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舍利弗,能隨佛轉法輪,佛法之大將,憐愍眾生故,白佛言:「世尊!如前後經中說,彌勒當下作佛,願欲廣聞彌勒功德、神力、國土莊嚴之事。眾生以何施、何戒、何慧得見彌勒?」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能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是佛陀座下的大弟子。他怀着慈悲心向佛陀请示:世尊,您过去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到弥勒菩萨将来会成佛。恳请您详细开示弥勒菩萨的殊胜功德、广大神通及其未来净土的庄严景象。众生应当修持怎样的布施、持戒、智慧,才能在未来值遇弥勒佛呢?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廣為汝說,當一心聽。舍利弗!四大海水,以漸減少三千由旬;是時,閻浮提地,長十千由旬,廣八千由旬,平坦如鏡,名華軟草遍覆其地;種種樹木,華果茂盛,其樹悉皆高三十里;城邑次比,鷄飛相及。人壽八萬四千歲,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隱快樂;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飲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
那时,佛告诉舍利弗:我现在为你详细解说,你要专心听好。舍利弗!四大海水逐渐减退三千由旬;那时阎浮提大地,长一万由旬,宽八千由旬,平坦如镜,名花软草遍布地面;各种树木花果繁茂,这些树都高达三十里;城镇相邻,鸡鸣声能互相听到。人们寿命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体力相貌都很圆满,安稳快乐;只有三种病——一是排泄,二是饮食,三是衰老——女子要到五百岁才出嫁。
「是時有一大城,名翅頭末,長十二由旬,廣七由旬,端嚴殊妙,莊嚴清淨,福德之人充滿其中,以福德人故,豐樂安隱。其城七寶,上有樓閣、戶牖軒窓,皆是眾寶,真珠羅網,彌覆其上;街巷道陌,廣十二里,掃灑清淨。有大力龍王,名曰多羅尸棄,其池近城,龍王宮殿在此池中;常於夜半,降微細雨,用淹塵土。其地潤澤,譬若油塗,行人來往,無有塵坌。時世人民,福德所致,巷陌處處,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明曜,晝夜無異,燈燭之明,不復為用;城邑舍宅,及諸里巷,乃至無有細微土塊,純以金沙覆地,處處皆有金銀之聚。有大夜叉神,名跋陀波羅賒塞迦(秦言善教),常護此城,掃除清淨;若有便利不淨,地裂受之,受已還合。人命將終,自然行詣塚間而死。時世安樂,無有怨賊劫竊之患;城邑聚落,無閉門者,亦無衰惱、水火刀兵,及諸饑饉、毒害之難。人常慈心,恭敬和順,調伏諸根,語言謙遜。
那时有一座大城,名叫翅头末,长十二由旬,宽七由旬,端正庄严殊胜美妙,清净无染,福德之人遍满城中。因为居民有福德的缘故,城内丰足安乐,安稳无忧。城墙由七宝构成,上面有楼阁,门窗廊柱都用各种珍宝装饰,珍珠罗网覆盖其上。街道巷陌宽达十二里,打扫得十分洁净。有位大力的龙王,名叫多罗尸弃,他的池塘靠近城池,龙宫就在这池中。龙王常在半夜降下细雨,压住尘土。地面湿润光滑,犹如涂了油一般,行人往来,没有灰尘扬起。当时世人因福德感召,街巷各处都有明珠柱,高达十里。明珠光芒照耀,昼夜没有差别,灯烛的光亮不再有用。城市住宅以及各条街巷,连细小的土块都没有,纯粹用金沙铺地,处处堆满金银。有位大夜叉神,名叫跋陀波罗赊塞迦,常守护此城,保持清洁;如有污秽之物,地面会裂开接纳,之后又合拢。人们寿命将尽时,会自行走到墓地安然离世。那时世间安乐,没有怨敌盗贼抢劫偷窃的祸患;城镇村落无人关闭门户,也没有衰败苦恼、水火战乱,以及饥荒毒害等灾难。人人常怀慈悲心,恭敬和顺,调伏身心,言语谦逊。
