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依釋序文緣起
得依釋序文緣起
通塞隆夷。理所固有。道之興廢。必繫乎人。得其人則其道興。亡其人則其道廢。人能弘道。道假人弘。其斯之謂歟。我佛之道。戒定慧而已矣。而惟戒律壽命于道。故南山曰。律為法命。弘則命全。若其不弘。正法斯滅。嗚呼。戒律可廢矣哉。支那戒律。自靈芝大智祖入無聲定之後。雖代不乏人。而其法漸晦。元明以來。典型盡失。萬曆間有古心律師。傑出于世。而法復大興。亦道假人弘也。
道路的畅通与阻塞,地形的平坦与险峻,本是自然之理。佛法的兴衰,必定与人的因素相关。得到合适的人,佛法就能兴盛;失去合适的人,佛法就会衰落。人能弘扬佛法,佛法也借助人来传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佛的教法,不过是戒、定、慧三学。而其中,唯有戒律能维系佛法的命脉。所以南山大师说:“戒律是佛法的命脉,弘扬则命脉保全,若不弘扬,正法就会消亡。”唉,戒律怎能废弃呢?
中华的戒律,自灵芝大智祖师入无生定后,虽然代代都有传人,但戒法逐渐衰落。元明以来,典范尽失。到了万历年间,古心律师杰出于世,戒法才再度大兴,这也是佛法借助人而得以弘扬的例证。
律師諱如馨。字古心。溧陽楊氏子。既出俗。慨律學荒蕪。步禮五臺。求見文殊受戒。至半山中。見一婆子捧僧伽梨問曰汝求何事。曰求見文殊菩薩親受大戒。婆曰持衣來否。曰未。婆曰此衣與汝。師手接衣。婆標指曰那不是文殊麼。纔一回顧。婆子不見。菩薩於雲中垂手摩師頂曰。古心比丘。文殊為汝受戒竟。師於言下頓悟心地法門。視大小乘律如自己胸中流出。遂還金陵中興戒法。時有雪浪法師。奉敕修長干寶塔。工將告竣。塔頂艱舉。其心勿悅。少頃隱几而臥。夢神人慰曰。異日優波離尊者振錫繞塔。頂竅自投。爾何疑慮。明旦師率弟子執杖繞時。頂果自上。世人咸信為波離再轉也。時神宗皇帝御讚曰。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絕六塵。昔波離。今古心。遷寂諡號慧雲。其嗣法者三昧律師。
律师法号如馨,字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出家后,感叹戒律之学荒废,便步行朝拜五台山,祈求亲见文殊菩萨受戒。走到半山时,遇见一位老妇人手持僧衣问道:你来求什么?他答:求见文殊菩萨亲授戒律。老妇问:带衣来了吗?答:没有。老妇说:这件衣给你。如馨伸手接衣时,老妇抬手指向远处:那不是文殊吗?刚一回头,老妇已不见踪影。只见文殊菩萨在云中垂手抚其头顶说:古心比丘,文殊已为你授戒完毕。如馨闻言顿悟心法,从此通达大小乘戒律,如从己出。后返回金陵复兴戒法。
当时雪浪法师奉皇命修建长干寺宝塔,工程将完工时,塔顶难以安装,众人忧心。雪浪小憩时梦见神人安慰道:待优波离尊者持锡杖绕塔之日,塔顶自会归位,不必忧虑。次日如馨率弟子持杖绕塔时,塔顶果然自动升起。世人皆信他是优波离转世。明神宗曾赞曰:观其貌,知其德,入三昧,断六尘。昔有优波离,今有古心。圆寂后谥号慧云,其衣钵传于三昧律师。
律師諱寂光。號三昧。瓜渚錢氏子也。初依雪浪法師習賢𩠐教觀。次求古心律師受具足大戒於潤州甘露寺。親炙有年。惟律儀是任。心師嘉其行解。傳授毗尼。師始行道豫章。緇素敦請開戒於廬山東林寺。陸地忽透千葉白蓮一十八朵。昔慧遠大師臨滅度時對眾示曰。若有白蓮重開。吾當再來教化矣。自晉迄明。枯而不榮。池久為地。師到此山。白蓮花開。時人憶昔符讖。皆稱師為遠師再來也。師自萬曆乙卯至庚申。六載住山。闡揚淨土。四方學者來歸不下二千指。後於金陵預定時日端坐而化。生平神異甚多。詳如銘傳。其傳法上曰見月律師。
