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罵意經
佛說罵意經
佛陀说:想想看,十方世界的虫蚁都在互相吞食,而我也在被十方虫蚁吞食——为何不知羞耻?十方虫蚁都曾作过我的妻妾,我也曾将十方虫蚁纳为妻妾——为何不觉惭愧?轮回生死的时间太久远无法计算,应当修习正道,不该沾染畜生道的恶业。犯下邪淫有五重罪过:一者损耗钱财;二者陷入恐惧;三者畏惧官府;四者招致怨恨灾祸;五者命终堕入恶道地狱。
人依靠食物滋养身体而生,成为人本无所畏惧,只怕堕入畜生道,再坠入地狱或饿鬼道。修行者剃除须发,乞食为生,忍受饥渴;舍弃家园,抛弃财产;眼睛不乱看,守护六根;避开恶缘,为的是脱离苦难。况且一个恶念会引发百劫灾祸,好比种下谷物能收获百倍万倍,谷物虽无知觉,却总能获得万倍回报。人心有知觉,恐怕恶报还不止于此!
人静坐修行时,若看见海里的虫子和其他生物,这些都是前世水中的虫类。若是禽兽,前世也常作禽兽,今生因缘际会,罪业深重,所见皆为罪障。应当觉悟此理,前世曾共处地狱之中。
过去造下的罪业带来衰败,现在所造的恶行尚未显现祸患。
恶也有父母:愚痴是恶的父亲,贪爱是恶的母亲。善也有父母:三十七道品是善的父亲,六波罗蜜是善的母亲。还有父母:佛是父亲,法是母亲。跟随佛的教导,依照佛法修行,这就是父母的行持。
人掉进地狱时,恶鬼要拿棍棒打他。这人心里想:恶鬼终归也会消亡,不能长久存在!他这样一想,当即就解脱出来,转生到天界。
有六件事使人远离正道:第一,不敬奉佛陀;第二,不敬奉佛法;第三,不敬奉持戒的比丘僧团;第四,不亲近有智慧的人;第五,不常教导他人精进修行;第六,妄加评论贤德之人。应当远离这六事,才能增长善法。
不要在福中造罪,宁可在罪中修福。人在修行处不遵行道法、不读诵佛经,这就是在福中造罪;人遭遇疾病、官府刑罚、水火灾害、损失钱财而不忧愁,这就是在罪中修福。不要在福中造罪,烧香、散花、乘车出行,呵斥这些行为并选择这样做,这就是在福中造罪。
杀害生命分为九等,罪过有轻有重。宁可杀死千只蚂蚁,也不杀害一只苍蝇。以此类推,直到人类,杀害越大的生命,罪过越重。建造百座佛寺,不如救活一人性命。救活天下所有人,不如守持正念一日。人若心存善念,所得福报无可计量。
布施给恶人,日后会与恶人结下因缘,这是自寻烦恼。布施给善人,福报便会相随。也不该接受恶人的布施,日后若再相遇,便是以烦恼招致烦恼。宁可接受善人的布施,布施给善人;不该接受恶人的布施,布施给恶人。宁可布施给恶人,也不接受善人的布施;宁可接受善人的布施,也不接受恶人的布施。人若生起恶念应当断除,生起善念也应当断除。恶念会导向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善念会导向天界、人间——这些都应当断除。
有五种魔会扰乱人心,使人无法得道:第一是天魔;第二是罪魔;第三是行魔;第四是恼魔;第五是死魔。修行者修道时,应当觉察这五种魔。
有五种情况,十方诸佛都无法阻挡:第一,前世业力注定被遗忘;第二,命数应当转生天道;第三,寿命终将耗尽;第四,注定会衰老;第五,终有一死。这些事谁都改变不了。
人生有四种情况:一是行善便得善报。二是作恶便得恶报。三是行善却得恶报。四是作恶反得善报。
人心中所起的念头,意念会消散,身体也会消亡,所见的一切因缘也会消逝。后世所受的福报或灾祸,就像种下的果实,今年成熟落地,来年又结出新果。罪业如同树木,意念的因缘则如同果实。
人所做的善行恶行,有四神明知晓:第一,地神知晓;第二,天神知晓;第三,旁人知晓;第四,自己的心念知晓。