「舍利弗!我今為汝,粗略說彼國界城邑富樂之事。其諸園林,池泉之中,自然而有八功德水,青、紅、赤、白雜色蓮花,遍覆其上。其池四邊,四寶階道,眾鳥和集,鵝、鴨、鴛鴦、孔雀、翡翠、鸚鵡、舍利、鳩那羅、耆婆耆婆等,諸妙音鳥,常在其中,復有異類妙音之鳥,不可稱數。果樹香樹,充滿國內。爾時閻浮提中,常有好香,譬如香山,流水美好,味甘除患,雨澤隨時,穀稼滋茂,不生草穢,一種七穫,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氣力充實。
舍利弗,我现在为你简略讲述那个国界的城市和富饶快乐之事。那里的园林和池泉中,自然有八功德水,水面上遍布着青色、红色、赤色、白色的各色莲花。水池四边,有四宝砌成的台阶道路,众多鸟儿和谐聚集,有鹅、鸭、鸳鸯、孔雀、翡翠、鹦鹉、舍利、鸠那罗、耆婆耆婆等,这些美妙的音鸟常在其中,还有更多种类美妙的音鸟,数量多得无法计算。果树和香树遍布整个国度。那时,阎浮提中常常飘散着美好的香气,就像香山一样,流水清澈甘美,能消除病患,雨水适时而降,庄稼茂盛生长,没有杂草丛生,播种一次能收获七次,花费的劳力很少,收获却非常多,食物香甜美味,使人气力充沛。
「其國爾時,有轉輪王,名曰蠰佉,有四種兵,不以威武治四天下。其王千子,勇健多力,能破怨敵。王有七寶:金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寶、主兵寶。又其國土,有七寶臺,舉高千丈,千頭千輪,廣六十丈。又有四大藏,一一大藏,各有四億小藏圍繞:伊勒鉢大藏在乾陀羅國、般軸迦大藏在彌緹羅國、賓伽羅大藏在須羅吒國、蠰佉大藏在波羅捺國。此四大藏,縱廣千由旬,滿中珍寶,各有四億小藏附之;有四大龍王,各自守護。此四大藏及諸小藏,自然踊出,形如蓮華,無央數人,皆共往觀。是時眾寶,無守護者,眾人見之,心不貪著,棄之於地,猶如瓦石、草木、土塊。時人見者,皆生厭心,而作是念:往昔眾生,為此寶故,共相殘害,更相偷劫、欺誑、妄語,令生死罪緣展轉增長。翅頭末城,眾寶羅網,彌覆其上,寶鈴莊嚴,微風吹動,其聲和雅,如扣鐘磬。
那时那个国家有一位转轮王,名叫蠰佉,拥有四种军队,不以武力统治四方天下。这位国王有一千个儿子,个个勇猛强健,能击败仇敌。国王拥有七件宝物: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宝、主兵宝。
那个国土上还有一座七宝台,高达千丈,有千个头、千个轮,宽六十丈。又有四大宝藏,每个大宝藏周围围绕着四亿小宝藏:伊勒钵大藏在乾陀罗国、般轴迦大藏在弥缇罗国、宾伽罗大藏在须罗吒国、蠰佉大藏在波罗捺国。这四大宝藏范围纵横千由旬,里面堆满珍宝,每个大宝藏都有四亿小宝藏依附;还有四位龙王各自守护。
这些大小宝藏自然涌现,形状如同莲花,无数人都前往观看。那时珍宝无人守护,众人见了却毫不贪恋,随手丢弃在地上,如同对待瓦石、草木、土块一般。人们看到这些珍宝,心生厌离,心想:过去众生为了这些宝物互相残害,偷盗抢夺、欺骗撒谎,使得生死罪业不断增长。
翅头末城的上空悬挂着众宝罗网,随风飘动,宝铃发出和雅的声音,如同钟磬敲响。
「其城中有大婆羅門主,名曰妙梵;婆羅門女,名曰梵摩波提;彌勒託生,以為父母,身紫金色,三十二相,眾生視之,無有厭足,身力無量,不可思議,光明照曜,無所障礙,日月火珠,都不復現;身長千尺,胸廣三十丈,面長十二丈四尺;身體具足,端正無比,成就相好,如鑄金像,肉眼清淨,見十由旬,常光四照,面百由旬,日月火珠,光不復現,但有佛光,微妙第一。
