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釋所問經
佛說帝釋所問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陀在摩伽陀国的王舍城东边的菴罗园,那里位于大婆罗门聚落的北边,毗提呬山的帝释岩洞中,和众多弟子在一起。
那时,帝释天主听说佛陀在摩伽陀国的毗提呬山帝释岩中,就对五髻乾闼婆王子说:你知道吗?我听说佛陀在摩伽陀国的毗提呬山帝释岩中,我想和你一起去佛陀那里亲近供养。这时,五髻乾闼婆王子听完这话,对帝释说:太好了,天主!说完,就拿着琉璃装饰的箜篌,跟随帝释。当时那些天众听说帝释天主和五髻乾闼婆王子发心去佛陀那里亲近供养,也都各自发心,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去佛陀那里亲近供养。
那时,帝释天主与五髻乾闥婆王子及众天眷属,从天界隐没,犹如壮士屈伸手臂的刹那,便抵达摩伽陀国毗提呬山旁。此时,那座山突然放出广大光明,遍照四方。居住在山区周围的百姓们看见这光芒,彼此议论道:这座山为何燃起大火,遮蔽了原本如宝山般的形貌?
这时,天帝释对五髻乾闼婆王子说:你看见这座山有如此奇妙的颜色吗?因为佛陀安住在这里,四种资具清净充足。这山中所有殿堂都由珍宝建成,住在这里的人都能断尽烦恼证得圣果,连大力的天神们也常在此停留。天帝释又说:所以这样的机会难得难遇,就像之前所说亲近供养,现在正是时候。五髻乾闼婆王子,你可以用所持的乐器作供养。为什么呢?过了这个时候,实在难以再遇到。
这时,乾闥婆王子听完这番话,对帝释天说道:很好!很好!说完便起了一个念头:诸佛如来拥有天耳通,无论多远多近都能听见。想到这里,他便拨动手中琉璃装饰的箜篌,在乐声中吟诵偈颂,偈颂中道出了心中所愿:
日光贤女啊, 你应向父王请求, 让我成为你的眷属, 这才显出你的贤良。
我对你的爱慕, 就像受暑热煎熬的人, 渴望清凉那般迫切, 如干渴者思念清水, 如病者盼望良药, 如饥饿者想念食物。 又像被钩住的大象, 无法向前行走。
又如阿罗汉, 乐于追求寂灭之法, 如今我的心愿, 意义也是如此。
贪欲增长烦恼, 这些都是虚妄不实, 若不能实现所求, 只会承受种种痛苦。
我所修的福德善业, 供养阿罗汉的功德, 愿将所得果报, 与你共同分享。
我追求日光女的心, 意志坚定不移, 愿帝释等诸天之主, 能成全我的愿望。
那时,世尊在帝释岩中,以天耳通远远听到了声音,便以神力遥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说:好极了!好极了!乾闥婆王子,你擅长音乐!弹拨琴弦时,发出微妙的音声如同美妙的歌声,歌唱时又如同琴弦之音。为何长久演奏音乐,在琴弦中传出偈颂?又在偈颂中说出三种音声,即爱乐音、龙音、阿罗汉音?
