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鹿母經
佛说:从前,有几百只鹿结群生活,跟着水草迁移,逐渐靠近人类城镇。国王外出打猎,鹿群四散逃命。有只怀孕的母鹿独自离开,又饿又累,找不到同伴很伤心。这时它生下两只小鹿,刚离开觅食就惊慌失措,不小心掉进猎人的陷阱。母鹿哀叫着想挣脱,却逃不出去。猎人听见声音过来查看,发现是鹿很高兴,正要上前杀死。母鹿跪下磕头哀求:我刚生下两只小鹿,它们年幼无知,懵懵懂懂不认路。求您宽限片刻,让我回去看看孩子,带它们找到水草活命,再和它们作最后告别。我的命横竖保不住了!求您发发慈悲怜悯众生。若能开恩让我见孩子,这恩情不是鹿能报答的;上天会保佑善人,福报无穷。我向您保证绝不失信,见了孩子立刻回来受死,绝无怨言。
这时,猎人听到鹿说的话,又吃惊又奇怪,汗毛都竖起来了。他惊讶鹿居然能说话,还能通晓人情,就问鹿说:你是鬼怪,还是山林树神?莫非是变化迷惑,借用了鹿的形貌?老实告诉我,让我明白缘故。鹿回答说:我因为前世的贪婪残暴之罪,投生为鹿身。因为真心挂念孩子,所以开口说话。我不是鬼怪,只求你能怜悯,放我活着回去,就算死了也心甘情愿。
猎人听完,更加确信鹿的话,心中充满贪欲,执意不肯听从,便对鹿说:世人尚且没有诚信,何况你这畜生?你爱惜幼子顾全自身,不过是为了求生。若就此死去,怎可能再回来?国王命令紧急,若知我丢失猎物,必会加重责罚。我虽于心不忍,但事不得已,终究不能放你。鹿闻言惊恐,哀求道:鹿虽是低贱畜生,甘心赴死无怨,只求宽限时日必当返回,岂敢违命?若我失信,甘愿受罚,只求您广种福田。若放我离去幼子可活,强留在此幼子必亡。恳请允我暂时离开,神明可鉴我心。死有何惜?但求不负诺言。顾念二子孤苦,因而再三哀求。幼鹿生来不识母面,必将丧命。我愿以死保全幼子,免去三重悲痛。
鹿母低下头,发出哀鸣,口中念诵偈言:
我本是一只鹿,在林中觅食求生,
贪恋这卑贱生命,不愿白白送死。
如今落入你陷阱,甘愿承受宰割,
并非顾惜这腥臭身躯,只为怜惜膝下二子。
只因前世作恶多端,心存欺诳,
不信轮回之苦,不明因果昭彰。
恶行自招罪报,今生沦为兽形,
若能暂饶性命,誓死信守诺言。
那鹿时刻担忧幼子安危,双膝跪地前倾,低头落泪,悲伤哀鸣,再次以偈语诉说:
我虽身为鹿兽,
不懂仁义道理,
却受您慈悲恩惠,
怎能一去不回?
宁愿忍受撕裂之痛,
也不愿虚伪偷生,
可怜两个孩儿困苦,
恳求您宽限片刻。
前世罪孽自然现,
今生沦为畜生身,
世人皆不信我言,
灾祸本是应得报。
为了将来能脱离畜生道,
我剖肝沥胆表诚心,
请您听我郑重发誓:
若世上有恶人,
破坏比丘僧团,
毁坏佛塔寺庙,
杀害持戒之人,
忤逆伤害父母,
残害兄弟妻儿——
若我违背誓言不回来,
罪孽比这些更重!
世间至极之罪,
劫尽苦难不息,
辗转遭受烧煮,
轮回永无休止。
思量此罪深重,
痛苦无始无终——
若我违背誓言不回来,
罪孽比这些更重!
