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力士移山經
佛說力士移山經
西晉天竺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遊拘夷那竭國力士所生地大叢樹間,與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臨滅度時,時國臣民皆出來會。佛問阿難:「斯國大眾何故雲集?」賢者阿難白世尊曰:「有大石山去此不遠,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妨塞門途行者迴礙,五百力士同心議曰:『吾等膂力世稱希有,徒自畜養無益時用,當共徙之立功後代。』即便并勢齊聲唱叫,力盡自疲不得動搖,音震遐邇,是故𪏭民輻湊來觀。」
那时,佛陀游化到拘夷那竭国的力士出生地,在一片大树林中,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临近涅槃时,该国的官员百姓都出来集会。佛陀问阿难:这个国家的大众为什么聚集在这里?贤者阿难向世尊禀告:离这不远有一座大石山,方圆六十丈,高一百二十丈,阻碍了道路,行人往来不便。五百名力士共同商议说:我们的力气世人称叹少有,白白养着对时世无用,应当一起搬走它,为后代立功。于是合力齐声喊叫,力气用尽疲惫不堪,石头却纹丝不动,声音传到远方,所以百姓都聚集来观看。
佛告阿難:「改正法服嚴行視之。」阿難受教,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獨坐𢫌侍,在佛後翼從而進趣。諸大眾五百力士遙覩佛臻,金顏從容,威耀巍巍,端正殊妙,色像清淨,大士相好,莊嚴其身,降伏陰種,無有衰入,其心湛然,諸根寂定,和悅調隱,為天人最,洪焰暉赫,晃若寶山,如大炬明,炤燿幽冥,如大山崗,而有積雪,如日之光,昇于朝陽,如秋月盛,眾星特明,如轉輪王與諸寶臣四部眾俱,如樹花殖,暐曄繁茂,英豔無量,超出聖躬。五百力士無數之眾,瞻戴神變,莫不喜踊,善心荐發普而奉迎,五體自歸稽首足下,一心歸竦退住一面。
佛祖对阿难说:整理好袈裟,庄重地前去查看。阿难领受教诲,立即从座位起身,向佛足顶礼,独自恭敬侍立,跟随在佛身后缓步前行。
五百大力士远远望见佛走来,只见佛面容如金,安详从容,威德光辉巍巍赫赫,相貌端正殊胜微妙,形象清净庄严,具足大士相好,降伏五阴烦恼,毫无衰败之相。佛心澄澈明净,诸根寂静安定,神态温和愉悦,堪称天人至尊。佛光炽盛照耀,犹如珍宝之山;又如巨大火炬,照亮幽冥世界;好似巍峨雪山,覆盖皑皑白雪;恰似朝阳初升,光芒万丈;如同秋夜满月,辉映群星;宛若转轮圣王,与四大臣众同行;亦如繁花盛开,光艳夺目。佛的圣德威仪,远超一切众生。
五百力士及无数大众瞻仰佛陀神变,无不欢喜踊跃,善心油然而生,纷纷恭敬迎接。众人五体投地顶礼佛足,一心归依肃立,退至一旁安住。
於是,世尊問諸力士:「汝等何故體疲色顇?」答曰:「今此大石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欲共舉移,始從一日勤身勠力,至于一月永不可動,慚恥無效取笑天下,是以疲竭姿色憔悴。」「此何所希冀?」力士答曰:「唯然大聖!我之福力莫能踰者,庶幾欲徙石光益於世,著名垂勳銘譽來裔,使王路平直荒域歸伏。」佛告力士:「明汝至愍意不堪任,吾為爾移遂汝本願,使汝戴功慎無愧懼。」力士歡喜啟曰:「敬從。」
于是,世尊问力士们:你们为何身体疲惫神色憔悴?力士们回答:这块巨石长宽六十丈,高一百二十丈,我们想合力搬移它。从第一天开始就竭尽全力,直到一个月过去依然无法撼动。因无法成功而羞愧,怕被天下人耻笑,所以身体疲乏面容憔悴。世尊问:你们搬动它有什么期望?力士们回答:大圣啊,我们自知福报有限,只希望移动此石让世间获得光明利益,使名声功业流传后世,让王道畅通无阻,边远地区都归顺臣服。佛陀告诉力士们:明白你们的深切悲愿但力不能及,我来为你们移石成全本愿,让你们成就功德不必羞愧恐惧。力士们欢喜禀告:谨遵教诲。