律师讳名寂光,法号三昧,是瓜渚钱氏之子。起初跟随雪浪法师学习贤首宗教观,后求教古心律师,在润州甘露寺受具足大戒。亲近受教多年,专攻戒律威仪。古心律师赞赏他的修行见解,传授毗尼戒法。
律师最初在豫章弘法,僧俗二众恳请他在庐山东林寺开坛传戒。当时陆地上突然涌现十八朵千叶白莲。昔日慧远大师圆寂前曾对众人示现:若见白莲重开,便是吾再来教化之时。自晋代至明代,莲池久枯不荣,早已变为陆地。律师至此山时白莲绽放,时人忆起昔日预言,皆称其为慧远大师再来。
律师自万历乙卯年至庚申年,六载驻锡此山,弘扬净土法门,四方学人前来归附者不下二百人。后在金陵预知时至,端坐而逝。生平神异事迹甚多,详见碑铭传记。其传法上首弟子为见月律师。
律師諱讀體。號見月。俗姓許氏。滇南白鹿郡之人。祖籍江南句容。洪武初開滇黔。以軍功封昭武將軍。世襲指揮使。遂世居白鹿焉。父胤昌。母吳氏。夢明月投懷而生師。師生而神敏。稍長輒有曠致逸情。善繪事。尤工大士像。人爭寶之。一時稱為小吳道子。年十四父母繼卒。伯無子。育師為嗣。至二十七。忽念世相無常。棄襲爵而去於劒川州赤宕嵓。遇一蘭若老僧。與語甚契。授華嚴。閱世主玅嚴品有省。遂詣寶洪山亮如法師乞度。先一夕如夢一人身披袈裟。眾僧擁跽而求剃染。及旦見師。喜為再來人也。遂與禁戒。聞江南有三昧律師。慕之。偕友成拙携瓢笠東行。艱苦備常。先入南岳參傘居道人顓大師。代演楞嚴四依解。繼登破額山馮茂山禮諸祖道場。進九華。朝五臺。再渡大江。始遇昧師于海潮菴。圓具戒。充上座。代講梵網。四眾莫不稱善。師猶欿然不自足。乃于藏中撿四分廣律及餘部律文覈之。遇壅滯。禱佛求解。默坐移時。渙然冰釋。次從昧師傳戒于金陵報恩寺。座下千人。師臨壇教授。忽憶昔時夢至一大寺。金碧交輝。苾芻雲集。自顧已成僧相。一瞿曇丹衣高座。招上授經命講。眾皆跪聽。汗流而覺。及是所見恍符前夢焉。後隨昧師主華山。以教授兼掌院務。廢寢忘飡。始終不怠。昧師甞語眾曰。老人三十年戒幢。若非見月。幾被摧折。示寂日。取榮昌公主法衣并諸部戒本付之。師嗣席。即以十誓勵眾。一不與剃度為徒。二不受納資養老。三不攢單給疏。四不積蓄香儀。五不私備果食。六不私設廚庫。七不避作務。八不行弔賀。九不立化主募緣。十不許絲衣晚食。有違約者決不留住。自後依律受具。結界安居。人見聞者咸謂南山再世也。順治三年官兵入山搜捕土賊。師與大眾悉被押赴軍前。時巴廒二將軍憤師容。隱欲加極罪。常住田產悉沒於官。師雖在劒戟林中。神色不變。從容對曰。華山大路焉能禁彼往來。遂感巴廒諸公舒誠敬服。願為護法。請師還山并復田地。給帖永照。於是躳修般舟三昧。為眾楷模。九十晝夜不坐不臥。如此者二次。復遵祇園遺制。建石戒壇于銅殿之右。斸基之夜。感大士現瑞炳然。壇殿交光。直冲霄漢。師開壇說戒。少則五千指。多至萬四千指。受別請如常州之天寧。真州之五臺。金陵之碧峰及紫竹林。宿遷之極樂并本山慈應天隆。所至道俗老幼闐咽街衢。將謝世。示微疾。囑諸門人曰。勿進湯藥。更七日行矣。至期端坐而逝。師生于萬曆辛丑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康熈己未年正月二十二日也。世壽七十九。僧臘四十四。坐夏三十三。經七日茶毗時。四眾弟子遐邇皆集。悲鳴徧野。佛聲震天。𦦨光中或見佛相。紫煙內或現蓮華。火滅後收取靈骨。獲舍利五色者不可勝數。師一生來八坐道場。開戒七十餘期。法嗣六十餘人。門弟子以數萬計。所著止持會集(十六卷).作持續釋(十五卷).傳戒正範(四卷).大乘玄義(一卷).藥師懺法(一卷).剃度正範(一卷).僧行軌則(一卷).三歸五八戒正範(一卷).教誡尼正範(一卷).黑白布薩(一卷).幽冥戒正範(一卷)等諸書。竝行於世。身長大。頂肉髻。聲若鉅鐘。貌類古佛。有一善士自滇南來參云。弟子曾禮鷄足山求見迦葉。夢感韋天示云。尊者已至華山弘律。爾欲親覲可往見焉。故來禮拜。師恐眾惑。祕不容傳。至於馬陵之枯泉自溢。龍眠之三世冤消。冥戒歸依。神龍護法。種種靈奇難可具錄。餘詳御史李模督河孫在豐二墖銘。翰林尤侗侍御方享咸二傳。及方伯丁思孔道行中。