那座城中有位大婆罗门主,名叫妙梵;他的妻子名叫梵摩波提。弥勒菩萨投生到他们家,成为他们的孩子。他的身体呈现紫金色,具备三十二种殊胜相貌,众生见到他都心生欢喜,百看不厌。他具有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超乎想象。他全身散发着光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遮挡。在他的光芒照耀下,太阳、月亮和火珠的光芒都黯然失色。他的身高有一千尺,胸膛宽三十丈,脸长十二丈四尺。他的身体完美无缺,相貌端正无比,就像用纯金铸造的佛像一般庄严。他的肉眼清澈明亮,能看清十里远的地方。他身体自然散发的光芒能照到四方,面部光芒能照亮百里范围。在他面前,太阳、月亮和火珠的光芒都显得黯淡,唯有佛光最为微妙殊胜。
「彌勒菩薩,觀世五欲,致患甚多,眾生沈沒,在大生死,甚可憐愍;自以如是正念觀故,不樂在家。時蠰佉王,共諸大臣,持此寶臺,奉上彌勒;彌勒受已,施諸婆羅門;婆羅門受已,即便毀壞,各共分之。彌勒菩薩,見此妙臺,須臾無常,知一切法,皆亦磨滅;修無常想,出家學道,坐於龍華菩提樹下——樹莖枝葉,高五十里——即以出家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諸天龍神王,不現其身,而雨華香,供養於佛;三千大千世界,皆大震動,佛身出光,照無量國,應可度者,皆得見佛。
弥勒菩萨观察世间五种欲望,带来的祸患极多,众生沉溺其中,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解脱,实在可怜可悲;他因持守这样的正念观察,所以不乐于在家生活。当时蠰佉王与大臣们共同将这座珍宝楼台奉献给弥勒;弥勒接受后,转施给众婆罗门;婆罗门得到后,立刻将其毁坏,各自分取。弥勒菩萨目睹这座精美楼台顷刻间衰败,了知一切事物终将消散;于是修习无常观想,出家修行,端坐在龙华菩提树下——此树枝干高耸五十里——就在出家的当天,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时,诸天龙神王隐去身形,降下香花供养佛陀;三千大千世界发生巨大震动,佛陀身上放出光芒,照耀无量国土,有缘得度的众生都得以见到佛陀。
「爾時,人民各作是念:『雖復千萬億歲,受五欲樂,不能得免,三惡道苦,妻子財產,所不能救,世間無常,命難久保。我等今者,宜於佛法,修行梵行。』作是念已,出家學道。時蠰佉王,亦共八萬四千大臣,恭敬圍繞,出家學道;復有八萬四千諸婆羅門,聰明大智,於佛法中,亦共出家;復有長者,名須達那,今須達長者是,是人亦與八萬四千人俱共出家;復有梨師達多、富蘭那兄弟,亦與八萬四千人出家;復有二大臣,一名栴檀,二名須曼,王所愛重,亦與八萬四千人俱,於佛法中出家;蠰佉王寶女,名舍彌婆帝,今之毘舍佉是也,亦與八萬四千婇女,俱共出家;蠰佉王太子,名曰天色,今提婆娑那是,亦與八萬四千人,俱共出家;彌勒佛親族,婆羅門子,名須摩提,利根智慧,今欝多羅是,亦與八萬四千人俱,於佛法中出家。如是等無量千萬億眾,見世苦惱,皆於彌勒佛法中出家。
那时,人们都这样想:即便享受千万亿年的五欲快乐,终究无法避免三恶道的苦难,妻子财产都救不了。世间无常,生命难以长久。我们现在应当在佛法中修习清净梵行。这样想后,他们便出家修道。
当时,蠰佉王与八万四千大臣恭敬围绕,一同出家修道;又有八万四千婆罗门,智慧深远,也在佛法中出家;还有一位长者名叫须达那(即现在的须达长者),他与八万四千人一同出家;梨师达多和富兰那兄弟也带领八万四千人出家;两位深受国王信任的大臣——栴檀和须曼,也与八万四千人一起在佛法中出家;蠰佉王的宝女舍弥婆帝(即现在的毘舍佉),带领八万四千宫女一同出家;蠰佉王的太子天色(即现在的提婆娑那),也带着八万四千人出家;弥勒佛的亲族婆罗门之子须摩提(智慧敏锐,即现在的欝多罗),同样与八万四千人一起在佛法中出家。
