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姚秦三藏法師釋聖堅譯
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在毘羅勒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及眾菩薩、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那时,佛陀在毗罗勒国,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以及众多菩萨、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善男信女不可计数,一同前来集会。
佛告諸比丘:「皆處定意聽!我前世,初得菩薩道時,戒行普具,精進一心,修集智慧,善權方便,功德累積不可稱計,諸天龍、鬼神、帝王、人民無能行者。」
佛告诉各位比丘:你们都要安定心意仔细听!我前世刚证得菩萨道时,持戒圆满,精进专一,修习智慧,善用方便法门,所累积的功德无法计量,这是诸天、龙神、鬼神、帝王、百姓都无法做到的。
阿難聞佛言,更正衣服,長跪叉手,白佛言:「願欲所聞。」
阿难听到佛陀的话后,整理好衣服,恭敬地跪下双手合十,向佛陀说道:我希望能向您请教。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數世,時有菩薩名曰一切妙行,慈仁惠施,救濟群生,常行四等心,度世危難,育養苦人。在兜率天上教授天人,常以晝夜各三時定意,思惟三昧,照觀十方天下、人民善惡之道。知有父子,孝順父母,奉事三尊,恭順師長修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觀五道。
佛告诉阿难:在过去无数世的时候,有一位菩萨名叫一切妙行,他心怀慈悲,广行布施,救济众生,常以四无量心,度化世间的危难,养育苦难之人。他在兜率天上为天人讲法,每天昼夜各三时入定,思维禅定,观照十方世界中众生的善恶行为。知道有子女孝顺父母、恭敬三宝、尊奉师长并修行各种功德的,便常用天眼遍观五道众生。
「時,有迦夷國,中有一長者孤無兒子,夫婦兩目皆盲,心願入山求無上道決,修清淨志,信樂空閑。菩薩念言:『此人發意欲學妙道,而兩目皆盲,目無所覩,若入山中或墮溝坑,或逢毒蟲所見危害。若我壽終為其作子,供養父母終其年壽。』於是菩薩壽盡,即便下生盲父母家,為其作子。父母歡喜愛之甚重,本發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樂世間。
那时,迦夷国有一位年长的居士,夫妻俩没有孩子,双眼都失明。他们一心想要进山寻求至高无上的道法真谛,修持清净的心志,信奉并喜爱独处的修行生活。菩萨心想:这两个人发愿要修学微妙的大道,但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进山可能会掉进沟壑坑洞,或遇到毒虫猛兽而受到伤害。如果我能转世投胎做他们的儿子,供养父母终老就好了。于是菩萨寿命终结后,便投生到这对盲人夫妇家中,成为他们的儿子。父母非常欢喜,对他极其疼爱。他们原本发心求道想要进山修行,因为生了儿子的缘故,便转而留恋世俗生活。
「子年十歲號曰睒子,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不妄言、不綺語、不嫉妬、信道不疑、晝夜精進,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傷人意,行則應法不望傾斜,於是父母即大喜悅,無復憂愁。