那时,五髻乾闼婆王子承佛神力,远远听到佛陀的话语,便对佛陀说:世尊,我曾记得有个名为冻母啰的乾闼婆王,他有个女儿叫日光,我心生爱慕想求娶她为眷属。当时我虽然用了种种方法,却未能如愿,于是就在她面前演奏这样的音乐,在琴弦中弹出伽陀,伽陀中又包含三种音调。世尊,当我演奏此乐时,那善法会上有许多天众互相议论说:这位五髻乾闼婆王子,既没有见过也没有听闻过我们佛世尊的十种尊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是我对天众们说:你们这些天人真是善于赞叹佛陀的功德。天众们回答:五髻乾闼婆王子,我们所有赞叹佛的功德,愿与你共享。五髻乾闼婆王子听了天众的话,忽然有所觉悟,回应道:仁者,我现在皈依佛世尊。正因为这件事,我才向佛陀演奏这样的音乐。
这时,天帝释心想:现在这位五髻乾闥婆王子善根成熟,还没到佛面前,就已经表达了供养之心。想到这里,就对五髻乾闥婆王子说:你带着我的话,去佛那里,顶礼佛足,这样说:天帝释向佛双足顶礼,问候世尊,是否少病少恼、起居安适、气力安康?行动是否没有困扰?我现在要和忉利天的天众们,前来亲近供养佛。请佛指示。
这时,五髻乾闼婆王子听完这番话后,对帝释天主说:甚好,天主!说完便前往佛陀所在之处,恭敬地顶礼佛足,站在一旁向佛陀禀告:世尊,帝释天主与忉利天众派我前来礼拜佛陀双足,问候世尊是否少病少恼、起居安适、气力康泰?行动无碍否?他们今日想来亲近供养佛陀,所以先派我来请示佛陀的旨意。
佛陀立刻回答说:你可以回去告诉帝释天和那些天众,现在正是时候。五髻乾闥婆王子奉佛旨意,回到帝释天那里传达世尊的话,说现在正是时候。
那时,天帝释和忉利天的众天人来到佛陀的住处,到达后向佛陀的双足行礼,站在一旁。这时,天帝释心中想道:“这座帝释岩洞空间狭小,天众人数众多,如何容纳呢?”佛陀知道他的心意,便以神力使岩洞变得宽广,让所有天人都能安坐,互不阻碍。天帝释及其天众依次向佛陀行礼,一一就座。众人坐定后,天帝释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长久以来一直渴望见到佛陀,听闻正法。世尊!我记得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进入火界三昧。当时我在毗沙门天王的宫殿,看见宫中有一位名为妙臂的夫人,见佛陀入此三昧,便合掌恭敬,专心念佛。我看见世尊尚未出定,就对妙臂说:‘等佛陀世尊出定后,代我传达至诚的问候,问询世尊是否少病少恼、起居安适、气力是否安康、行住是否无碍?’又叮嘱她:‘待佛出定后,务必转达我的诚心,不要忘记。’世尊!这件事是否属实?”
佛说:帝释,确实如此。那位夫人曾代你向我问讯致敬。佛又说:天主,我在禅定中也听到你的话,之后不久,便出了禅定。
那时,帝释天禀告道:世尊!我曾听闻有佛、如来、正等正觉出现于世,广作利益众生之事,以种种善巧方便随众生根机施教,或隐藏人形、或显现天身。如今我亲见佛陀出世广利群生,以善巧方便随类化导,或隐或显。世尊!那些跟随佛陀出家修习清净行的声闻弟子,命终后往生忉利天,这些天人最珍视三件事:寿命、容貌与声誉。世尊!往昔有位释种女子名为密行,随佛出家修持净行,常厌恶女身希求转为男相,命终后投生忉利天成为我的儿子,名唤密行,具足大威德是真丈夫。世尊!另有三位比丘修习声闻行却未断尽贪欲,命终后转生天界成为尾那乾闥婆之子,常来侍奉密行天子。那时密行天子对尾那乾闥婆子说偈言:
