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我听到的是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转轮圣王有四种难得的行为。哪四种呢?第一,转轮圣王爱护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从不伤害他们,就像父亲对待独生子一样。这是转轮圣王第一种难得的行为。第二,转轮圣王在民间巡视时,百姓见到他都欢喜不已,如同孩子见到慈父。这是转轮圣王第二种难得的行为。第三,转轮圣王安居不动时,百姓见到他都心生欢喜。他为百姓说法时,听闻者都感到欢喜,而且百听不厌。这是转轮圣王第三种难得的行为。第四,转轮圣王静坐不动时,百姓见到他都满心欢喜。他教导百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亲近、什么不该亲近;说明做某些事能获得长久的福报,做另一些事则会遭受无尽的痛苦。百姓听闻这些教导后欢喜信受,永不满足。这就是转轮圣王第四种难得的行为。
阿难尊者有四种难得的品质。哪四种呢?第一,当阿难来到比丘僧众中,比丘们见到他都心生欢喜;他为大家说法,听法的人都感到欢喜,比丘们对阿难的说法百听不厌,这是阿难的第一种难得品质。第二,当阿难默默来到比丘尼众中,见到他的比丘尼都心生欢喜;他为她们说法,听法的人都感到欢喜,比丘尼们对阿难的说法百听不厌,这是阿难的第二种难得品质。第三,当阿难默默来到在家男信众中,男信众们见到他都心生欢喜;他为他们说法,听法的人都感到欢喜,男信众们对阿难的说法百听不厌,这是阿难的第三种难得品质。第四,当阿难默默来到在家女信众中,女信众们见到他都心生欢喜;他为她们说法,听法的人都感到欢喜,女信众们对阿难的说法百听不厌,这是阿难的第四种难得品质。当时,比丘们听完佛陀的讲述,都欢喜地依教奉行。
这一部经,经名和译者各藏记载都相同,但国本和宋本的文义完全一致,通篇只讲造塔功德,结尾虽然提到"未曾有法"这个名称,但全经内容与"四"字无关。而丹藏本经文则记载转轮圣王有四种未曾有法,用来比喻阿难也有四种未曾有法。查考《开元录》"若"字函中收录的《四未曾有经》,注明与《增一阿含经·八难品》是同本异译。现在核对丹藏本,确实如此;而国本和宋本的经文,其实是前文"毁"字函中那部《未曾有经》,后汉失译人名,出自古旧目录。想来宋藏在此"若"字函中,丢失了真正的《四未曾有经》,却误将"毁"字函的《未曾有经》当作缺失了"四"字的版本,擅自添加四字重新编入,实属错误。唉!这一错误造成四重过失:丢失真正的《四未曾有经》,此其一;将《未曾有经》重复收录,此其二;把失译本误作法护译本,此其三;将大乘经典错编入小乘藏中,此其四。因此删去宋藏本而采用丹藏本。后世学者若想知道现在删去的是哪部经,请查阅"毁"字函中的《未曾有经》,便是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