有三种因缘会坚固恶道:一是行为;二是承受;三是果报。做坏事就是行为;恶业已生就是承受;已经承受就是果报。有五个屠夫的孩子,晚上回家就想着修行,后来却在恶道中死去,夜晚用五种享乐使他们快乐到天亮,再用五种毒害来折磨他们。
有两种人接受佛陀的教诲,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愚痴人,这就是两种人。有三件事不可见,就像持戒修行,各种恶业都不可见。
传道的僧人传授佛经后,修行有四种获得福报的方式:
第一,专心修行,不贪饮食,可以接受他人供养; 第二,原本贫穷一无所有,可以接受他人供养; 第三,自己生活富足,不应接受他人供养; 第四,修行人持戒修行,饮食适量即可,不可过多接受供养。
人们讲经说法,应当接受正确的,不该接受错误的,听闻佛经也是如此。为人讲经,虽然可能扰乱人心,但没有罪过。为什么呢?因为讲经的本意并非要扰乱人心。讲经虽然可能扰乱人心,就像服毒会致命,但通过教导服用解毒药,就能免于一死,佛经就如同这解毒药。
修行者具备四种特质,烈火不能焚烧,刀兵无法伤害:第一,奉行佛陀教诲尚未证果;第二,已证得灭尽烦恼;第三,获得四禅定境;第四,安住道心超脱生死轮回。
佛在世时去别人家,主人就关上门,不想让其他人见到佛,后世两眼看不见东西,所以佛经教导要公开忏悔。供灯能得天眼,也能看得远,获得光明;做灯芯,会得好眼眶;给麻油膏,会得好眼珠;给火种,能明白真理。由于这些善因缘,用灯供佛,后世会得到金银珍宝器具。
如果有人来说恶事,迷惑扰乱人心,这是魔的行为,应当觉察;这叫做好人遇到恶缘父母,是一种罪过。恶人来辱骂时,那些话如同风,耳朵应当避开,这是恶风;若不避开,反会被恶人的恶风所伤。由此五事造作,这五种行为会堕入恶道。
在众人集会中,有四种情况应当将人请出:第一,如果有人讲说错误的法义扰乱人心,应当立即请出;第二,如果发现对方言论不当却不加以制止,应当请出;第三,如果见其行为不妥却不予教导,应当请出;第四,如果所提问题不符合正法,便不再与他交谈,应当请出。
人聚集在修行者身边时,被跳蚤、虱子、虫子、蚂蚁叮咬,有四个原因:第一,前世罪业现前受报;第二,魔众前来干扰,阻碍修行者得道;第三,未能寻求清净场所;第四,内心不平等。
有八种人不可信任:一是贪婪的人;二是嫉妒的人;三是易怒的人;四是轻浮的人;五是官吏;六是有异心的人;七是怀恨的人;八是女人、官府、水火、毒蛇、利刃,这些不可靠近,靠近就会害人。
贪爱经典有五种:
第一,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经典,多出于自负高傲、追求名声;
第二,为了持有经典却无法理解其义理;
第三,想依靠经典受人礼敬;
第四,想让所有人都跟随自己学习经典,以成为他们的老师;
第五,寻求经典是为了脱离生死、成就解脱之道,真正与佛法相应。
学习佛经的人有五种:第一种,想要多听闻佛经;第二种,想要多积累福德;第三种,想要理解佛经;第四种,为他人讲解佛经;第五种,想要断除生死轮回。
五种嫉妒是:第一,如同众人共同侍奉师长,却想让师长只偏爱自己,不愿其喜爱他人,这称为居处之嫉;第二,心想自己为何偏偏生在低微家族,这称为出身之嫉;第三,见他人财富丰足,便想与其攀比,这称为财物之嫉;第四,佛有深奥经典时,只想独自占有,不愿他人获得,这称为经典之嫉;第五,见他人容貌端正,自觉不如而生妒,这称为色相之嫉。犯此五嫉者不得证道。
修行者不应陷入五种争论:一是争论佛的境界;二是争论法的含义;三是争论戒律的持守;四是争论经典的解读;五是争论贤者的德行。修行者不应争论"有"或"无"的对错。
