中有了灯火。不要暗中勾结作恶,不要争吵诉讼。看到金银要当作泥土看待,不要妄自诬陷他人入罪,不要传播他人的恶言,不要互相挑拨争吵,不要中伤他人心意。没有听到的事不要说听到,没有见到的事不要说见到。走路时要常常低头看地,不要踩死虫子。不要贪恋别人的妻女,不要打量别人的妻女。静坐时自己思考,去除贪爱之心,这样才能真正修行。
佛陀说:想要修行求道的人,应当在安静的地方打坐,观察自己的呼吸,知道气息的长短,直到呼吸与身体都达到极限,屏住呼吸不呼不吸,身体也会到达极限。这时要深入思考:这个身体究竟是谁创造的?心要向外观察,也要向内观察,这样思维后,就会欢喜地发现与常人不同,这时即使天下珍宝摆在面前也不会动心。当心稍稍趋向正道,妄念又想波动时,就应当立刻收摄心神,回归觉照,念头自然平息。好比一个人有面镜子,被灰尘遮蔽就照不见面容,擦去污垢就能清晰照见;人除去贪欲、淫念、嗔怒、愚痴,就像擦拭镜面一样。要明白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佛告诉诸位比丘:修持内心要像四方石块那样。石块立在庭院中央,雨水冲刷也不能损坏它,烈日暴晒也不能消融它,狂风吹袭也不能动摇它。修持内心就要像这石块一般!
佛陀告诉诸位比丘:世间众生的心念如同流动的河水,水中漂浮的草木各自随波而去,不会相互顾盼。前方的草木不会回望后方,后方的草木也不会追望前方,草木就这样自然地顺流而行;众生的心念也是如此,一个念头来一个念头去,就像水中的草木前后不相顾念。在这天地之间,他们已不再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只是暂时寄居于此,舍弃此身后便不再轮回。唯有证得大道时,才真正明白师长的恩德。见到师长时恭敬侍奉,不见师长时忆念其教诲,就像子女思念父母。只有当心念安定达到一心,才能对世间百姓乃至微小生灵生起悲悯。此时修行者会心微笑,知道自己已超脱世间与五道轮回——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证得阿罗汉果位者,能随意飞行变化,能从身体放出水火,能自由穿越无间空间,更能脱离世间苦难证得涅槃大道。
佛告诉各位比丘:道不可不修,经不可不读。
佛陀讲完经后,五百位僧人都证得阿罗汉果。众僧人一起上前,以头触地向佛陀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