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會燈錄
安南金獅弗會傳知禪師
蜀之余氏子。年九歲。寓黔之安籠。禮極乘和尚薙髮。乘示參父母未生前話。乘寂後。師矢志徧參。遊滇至廣南萬壽。參本源和尚。復歸黔。依松巋天一和尚具足。後遇月印和尚於江浙。回滇挂錫定頭。師往親覲。印一見器之。將拈花公案勘驗。機緣契合。親承印證。後隱居阿黑數載。邑侯余公。率眾紳士。請闢金獅洪音寺。
上堂。建叢林立規矩。逞能矜勢。豎門庭行法令。賣狗懸羊。所以古人。向千巖萬壑之間。韜名遁跡。深蓄厚養。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設有先人未了底公案。萬不得已。出來了却。今日知上座。且無未了底事。因甚也被此一陣業風。吹到金獅山裏。自逞一場敗露。雖然如是。檢點將來。又且事無一向。理有差殊。欲報佛祖深恩。必作四來依怙。發揮向上宗猷。開闢人天正路。當與麼時。還有同聲相應。同氣相謀者麼。卓拄杖一下云。共將補衮調羹手。撥轉如來正法輪。喝一喝。復舉。楊岐道。楊岐乍住屋壁疎。滿牀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師云。楊岐老人恁麼道。雖是清節操守。激厲後昆。怎奈檢點將來。只可獨善其身。欲豎臨濟門庭。猶未得在。看今日知上座。又作麼生施設。復卓杖云。不因滄海濶。爭見百川潮。
上堂。日暖風和二月天。鳥啼花放滿山川。當人直下恁麼去。脫體風光本自然。是則也是。祇如水底魚踪。空中鳥跡。又作麼生商量。速道速道。
上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良久云。佛恩報也。作麼生是深心。還委悉麼分。明月在梅稍上。看到梅稍却又無。喝一喝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