五种错误的执着:一是对身体的错误执着;二是对根本的错误执着;三是对邪见的错误执着;四是对贪欲的错误执着;五是对戒律的错误执着。
有七种淫欲:一者,见到衣物颜色;二者,听到珠宝环佩声响;三者,听闻女子说话声;四者,心中思量谈论女子;五者,用眼凝视;六者,念想夫妻之礼;七者,心生触犯之念。此七淫使人不得解脱。
人容易遗忘有五种原因:一是身体疲惫导致遗忘;二是杂念过多导致遗忘;三是执着贪爱;四是固守成见;五是宿世业缘,指前世曾困扰他人、以言语惊吓他人。劳忘,是指思虑过度造成的遗忘。
饮酒得恶报,四分饮水得天命,四分安卧得善终,四分善言得天道,四分恶语堕地狱——四分入地狱。国王有妻,其弟死后当入地狱,妻禀国王言:莫让我弟入此地狱!王言:你替我阻止他。其弟欲入,姊言:此狱门不可入!弟言:此中应有尽有。便跑入地狱中。人为罪业所牵引正是如此。
有人擅自取用他人犁轭未告知主人,待犁具将归还时。佛陀开示:不可如此,此属盗行!其人辩称:愿以金制轭具偿还。佛陀教示:盗业未消。
持守戒律即是孝道,能报答父母恩德。为何如此?不杀生则得长寿,不偷盗则得财富,不邪淫、不妄语、不欺诈则得诚信,不饮酒则得清净——父母若身处这般境界,自当安稳无忧。在佛寺中斋戒留宿时,不可卧于僧人的绳床、坐榻、几案及被褥之上,此皆属犯戒。
施主请僧人用斋,若僧人尚未进食,不应即刻请教经文;此时若为之说法,双方皆有罪过。待僧人用餐完毕,方可请问经义法要。
不守戒律、不修行佛道,住在佛寺里不如自己跳进锅里,锅里只烧一个身体。不守戒律、不修行佛道,住在佛寺里,要烧毁无数个身体。
修行者应当为人讲说经典,若有人请教经义,不可拒绝推诿。但若有人携带物品前来供养,不应立即为其说法,待供养完毕方可解答。接受供养时亦不应同时讲经,如此则有违戒律。
僧侣遇五种请缘,不应赴请:其一,请甲却不如请乙恭敬,不应前往;其二,请乙远不及请甲诚心,不应前往;其三,若请甲时,甲推说原本欲请乙,则乙不应前往;其四,我方远道而来,当时未获邀请,事后才补请,不应前往;其五,若与施主素有嫌隙,或同处一巷毗邻而居,乃至法会同席而坐,皆不应前往。何以故?安睡本为收摄心念故。
止有三种:一者,生死轮回中的止息;二者,修行道时意念未达究竟,因对生死因缘的认知尚存中断。
嗜睡者贪眠,缘由有三:一者饮食过度;二者饮酒;三者忧愁。复有三因:一者身体疲怠;二者心思散乱辗转求卧;三者执著睡欲。
人在睡眠时具有意识、知觉、寿命、生机、呼吸与气息,白日里共有三万六千五百次微弱而完整的呼吸循环。消除睡意有八种方法:其一,少食;其二,端坐;其三,站立;其四,经行;其五,诵经;其六,观星;其七,净面;其八,观想白骨。若未能领会,应常念诸善法,心意既已调转,自当归还本心。为求福德正道而入定故,若能忆念其他善法,困惑自当消解。
身行善得福,口言善得福,意念善得福;身作恶得罪,口作恶得罪,意作恶亦得罪。意得福者,谓梦中得金银珍宝、尊贵富乐,此为意得福。意得罪者,梦遭追杀侵害,此为意得罪。口教人作恶,若唆使杀人,后因口业横遭捶楚,此为口业招罪;心念恶因自招祸患,致遭伤杀,此为意业获罪。
人之所以会有善梦与恶梦,是因为心中存有欲念。想要饮食却无实物,仅凭意念,便梦见美食佳肴;心生杀意,便梦见被人追杀。这一切皆有因缘,或源于前世、或起于来世、或生于现世。前半夜所梦之事,多应验于朝夕之间的现世际遇。
梦中所为善恶,皆是意念所造,所对境亦是意念所现。譬如有人径直取一物观察后,便将其藏匿。虽不复得见,然意念当即显现,与亲眼所见无异。前世所作善恶业,自然与今世意念相映现。
