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會燈錄
安平天台月峰琰禪師
安籠凃氏子。母王氏。禮本山幽玄薙染。參雲腹和尚圓具。雲示參萬法歸一話。師侍雲。住普陽常壽永寧中和。往來日久。後遇天湖和尚到山。師堅留住。不時請益。一日立於簷下。忽爾渾然無見。從午至夕方甦。通身汗流。自覺身心輕快。如卸百斤擔子。遂作偈呈湖。湖即印證並囑。住此山廿餘年。示寂。塔於本山之後。世壽五十九。僧臘四十三。
元旦上堂。昨日臘月三十。今朝正月初一。寒巖枯壑回春。積雪凝氷解釋。木人漫撫沒絃琴。石女橫吹無孔笛。且道。台山長老。又作麼生。良久插香云。香焚寶鼎祝皇室。
上堂。世尊傳金襴袈裟與迦葉。移花兼蝶至。吾師付大紅偏衫與性琰。買石得雲饒。若是具眼衲僧。何用覿面打開。當陽展示分明。雞足山中。一場鈍置。大庾嶺上。互相熱瞞。還知麼。其或未知。且看據款結案去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且道。如何是菩提座。遂以拂子打圓相云。到者裏十箇有五雙。若非覿面熱瞞。便是當頭蹉過。即今還有不蹉過底麼。且喚來。與老僧洗脚。
中秋小參。諸方佛法塞山海。惟有天台一字無。今日中秋佳節至。陞堂默坐嘴盧都。良久以拂子畫○云。幸喜還有者箇。不然。則辜負此箇時節去也。未審者箇從甚處得來。顧左右云。休從天上覔。莫向水中尋。小參。無明識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以拂子打圓相云。者箇是無明。那箇是佛性。又打圓相云。者箇是佛性。那箇是無明。又打圓相云。者箇是幻身。那箇是法身。又打圓相云。者箇是法身。那箇是幻身。諸昆眾。山僧如此分析。爾諸人作麼生領會。倘若會得。喚作無明也可。不喚作無明也可。喚作佛性也可。不喚作佛性也可。喚作幻身也可。不喚作幻身也可。喚作法身也可。不喚作法身也可。所以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雖然如是。山僧自喫三十拄杖始得。何故。不見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云。梅花雪裏開。
問。如何是濟北家風。師云。棒頭血滴滴。
問。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在甚麼處。師打云。且看在甚麼處。
問。如何是古佛心宗。師云石頭。進云。如何是最上乘法。師云籬笆。進云。學人不會。師云。遮牛遮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