如此无量千万亿众生,因目睹世间的苦难,都在弥勒佛的教法中出家修行。
「爾時彌勒佛,見諸大眾,作是念言:『今諸人等,不以生天樂故,亦復不為今世樂故,來至我所,但為涅槃常樂因緣。是諸人等,皆於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遣來付我,是故今者,皆至我所,我今受之。是諸人等,或以讀誦、分別決定修妬路、毘尼、阿毘曇藏,修諸功德,來至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幡蓋、華香,供養於佛,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布施、持齋,修習慈心,行此功德,來至我所。或為苦惱眾生,令其得樂,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清淨慈,以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施僧常食,齋講設會供養飯食,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持戒、多聞,修行禪定、無漏智慧,以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起塔、供養舍利,以此功德,來至我所。善哉釋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百千萬億眾生,令至我所。』
那时弥勒佛看见众人,心中想道:如今这些人来到我这里,不是为了享受生天的快乐,也不是为了追求今世的享乐,而是为了追求涅槃的永恒安乐。这些人都在佛法中种下善根,是释迦牟尼佛托付给我的,因此今日都来到我这里,我现在接受他们。这些人中,有的因为诵读、研习修多罗、毗尼、阿毗昙等经典,修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布施衣食、持守戒律、修习智慧,积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用幡盖、鲜花、香料供养佛陀,积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布施、持斋、修习慈悲心,实践功德而来;有的因为帮助苦难众生获得安乐,积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持戒、忍辱,修习清净慈悲,积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长期供养僧众饮食,设斋讲经集会供养,积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持戒、广学多闻,修习禅定、无漏智慧,积累功德而来;有的因为建造佛塔、供养舍利,积累功德而来。善哉释迦牟尼佛!您能如此善巧教化百千万亿众生,使他们来到我这里。
「彌勒佛如是三稱讚釋迦牟尼佛,然後說法,而作是言:『汝等眾生,能為難事,於彼惡世貪欲、瞋恚、愚癡、迷惑、短命人中,能修持戒,作諸功德,甚為希有。爾時眾生,不識父母;沙門、婆羅門,不知道法,互相惱害,近刀兵劫,深著五欲,嫉妬諂曲,佞濁邪偽,無憐愍心,更相殺害,食肉飲血。汝等能於其中,修行善事,是為希有。善哉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能於苦惱眾生之中,說誠實語,示我當來,度脫汝等;如是之師,甚為難遇,深心憐愍惡世眾生,救拔苦惱,令得安隱。釋迦牟尼佛為汝等故,以頭布施,割截耳、鼻、手足、支體、受諸苦惱,以利汝等。』