我过去身为女子时,智慧具足名为密行, 厌恶女身而求男相,常供养佛法僧三宝。 那时见你三个儿子,修习声闻乘的修行, 如今生在下等种姓,成为我的侍从。 你们现在应当知道,我为你们说真实话, 你们过去为人时,衣食住行样样丰足。 不依佛陀的禁戒,现在应心怀惭愧, 明心即是正法,唯有智者能明白。 我过去与你们同行,亲近佛陀听闻正法, 生起信心持佛戒律,并供养圣贤僧众。 我因修行正道,得以成为帝释之子, 具备天界大威力,自知名为密行, 住于殊胜宫殿,转女身为男相。 你们这些乾闥婆之子,曾随佛陀修梵行, 听闻佛陀最上妙法,却沦为侍奉之人。 我在天界之中,未见之事今得见, 修持声闻乘的修行,却生于下等种姓。 你们这些乾闥婆之子,接受我密行的教化, 你们所受的果报,并非诸佛之子的待遇。 乾闥婆之子说道:天神所说确实真实。 我们因贪欲之心,堕落乾闥婆之趣, 如今我们精进修行,一心念佛的正法, 明白贪欲的过患,断除那贪欲之心。 贪欲是烦恼的束缚,其力量胜过魔军, 舍弃佛陀的真实法,因此不能生到殊胜天界。 帝释与梵天王,坐在善法会中, 观察诸天的殊胜行为,游历天界者。 看见我们生于下族,却游历于天界, 我们因行为不正,所以未能获得殊胜果报。 这时密行天神,向父亲帝释说道: 父王现在应当知道,我们的佛陀是最上尊, 出现于世间,善能降伏一切魔军, 名为释迦牟尼。这三个乾闥婆, 本是佛陀的儿子,因失去正念, 堕落乾闥婆之趣。而在这三人中, 只有一人不正知,其余二人回归正道, 常向佛菩提,修行正法, 所见的一切声闻,无人能及。 他们远离欲望,能断除烦恼, 一心念佛世尊,不再生其他念头。 所有未了的法义,他们二人皆正知, 将获得殊胜果报,生于梵天之中。
世尊!那时我听到密行天子诵出这首偈语后,对其中含义尚有疑惑,所以前来佛陀面前,想要请教。恳请佛陀慈悲开示,为我解说。
这时,世尊心想:帝释天主长久以来勤修不懈,毫无懈怠,心地清净无染,他所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因为不知而问,并非魔事干扰。既然他有疑问,我应当为他解说。想到这里,世尊便以偈颂对帝释说道:
天帝释如今应当知晓, 你心中所欢喜之事, 若有疑问欲求解脱义理, 但且问我,我当为你宣说。
这时,天帝释就用偈颂对佛陀说:
今蒙佛陀慈悲应允,正如我心中所愿, 我今虔诚启请,祈愿世尊开示宣说。
帝释天主说完偈颂后,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一切天人、阿修罗、乾达婆以及各类众生,他们的烦恼根源是什么?
佛说:憎恨与贪爱就是烦恼。帝释天主!一切天人、阿修罗、乾闼婆乃至各类众生这样想:唉!我原本没有伤害他人,也没有冤枉、争斗、争执、投诉、诉讼,更不曾互相敌对,为何他们反而这样对我?天主!这些事都源于憎恨与贪爱,憎恨贪爱生起,烦恼便随之而来。
帝释说道:世尊,正是如此。正如佛陀所言,我现在从佛陀处明白了这个道理:憎爱即是烦恼。断除疑惑,便能满足心中所愿。
当时,帝释天主听完佛陀的教导心生欢喜,恭敬接受,又向佛陀请教:世尊,这憎爱烦恼因何而起?如何聚集?从何而生?以何为缘?为何会存在?又怎样才能消除?
佛说:天主啊!这种因怨恨亲友而产生的爱憎烦恼,以怨亲为起因,因怨亲而积聚,从怨亲中产生,以怨亲为条件。正是由于怨亲的缘故,才产生了爱憎烦恼。如果没有怨亲,爱憎也就不存在了。
帝释对佛陀说:确实如此,正如佛陀所言。我现在从佛陀这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憎恨与贪爱的烦恼是以怨敌与亲友为根源的,如果没有怨敌与亲友,也就不会有憎恨与贪爱。他又说道:世尊!怨敌与亲友因何而有?从何处积聚?由何而生起?依何而存在?因何而有?因何而无?
佛陀告诉帝释天:欲望是产生一切的根源,由欲望聚集,从欲望生起,依欲望为缘。正因为有欲望,才有怨恨与亲爱;如果没有欲望,怨恨与亲爱也就不复存在。
帝释对佛说:世尊!确实如此,正如佛所说,那些怨敌亲友都是因为欲望而产生。他又问道:世尊!这些欲望因何而有?从何处聚集?由何而生?依托什么缘起?因何而有?因何而无?