人死后又坐起来的,是因为生前喜欢扮鬼吓人;或者在世生病时,对身边的人说等我醒来时记得叫我。因此,死后又会坐起。
转生为龙有四种因缘:一者,广行布施;二者,常怀瞋怒;三者,轻蔑他人;四者,傲慢自矜。此四事皆可令人作龙。唯第一布施得福报,余三事则得龙身。
《律经》言:凡畜生有角者,是因前世喜好戴角饰,横插角簪以为美,故得生角之罪,受畜生身。或有皮毛异色者,是因贪著彩衣,怀恶意而执美为乐,故得此报。
鹦鹉若有赤唇赤足,前世喜着彩衣涂朱唇。女子若爱长裙,来世便堕雉鸟身中长尾拖曳。皆是往昔所好,今世得受此报。
人及畜生身体多疮者,前世用竹木刺扎活鱼和畜生口腔的缘故,今世遭受这样的报应。
若有人或畜生相见,有的心生欢喜,有的心怀怨恨,这是因为前世彼此友善,今生相见便欢喜;前世结下仇怨,今生相见便不欢喜。
投生畜生道是因恶业得福报,得食便欢喜,此乃恶喜。谓此人前世造恶后便生欢喜,故得此福报。畜生不得美食,有三因缘:一者不习善法;二者善福耗尽;三者罪业自然驱使。
畜生也贪求色欲、声音、香气、味道和细滑触感,它们彼此之间也会交流,只是不能像人类一样说话罢了。
女人长胡须,是因为前世从羊、鸡鸭等畜生道中来,所以会有胡须。
鱼鳖没有声音,是因为前世曾打断别人说话。鱼并非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七日才诞生;虫卵附着于干燥处的草木上四五十年,遇水方能孵化。之所以繁殖众多,是因作恶者甚多,罪业同生共长。好嗔怒、嫉妒、愚痴、淫乱,犯此四恶者,将堕入猕猴道;行事浮躁轻率者,亦堕猕猴道。人若从事倡优伎乐,后世转生为鸟、虫或猕猴。热衷杀生祭祀者,后世沦为羊只。何以故?因其曾剥取人头皮、解人肌肤。或有前世喜好抢劫,强夺他人衣物,故遭此报。虫类亦是前世劫夺者,强剥人衣致其受冻烤火,故自先招此报应,吐丝自缚受冻,终入沸汤烈火而死。愚痴好杀者,后世转为猪身。惊吓他人者,后世成为鹿类。贪嗜美味者,后世化作蝇虫。好捶打他人者,后世变为驴子。驴耳之所以长,因其好拉扯人耳。畜生道好拍打人耳,或因其前世为兵卒。何以故?一卒传令,众卒应和;一驴鸣叫,群驴同鸣。欠债不还者,转生为牛。牛蹄破裂有二缘:一者负债务,二者好穿木屐求美观。马蹄完好有二缘:一者偿债务,二者好着木舄显庄重。
有六人结伴同行,皆堕入地狱,同在一口釜中欲诉说各自罪业。一人说沙,二人说那,三人说持,四人说涉,五人说姑,六人说陀罗。佛陀见之微笑,目犍连问佛为何发笑?佛言:此六人为伴,共在地狱沸釜之中,各自欲言说时汤沸翻滚,不得再语,各说一字便沉没。第一人说沙者,意指世间六千亿万年,在地狱中仅为一昼,刑期何时能尽?第二人说那者,言无有尽期,不知何时得脱?第三人说持者,哀叹咄咄,本当安守生计,却未能克制贪念,过往岁月中从不知满足。第四人说涉者,言我虽至诚经营,终令财产尽归他人,徒受苦痛。第五人说姑者,言谁能保我出离地狱后,不再犯戒律,得升天界享安乐?第六人说陀罗者,言此事根本上未曾用心考量,犹如驱车失正道,入邪途而折车辐,追悔莫及。
佛陀阐释四种关隘:从人世间向上至第六天是生死关,从第七天向上至十八天是空相关,从十九天向上至二十三天是无常关,从二十五天向上至二十八天是出离关。超越这四关,便是解脱的要义。至高的福报不超过二十八天,至深的恶业不超过阿鼻地狱,其余罪报殃咎,皆有轻重之分。从一念事相便生贪嗔痴三毒,从三毒便衍生三恶道;若没有三恶道,众生皆可证得道果。从阿鼻大地狱至六天同属欲界;从七天上至十九天共同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又合为一界;从二十五天修习无常、苦、空、无我,向上至二十八天,再合为一界。若不超脱二十八天,三毒未能断尽,仍将下堕人间,往复流转于三界之中。欲求解脱之道,应当寂灭思虑妄念。