这孩子十岁时名叫睒子,极为孝顺仁爱,遵行十种善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骗、不饮酒、不说谎、不花言巧语、不嫉妒、深信正道毫不怀疑、日夜精进修行。他侍奉父母如同凡人敬奉上天,说话总是面带笑容不伤人心,行为合乎法度从不偏斜。父母因此非常欢喜,再也没有忧愁。
「至年過十歲,睒自長跪,白父母言:『本發大意欲入深山,志求空寂無上之道,豈以子故而絕本願。人居世間無常百變,命非金石對至無期,願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隨父母俱共入山侍養之,宜不失時節。』父母報睒言:『子之孝順天自知之,不違本誓,便當入山。』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國中諸貧窮者,便與父母俱共入山。
到了十岁那年,睒恭敬地跪着对父母说:当初发下宏愿要进深山,立志追求空寂无上的大道,怎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放弃本愿。人生在世变幻无常,性命不像金石那般坚固,死亡来临无法预料,希望按照原意遵从先前的志向,让我跟随父母一起进山侍奉供养,这样才不会错失时机。父母回答睒说:你的孝心天地可鉴,既然不违背当初的誓愿,那就进山吧。睒就把家中所有财物,都布施给国内的贫苦百姓,随后便与父母一同进山。
「睒子至山中,以蒲草為父母作屋,施置床褥,不寒不熱恒得其宜。適入山一年眾果豐美,食之香甘,泉水涌出清而且涼;池中蓮華五色精明,栴檀雜香,樹木豐茂,香倍於常。風雨以時,不寒不熱,樹葉相接,以障雨露,蔭覆日光,其下常涼。飛鳥翔集,皆作妓樂之音,以娛樂盲父母;師子、熊羆、虎狼、毒蟲,皆自慈心相向,無驚害之心,皆飲水、噉果無復驚怖之心,麞鹿、眾鳥皆來附近,與睒音聲相和,以娛樂盲父母。睒至孝仁慈無有過,蹈地常恐地痛,天神、山神皆作人形,晝夜慰勞三道人,一心定意無復憂愁。
睒子来到山中,用蒲草为父母搭建房屋,铺设床褥,使父母常年不冷不热,舒适安适。入山第一年,山中果实丰盛,味道香甜可口;泉水清澈凉爽,源源不断涌出;池中莲花五彩斑斓,光洁明亮;檀香与其他香气交织,树木繁茂,香气比平常更加浓郁。风雨适时而至,气候温和,树叶层层叠叠,遮蔽雨露,遮挡阳光,树下常年清凉。飞鸟聚集盘旋,发出美妙音乐般的声音,使盲眼父母欢欣愉悦;狮子、熊罴、虎狼、毒虫都心怀慈爱,不再惊扰伤害,安静饮水食果,毫无恐惧;獐鹿群鸟纷纷靠近,与睒子的声音相应和,共同取悦盲眼父母。睒子至孝仁厚无可挑剔,行走时唯恐踩痛大地;天神、山神皆化为人形,日夜慰劳这三位修行者,使他们心意安定,再无烦忧。
「睒常與父母取百種果蓏以食父母。父母時渴欲飲,睒著鹿皮衣提瓶行取水,麋鹿、飛鳥亦復往飲,不相畏難。時,迦夷國王入山射獵,王見水邊有麋鹿、飛鳥,引弓射之,箭誤中睒。睒被毒箭甚痛,便大呼言:『誰持一毒箭,射殺三道人?』王聞人聲,下馬往到睒前,睒謂王言:『象坐牙死,犀坐角死,翠坐毛死,麋鹿坐皮死,今我死無牙、無角、無毛、無皮肉、不可噉,今有何罪橫見射殺?』王言:『卿是何人?被鹿皮之衣與禽獸無異。』睒言:『我是王國中人,與盲父母俱來學道,二十餘年未曾為虎狼毒蟲所害,今便為王箭所射殺之。』
睒经常为父母采摘各种野果来供养他们。有一次父母口渴想喝水,睒穿着鹿皮衣提着水罐去取水,麋鹿和飞鸟也来饮水,彼此都不害怕。这时迦夷国王进山打猎,国王看见水边有麋鹿和飞鸟,便拉弓射箭,结果误中了睒。睒被毒箭射中疼痛难忍,大声喊道:"是谁用这支毒箭,射杀了三位修道之人?"国王听到人声,下马来到睒面前。睒对国王说:"大象因象牙而死,犀牛因犀角而死,翠鸟因羽毛而死,麋鹿因毛皮而死。如今我既无牙无角,又无羽毛皮肉,不能食用,究竟犯了什么罪要遭此横祸?"国王问:"你是什么人?穿着鹿皮衣服和禽兽没有区别。"睒回答:"我是王国中的子民,和双目失明的父母一起来此修行,二十多年来从未被虎狼毒虫伤害过,如今却被国王的箭射杀。"