佛说:帝释!欲望因疑惑而有,从疑惑聚集,由疑惑产生,依靠疑惑为缘,因为疑惑才有欲望,如果没有疑惑就没有欲望。
帝释说:世尊,确实如此,正如佛所说,欲望因疑惑而生。他又问:世尊,疑惑因何而起?因何聚集?因何产生?因何缘起?这疑惑因何存在?又因何消失?
佛陀告诉帝释天:以虚妄为原因,由虚妄而聚集,从虚妄中产生,依靠虚妄的缘起,因为虚妄所以产生疑惑。由于疑惑导致产生欲望,因为有欲望才分出仇敌亲友,因这些仇敌亲友便产生憎恨贪爱。由于憎恨贪爱,才会持刀相向、诉讼争斗,心中生出谄媚邪曲,言语不真实。由此生起种种罪业不善之法,最终聚集起一大苦蕴。天王啊,如果没有虚妄就没有疑惑,没有疑惑就不会产生欲望。欲望消失了,仇敌亲友又从何而来?仇敌亲友不存在,憎恨贪爱自然消除。憎恨贪爱没有了,持刀相向、诉讼争斗、谄曲之心、虚妄之语等种种罪业不善之法都将消灭,这样一大苦蕴就灭除了。
帝释对佛陀说:确实如此,正如佛陀所言,因有疑惑而生虚妄。他又向佛陀请教:世尊!应以何种方法灭除虚妄?比丘又当如何修行?
佛陀告诉天主:消除虚妄的方法,就是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这八种方法,虚妄便能消除。若比丘们践行此法,便是名为灭除虚妄的修行。
帝释对佛陀说:确实如此,世尊。灭除虚妄的就是八正道。帝释又问佛陀说:世尊。要灭除虚妄之法,比丘修行时,在别解脱法中应当具备几种法?
佛说:天主啊!在虚妄法中,有六种属于别解脱法的现象。哪六种呢?就是用眼睛看颜色、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用身体感受触觉、用意识分辨事物。天主啊!眼睛看颜色有两种情况:可以看的和不可以看的。不可以看的,是指所有会引发烦恼的境界;可以看的,是指所有善法的境界应当观察。像这样眼睛观察颜色,乃至意识分辨事物,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世尊!我现在从佛那里明白这个道理:不应该观察的,是所有眼睛看到的不善的事物,如果去观察,就会增长染污的习气、减少善法。应该观察的,是所有眼睛看到的善的事物,如果去观察,就能增长善法、减少染污的习气。乃至意识分别的事物也是这样。世尊!我现在从佛那里听闻这个法门后,完全满足了心愿,断除了疑惑。接着又说:世尊!如果有比丘想要消除虚妄,应当断除哪些行为?应当修持哪些行为?
佛说:天主!如果有比丘想要灭除虚妄法,应当断除三种行为、应当践行三种行为:一是疑惑、二是贪求、三是无意义的话语。这三种行为,有的可以去做、有的不可以去做。不可以做的,是指对于这三种不善的行为,应当断除不去做,如果还去做,就会增长不善的行为、损害善的行为;可以做的,是指对于这三种不善的行为努力去除断除,就能使不善减少、善的行为增长。
帝释说道:“世尊!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我现在从佛陀这里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疑惑、贪求和无意义的言语这三种行为,如果继续去做,就会损害善法、增长不善。如果比丘能努力断除这三种行为,就能使不善减少、善法增长。”他又说道:“世尊!如果有比丘修行灭除虚妄的法门,会有几种身?”
佛说:天主!如果有比丘修行灭除虚妄的法门,会显现三种身心状态。这三种状态就是愉悦状态、苦恼状态和平舍状态。愉悦状态包含两种性质:应当修习的和不应修习的。应当修习的是各种善法,不应修习的是各种不善法。苦恼状态和平舍状态也同样如此。
天帝释对佛陀说:世尊,确实如此。现在我通过佛陀的教导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比丘修行灭除虚妄之法,对于舒适愉悦的身体感受、痛苦烦恼的身体感受以及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在这三种身体感受中,一切善法都是可以实践的,一切不善法都是不可实践的。
这时,帝释天又问道:世尊,一切众生的欲望、念头和容貌是否完全相同?