於時世尊更整法服,以右足大指,蹶舉山石挑至梵天,手右掌受,摶之三轉,置於虛空,去地四丈九尺,還著掌中,三指篾屑吹令銷瀃,應時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動。時諸力士,見佛神變威靈顯發,即懷惶怖衣毛為竪,白世尊曰:「此之舉指,為是大聖父母恩養乳哺力耶?神足智慧意行力乎?」答曰:「乳哺之勢,非餘力也。若吾建設神足之力,則能移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舉置殊異百千佛土,都不使人有往來想,不危眾生不害地蟲。」力士又問:「乳哺之力何所狀像?」世尊報曰:「凡牛之力百,當水牛力一;水牛力百,當青牛力一;青牛力百,當𤛆牛力一;𤛆牛力百,當竹牛力一;竹牛力百,當草象力一;草象力百,當凡象力一;凡象力百,當黑象力一;黑象力百,當白象力一;白象力百,當龍力一;龍力百,當可畏力士力一;可畏力士力百,當段力士力一;段力士力百,當崩墮力士力一;崩墮力士力百,當大破壞力士力一;大破壞力士力百,當半人乘力士力一;半人乘力士力百,當人乘力士力一;人乘力士力百,當大人乘力士力一;無央數不如如來、至真、等正覺乳哺之力。」佛告諸力士:「汝等當知,是為如來乳哺之力也。」
这时世尊整理好法衣,用右脚大趾挑起山石抛向梵天,右手掌心接住,旋转三圈,将山石悬在虚空中离地四丈九尺处,又落回掌中。用三指捻成碎末吹散,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六次震动。力士们目睹佛陀显现神通威德,惊惧得寒毛直竖,禀告世尊:您这举足一指的威能,是承父母乳哺养育之力,还是神通智慧意念所生?佛陀答道:非关乳哺之力。若我运使神通,能将三千大千世界移至百千佛土之外,众生不觉往来,不伤地中生灵。力士又问:乳哺之力如何衡量?世尊开示:凡牛百力抵水牛一力,水牛百力抵青牛一力,如此递进至青牛、犁牛、竹牛、草象、凡象、黑象、白象。白象百力当一龙力,龙力百倍为可畏力士力,进而段力士、崩堕力士、大破坏力士、半人乘力士、人乘力士、大人乘力士,层层递增百倍——纵然无量大人乘力士之力,不及如来至真等正觉一念乳哺之力。佛陀告诫众力士:当知此即如来乳哺之力。
諸力士白世尊曰:「大聖已現乳哺之力,神足之力為云何乎?」佛告力士:「憶吾昔者與大目揵連俱遊諸國,時穀飢饉,諸比丘眾不得分衛。目揵連白佛:『穀米踊貴人民餒餓,今諸比丘分衛無獲,氣力衰減不能講誦,日日轉羸懼不全命。往古天地始成之時,地出自然甘露之味,食者康寧四大用安,後人福薄味沒于地。今欲反地出古之味,比丘國人普得救命,令得飽滿誦經念道。』佛告目連:『且止!假欲反地,地有蟲蛾蠕動之類必被危害,又眾人福薄,不應服食古之地味。』目連又曰:『我將諸比丘及飢羸民,詣欝單曰土,使就食自然粳米。』世尊告曰:『其有神足者能自致到,未得輕舉安能往乎?』目連答曰:『無神力者,我當扶接使往獲安。』目連之德威變若斯,計閻浮提廣長二十八萬里,其地上廣下狹;瞿耶尼域廣長三十二萬里,其地似半月形;弗于逮域廣長三十六萬里,其地正圓;欝單曰域廣長四十方里,其地正方;周迴遶山為四方域。滿中人民令得神足如大目連,一一充溢三千大千世界,不及如來神力,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比無以為喻,是為如來神足力也。」
众力士向佛陀问道:大圣已展现哺乳之力,神足之力又是怎样的呢?佛陀告诉力士们:记得我过去与大目犍连一同游历各国时,正值饥荒,比丘们得不到食物。目犍连对我说:粮食昂贵百姓挨饿,现在比丘们化缘无获,体力衰竭无法讲经诵法,日渐虚弱恐怕性命难保。远古天地初成时,地上自然生出甘露之味,食用者身心安康,后来众生福薄此味消失。如今我想让大地重现古时的美味,使比丘和民众都能活命,吃饱后继续诵经修道。我对目连说:且慢!若要翻转大地,地上的微小虫类必受伤害,且众生福薄,不该食用古代地味。目连又说:我将带领比丘和饥民前往郁单越国,食用那里自然生长的粳米。世尊告诉他:有神足通者才能自行到达,未得神通者怎能前往?目连回答:没有神通者,我会扶持他们安全抵达。目连的威德如此广大,阎浮提方圆二十八万里,上宽下窄;瞿耶尼方圆三十二万里,形如半月;弗于逮方圆三十六万里,正圆形;郁单越方圆四十万里,正方形;四面环山构成四大部洲。纵使整个阎浮提充满像大目连这样具足神通的众生,乃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也不及如来神力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万亿分之一,虚空不可计量更无法比喻,这就是如来的神足之力。