「當爾之時,山中大風暴起,吹折樹木,飛鳥、禽獸、師子、熊羆、虎狼、毒獸皆號呼動一山中;日無精光,流泉為竭,眾華萎死,雷電動地。時,盲父母即自驚起曰:『是何變異?睒行取水經久不還,將無為毒蟲之所害耶?禽獸悲鳴,音聲號呼不如常時,風起四面樹木催折,必有災異。』王時怖懼大自悔責:『我本射鹿,箭誤傷中射殺道人,其罪甚重,坐貪少肉而受重殃;我今以一國財寶、宮殿、妓女、丘郭、城邑、以救子命。』
那时,山中突然刮起狂风,树木折断,飞鸟走兽、狮子、熊罴、虎狼毒物全都哀嚎嘶鸣,整座山都在震动;太阳失去光芒,泉水枯竭,百花凋零,雷电撼动大地。盲眼父母惊慌起身说道:这是何等异象?睒儿去取水许久未归,莫非遭了毒虫猛兽的毒手?禽兽悲鸣之声与往日不同,四面狂风摧折树木,必有大灾降临。国王此刻恐惧万分,深深自责道:我本欲射鹿,却误伤道人致其身亡,此罪深重,竟为贪图少许肉食招致如此大祸;如今我愿倾尽举国财宝、宫殿、歌姬、城池、土地来救这孩子性命。
「時,王便前以手拔睒胸箭,箭深不可得出,飛鳥、禽獸四面雲集,悲鳴呼喚動一山中。王益怖懅,支節皆動,睒言:『非王之過!我自宿罪所致,我不惜身命,但憐我盲父母,年既衰老,目無所見,一旦無我亦當終歿,以此懊惱酷毒耳。』當爾之時,諸天、龍神皆為肅動。王便重言:『我寧入泥犁中,百劫受罪,使睒身活。』長跪向睒悔過:『若睒命終,我當不復還國,便住山中,供養卿盲父母,如卿在時,勿得為念,天龍、鬼神皆當證知,我不負此誓。』
这时,国王上前用手去拔睒胸口的箭,箭扎得太深无法拔出。飞鸟走兽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悲鸣哀号之声震动整座山林。国王更加惶恐,四肢发抖。睒说道:这不是大王的过错,是我前世罪业招致的报应。我并不顾惜自己的性命,只是可怜我那双目失明的父母。他们年迈体衰,眼睛看不见,一旦失去我,必定活不下去。想到这些,我才如此悲痛难过。就在此时,诸天和龙神都被感动。国王再次郑重发誓:我宁愿堕入地狱,经受百劫之苦,也要让睒活下来。他长跪向睒忏悔道:倘若睒不幸离世,我将永不回宫,就在这山中奉养你的盲眼父母,如同你在世时一样。请你放心,诸天龙神都可作证,我绝不违背这个誓言。
「睒聞王此誓:『雖被毒箭,心喜意悅,雖死不恨,以我父母累王供養,王當罪滅,得福無量。』王言:『卿語我父母處,及子未絕吾欲知之。』睒即指示:『從此步徑去是不遠,自當見草屋,父母在其中止。王徐徐往,勿令我父母驚動怖懅,以善方便解語其意,王當為我上白父母,我無常今至,當就後世。我不惜身命,但憐我盲父母,年已衰老,目無所見,一旦無我無所依仰,以此懊惱自酷毒耳。我死自分宿罪所致,無可得脫,今自懺悔,從無數劫有身以來,所行眾惡,於此罪滅,願與父母世世相值,不相遠離,當令父母終保年壽,勿有憂患,天龍、鬼神常隨護助,災害消滅,所欲應意無為自然。』
睒听到国王这样发誓:即使被毒箭射中,心中欢喜,虽死不悔,只求国王能照顾我的父母,这样国王的罪业就能消除,获得无量福报。国王说:请告诉我你父母在哪里,趁你还没断气,我想知道。睒随即指示:沿着这条小路走不远,就能看见草屋,我的父母住在里面。请国王慢慢过去,别惊吓到我父母,要用善巧的方式告诉他们,代我转告父母:无常已至,我将离世。我不留恋生命,只可怜我年迈的盲眼父母,他们双目失明,一旦失去我便无人依靠,因此深感痛苦。我的死是宿业所致,无法逃避,如今我忏悔无量劫来因肉身所造诸恶,愿借此灭罪,与父母生生世世相遇不离,保佑父母安享天年,无忧无虑,愿天龙鬼神常随护持,消灾解难,所求如愿,自然成就。