佛说:不是的,天主。一切众生并非有相同的欲望、相同的念头、相同的形貌。天主!一切众生虽然各自处在不同的界趣中,却都不知道界趣之间的差别。正因为他们不了解界趣的差别,所以行走在黑暗的道路上,反而把愚痴的法执为真实。这些众生不知道界趣的种种差别,所能了解的只有黑暗的界趣。虽然有所了解,却仍然常行于黑暗之道,顽固地执着愚痴的法以为真实。
帝释天说道:世尊,确实如此,正如佛所说。我现在从佛的教导中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众生的欲望各不相同,念头各不相同,相貌也各不相同。因为众生不了解这些差别,所以执着于愚痴黑暗,误以为是真实。
这时,天帝释又对佛陀说:世尊!所有一切的沙门、婆罗门等,都得到了究竟清净的梵行吗?
佛陀说:不是的。这有两层含义。天主!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等修行者,不能彻底断除贪爱之法,就决定不能达到真正清净的梵行。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等修行者,能够完全断除贪爱之法,才能获得无上解脱和心之正解脱,这才叫做获得真正清净的梵行。
帝释对佛陀说:世尊!确实如此,正如佛所说,我现在从佛这里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修行者和婆罗门等不能断尽贪爱执着,必定不能达到究竟清净的梵行。若有修行者和婆罗门等能够彻底断除这些贪爱执着,必定能证得无上解脱、心正解脱,这才是真正获得究竟清净的梵行。
这时,帝释天又对佛陀说:世尊!我怎样才能永远断除各种邪见之病,让它不再生起?这些邪见之病是从心识中生出的,我该如何对待这个心识?我虽然向佛陀请教了种种法义,为何仍不能证得圣果,成就佛、如来、应供、正等觉的果位?恳请世尊为我彻底断除疑惑的根源——这些邪见之病。
佛说:天界之主啊!你可知道?在过去曾有修行者和祭司也提出过同样的疑问。
帝释说道:“世尊!我现在想起,曾经有一次,许多具有大威力的天神聚集在忉利天的善法会上。那时,会中有一些天人,因为不懂佛法,竟然想要成佛,便怀着这样的想法向世尊请教。佛陀察觉到他们的愚痴,没有为他们授记。当时,那些天人因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心中起了分别,便从座位上起身,各自返回自己的天界,却发现天界已经不显现,因此堕落下来。那些天人因为堕落而非常惊恐,心中充满疑惑,各自想道:‘天界不现,必定是堕落了。如果能见到沙门或婆罗门,就去问他们:你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吗?’那时,那些天人有的看见我独自经行,便来到我面前问道:‘仁者!你是什么人?’我当时回答:‘我是帝释天主。’那些天人因为内心苦恼,便说:‘天主!难道没有看见我们在受苦吗?我们本应向佛陀请教佛法,却没有请教;应当皈依,却没有皈依,因为起了分别心而返回天界,现在天界不现,必定是堕落了。因此我们非常苦恼,希望得到救护。天主!我们从今天起发誓皈依佛陀,成为声闻弟子。’我那时便说了一首偈颂,回答那些天人:”
你们生起邪念,所说也不正确, 寻求佛心的差别,因此长久受苦。 或见沙门及婆罗门, 经行时便询问:你是正觉者吗? 若是正觉者,我归依供养。 我便问他们:应当如何供养? 所问不能知晓佛如实正道。 那时诸天众,心中所乐欲, 心与心所法,疑惑而分别。 我知彼心法,如世尊所说, 我已当为说,于彼三界中, 唯有佛世尊,是世间大师。 善降伏大魔军,能度诸有情, 到达涅槃彼岸。如来大觉尊, 于天上人间,无有能等者, 无畏大丈夫,善断贪爱病。 如来大日尊,汝今稽首礼。
这时,帝释天主说完这些事后,佛陀又告诉他:天主!你可知道过去的事,就是关于分别利益和适悦利益的事。
