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宗鑑錄序
左朝請郎尚書禮部員外郎護軍楊傑撰
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鑑。眾生界即諸佛界。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心如明鑑。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名。鑒體寂而常照。鑒光照而常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國初吳越永明智覺壽禪師。證最上乘。了第一義。洞究教典。深達禪宗。稟奉律儀。廣行利益。因讀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乃製宗鑑錄。於無疑中起疑。非問處設問。為不請友。真大導師。擲龍宮之寶。均施群生。徹祖門之關。普容來者。舉目而視。有欲皆充。信手而拈。有疾皆愈。蕩滌邪見。指歸妙源。所謂舉一心為宗。照萬法為鑑矣。若人以佛為鑑。則知戒定慧為諸善之宗。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如來。由此而出。一切善類莫不信受。若以眾生為鑑。則知貪瞋癡為諸惡之宗。脩羅旁生地獄鬼趣。由此而出。一切惡類莫不畏憚。善惡雖異。其宗則同。返鑑其心。則知靈明湛寂。廣大融通。無為無住。無修無證。無塵可染。無垢可磨。為一切諸法之宗矣。初吳越忠懿王。序之。祕于教藏。至元豐中。
诸佛的真实教言,以心性为根本宗旨。众生信奉佛法,以此宗旨为明镜。众生界即是诸佛界,只因迷惑而沦为众生;诸佛心即是众生心,只因觉悟而成就诸佛。心性如同明镜,万物清晰映现。佛与众生,犹如镜中影像;涅槃生死,都是勉强安立的名相。镜体寂静而恒常映照,镜光朗照而恒常寂然。心、佛、众生,三者本无差别。
宋朝初年吴越国的永明智觉延寿禅师,证得最上乘佛法,通达第一义谛,透彻研究佛教经典,深入领悟禅宗要旨,严持戒律规范,广泛利益众生。因阅读《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之句,便撰写了《宗镜录》。在无疑处生起疑情,于非问处设立问答,作众生不请自来的善友,堪称真正的大导师。抛掷龙宫珍宝,平等施予众生;洞彻祖师门关,普遍接引来者。抬眼所见,有求必应;随手拈来,有疾皆愈。扫除邪见,指向妙明本源。这正是所谓的"举一心为宗,照万法为鉴"。
若有人以佛为镜,便知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皆由此而出,一切善类无不信仰奉行;若以众生为镜,便知贪嗔痴是一切恶法的根源,阿修罗、畜生、地狱、饿鬼皆由此而生,一切恶类无不畏惧回避。善恶虽然不同,其根本原理却是一致。返观自心,便能了悟灵明澄寂、广大圆融的本性,无造作、无执著、无修证、无尘垢可染污,这才是万法的究竟根本。
最初由吴越忠懿王作序,珍藏于教典之中。至元丰年间...
皇弟魏端獻王。鏤板分施名藍。四方學者。罕遇其本。元祐六年夏。游東都法雲道場。始見錢唐新本。尤為精詳。乃吳人徐思恭。請法涌禪師。同永樂法真二三耆宿。遍取諸錄。用三乘典籍。聖賢教語。校讀成就。以廣流布。其益甚博。法涌知予喜閱是錄。因請為序云。
皇弟魏端献王将佛经刻版印刷分发给各大寺院。四方学者,很少能遇到这个版本。元祐六年夏天,游历东都法云道场时,才见到钱塘新刻本,这个版本特别精细详实。是吴地人徐思恭请法涌禅师,与永乐法真等两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僧,广泛搜集各种经录,依据三乘典籍和圣贤的教言,校勘订正而成,以便广泛流通传播,利益甚广。法涌禅师知道我喜爱阅读这部经录,因此请我作序。
CBETA 编码:T201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