那时,猎人再次听到鹿的话,心中更加震撼,便后退叹息道:我见世间所有人民,蒙受前世福报,得以生而为人,却愚昧迷惑、昏聩不明,背弃恩德、轻视道义,既不忠诚也不孝顺,既无信仰也不仁爱,贪婪残暴、毫无道德,欺诈虚伪、苟且偷生,不知世事无常、不识佛法僧三宝。这鹿虽是畜生,言语却恳切真诚,誓言坚定可信,胜过人类,真情流露、赤诚可见,清晰明了,让我亲眼见证其诚心,体察其心意。于是上前解开捕网,放它离去。
这时,鹿母挣脱陷阱离去,一边回头张望一边奔跑,来到幼子身旁。它低头轻嗅孩子,舔舐它的身躯,悲喜交加,来回踱步,发出叹息与哀鸣,并诵出偈言:
世间所有恩爱相聚,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因缘和合终有别离,无常难以长久。
今生我作你的母亲,常恐不能自保,
人生在世多忧惧,生命如草上露水。
于是,鹿母说完这首偈子后,便带着两个孩子走进树林深处。为了让他们学会辨别可食的庄稼,她指点丰美的水草,反复叮咛嘱咐,教导生存之道。想到即将与幼子分离,她的泪水如雨般落下,悲鸣之声令人心碎,又作偈告别道:
这时,鹿母说完这首偈语,便与孩子诀别。她徘徊再三,低头抬头间,发出悲痛的哀鸣,终于转身离去。两只小鹿啼哭不止,悲伤哭泣,恋恋不舍地从后面追赶。他们跌倒了又爬起来,哀伤地呼唤着,用偈语诉说:
贪恋欲望渴求恩爱,投生为母所生之子,
初来获得此身形,受此低贱畜生之命。
为何遭此孤独背离,命断命绝于此地,
思慕母亲痛彻心扉,乞求能与母同死。
自思我出生以来,不识东南与西北,
念母怜爱我等,当报哺乳养育恩。
怎忍长久生死别,永世不得再相见,
念母为我受苦,不愿独自苟活。
无福承受畜生之形,薄福祸患降临,
初生便陷迷惑,早该被弃孤离。
凡生者皆有死,迟早终将面对,
今日困厄穷途,愿与母亲同往。
这时,鹿子说完这首偈语后,它的母亲悲伤难抑,低头痛哭,哀伤悲叹,回头张望,高声悲鸣,对它的孩子说:你不要再回来了!我自己的生命该结束了,让我来承担这个命运吧;不要让母子俩都白白送命。我死也甘愿,只难过你还不明白,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终究要分离。是我自己命薄,你生来没有福分,何必悲伤,徒增痛苦呢?只管赶快离开,今天就把这债还清吧。鹿母又发出悲鸣,为它的孩子说了一首偈语:
我从前因为贪欲,如今沦为卑贱畜生,
世间众生皆有死亡,无人能免最终苦难。
若能调伏心意远离贪执,方能获得究竟安乐,
宁可坚守至诚而死,绝不欺诈苟且偷生。
于是,鹿子听到母亲的诗偈声音,更加悲伤眷恋,呜咽哭泣着四处寻找,来到陷阱处,东寻西找,终于看见猎人正躺在树下休息。鹿母径直走到他身旁,低头大声叫唤,想要唤醒猎人,并对他念诵诗偈道:
我以诚心全意相投,甘愿终生为畜生。
被放后不敢迟疑停留,仍回来接受宰杀之刑。
先前可放走的鹿,如今回来就死。
恩情施于卑贱畜生,得以告别二子。
临行前指点水草,为其诉说无常之苦。
万死而无遗憾,感念恩德不敢背弃。
这时,猎人听到鹿发出真诚的鸣叫声,立刻惊醒起身,心中震动不已,慈悲之心油然而生,却一时说不出话来。鹿随即低下头,双膝跪地,再次向猎人恭敬行礼,欢喜地主动陈述,以偈颂表达谢意说:
先前承蒙您仁慈放生,恩德深厚超越天地,
我这卑微生灵蒙受慈爱养育,心中悲感激荡难抑。
世间万物皆无常,我欣然接受这命定之死,
了断宿业因果,从此恩怨尽消。
您的仁德恩惠难以忘怀,感恩之情岂敢违背,
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足报答这慈悲恩情。
唯愿您保持至诚之心,福报自会自然降临,
今日我心甘情愿赴死,将这孩子托付给您这位仁君。
神鹿的信义如同天一般高,它的誓言和志向宏大。
如今我心中充满恐惧,怎敢违逆加害它?