律师讳名读体,号见月,俗家姓许,是云南白鹿郡人。祖籍江南句容,明朝洪武初年开发云南、贵州时,因军功被封为昭武将军,世袭指挥使,于是世代居住在白鹿。父亲名胤昌,母亲姓吴。母亲梦见明月投入怀中而生了禅师。禅师天生聪慧机敏,稍大一些就有超脱世俗的情怀。他擅长绘画,尤其精于绘制观音菩萨像,人们争相珍藏,一时被称为“小吴道子”。十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伯父没有儿子,把他抚养为继承人。到二十七岁时,忽然觉得世事无常,放弃世袭的爵位,前往剑川州赤宕岩,遇到一位寺院老僧,交谈甚为投契,授他《华严经》。读到《世主妙严品》时有所领悟,于是到宝洪山拜谒亮如法师请求剃度。前一天晚上,亮如法师梦见一人身披袈裟,众僧跪地请求为他剃度。天亮见到禅师,欣喜地认为是再来人,于是为他授戒。禅师听说江南有位三昧律师,心生仰慕,与朋友成拙带着瓢和斗笠向东而行,历尽艰辛。先到南岳参拜伞居道人颛大师,代讲《楞严四依解》;接着登上破额山、冯茂山,礼拜诸位祖师的修行道场;又到九华山、五台山朝拜;再渡长江,最终在海潮庵遇到三昧律师,受具足戒,担任上座,代讲《梵网经》,四众弟子无不称赞。禅师仍谦虚不自满,从藏经中查阅《四分律》广律及其他律部经典进行核对,遇到疑难便向佛祈祷求解,静坐片刻后豁然开朗。随后跟随三昧律师在金陵报恩寺传戒,座下弟子千人。禅师登坛教授时,忽然想起从前曾梦见一座大寺,金碧辉煌,比丘云集,自己已成僧人形象,一位穿红袈裟的佛陀高坐法座,招呼他上前授经并命他宣讲,众人跪地听法,他汗流浃背而醒。此时所见景象与梦境完全吻合。后来随三昧律师住持华山,担任教授兼管寺院事务,废寝忘食,始终不懈。三昧律师曾对众人说:“老僧三十年的戒律传承,若非见月,几乎要被毁掉。”圆寂时,将荣昌公主的法衣及各律部戒本交付给他。禅师继任住持后,立即以十条誓言勉励大众:一不收剃度弟子,二不接受供养钱财养老,三不随意发放度牒,四不积蓄香火钱,五不私备饮食,六不私设库房,七不逃避劳作,八不行庆吊之事,九不设化主募缘,十不许穿丝绸、用晚餐。违者一律不留。自此依律传戒,结界安居,见闻者皆称他为南山律宗再世。顺治三年,官兵进山搜捕土匪,禅师与大众全被押到军营。当时巴、廒两位将军见他神态从容,暗中想加重处罚,寺院田产全部充公。禅师虽身处刀剑丛中,面不改色,从容答道:“华山是大路,怎能禁止他人往来?”巴、廒等人受感动,诚心敬服,愿作护法,请禅师回山并归还田地,发给永久凭证。于是禅师精进修行般舟三昧,为大众树立榜样,九十昼夜不坐不卧,如此修行两次。又遵照祇园精舍的遗制,在铜殿右侧建造石戒坛。掘地基之夜,感得观音菩萨显灵,坛殿光芒交织,直冲云霄。禅师开坛传戒,少则五百人,多则一万四千人。曾应别请到常州天宁寺、真州五台寺、金陵碧峰寺及紫竹林、宿迁极乐寺及本山慈应寺、天隆寺等地传戒。所到之处,僧俗老幼挤满街道。临终前示现微疾,嘱咐弟子们:“不必服药,七日后我便走了。”到期端坐而逝。禅师生于万历辛丑年三月三日,圆寂于康熙己未年正月二十二日,世寿七十九岁,僧腊四十四年,夏安居三十三次。荼毗时,四方弟子远近聚集,悲泣之声遍野,佛号震天。火焰中或现佛相,紫烟里或见莲花。火灭后收拾灵骨,获得五色舍利不可计数。禅师一生住持八处道场,开坛传戒七十余期,得法弟子六十余人,门徒数以万计。