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佛陀说:从前,有数百只鹿成群结队,追随着丰美的水草渐渐靠近人类居住的城镇。国王出猎时,鹿群四散奔逃。一只怀孕的母鹿独自离开,因被追赶又饿又累,与同伴失散,心中愁苦。这时它刚生下两只小鹿,便离开去觅食,惊慌失措中掉进了猎人的陷阱,悲鸣着想逃出去却无法脱身。猎人听到声音前去查看,见到母鹿心中欢喜,正要上前杀死它。母鹿跪地叩头哀求道:我刚生下两只幼崽,它们还小不懂事,眼睛刚能睁开还分不清方向。求您宽限片刻,让我回去看看孩子,给它们指明水源和草地让它们能活下去,之后我立刻回来受死,绝不违背誓言。猎人听到母鹿这番话,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便回答说:世间的人都少有诚信,何况你这头鹿?若放你离开死地,怎会再回来?我绝不会放你。母鹿又说:放我回去孩子就能活,留住我孩子就会死。若母子俱亡不如让我以死换子,这样虽死却能保全孩子,免去三重痛苦。接着母鹿便念了一首偈语回应猎人:
我身为野兽,游荡在丛林,贪恋卑微的生命,不愿白白送死。如今落入你的陷阱,理当被宰割,不吝惜这腥臭身躯,只可怜两个幼子啊。
猎人听完鹿的话语,感到十分惊奇。但他心中仍有贪念,便对鹿说:世间虚伪狡诈之事难以尽信,花言巧语变化多端,生灵皆贪生怕死,少有为义舍命之人。人类尚且难以信任,何况你这禽兽?一旦放走岂会回来?我绝不会放你,不必再多费口舌。鹿闻言再度落泪,以偈颂回应道:
虽然生为低贱畜生,不懂人间道德礼法,
却蒙受慈爱恩情,怎能一去不回。
宁愿承受撕裂的痛苦,也不愿虚伪偷生,
哀伤两个孩子困苦,恳求暂留片刻。
世间若有恶人,扰乱比丘僧团,
毁坏佛塔寺庙,杀害阿罗汉,
忤逆伤害父母,残杀兄弟妻儿;
若我违背誓言不归,罪孽将比这些更深重。
这时,猎人再次听到鹿说的话,心里更加震惊,于是退后叹息道:我活在世上,虽然生而为人,却愚昧无知,背弃恩德,轻视道义,残害众生,以打猎杀生为业,欺骗作假,贪得无厌,不知生死无常,也不懂得敬奉佛法僧三宝。鹿说的话比人还要高明,句句真诚恳切,感情真挚。于是上前解开捕兽的器具,放它离去。这时母鹿来到小鹿身边,低头轻声呼唤,舔舐小鹿的身体,既悲伤又欢喜,并说了一首偈语:
世间所有恩爱相聚,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因缘和合终有离散,无常变幻难以长久。 如今我虽为你母亲,却常担忧不能自保, 人生在世多恐惧,生命脆弱如晨露易逝。
于是,母鹿带着两只小鹿来到丰美的水草之地,眼中泪水不断流淌,随即诵出偈言:
我清晨出行未归,不慎落入猎人之手, 即刻将要被宰割,粉身碎骨化为朽土。 感念你哀求前来,而今我仍须赴死, 怜你幼小早孤苦,望你勉力自谋生路。
鹿母说完,便转身离去。两只小鹿哀鸣哭泣,恋恋不舍地跟在后面追赶,跌倒又爬起来。母鹿回头告诫道:你们回去,别跟来!不要让我们母子都丧命。我死心甘情愿;可悲你们还不明白,世间无常终有别离。我命薄福浅,你们也少福分,何必悲伤徒增忧愁?只管修行消尽业障。说罢母鹿又为孩子们说了这首偈:
我因前世贪欲,今生沦为畜生身, 生死轮回皆有尽,无人能免此忧患。 若能制心离贪执,方能得究竟安乐, 宁可守信而死灭,也不欺诳而苟活。
孩子仍在悲痛哭号,不断寻找母亲。他来到猎网附近四处搜寻,看见猎人躺在树下。母鹿走到他面前,诵偈唤醒他说:
昔日放生之鹿,今朝归来赴死。 愚痴卑贱之畜,犹知爱子情深。 临行示以水草,为说无常之苦。 虽死亦无怨恨,唯念恩德难忘。
猎人顿时惊醒起身,鹿又屈膝跪向猎人,再次说偈道:
君前蒙恩放归去, 恩德厚重越天地。
卑微畜生蒙慈育, 守信赴约甘就死。
感念仁恩难相忘, 不敢违背圣旨意。
纵有千般报恩心, 犹难酬尽恩万一。
猎人见鹿笃信死义,志节丹诚慈行发自内心,应验征兆舍生赴誓,母子悲恋相寻而来。慈心感伤,叩首谢罪说:
天神威严显赫,信义精妙如此, 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岂敢违逆加害。 宁可自戕至亲,粉身碎骨舍弃妻儿, 怎忍伤害神明,此念微如毫发亦不敢生。
猎人便放走了鹿。母子悲喜交加,呦呦鸣叫,用偈语感谢猎人:
卑贱畜生处世时,本当充作厨中料,即时分割烹煮之,慈父宽仁辞二子。上天仁德重爱物,又蒙赦宥得生还,福德佑护积无量,非言语所能尽言。
那时,猎人将此事禀报国王,全国百姓都听闻了鹿王普感慈悲诚信的事迹。这头鹿的仁义行为堪称典范,人们无不肃然起敬,纷纷赞叹!从此国家禁止捕猎杀生。于是鹿王带领群鹿回归山林,它们自由自在地游走栖息,各自安住在属于自己的地方。
佛告诉阿难:过去我所经历的苦难就像这样。那时的鹿就是我的前身,两只小鹿是罗睺罗和罗汉朱利母的前身。那个国王是舍利弗的前身。当时打猎的人是你的前身。我修行时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广种善行永不满足,广施功德永不停歇,即使转生为禽兽也不忘菩萨道,随缘应化度化利益一切众生,普度众生使他们获得安乐解脱。积累这些功德就能迅速成就佛果,成为觉悟的圣人。至诚忠信之心不可不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