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緣起外紀
門人法海等集
大師名惠能,父盧氏,諱行瑫,唐武德三年九月,左官新州。母李氏,先夢庭前白華競發,白鶴雙飛,異香滿室,覺而有娠。遂潔誠齋戒,懷姙六年師乃生焉,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二月八日子時也。時毫光騰空,香氣芬馥。黎明有二僧造謁,謂師之父曰:「夜來生兒,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濟眾生,能者能作佛事。」言畢而出,不知所之。師不飲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歲父喪,葬於宅畔。母守志鞠養,既長鬻薪供母。年二十有四,聞經有省。往黃梅參禮,五祖器之,付衣法,令嗣祖位,時龍朔元年辛酉歲也。
大师名为惠能,父亲姓卢,讳名行瑫,唐武德三年九月,被贬官至新州。母亲李氏,先前梦见庭院前白花竞相开放,白鹤双双飞翔,奇异香气充满房间,醒来后便有了身孕。于是洁净身心持守斋戒,怀孕六年大师方才降生,时为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当时毫光腾空,香气芬芳浓郁。黎明时分有两位僧人前来拜访,对大师的父亲说:"昨夜所生之子,特来为他取名,可叫作'惠能'。"父亲问:"为何取名惠能?"僧人说:"'惠'是以佛法惠济众生,'能'是能作佛事。"说完便离去,不知所往。大师不饮母乳,夜间有神人用甘露喂养。三岁时父亲去世,安葬在住宅旁边。母亲守节抚养,待大师长大后靠卖柴供养母亲。二十四岁时,听闻佛经有所省悟。前往黄梅参礼五祖,五祖器重他,传授衣钵佛法,令其继承祖师之位,时为龙朔元年辛酉岁。
南歸隱遯,至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會印宗法師詰論玄奧,印宗悟契師旨。是月十五日,普會四眾為師薙𩬊。二月八日,集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師為授戒師,蘇州慧靜律師為羯磨,荊州通應律師為教授,中天耆多羅律師為說戒,西國蜜多三藏為證戒。其戒壇乃宋朝求那跋陀羅三藏創建,立碑曰:「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此授戒。」又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自西竺國航海而來,將彼土菩提樹一株植此壇畔,亦預誌曰:「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真傳佛心印之法主也。」師至是祝髮受戒,及與四眾開示單傳之旨,一如昔讖(梁天監元年壬午歲,至唐儀鳳元年丙子,得一百七十五年)。
他南归隐居,直到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初八,与印宗法师讨论玄妙深奥的佛法时,印宗领悟契合了他的宗旨。当月十五日,召集四方僧众为他剃发。二月初八,汇集诸位高僧大德授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担任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担任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担任教授师,中天竺耆多罗律师宣讲戒律,西域蜜多三藏法师担任证戒师。
这座戒坛原是南朝宋时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有石碑预言:"日后将有肉身菩萨在此受戒。"又在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从西竺国渡海而来,将本土菩提树一株种植此坛边,同样预言说:"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度化无量众生,是真正传承佛陀心印的法主。"
大师至此剃发受戒,并为四众开示单传心印的宗旨,完全应验了昔日的预言。
次年春,師辭眾歸寶林,印宗與緇白送者千餘人,直至曹溪。時荊州通應律師,與學者數百人依師而住。師至曹溪寶林,覩堂宇湫隘,不足容眾,欲廣之。遂謁里人陳亞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仙曰:「和尚坐具幾許闊?」祖出坐具示之,亞仙唯然。祖以坐具一展,盡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現身坐鎮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嶺,因茲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廣大,但吾高祖墳墓並在此地,他日造塔,幸望存留,餘願盡捨永為寶坊。然此地乃生龍白象來脈,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後營建,一依其言。