弥勒佛这样三次称赞释迦牟尼佛,然后开始说法,说道:你们这些众生,能做难事,在恶世中充满贪欲、嗔恨、愚痴、迷惑、短命的人中,能够修持戒律,做各种功德,非常稀有。那时的众生,不认识父母;出家人和婆罗门,不知道佛法,互相伤害,临近刀兵劫难,深深执着于五欲,嫉妒谄媚,虚伪邪恶,没有怜悯心,互相杀害,吃肉饮血。你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善事,真是稀有。善哉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能在苦恼的众生中,说真实语,指示我将来度脱你们;这样的老师,非常难遇到,深深怜悯恶世众生,救拔他们的苦恼,让他们得到安稳。释迦牟尼佛为了你们,布施自己的头,割截耳、鼻、手、足及肢体,承受各种痛苦,都是为了利益你们。
「彌勒佛如是開導、安慰無量眾生,令其歡喜,然後說法。福德之人,充滿其中,恭敬信受,渴仰大師,各欲聞法,皆作是念:『五欲不淨,眾苦之本,又能除捨憂慼愁惱,知苦樂法皆是無常。』彌勒佛觀察,時會大眾,心淨調柔,為說四諦,聞者同時得涅槃道。
弥勒佛这样开导、安慰无量众生,使他们欢喜,然后开始说法。有福德的人充满法会,恭敬虔诚地接受教诲,渴慕大师,都想听闻佛法,大家都这样想:五欲是不清净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又能舍弃忧愁烦恼,明白苦乐之法都是无常的。弥勒佛观察法会大众,见他们内心清净柔和,就为他们解说四圣谛,听法的人同时证得涅槃之道。
「爾時彌勒佛於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彌勒佛既轉法輪,度天人已,將諸弟子,入城乞食。無量淨居天眾,恭敬從佛,入翅頭末城。當入城時,現種種神力,無量變現。釋提桓因與欲界諸天,梵天王與色界諸天,作百千伎樂,歌詠佛德,雨天諸華、栴檀末香,供養於佛;街巷道陌,竪諸幡蓋,燒眾名香,其煙如雲。世尊入城時,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合掌恭敬以偈讚曰:
那时弥勒佛在华林园中,园子长宽各有一百由旬,里面坐满了大众。第一次法会上讲法,有九十六亿人证得阿罗汉果;第二次法会上讲法,有九十四亿人证得阿罗汉果;第三次法会上讲法,有九十二亿人证得阿罗汉果。弥勒佛转动法轮,度化天界和人间的众生后,带领众弟子进城乞食。无数净居天的天众恭敬地跟随佛,进入翅头末城。进城时,佛显现出种种神通,变化无量。帝释天和欲界诸天,大梵天和色界诸天,演奏千百种音乐,歌颂佛的功德。天空降下各种天花和旃檀香末供养佛。街巷道路竖立起幢幡宝盖,焚烧各种名香,香烟如云般缭绕。世尊入城时,大梵天王和帝释天恭敬合掌,用偈颂赞叹道:
「『正遍知者兩足尊, 天人世間無與等,
十力世尊甚希有, 無上最勝良福田;
其供養者生天上, 稽首無比大精進。』
正等觉者两足尊,
人天世间无与伦,
十力世尊极稀有,
无上最胜良福田;
供养此人得生天,
顶礼无比大精进。
「爾時天人、羅剎等,見大力魔,佛降伏之,千萬億無量眾生,皆大歡喜,合掌唱言:『甚為希有!甚為希有!如來神力,功德具足,不可思議。』是時,天人以種種雜色蓮花,及曼陀羅花,散佛前地,積至于膝,諸天空中作百千伎樂,歌歎佛德。爾時,魔王於初夜、後夜,覺諸人民,作如是言:『汝等既得人身,值遇好時,不應竟夜,眠睡覆心;汝等若立、若坐,常勤精進、正念,諦觀五陰無常、苦、空、無我。汝等勿為放逸,不行佛教,若起惡業,後必致悔。』時街巷男女,皆効此語言:『汝等勿為放逸,不行佛教,若起惡業,後必有悔;當勤方便,精進求道,莫失法利,而徒生徒死也;如是大師,拔苦惱者,甚為難遇,堅固精進,當得常樂涅槃。』