宁愿自杀这卑微之身,将妻子儿女碎尸万段,
也不忍心对这天赐灵物,生出伤害的念头。
猎人说完这首偈语后,便以慈悲之心放走了母鹿,并再次向它致歉,内心充满悔恨与自责。母鹿被放走后,立刻奔向自己的孩子。小鹿远远望见母亲生还归来,挣扎着奔跑上前,蹦跳悲鸣。母子重逢,欢喜不已,相互依偎低语,呦呦鸣叫声中满含劫后余生的悲欣之情。它们深感活命之恩,便抬头向猎人致谢,并说偈言道:
低贱畜生处世间,本当充当厨中宰,
即刻分切下锅煮,宽恕放归辞二子。
天人珍视爱万物,又蒙赦免得生还,
福德佑护积无量,非言语所能尽述。
那时,鹿母说完这首偈子表达谢意后,便带着两只幼鹿返回深林。她呼唤同伴,聚集鹿群,在草泽中安居,于高山上栖息。猎人在后面深深反省:鹿虽是畜生,却以信义保全性命,脱险后兑现承诺,目睹者无不赞叹。我这般残暴,良心何安?他当即醒悟,放下杀心,折断弓弩毁弃陷阱。前往寺庙请求皈依,叩首忏悔,自愿遵循慈悲正道。随后他面见国王,详细转述鹿的言语。国王听后惊喜感叹:野兽尚知仁义,我竟更为贪婪残暴。这鹿智慧深远,通晓正法,敬奉三宝;我国却沉迷邪说,供奉伪神。实在应当舍弃邪道,保全永久安宁。
举国百姓都听闻此事,见证兽类践行信义的实证。大道教化无所隐晦,尽显光明。于是国王召集群臣,向全民宣告:我过去昏暗不明,听信邪师妄语,畏惧伪神,行血腥祭祀残害生灵;竟不如这鹿能明辨三宝。从今以后,全国上下当废除邪教,皈依正道。众人前往佛寺请僧团教化,愿后世永得福报。群臣百姓皆信奉三宝,持守五戒十善。三年之内,国家丰饶太平,人民长寿安乐,这都是鹿的福德所佑。
佛陀告诉贤者阿难:只因我善用权巧方便,历经多劫修行布施恩德,以这样的慈悲心救度众生。那时的鹿母,就是现在的我;两只小鹿,是罗睺罗和朱离母𧵛;国王是舍利弗;猎人是阿难;跑去向国王报信的边境百姓,则是提婆达多。
佛陀说完这些话时,从鹿腿部位放出大光明,遍照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各千个佛国。这光明所到之处,都显现出化导众生的师子座和宝莲花。有时以法师比丘的形象示现真实身相,有时示现为帝王或长者之子,有时对普通百姓显现卑微身份,有时为各类众生示现畜生形态。每一种化身都借助光明引导众生、演说佛法。当时所说的内容,是以鹿母信守誓言的功德作为法义教化。这些法语深入听者内心,无人不信受奉行,最终都归向无上正等正觉之道。佛陀随即收摄光明,平等普照整个阎浮提世界,使光明完全渗透每个角落,凡蒙受佛光照耀者都获得安稳祥和的觉受。
那时,有八百位比丘,他们本已决心通过四种途径证得道果。听闻佛陀讲述鹿母作为畜生也能发起大愿,凭借信心成就佛道,顿时有所感悟而心生悔悟。他们上前对佛陀说:我们愿立下信誓行菩萨道,恳请佛陀慈悲护佑加持。我们必将精进修持,担负起救度众生的重任,即使牺牲性命也不退转。当下他们就获得了菩萨为利益众生所发的广大誓愿之铠甲。
这时,阿难整理好衣服,恭敬地跪着,对佛陀说:这些比丘曾被大乘教法迷惑,不能接受正法真谛,如今却迅速开悟获得证悟,脱离苦海跨越障碍,速度如此之快!实在不是小乘修行者能够理解和相信的。法会大众心有疑惑,恳请世尊说明其中缘由,为后世众生解惑!
佛说:很好啊,阿难!你问得及时。他们这种认识是前世带来的,不是现在形成的。这些比丘原本是鹿游国的百姓,当时听从国王教导信奉三宝,加上受鹿群感化,都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后来因愚昧无知,不再修行,虽然遇见我得以出家,却遗忘本愿迷失大乘。如今听我说前世因缘,心中疑惑消除,获得无想定的安稳,这都是他们宿世神识的作用所致。
佛祖讲法时,八百位比丘当即证得阿惟越致不退转果位;大力士聚会中有八千人,心开意解,舍弃放逸行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获得坚定信心后随即证入安稳无想的禅定境界;在场的天众、龙众和人间众生共七亿两千万,全都发起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佛对阿难说:我在畜生道轮回时,始终不忘菩萨普度众生的宏愿,坚持践行引导利益众生的行为直到今天;只为救度众生承受无尽勤苦。即使只剩一人迷失本性沉溺生死未被救拔,我也绝不放弃。凡欲求得安乐、速证此功德成就佛果者,皆应至诚恳切皈依佛法僧三宝,世世代代不退转。如今我能示现涅槃,正是至诚信心所感。阿难,你应当受持此经,广为宣扬勿令断绝。
阿难立刻上前恭敬行礼,接受教法并诵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