師遊境內山水勝處,輒憩止,遂成蘭若一十三所。今曰華果院,隷籍寺門。其寶林道場,亦先是西國智藥三藏自南海經曹溪口,掬水而飲,香美,異之。謂其徒曰:「此水與西天之水無別,溪源上必有勝地,堪為蘭若。」隨流至源上,四顧山水回環,峯巒奇秀,歎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乃謂曹侯村居民曰:「可於此山建一梵剎,一百七十年後,當有無上法寶於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號寶林。」時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具表聞奏,上可其請,賜寶林為額,遂成梵宮,落成於梁天監三年。寺殿前有潭一所,龍常出沒其間,觸橈林木。一日現形甚巨,波浪洶湧,雲霧陰翳,徒眾皆懼。師叱之曰:「爾只能現大身,不能現小身,若為神龍,當能變化以小現大、以大現小也。」其龍忽沒,俄頃復現小身躍出潭面,師展鉢試之曰:「爾且不敢入老僧鉢盂裏。」龍乃游揚至前,師以鉢舀之,龍不能動。師持鉢堂上,與龍說法,龍遂蛻骨而去。其骨長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傳寺門。師後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側有鐵塔鎮處是也。
第二年春天,六祖大师辞别众人返回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弟子千余人相送,直至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带领数百名学人随师同住。大师来到曹溪宝林寺,见殿宇狭窄,无法容纳众多僧众,欲扩建寺院。便拜访当地乡绅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缘一块坐具大小的土地,不知可否?"陈亚仙问:"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取出坐具展示,陈亚仙点头应允。六祖将坐具展开,竟覆盖曹溪四方境界,四大天王显圣镇守四方。如今寺界内的天王岭即由此得名。陈亚仙说:"弟子知和尚法力广大,只是先祖坟墓皆在此地,日后建塔时望能保留,其余土地愿尽数布施永作道场。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寺院营建,完全遵照此言。
大师游历境内山水胜地时,常驻锡休憩,由此建成十三处静修之所。现今的华果院等仍隶属寺院。这宝林道场最初由西天智药三藏法师发现,他自南海途经曹溪口,掬水饮之,觉其香美异常,对弟子说:"此水与西天圣水无异,溪源处必有胜地可建道场。"沿溪流溯源而上,见山水环抱,峰峦奇秀,赞叹道:"宛如西天宝林圣山。"便对曹侯村民预言:"可在此山建寺,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在此弘化,得道者多如林木,宜名宝林。"时任韶州刺史侯敬中将此事奏闻朝廷,获准赐额"宝林寺",于梁天监三年落成。
寺殿前原有龙潭,常有神龙出没,摆动林木。一日现巨身,波浪滔天,云雾晦冥,众皆惊惧。大师呵斥道:"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是神龙,当能大小自在变化。"巨龙忽然隐没,顷刻现小身跃出潭面。大师展开钵盂试探:"你可敢入老僧钵中?"那龙悠然游至跟前,大师以钵舀之,龙即不能动弹。大师捧钵至法堂为龙说法,龙遂脱骨而去。遗骨长约七寸,首尾角足俱全,留存寺中供养。后大师填平龙潭,现今殿前左侧铁塔镇压之处即其旧址。
師墜腰石鐫龍朔元年盧居士誌八字,此石今存黃梅東禪。又唐王維右丞,為神會大師作《祖師記》云:「師混勞侶積十六載,會印宗講經,因為削𩬊。」又柳宗元刺史,作祖師諡號碑云:「師受信具,遯隱南海上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為人師。」又張商英丞相,作《五祖記》云:「五祖演化於黃梅縣之東禪院,蓋其便於將母。龍朔元年,以衣法付六祖已,散眾入東山結庵。有居人憑茂,以山施師為道場焉。」以此考之,則師至黃梅傳受五祖衣法,實龍朔元年辛酉歲。至儀鳳丙子,得一十六年,師方至法性祝髮。他本或作師咸亨中至黃梅,恐非。
祖师坠腰石上刻有龙朔元年卢居士所记八字,此石现存于黄梅东禅寺。唐朝右丞相王维为神会大师所作《祖师记》记载:祖师混迹劳作僧众十六年,适逢印宗法师讲经,因而剃度出家。柳宗元刺史所撰祖师谥号碑文记载:祖师获得信物后,隐居南海十六年。待时机成熟,才驻锡曹溪弘法度众。张商英丞相所著《五祖记》记载:五祖弘化于黄梅县东禅院,因其便于奉养老母。龙朔元年将衣钵传付六祖后,便遣散徒众,入东山结茅隐居。当地居民凭茂将山地布施给祖师作为道场。根据这些记载考证,祖师到黄梅从五祖处继承衣钵,实为龙朔元年辛酉岁。至仪凤丙子年,正好十六年,祖师才到法性寺剃度出家。其他版本或有记载祖师咸亨年间到黄梅,恐怕不确。
CBETA 编码:T200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