著作有《止持会集》十六卷、《作持续释》十五卷、《传戒正范》四卷、《大乘玄义》一卷、《药师忏法》一卷、《剃度正范》一卷、《僧行轨则》一卷、《三皈五八戒正范》一卷、《教诫尼正范》一卷、《黑白布萨》一卷、《幽冥戒正范》一卷等,皆流传于世。禅师身材高大,头顶有肉髻,声如洪钟,相貌如古佛。一位善士从云南来参拜时说:“弟子曾礼拜鸡足山求见迦叶尊者,梦见韦驮天提示:‘尊者已到华山弘传律法,你想见他可前往礼拜。’所以特来参拜。”禅师怕众人疑惑,禁止传播此事。至于马陵枯泉自涌、龙眠山三世冤仇化解、幽冥众生受戒皈依、神龙护法等种种灵异事迹,难以尽述。其余事迹详见御史李模、督河孙在丰所撰塔铭,翰林尤侗、侍御方亨咸所撰传记,以及方伯丁思孔《道行碑》中。
有宜潔律師者。係師法嗣。名書玉。宜潔字也。別號佛菴。今現住古杭昭慶。說法度生。其學才挺拔。道德高明。固是一世之雄。而不忝為慧雲老祖四世之孫者也。辛巳夏予甞應請抵肥後州熊本城講梵網於神護教寺。肥前州島原城江東禪寺主慇請開戒於其寺。因留錫結冬安居。制前寺主要予遊長崎。既到。訪東明山興福寺。寺主悅峰章禪師。支那人也。喜予來訪。待優渥。促榻對談。霏霏如吐玉屑。出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二卷見贈。毗尼日用切要即見月和尚所集。而宜潔律師隨而箋之曰香乳記。予恭讀之。又因禪師所談。方知律師現在昭慶。遂乃託禪師以六物圖依釋四卷附商舶寄貽。律師見而隨喜。序以證之。并贈其所著羯磨儀式二冊𢌿予。今茲戊子秋九月二十五日敬而領之。輒述一偈以誌其喜。前貽依釋。今領此贈。竝賴東明禪師勞神用也。序文既梓。冠於卷端。私恐人不審其所由。撰緣起一篇。諸師事實皆依香乳記出之。兼取於廬山志。其文全存而不敢殺者。令人知支那戒律中興繼承有得其人。保佛道壽命於濁末之運云。
有一位名叫宜洁的律师,是师法的继承者,法名书玉,宜洁是他的字,别号佛庵。如今他住在杭州古昭庆寺,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他才学出众,德行高尚,堪称当世英杰,不愧为慧云老祖的第四代传人。辛巳年夏天,我曾应请前往肥后州熊本城,在神护教寺宣讲《梵网经》。肥前州岛原城江东禅寺的住持恳请我在该寺传授戒律,因此我留下过冬安居。原先的寺主要求我去长崎,到达后,我顺路拜访了东明山兴福寺。寺主悦峰章禅师是中国人,很高兴我的来访,热情款待,与我促膝长谈,妙语连珠。他赠送我两卷《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毗尼日用切要》是见月和尚所编集,而宜洁律师对其进行了注释,称为《香乳记》。我恭敬地阅读了它,并通过禅师的介绍,得知宜洁律师现居昭庆寺,于是委托禅师将《六物图依释》四卷附在商船寄给他。律师收到后十分欢喜,为之作序以证,并回赠他所著的《羯磨仪式》两册给我。今年戊子年秋九月二十五日,我恭敬地接受了这份赠礼,于是作一偈以表达喜悦之情。先前寄去《依释》,如今收到此赠,都多亏东明山禅师费心相助。序文已刻印,置于卷首。我担心人们不了解其中缘由,特地撰写这篇缘起。各位法师的事迹都依据《香乳记》所述,并参考《庐山志》。全文如实记录,不敢删减,旨在让人们知道中国戒律的中兴传承后继有人,在末法时代延续佛法的命脉。
旹
那时
寶永五年歲在徒維困敦冬至後三日
宝永五年,时值戊子年冬至后三日
江左安養蘭若苾芻湛堂淑槃譚識
江东安养寺僧人湛堂淑槃笔录
CBETA 编码:X165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