当时,天神、罗刹等众生,见到大力魔王被佛陀降伏,无量无数的众生都心生欢喜,合掌赞叹道:真是罕见啊!真是罕见!如来的神力与功德圆满,不可思议。这时,天神们将各种颜色的莲花和曼陀罗花撒在佛陀面前的地上,花朵堆积到膝盖那么高。虚空中奏响千百种天乐,歌颂佛陀的功德。
那时,魔王在初夜和后夜时分提醒众人,这样说道:你们既得人身,又逢良时,不该整夜沉睡,被昏沉蒙蔽心智;无论是站立还是静坐,都应常勤精进,保持正念,如实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无我。你们切莫放纵懈怠,不遵佛陀教法,若造恶业,将来必定后悔。
这时,街巷中的男女都跟着说道:你们切莫放纵懈怠,不遵佛陀教法,若造恶业,将来必定后悔;应当精勤修习,努力求道,别白白浪费此生,徒然生死流转;像这样能拔除众生苦难的大师,极难遇到,若能坚定精进,必能证得常乐涅槃。
「爾時,彌勒佛諸弟子,普皆端正,威儀具足,厭生老病死,多聞廣學,守護法藏,行於禪定,得離諸欲,如鳥出㲉。爾時,彌勒佛欲往長老大迦葉所,即與四眾俱,就耆闍崛山,於山頂上,見大迦葉。時男女大眾,心皆驚怪。彌勒佛讚言:『大迦葉比丘,是釋迦牟尼佛大弟子,釋迦牟尼佛於大眾中,常所讚歎頭陀第一;通達禪定解脫三昧,是人雖有大神力,而無高心,能令眾生,得大歡喜,常愍下賤、貧惱眾生,救拔苦惱,令得安隱。』彌勒佛讚大迦葉骨身言:『善哉大神德!釋師子大弟子大迦葉,於彼惡世,能修其心。』爾時人眾,見大迦葉為彌勒佛所讚,百千億人因是事已,厭世得道。是諸人等,念釋迦牟尼佛,於惡世中,教化無量眾生,令得具六神通,成阿羅漢。爾時,說法之處,廣八十由旬,長百由旬;其中人眾,若坐若立,若近若遠,各各自見佛在其前,獨為說法。
那时,弥勒佛的众多弟子,个个相貌端正,威仪具足,厌倦生老病死,博学多闻,护持佛法,修习禅定,远离诸般欲望,犹如雏鸟破壳而出。这时,弥勒佛想要前往长老迦叶所在之处,便与四众弟子一同前往耆阇崛山。在山顶上,他们见到了大迦叶。当时在场的男女大众,心中都感到惊讶。弥勒佛赞叹道:这位大迦叶比丘,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释迦牟尼佛在大众中时常称赞他为头陀第一;他精通禅定、解脱与三昧,虽然拥有大神通力,却无高傲之心,能使众生获得大欢喜,常常怜悯贫贱困苦的众生,解救他们的苦难,让他们得到安宁。弥勒佛又赞叹大迦叶的遗骨说:真是了不起的大德啊!释迦狮子的大弟子大迦叶,能在那样恶劣的世道中修持自心。当时在场的众人,看到大迦叶受到弥勒佛的赞叹,便有百千亿人因此而厌离世俗,证得道果。这些人感念释迦牟尼佛在恶世中度化无量众生,使他们具足六种神通,成就阿罗汉果。那时,说法的场地宽广八十由旬,长一百由旬;在场的众人,无论坐着站着,无论远近,各自都看见佛在自己面前,专门为自己说法。
「彌勒佛住世六萬歲,憐愍眾生,令得法眼;滅度之後,法住於世,亦六萬歲。汝等宜應精進,發清淨心,起諸善業,得見世間燈明彌勒佛身,必無疑也。」
弥勒佛在世间住世六万年,怜悯众生,使他们获得法眼;涅槃之后,佛法留存世间,也有六万年。你们应当勤奋修行,生起清净心,广行善业,必定能亲眼见到世间明灯弥勒佛身,这一点毋庸置疑。
佛說是經已,舍利弗等歡喜受持。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舍利弗等弟子欢喜地领受奉行。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CBETA 编码:T045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