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〇三四)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時,有長壽童子,是樹提長者孫子,身嬰重病。
那时,有个名叫长寿的童子,是树提长者的孙子,身患重病。
爾時,世尊聞長壽童子身嬰重病,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次第到長壽童子舍。長壽童子遙見世尊,扶床欲起……乃至說三受,如叉摩修多羅廣說,乃至「病苦但增無損。是故,童子!當如是學:『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當如是學。」
那时,世尊听闻长寿童子身患重病,清晨便披上袈裟拿起钵盂,进入王舍城乞食。依次走到长寿童子的住处。长寿童子远远望见世尊,扶着床想要起身……(世尊)为他详细讲解三种感受,如同《叉摩经》中所说,并开示道:(病情)只会加重不见减轻。因此,童子啊!你应当这样修学:对佛生起不坏的信心,对法、僧生起不坏的信心,圆满成就圣者的戒律。应当这样修学。
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四不壞淨,我今悉有,我常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年轻人对佛陀说:世尊!正如您所说的四种坚固信心,我现在全都具备。我对佛有着坚固的信心,对法、僧也有着坚固的信心,并且圆满持守圣戒。
佛告童子:「汝當依四不壞淨,於上修習六明分想。何等為六?謂一切行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
佛陀告诉童子:你应当依靠四不坏净,在此基础上修习六明分想。哪六种呢?即一切行为无常的认知、无常即苦的认知、苦即无我的认知、观察食物的认知、一切世间不可贪乐的认知、死亡的认知。
童子白佛言:「如世尊說,依四不壞淨,修習六明分想,我今悉有。然我作是念:『我命終後,不知我祖父樹提長者當云何?』」
孩子对佛陀说:世尊您说过,依靠四不坏净,修习六明分想,这些我现在都具备了。但我心里想着:我死后,不知我的祖父树提长者会怎样?
爾時,樹提長者語長壽童子言:「汝於我所,故念且停。汝今且聽世尊說法,思惟憶念,可得長夜福利安樂饒益。」
这时,树提长者对长寿童子说:你对我的挂念暂且放下。现在你应当专心聆听世尊说法,认真思惟忆持,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安乐与福报。
時,長壽童子言:「我於一切諸行當作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常現在前。」
那时,长寿童子说道:我应当对一切现象生起无常之想、无常即苦之想、苦即无我之想、观察饮食之想、世间无乐之想、死亡之想,让这些正念常现于心前。
佛告童子:「汝今自記斯陀含果。」
佛对童子说:你现在自己记下已经证得斯陀含果。
長壽童子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住我舍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长寿童子对佛陀说:世尊,恳请您在我家用斋。这时佛陀默然应允。
長壽童子即辦種種淨美飲食,恭敬供養。世尊食已,復為童子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坐起而去。
长寿童子立即准备了各种洁净美味的食物,恭敬地供养佛陀。世尊用完斋饭后,又为童子宣说种种法义,开示教导,使他获得智慧光明与法喜。随后佛陀从座而起,离开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