帝释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回忆起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交战的时候,天界获胜,阿修罗败退。当时我心想:如今天人和阿修罗的所有快乐,都由我独自享受。正因为贪着这种享乐,导致这一生中不断发生争斗和战争,这就是沉迷享乐带来的祸患。若能分辨利害,这一生就能远离争斗,甚至不会发生刀兵相害的事,这才是明智的取舍。
帝释接着说:世尊,如今听闻佛陀正法,我更加深信并发愿:愿我命终后若投生人间,能生在富贵之家,拥有大量财富粮食,积聚珍宝车乘等玩好之物,眷属众多样样具足,永不匮乏。愿我能投生在这种上等家族,入智者母胎,身体健全,相貌庄严,享用上等饮食,地位尊贵自在,寿命长远。生起正信跟随佛陀出家,剃除须发披上法衣成为比丘,常修清净梵行毫无违犯,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直至达到苦的尽头。世尊,我还听闻有色究竟天,愿我在人间命终后能往生该天界。
佛说:天主啊,很好很好。天主,如你所愿。是什么因缘让你证得如此殊胜的果报?
帝释说道:世尊!我别无他因,只因听闻佛陀宣说正法而发起坚定信心,凭借愿力证得此果。世尊!今日我在此法会中听闻正法,因佛法之力增长智慧,亦得寿命延长。
这时,天帝释发下这个愿后,远离尘垢,获得法眼清净。另有八万天人,也同样获得法眼清净。当时,天帝释听闻佛法,明白法义,安住于法,坚固不退,断除一切疑惑。这样证悟后,他从座位上站起,偏袒右肩,合掌顶礼,向佛陀说道:世尊!我得到解脱!我得到解脱!从今日起,尽此一生,归依佛法僧,受持优婆塞戒。
这时,帝释天主在佛陀面前转身对五髻乾闥婆王子说:你现在给我和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因为你之前用美妙的音乐供养佛陀,使我们得以听闻佛法并获得果报,等我回到天宫,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这时,帝释天主又对忉利天众说:各位应当用清净梵音,向佛作三次皈依。你们意下如何?如今佛陀世尊已证得清净安住的涅槃境界。当下天众跟随帝释绕佛三圈,以头顶礼佛足后,恭敬立于佛前,异口同声用清净梵音三度皈依佛陀说道:
归命顶礼一切如来应供正等觉。
帝释天主和那些天众,再三向佛归依后,连同五髻乾闥婆王子等人,从法会隐去,返回天界。
那时,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过了白昼进入夜晚时分,来到佛陀所在之处。他周身光明闪耀,照亮了帝释岩。来到佛前,恭敬礼拜佛陀双足,退坐一旁,合掌致敬,诵偈道:
天帝释提桓因心怀敬意,向佛陀请教正法。佛陀以清净微妙的音声,为其开示,断除一切疑惑。
那时,梵王说完偈颂后,恭敬禀告:世尊!佛陀宣说正法时,帝释天王远离尘垢证得法眼清净,八万天人也同样证得法眼清净。佛陀回应:确实如此。当时,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听闻佛陀开示后,心生欢喜虔诚领受,向佛足行礼后隐没身形,返回天界。
那时,世尊在夜半时分来到比丘们中间,众人围坐后,佛陀对比丘们说:过了这天,在夜半时分,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来到我的住处。他顶礼我的双足,恭敬合掌诵偈道:
天帝释提桓因,为了利益众生,向佛陀请教正法。佛陀以清净微妙的音声,为他开示,断除疑惑。
梵天又对我说:帝释天主听闻正法时证得法眼净,并有八万天众同时获得法眼净。我当即回应:诚然如此。这时,那位梵天听闻我的开示后心生欢喜信受,向我顶礼膜拜后,隐身返回天界。
当时,众比丘听闻佛陀宣说此法后,皆心生欢喜,向佛行礼后各自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