力士又白:「大聖!已現乳哺、神足之力,願復示現智慧之力。」世尊告曰:「計大海深三百三十六萬里,廣長難限,須彌山王在大海中,高三百三十六萬里,根在海底亦三百三十六萬里,辟方亦爾。其大海水悉可飲盡令無有餘,舍利弗智慧不可測量,無能減者。使四方域滿中人民,皆令得智慧如舍利弗,一一充溢三千大千世界,不比如來智慧之力,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比無以為喻,是為如來智慧力也。」
大力士再次说道:大圣啊,您已经展现了哺育众生的慈悲之力与神通变化之力,现在请您示现智慧之力吧。世尊告诉他:假设大海深达三百三十六万里,广阔无边难以测量。须弥山王矗立海中,高度三百三十六万里,山根深入海底也是三百三十六万里,山体宽度同样如此。即使有人能饮尽整个大海之水使其干涸,舍利弗尊者的智慧依然不可测量,永不减损。假使四方大地上所有人民都获得与舍利弗同等的智慧,这些智慧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仍比不上如来智慧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乃至万亿分之一。用虚空作比尚且不足为喻,这就是如来智慧之力。
力士又白:「大聖!已現乳哺、神足、智慧之力,願復示現意行之力。」世尊告曰:「假使興雲充遍四域,及三千大千世界普大霖雨,所由來所經歷處,若莖節枝葉花實,若器中水山石草蘆,蚑行喘息人物之類,大大小小一一渧皆歸巨海,悉能分別追而名之,又皆識鍊旋而復之不差其本,如來意力悉知悉了無所罣礙,是為如來意行力也。」
大力士再次说道:大圣已经展示了养育、神足和智慧的力量,现在请再展现意行的力量。世尊告诉他:假设兴起云层遍布四方,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普降大雨,所有水流经过的地方,无论是植物的茎节枝叶花果,或是器皿中的水、山石、芦苇,爬行的虫类、呼吸的生物、人类等等,大大小小的每一滴水最终都汇入大海。如来能够一一分辨并追溯它们的来源,清楚识别每一滴水如何循环回归原本之处而不出差错。如来以意行之力完全知晓明了,没有任何障碍,这就是如来的意行力量。
力士又白:「大聖!已現乳哺、神足、智慧、意行之力,寧復有異超過此者乎?」世尊告曰:「如來乳哺之力,摩目乾連神足之力,舍利弗智慧之力,聲聞緣覺意行之力,不比如來十種之力廣遠難限。」
大力士又说:大圣已经展现哺乳、神通、智慧、意念的力量,还有比这更殊胜的吗?佛陀告诉他:如来的哺乳之力,目犍连的神通之力,舍利弗的智慧之力,声闻缘觉的意念之力,都比不上如来十种力量的广大深远难以限量。
力士問曰:「何謂十力?」世尊告曰:「悉見微妙遠近邪正,處處非處處,有限無限,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一力也。過去來今諸所報應經歷之處,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二力也。禪定正受三解脫門,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三力也。覩見眾生諸力心本本淨無所不了,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四力也。曉眾萌類若干種語,心念不同形貌各異,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五力也。分別羣𪏭雜種無量情態各異,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六力也。智慧如海言善無量,追識一切宿命所更,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七力也。曉了欲縛解縛之要,所在隨行應病授藥,天眼見人善惡終始殃福所歸,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八力也。道耳徹聽聞天人聲,蚑行喘息蠕動之音無所不了,明知如有則悉知之,是九力也。佛無諸漏終始永盡無復縛著,神真叡智自知見證,究暢道行可作能作無餘生死,覩十方人眾生根本無所不察,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為十力也。」
