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經文句
这一品以能赞与所赞得名,能赞者是三组菩萨,所赞者是一佛世尊,能所合标,故称《赞佛品》。我认为:三组菩萨是能赞者,一佛是所赞者;反过来一佛也可以是能赞者,三组是所赞者;三组代表未来佛,一佛代表现在佛。总体而言,都能作为能赞者也都是佛,所以称为《赞佛品》。次第关系上,本品因前十七品而存在。因为:《序品》总述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穷尽本源与边际;《寿量品》阐明究竟果位深奥,展现广大妙用;《忏品》劝导菩萨修学灭恶之法;《赞品》令人生善;《空品》引导成就;《四天王品》至《散脂鬼神品》通过誓愿流通法义,说明请法者功德;《正论品》至《善集品》阐明说法者功德;《鬼神品》至《流水长者子品》阐述闻法者功德;《舍身品》彰显修行者功德。这些利益世间众生的功德,都是如来本体、智慧与妙用所显现金光明力。既然始善终善,初、中、后圆满,所以菩萨们以赞叹称扬佛法及教主,故有《赞佛品》。
本文分两部分:一是经家叙述列众赞叹。从开头至"金宝盖刹"描述身口意三业供养——投地是身业,同声是口业,身心共同表达意业。二是正式偈颂,共六十五行半,分三段:前二十行诸菩萨说,次二十七行信相菩萨说,后二十八行半树神说。我认为实际有四层:前三段是能赞,后一段是所赞。所赞又转为能赞,能赞又转为所赞,如经文说"佛从三昧起,以微妙音赞叹言: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于今日快说此语",这不是所赞反过来赞叹能赞吗?经文分明,无需疑惑。这也是印证三组菩萨对教法的赞叹——自《序品》以来畅说如来果地本体、智慧与妙用,正是菩萨修因的体现。前文有佛礼拜舍利,是果身礼敬因身;本文有佛赞叹大忏大赞、能请能说、能听能行的功德,都是圆满宣说,可知这是果位赞叹因位菩萨。即果口赞因口,其理自然;果意赞因意,依此类推。
问:佛于何处入定,此处说"从三昧起"?答:最初说法时,佛安住甚深法性;今将说竟,故从三昧而起。此经首尾皆在法性中宣说,经文甚明。若论入法性者,法性自在无碍——四佛五佛或同处或异处、共见或别见、来去自在,无论显现何种相状皆无障碍。
观察心念的修行,菩萨们以身体、语言、意念三方面赞叹佛陀,这三方面的行为可以理解。所谓三种观心法门:观察身体时不见实体,身体本是空幻只有名称。名称本无实质,或舍弃身体称为布施,乃至认知身体空性称为智慧。六度十度、八万四千法门,名称皆归空性。说空性并非固定之空,说假相亦非固定之假,超越空有即是彰显中道。三种观法分明呈现,事相与理体六种法门无不完备。若缺乏观照智慧,事相修行亦难成就。譬如僧人三衣六物,若解其真义,三六皆得圆满;若不解真意,不但无六物之功,三衣亦难成就。观心修行也是如此,若能契入理体观照,六种观法皆得成就;若不得真意,既无理体观照,事相观修亦难成就。无六观亦无三观,正是此理。此法门极为深广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