「王將數人詣父母所,王去之後,睒奄死矣。百鳥、禽獸四面雲集,皆大號呼,繞睒屍上,舐是胸血。盲父母聞此音聲,益怖彷徉而住。王行駛疾,觸動草木,肅肅有聲,父母驚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王言:『我是迦夷國王,聞盲道人在山學道,故來供養。』盲父母言:『枉屈大王來相慰勞,遠臨草野,王當疲極,體安隱不?宮殿夫人、太子、官屬皆安善不?風雨和調五穀豐不?隣國人民不相侵害耶?』王答道人:『得蒙尊恩,常自平安。』又更問訊:『在此山中勞大勤苦,樹木之間,甚難為止,自安隱不?』盲父母言:『蒙大王恩,常自安隱,我有孝子,名字曰睒,常取果蓏泉水無乏;我有草蓆,王可就坐,果蓏可食。睒行取水,正爾來還。』
国王带着几个人来到睒子的父母住处。国王离开后,睒子突然死去。百鸟和禽兽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围着睒子的尸体大声哀鸣,舔舐他胸前的血迹。盲父母听到这些声音,更加惊恐不安。
国王赶路急促,碰动草木发出飒飒声响。盲父母警觉地问道:这是何人?不是我儿子的动静。国王回答:我是迦夷国国王,听说有两位盲道人在山中修行,特来供养。
盲父母说:劳烦大王屈尊前来慰问,远道来到这荒野之地。大王想必十分疲惫,身体可安好?宫中夫人、太子和臣属们都安康吗?风雨调和五谷丰登吗?邻国百姓没有相互侵扰吧?
国王回答修道者:托您的福,一切平安。接着问候:两位在山中修行实在辛苦,这山林里生活艰难,还安好吗?
盲父母说:承蒙大王关怀,我们一直安好。我们有个孝顺的儿子名叫睒子,常为我们采集野果汲取泉水从不短缺。这里有草席,请大王坐下歇息,野果可供食用。睒子去取水了,应该快回来了。
「王聞盲父母言,又大傷心,涕泣其言:『我罪實重,入山射獵,遙見水邊有諸群鹿,引弓射之,箭誤中睒;道人子睒已被毒箭,其痛甚酷,今故自來語道人耳。』父母聞之,舉身自撲,如太山崩地為大動,號哭仰天,自陳訴言:『我子睒者,天下至孝,無有能過,蹈地常恐地痛,有何罪故而射殺之?向者,大風卒起,吹折樹木,百鳥悲鳴,皆大號呼動一山中。我在山中二十餘年,未曾有此災異之變,而我子睒取水不還,恐當有故,諸神皆驚,肅肅而動。』母便涕哭,不肯復止,父言:『且止!人生世間,無有不死?無常對至,不可得却。』但問王:『睒為射何許,今為死活?』王以睒語向父母說,其盲父母聞王此語,又大感絕:『一旦無子,俱亦當死。大王!今者牽我二人往子尸上。』
国王听了盲父母的话,更加悲痛,流着泪说:我的罪过实在深重,进山打猎时,远远望见水边有群鹿,便拉弓射箭,谁知误中了睒。修行者的儿子睒已被毒箭射中,痛苦万分,我特地前来告知二位。父母听后,顿时扑倒在地,如同山崩地动般恸哭,仰天哭喊道:我儿睒是天下至孝之人,无人能及,他走路都怕踩痛大地,究竟犯了什么罪要被射死?刚才突然狂风大作,树木折断,百鸟悲鸣,整座山都在震动。我们居住山中二十余年,从未见过如此异象。我儿取水久久不归,便知出了变故,连众神灵都惊动不安。母亲泪流不止,父亲劝道:且住!人生在世,谁能不死?无常到来时,谁也无法阻挡。只问大王:睒被射中何处?现在是死是活?国王将睒临终的话转述给二老,盲父母听后悲痛欲绝:一旦失去孩子,我们也活不下去了。求大王带我们到孩子尸身旁。
「王即牽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頭,母抱兩脚著膝上,各以兩手捫摸睒箭,仰天呼言:『諸天龍神、山神、樹神,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是諸天龍神所知。我年已老,目無所見,身代子死,睒活不恨。』於是,父母俱共誓言:『若睒至孝天地所知,箭當拔出,毒痛當除,睒應更生。』