从阿鼻大地狱上至第六天为欲界;从七天上至十九天为色界;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为无有色界,无有思想,亦有思想。从阿鼻地狱以上至二十八天为生死界;超过二十八天,为无为界。断除贪淫,方能到达色界;断除嗔恚,堕入无思想界;断除愚痴,方能出离。三界有三处:其一,从阿鼻地狱上至六天,是贪淫之处;其二,从七天上至十九天,名为执着色相;其三,除四天上至阿那含天,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无有思想亦有思想,名为行于无有色相。此三处皆堕生死轮回,执着色相。譬如火光可见而不可持。贪欲之处,喜色之处,是为三处。从地狱、畜生、饿鬼道中,贪淫色相者当出离,三界生存皆系于愿力。
何种道要?有三种根本:有恶的根本,有善的根本,有道的根本。地狱、畜生、饿鬼,这是恶的根本;从人间往上至第六天,这是善的根本;从第七天以上超出十二门,这是道的根本。已到达二十八天却不得解脱者,有三种因缘:一是贪欲,二是愚痴,三是执念。因此不得解脱。已超出十二门者,应当发愿不起执念。三毒未断,不能向上解脱者,是因未断尽的缘故。二十八天为何如此?因前世在人间时,不贪着肉身、心念不散乱,故而断除外在七事;上升至第六天享受福报,断除内在三事。上升至十八天之上,从二十一天起分为四处,属于阿那含果位。
行十善者,有的往生第一重天,有的往生第六重天。因行善程度不同,故所生之处各异。行十恶者,有的堕入地狱,有的沦为畜生、饿鬼。因作恶轻重有别,故所受果报不同。行善却得恶报,行恶反得善果,是因善中夹杂微小恶业,恶中蕴含细微善念,其影响隐微难察。若纯善无恶,必不堕恶道;若纯恶无善,终不得超脱。极恶者不过堕入阿鼻地狱,极善者不过生于二十八天。因未能觉察细微业力,故不得解脱轮回。
一切修行十善者得以往生天界或人间,天人之所以能化生,是因为在世间时不贪恋美色,觉悟到肉身污秽不净,由此获得化生;若心存贪念便会再入女子胎胞。诸天获得化生,具备五种因缘:一者不亲近女色;二者心念不起欲想;三者不渴求子嗣;四者乐于独处静坐;五者不执着世间享乐。不贪著肉身者,亦能得化生之果。
人命终尽时,应当守持意念,觉察呼吸止息之时,意念便依附于喘息之节律。从初禅天起,以意念观照身体有三十二物:发、毛、齿、骨、皮、肉、肝、心、脾、肺、肾属地大;泪、涕、唾、脓、血、肪、髓、小便属水大;温热作用与消化功能属火大;风大含十二种运行机制。这三十二物皆从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生。何为地大?人之生命源于谷物精气,谷物属地,意念为种子,精气为水,二者和合而生身。求衣食是为养气,护持此身。因身本无实性,终归灭尽无常。得道者便知此身非真身,念其身不久存,终当衰败。意念为人道种子,故当守意一心。愚痴者不能守护魂魄神识,只滋养四大假合之身,被色相味尘所欺,妄认身为自我,不知诸恶皆从身起,因饮食贪味而堕苦难,轮回生死不得解脱。本来遭遇恶缘,魂魄空无所依,趣向善恶之道。身死堕于大地,日夜消腐,本无所有,唯因意念造作而幻化成形。身死皆归尘土,万物皆然,一切逝去皆为无常。人不自省,多念纷扰,皆不为究竟真理,此即是苦。身死终被弃,万般皆如此,灭尽即为终结。再生又复受苦,造作善恶行业,种下因果未知所趣,此即非身实相。修道之人行道,当断此轮回。人若不知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终不得道。若能自观其身,见诸衰败,知人物皆空,空无所有,意念便守止,得修行欢喜。既得修行,心便安定。不离五根调伏,其心专一,此即是道。