大力士问道:什么是十种智慧之力?佛陀告诉他:第一是能如实知晓一切事物微妙或粗显、远或近、正确或错误的本质,明白何处合理、何处不合理,有限与无限,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二是能如实知晓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业报因果及其发生之处,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三是能如实知晓各种禅定境界与三种解脱法门,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四是能如实观察众生心性本来清净的本质,彻底了知一切,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五是能通晓众生各种语言,了解他们不同的心念与形貌特征,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六是能辨别无数众生的各种性情行为差异,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七是智慧如海,善巧说法无边,能忆念一切前世经历,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八是明白欲望束缚与解脱的关键,随顺众生根器对症施教,以天眼通观察众生善恶行为的因果报应,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九是以天耳通清晰听闻天界人间一切声音,乃至微小生物的动静声响无不洞悉,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第十是佛陀已断尽所有烦恼束缚,究竟圆满的智慧自觉自证,彻底通达圣道,能完成一切应做之事,超越生死轮回,洞见十方众生根本实相无一遗漏,对真实情况清楚明了。这就是十种智慧之力。
諸力士白世尊曰:「大聖!已現乳哺、神足、智慧、意行及十種力,寧有殊異復超諸力乎?」世尊告曰:「一切諸力雖為強盛,百倍千倍萬倍億倍,無常之力計為最勝多所消伏。所以者何?如來身者金剛之數,無常勝我當歸壞敗,吾今夜半,當於力士所生之地而取滅度,於四衢路供養舍利興建塔寺。所以者何?其四方人齎諸華香,跱立幢幡,懸繒鈴蓋,然燈奉進,一切皆就真妙之法。」
众力士向佛陀问道:大圣!您已展现出哺乳、神通、智慧、心意修行及十种力量,可有更殊胜超越诸力的吗?佛陀告诉他们说:世间一切力量虽然强大,纵使百倍千倍万倍亿倍,无常之力终究最为殊胜能摧毁一切。为什么呢?如来这金刚之身,也将被无常战胜归于坏灭,我将在今夜于力士出生之地入灭,在四岔路口建塔供奉舍利。因为四方信众将携带香花而来,竖立经幢,悬挂幡盖,点燃明灯供养,这一切都将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法。
佛於是頌曰:
于是佛说偈颂道:
「法起必歸盡, 興者當就衰,
萬物皆無常, 慮是乃為安。
得百千金山, 福祚難為喻,
不如供泥塔, 欣豫歸勝寺。
獲寶百千藏, 福慶不可計,
不如供泥塔, 喜踊歸勝寺。
設百千寶車, 載色如紫金,
不如供土寺, 踊躍歸命佛。」
一切现象生起终将归于寂灭,兴盛之物必当走向衰亡,
世间万物皆是无常,明白此理才能心安。
获得千百座金山,福德再多也难比拟,
不如供养泥塑佛塔,欢欣回归殊胜寺院。
获取千百珍宝库藏,福报之盛不可计量,
不如供养泥塑佛塔,欢喜踊跃回归寺院。
备齐千百珍宝车乘,装饰如紫金般辉煌,
不如供养泥土寺院,欢欣归命于佛陀前。
佛說是經時,諸力士眾五百人等,知世無常三界難怙,無一真諦唯道可依,貢高即除不計吾我,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應時皆得立不退轉之地。有無央數百千天人,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佛讲完这部经时,在场五百位力士明白世间无常、三界不可依靠,没有绝对真理只有佛法可以依赖,于是放下傲慢不再执着自我,全都发起追求无上正觉的心愿,当场证得不退转的修行境界。还有无数千百位天人,远离烦恼污垢,对一切法理获得了清净智慧。
佛說如是,莫不歡喜,各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
佛陀这样说完后,众人无不心生欢喜,纷纷以头顶礼佛陀双足。
佛說力士移山經
CBETA 编码:T013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