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集
No. 1645-C六道集述言
夫三界定位。六道區分。皆由最初一念識心倐起。而妄想結成有漏之因。故有三世循環。十二緣生。托質則形分麤細。感報則苦樂殊途。三界六道。莫非生滅。人間天上。誠為苦本。是故智人啟悟。妙契無生。頓超三有。踐履十地。息生死之源。處無為之。迥脫輪迴。長辭苦趣。此集之由作也。冀諸智者。知三界之無恒。識六趣之非久。標志上乘。希求出世。遠劫火之燒然。免淪墜之沉溺。達今生所受之果。仍酬往昔之因。果復造因。因移果熟。輪轉六道。往還三界。所謂欲。色。無色界也。下極金剛際。上至他化天。中間六趣雜居。一切有情。未離貪欲。故名欲界。自梵眾天。上至色究竟天。此一十八天。雖離欲染。尚有色質。正報身相。如白銀色。依報宮殿。真金赤色。身光互照。故名色界。自空處天。至非非想天。人同碧落。界若虗空。四蘊成身。無色蘊故。故名無色界。如斯三界。亦名三有。以其因屬有漏。果係有為。有生有死故也。言六道者。亦名六趣。趣者名到。謂彼所作善惡業因。道能運到其所趣處。故名為趣。又趣者是歸向義。謂所造之業。歸向人天修羅鬼畜地獄之處。此之界趣。既由識心結成情器世間。若達心源。情器俱殞。悟本真常。生死斯絕。生死真常。元無二路。祇在當人一念。一念不生。三界六道。無投足處矣。
三界各有定位,六道各有区分,都是由最初一念识心忽然生起,妄想凝结成有漏之因。所以有三世循环,十二因缘,托生则有形体粗细之别,感果则有苦乐不同。三界六道无非生灭,人间天上实为苦本。因此智者开悟,妙契无生,顿超三有,践行十地,止息生死之源,安住无为境界,超脱轮回,永离苦趣。此集之目的,是希望智者知道三界无常,认识六道非久,立志上乘,求出世间,远离劫火焚烧,免于沉沦堕落,明白今生所受之果,皆酬往昔之因。果又造因,因移果熟,轮转六道,往返三界。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下至金刚际,上到他化天,中间六道杂居,一切众生未离贪欲,故名欲界。从梵众天到色究竟天,这十八天虽离欲染,仍有色质,正报身相如白银色,依报宫殿真金赤色,身光互照,故名色界。从空处天到非非想天,人同碧空,界如虚空,四蕴成身,无色蕴故,故名无色界。这三界也叫三有,因为因属有漏,果系有为,有生有死。六道也叫六趣,趣是到达的意思,众生所作善恶业因,道能运送到所趣之处,所以叫趣。趣也是归向的意思,所造之业归向人、天、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之处。这些界趣既然由识心结成情器世间,若能通达心源,情器俱灭,悟得本真常性,生死即绝。生死与真常本来无二,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不生,三界六道便无立足之地。
(情世間者。謂一切有情眾生。皆假五陰和合。眾共而生。各各差別不同。故名情世間。器世間者。謂一切無情世界。皆假山河大地而成。各各差別不同。故名器世間)。
情世间,指的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凭借五阴和合,共同产生,各有不同差别,所以称为情世间。器世间,指的是一切无情世界,都是凭借山河大地形成,各有不同差别,所以称为器世间。
康熙己未自恣日寶象林沙門 弘贊 識No. 1645
康熙十八年自恣日宝象林比丘弘赞谨记
六道集卷一
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弘贊在犙輯
CBETA 编码:X164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