自己观察身体,明白其虚妄无实,于是安住身念;感受、心念、法念亦如是安住。安住指三事:感受止息,感受之念止息;贪欲止息,心念安住于内在三事;思想止息、造作止息,谓意识寂灭而外境止息。此即为四念处。安住便能守护,守护安住便能观照。故佛经说:止与观相辅相成,方能证得四圣谛。
因此佛陀说道:独坐静思自心意念,即思惟灭除色相、感受、思想、生死轮回、意识分别。安住自心之意止,即是止息外在妄念,恒常践行真如之道,见道即见真如实相,静坐修行便能自见本心。经文有言:比丘能如此内观心意而住,方为真正守意。此意当先观察,思惟息灭妄念,依待自心便能守护心意。心意不散逸于身外,修行者对待外境,谓一切万物;意念安住于内,谓之正思惟。了知意识欲灭除妄念,当观常念之物皆非常住终归坏灭,万物非我所有,我亦非属万物。生命急迫当念死亡时刻,能携何物而去?唯持善业持守一心,持诵经典多生喜乐故。佛陀开示:此乃汝可携去之物,其余一切皆非我所属。心意当明了任何恩爱终将别离,各自消亡腐坏,念此徒乱人心、徒增罪业,应当守持净身趋向涅槃之道。
问:人有意向佛的故乡去,还是无意去?如此追问,实则本无身意。只是自己如此作为,便得如此结果。譬如五谷的种子,原本并无种子却得以生长;人的生命亦是如此,原本并无种子却得以存在。如同点燃火焰,火焰升起便是燃烧;燃烧殆尽,柴薪便止息。人若自行觉悟此身非真身,对万物的执着亦自然止息。
问曰:既本无有意,复守何物?师答曰:正因本无所有,故堪守护;若灭尽本有之性,则无可守。
师父说:修道的要诀有四点:第一是众人共同护持心门;第二是明白身体并非真实存在,就能破除对身体的执着不再贪爱,这是从人道超脱的门径,可达第六重天界;第三是明白无常真义不再追逐外境,这是超脱第十八重天界的门径;第四是连空相也归于寂灭,这是超脱二十八重天界的门径,因为空相寂灭才能契合真道。经典上说:如实修行觉悟者能得解脱,所谓觉悟苦、空、无我、无常。得解脱就是超越四重关键境界,证入初禅以上七天境界,虽有身形却如幻影。为什么?因修行已破除对色身的执著。观想身体时观察头颅、发丝、脑髓,当知发丝本无来处,假合形成终将脱落;脑髓如凝结的米粥,终会腐臭败坏;眼窝只是孔洞,泪液终将流尽成空;耳孔积存污垢,脓水终会渗漏;鼻中黏液唾液,都将流散消尽;舌喉肺叶肝心,心藏污秽血块;胆囊膈膜脾附胃壁,肾脏附着脊柱,胃中残渣消化殆尽;大肠积存粪便,小肠连通膀胱排泄秽物,肠道终将肿胀溃烂;脏腑粪尿混杂浇灌,恶臭不堪入目;下身臀腿血肉,两胫两足肌肉销蚀,筋脉腐烂断绝;骨节连环脱落离散;胫骨森白裸露,腿骨如车轮散架,尾椎与脊骨相连,肩骨与臂肘手掌相接,皮肤干枯剥落,关节分崩离析;颈骨连接骷髅,血肉化为乌有,终究归于尘土。一切生命气息断绝,便告命终,躯体僵直,再不动弹。火大消散身体冷却,风大离去呼吸停止,体液从九窍流出表示水大离散,不再进食象征地大分解。三四日后尸身青黑,脓血从口鼻耳目九窍涌出,肌肉骨骼内脏关节,全部化为灰土。观察万物皆如此理,自身也不例外,终归寂灭成空。觉知呼吸往来本是空性,便能趋近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