国王随即牵着失明的父母来到尸体旁。父亲抱住他的头,母亲将他的双脚放在膝上,各自用双手触摸着睒身上的箭,仰天呼喊道:诸天龙神、山神、树神啊,我的孩子睒是天下最孝顺的人,这是诸位天龙神都知晓的。我们年事已高,双目失明,情愿代子去死,只求睒能活过来,我们死而无憾。于是,父母共同立下誓言:如果睒的至孝之心天地可鉴,就让箭自动拔出,毒痛消除,睒应当重获生命。
「於是,第二忉利天帝座即為動,以眼見此二盲道人抱子號呼,乃聞第四兜率天上,釋梵四王從天上來,如人屈伸之頃,來住睒前,以神妙藥灌睒口中,藥入睒口,箭拔毒出,更生如故。父母聞睒已死更生,兩目皆開,飛鳥、走獸皆大歡樂之音,風息雲消日為重光,流泉涌出清而且涼,池中蓮華五色精明,栴檀雜香,樹木光榮,香倍於常。時王歡喜不能自勝,禮天帝釋,還禮父母及子睒者:『願以一國所有財寶,俱上道人自相供養,令我罪滅永無有餘。』睒語王言:『欲興福者,王但還國,安慰人民,當令奉戒;王勿射獵,橫殺無辜,身不安隱,壽終當入泥犁之中。人居世間恩愛暫有,別離長久不得常在,王宿有福今得為王,莫憍自在,以自在故,造無量惡,後入惡道,悔之何益。』王答:『如教。』隨王獵者,見睒死已,得天神藥死而更生,父母眼開神變如是,悉奉五戒、修行十善,死得生天,無入惡道。」
这时,第二层忉利天的帝座突然震动。天帝亲眼看见两位盲人道士抱着孩子痛哭呼号,又听闻第四层兜率天上,帝释天、梵天和四大天王从天而降,如同人屈伸手臂的瞬间,就来到睒子面前,将神奇药水灌入睒子口中。药水入口,箭毒尽除,睒子死而复生。父母听闻睒子死而复生,双目顿时复明。飞鸟走兽都发出欢快的鸣叫,狂风平息乌云消散,太阳重放光明。清冽的泉水喷涌而出,池中莲花绽放五色光芒。檀香混合着各种芬芳,树木焕发光彩,香气比平日更盛。国王喜不自胜,向天帝释行礼,又向睒子及其父母行礼说:我愿献上全国财宝供养诸位道人,以求消除罪业永无余殃。睒子对国王说:若要积福,请陛下回国安抚百姓,令他们持守戒律。请勿再行射猎,滥杀无辜会招致灾祸,命终将堕入地狱。人生在世恩爱短暂,别离长久终非常态。陛下前世积福今世为王,切莫骄纵恣意妄为,否则造下无边罪业,死后堕入恶道,悔之晚矣。国王回答:谨遵教诲。随行狩猎的众人目睹睒子死而复生,天神显灵治愈其父母盲眼,都纷纷皈依五戒、修行十善,死后得以升天,免堕恶道。
佛告阿難:「諸來會者!宿命睒者,吾身是也;盲父者,閱頭檀王是;盲母者,今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國王者,阿難是;天帝釋者,彌勒佛是。」
佛对阿难说:在场的各位听着,过去世那个叫睒的人,就是我;失明的父亲,是净饭王;失明的母亲,是现在的摩耶夫人;迦夷国的国王,就是你阿难;天帝释,是弥勒佛。
佛告阿難:「吾前世,為子仁孝、為君慈育、為民奉敬,自致得成為三界尊。」
佛对阿难说:我过去生中,做子女时仁爱孝顺,做君主时慈悲养育百姓,做臣民时恭敬奉事,由此成就了三界至尊的果位。
佛說經已,時諸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莫不歡喜,作禮而去。
佛说完这部经后,当时在场的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全都心生欢喜,向佛行礼后各自离去。
佛說睒子經
CBETA 编码:T0175c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