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心明經
我听到的是这样: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游化,身边有五百位比丘和四类信徒跟随。清晨时分,佛陀穿好袈裟拿着钵,到一个县城去乞食。诸天、龙神等护法紧跟在空中护卫。佛陀来到一位婆罗门的学舍门外停住,全身放出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那时,梵志的妻子正在烧火做饭,忽然看见光芒照在自己身上,感到身心安宁舒适,原本的暴躁性情消散无踪。她心想:这光明不像是日月、帝释天、梵天王或四大天王等诸天的光芒,身心愉悦难以自持。回头看见佛陀相貌庄严殊胜,如众星中之月,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诸根清净无染,安住最上寂静,证得第一禅定。佛陀犹如初升朝阳照耀山巅,又如转轮圣王驾临宝殿,群臣恭敬围绕;亦似帝释天威镇忉利天宫,更似梵天王居七宝高座,如同雪山辉映晴空。她顿时心生欢喜,暗自思量:今日得见佛陀及圣弟子,实在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心愿,想将食物供养正觉者。但转念想到丈夫愚痴不信正法,心怀邪见六十二种,若见我布施必定恼怒。因我前世罪业,今生失去丈夫沦为女身受人制约,想供养圣尊却身不由己。该如何既能满愿又不触怒丈夫呢?于是她用竹篦盛饭,舀了一勺米汁供养佛陀。凭借佛陀威神之力,钵中自然化现百味饮食。佛陀接受供养后,为她宣说偈颂:
即便用百匹马匹,配上金银装饰的鞍辔,
用来布施给人,不如一勺饭汁的功德;
假设用七宝装饰的车,载满各种珍宝,
将一勺饭汁供养佛陀,所得福报胜过前者;
若布施百头白象,饰以明珠璎珞,
供养佛陀一勺饭汁,其福德更超其上;
如同圣王转轮王、普贤玉女皇后,
容貌端正无人能比,身披七宝璎珞。
如此殊胜众物,数量各有百种,
全部用来布施他人,不如一勺饭汁的功德。
这时,梵志安静地站着聆听,听到佛陀的赞叹,心中感到疑惑,上前问佛陀说:一勺饭汁能有什么价值,竟然值得称赞?那么多的珍宝布施、象马车乘,都不可以诋毁,却说不如一勺饭汁的布施。这饭汁连一文钱都不值,却赞叹它胜过亿万倍,谁会相信呢?
这时,世尊立刻伸出广长舌相,舌头覆盖面部直到梵天界,对梵志说:我历经无数亿百千劫,始终实践至诚的六度无极法门,布施众生令得安乐,拥有之物毫不吝惜,方能获得这样的舌相。难道靠妄语能得到吗?我要问你,你要如实回答。你可曾往返舍卫国与罗阅城时,见过一棵名为尼拘律的大树,其树荫能遮蔽五百辆马车吗?
那人回答:“确实如此,有这棵树,是我亲眼所见。”
世尊又问:你的孩子多大了?
回答说:形状如芥子般微小。
佛对梵志说:你真是口舌两般。芥子那么小,树怎么会长得那么大呢?
回答说:“确实如此,不敢欺瞒。”
佛又说道:如同芥子般微小的种子,能长出广大茂盛的树木;大地孕育万物却从不计较覆盖范围之广——更何况如来这无上至真、圆满正觉的无量福德之海?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等功德,以及普济众生的大慈悲行,用饮食供养所获的福报更是不可计量。婆罗门听闻后静默无言,无法用言语回应。
那时佛陀展露微笑,五色光芒从口中放出,照耀十方世界。五道众生——天人停止欲念,人类心生欢喜,饿鬼得到饱足,地狱众生痛苦止息,畜生道众生心识开解——罪障消除后,都循着光明来到佛陀座前。诸佛微笑各有恒定瑞相:授予菩萨记别时,遍照十方的光从顶门注入;授予缘觉记莂时,光明从面部进入;授予声闻记莂时,光明注入肩井;演说升天因果时,光芒从脐部进入;宣讲降生人道时,光明从双膝进入;开示三恶道苦时,光明从足底注入。诸佛的欣悦微笑,非因贪欲而笑,非因嗔怒而笑,非因愚痴而笑,非因放逸而笑,非因利欲而笑,非因荣华而笑,非因富足而笑。如今佛陀平等悲悯一切众生,以大慈心展露微笑,远离这七种因缘。
贤者阿难阐述了七种修行要义——通晓佛法、理解经义、把握时机、知晓分寸、调和大众、反省自身、明察众生根器——随即从座而起,整理衣衫,恭敬跪地请问佛陀:佛陀为何微笑?恳请开示其中深意。
佛陀问阿难:看见那位婆罗门妇女发起大愿心了吗?
梵志内心折服,五体投地诚心自责,忏悔道:我如同孩童般愚昧无知,心存疑虑未能认出大圣,口出粗言,唯愿宽恕罪过。
佛说:很好!很好!若能觉察自身过失,虔诚皈依佛门,对佛法戒律生起忏悔之心,罪业自然消减,福德日日增长。
梵志上前恳求道:“恳请您大发慈悲!施恩怜悯,允许我出家修行。”佛陀当即接纳他成为比丘,剃除须发,披上法衣。当时,世尊宣讲四圣谛——苦、集、灭、道——梵志心生欢喜,烦恼断尽,证得解脱。
佛陀这样说完后,贤者阿难和所有四众弟子,以及天、人、龙、神等,都生起求道之心,欢喜地向佛陀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