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磵禪師語錄
饒州天寧禪寺語錄
山门。天没有门。地没有门户。山僧有一条通天之路。诸位可明白?行云说:一步两步,三四五步。
佛殿。八十种美好特征。三十二种庄严相貌。丑陋恶心的外表。喂狗都不吃。插香。正好可以烧香供养。
这是提刑判府侍郎所写的宪帖。他笔下有口,所说的都是法要。诸位且说说看,究竟说的是什么法。度帖上写着:劄。
纲要。心即是佛。如同狐狸眷恋巢穴。心非佛非。恰似放出高飞天际的猎鹰。马祖大师信手向虚空中。抛出一道考题。历经五六百年。竟无一人能准确作答。今逢国家大考之时。山僧依例。在拂尘之上。开设选佛道场。以拂尘点向虚空道。以此揭示考题。普请天下众生心空及第。众人中可有直取状元者吗。环顾左右而出。笑从五凤楼前过。手执金鞭庆贺太平。
举。有僧人问云峰和尚:佛不教化本国,为何却回乡住持寺院?云峰答:放他一马。 禅师点评说:云峰这老汉,口气大得能吞下诸佛。可被这僧人一问,竟弄得无话可回。 若今日有人问我为何回乡住持,我只对他说:整个大地就是你自己,你还分什么彼此?若稍有迟疑,棒子狠狠打一顿。为何?要让他明白:乡情总在心头。
禅师上堂。振侍者到来。记得当年在鹅峰相聚时。嗔怒的拳头与喝斥都是慈悲。如今怀着遗憾再次相见。只得展开笑颜。欢喜迎接他。为何如此。只因怕粗心大意去捋虎须。
上堂开示。古佛心性。本无正反。泥团土块。砖头瓦片。你们众人。每日在土木堆中。何止走过一遍两遍。三四五遍。为何脚下踩不着。眼前看不见。令人常忆谢玄晖。能说澄江净如练。
上堂时,僧人问玄沙:整个世界就是一颗明珠,为什么学人却不明白?玄沙回答:明白了又能怎样?禅师点评说:这僧人用一颗豌豆,换得了玄沙四颗明珠。若有人问月磵,他拿起棒子就打。为何?明珠自有明珠的价值,不肯混在沙子里卖给人。
冬至小参。六阴剥尽。鄱阳湖彻底干涸。一阳复生。蠙州门暗中透出一线。长一线又长一线。此事分明无须隐藏。有些人。听到这般说法。便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召众云。如此领会。笑倒街头石敢当。
除夕夜的小参。有个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称它为任何一物都不恰当。它无形无相,本自寂寥,却能填平沟壑。它是一切现象的主宰,只需举起禅杖轻轻一敲。它不随四季变迁而凋零。提起禅杖——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各位,云门宗棒打佛像喂狗,不过是这东西。德山棒打天下僧侣,也不过是这东西。搀扶过断桥流水,陪伴归人走过无月之村,依然是这东西。若有人跳出来说:本以为禅杖有多大能耐,原来本事不过如此。只需对他道:来年还有新枝在,扰乱春风终不休。
上堂开示。当眼睛看见事物时,所见并非真实。就像灵云禅师看见桃花,究竟是真实的看见还是虚幻的看见。明月推开碧海之门,太阳击碎琉璃宝殿。
上堂时,举出一则公案:有僧人问古德:“什么是三宝?”古德答:“麻、麦、豆。”禅师拈起话头说:“请诸位共同参详。”众人都以为古德被这僧人一问,竟指鹿为马。殊不知古德舌柔无骨,开口便触犯祖师忌讳。这时若有人问报恩禅师:“什么是三宝?”他便举起拄杖,连顿三下。
登堂开示。布袋口今日紧系。上见三星下现半月。观此徒增眼中尘。不解其中易分辨。若要通体冷汗流。嚼碎通红生铁块。
诸佛的旨意,祖师玄妙的机锋,明明当面提点着你们。为何你们这些人,却视而不见如同眉毛在眼前?巨大的沟壑容易填平,漏底的酒杯却难以装满。
僧问开先暹和尚:年关岁末时如何?暹答:依然是初春尚寒。
禅师评点道:开先把夜明珠、连城璧这样的珍宝,只当作寻常瓦砾丢弃了。今夜若有人问报恩年关岁末时如何,只管对他说:依然是初春尚寒。
元宵节上堂开示。灵山那一盏灯。迦叶尊者无法熄灭。于是从一盏灯变成两盏灯。三四五盏灯。乃至百千万亿盏灯。每盏灯都越燃越旺。引得天下高僧大德。都在光影里讨生活。老僧今日。要用这盏灯。与释迦牟尼祖师相见。举起拂子作挑灯姿势说道。看这老汉。脸皮有多厚。
上堂时,举出南泉和尚开示大众的典故。他提到赵州禅师说"即心即佛",便道:"王老师不这么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师父提起此事说:千山万壑天台路,处处春风杜鹃啼。
解夏小参。佛祖的机锋超越常规,衲僧的修行直指向上。定睛看却不见,抬脚踩却不着。思量即错,不思更谬。你们这些人,九十天如鹰困于臂套,似鱼囚在竹笼,有何快乐?老僧今日出手,为诸位解开束缚。将拄杖猛然一顿。
上堂时,禅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老僧住在庵中,门上只写“门”字,窗上只写“窗”字,壁上只写“壁”字。玄觉禅师说:门上不该写“门”字,窗上不该写“窗”字,壁上不该写“壁”字。为什么呢?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禅师接着说道:各位,虽然诸位高僧各抒己见,却不知文字经过多次传写,难免会有错讹。
鹅湖天宁的语录,因乙亥年归附时残缺不全。栖贤妙果的语录,全部遗失未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