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調音所問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与八百位大比丘僧在一起,还有一万二千位大菩萨,以及欲界、色界和净居天的众多天子们。
那时,世尊被无数百千大众恭敬围绕,正在讲说佛法。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寂调音的天子,借助佛陀的威德神力从座位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陀说道: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现在何处?这些大众为了听闻佛法,都渴望能见到那位贤者。
那时,世尊告诉寂调音:从这里往东方越过一万个佛土,有个世界名叫宝住,佛的名号是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现在正在那里。文殊师利法王子为那些菩萨摩诃萨们说法,随顺他们的根机而开示。
这时寂调音天子对佛陀说:世尊,请您示现微妙的相好,让那位贤士到这里来。为什么呢?世尊,除了如来,所有声闻和辟支佛中,没有人能像文殊师利法王子那样说法。因为世尊和文殊师利法王子说法的威力,使魔不能得逞,让魔宫隐蔽不见,能降伏一切邪见外道,使傲慢的人舍弃傲慢,让未发菩提心的人生起菩提心,已发心的得不退转,可以度化的人就度化他们,暂时不能度化的就用善巧方便调伏,使佛陀的正法长久住世。
那时世尊接受了寂调音天子的邀请,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出一道光芒。这道殊胜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穿透万佛国土,普照宝住世界。
那些大菩萨看见这道光芒后,对宝相佛说:这是什么祥瑞的征兆,让整个世界都充满光明。
那位佛陀告诉他们说:善男子们!从这里往西方经过一万个佛土,有个世界名叫娑婆,那里有位如来名叫释迦牟尼应供正遍知,现在正在讲法。这是那位如来放出的白毫相光,这光明穿透一万个佛土来照耀这个世界。那些菩萨问佛陀说:释迦牟尼如来为什么缘故放出这光明?佛陀告诉大众说:善男子们!释迦如来和无数百千亿菩萨、帝释天梵天护法神、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大众,因为想听闻佛法,渴望见到文殊师利听他讲法,所以那位如来放出这光明。
那时宝相如来、应供、正等觉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说:善男子,你去娑婆世界。那里的释迦牟尼如来和大众们,都盼着见你听你说法。文殊师利对佛说:是的世尊,我已经看到光明了。
那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立刻与一万位菩萨一起,向那位佛陀顶礼,并向右绕行三圈。就像大力士弯曲伸展手臂那样迅速,他们和一万位菩萨突然从那个世界消失,来到娑婆世界,停留在空中。为了供养佛陀,他们降下最殊胜的清净花朵,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法会,堆积到膝盖那么高。当时,法会大众都感到惊奇,因为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便对佛陀说:世尊,这是谁的神力降下如此美妙的花朵?
佛对大众说:这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和一万位菩萨,从宝住世界来到娑婆世界,为了供养佛陀而在虚空中降下这些美妙的花。
寂调音天子对佛陀说:世尊,我们渴望见到文殊师利及那些大菩萨们。世尊,那位善男子是救助无助者的救主。话音刚落,文殊师利法王子立即与一万菩萨从空中忽然降临,向佛足顶礼绕行七圈后,文殊师利坐在自己神力所化的莲花狮子座上。那一万菩萨也向佛足顶礼右绕七圈,在世尊前合掌说道:世尊,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问候您,您身体安康少病少恼吗?那些菩萨说完后,各自坐在自己神力所变的座位上。
这时,寂调音天子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现在在场的大众都渴望聆听文殊师利法王子宣说微妙法义。恳请世尊允许我提出几个问题。佛陀告诉天子:你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问吧。
当时,寂调音天子怀着恭敬之心向文殊师利这样问道:宝相如来的世界是用什么方式说法的?您为何喜欢那里。
文殊师利说:天子,那些讲法的人,不是为了让人产生贪欲,也不是为了消灭贪欲;不是为了让人产生愤怒,也不是为了消除愤怒;不是为了让人产生愚痴,也不是为了断除愚痴;不是为了让人生起烦恼,也不是为了灭尽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法本来就没有产生,也就没有消灭。
天子问:文殊师利,那个世界的众生有贪欲等烦恼的生起和灭除吗?
文殊师利说:确实如此。
天子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位佛陀讲法是为了断除什么?
文殊师利说:佛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哪里谈得上灭尽呢?为什么呢?因为那佛国世界的众生既没有无明可断,也没有修行可证。那个世界的众生注重最根本的真理,而不看重权宜方便的教法。
天子问:文殊师利,什么是第一义谛?什么是方便谛?
文殊师利说:天子啊,所谓真实义,并非因为存在才称为真实,也并非因为消亡才称为真实。它没有固定处所,也并非无处可依;既不是单一相状,也不是无相状态;没有形影声响,既不可被认知,也并非不可认知;既不会被耗尽,也并非不可耗尽;既不堕落,也不超脱,这才是第一义谛。天子啊,所谓真实义,没有心念也没有心念的延续;既无踪迹可寻,也并非全无痕迹;既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也不在中间,这才是第一义谛。它超越名称与文字所能描述的范畴,这才是第一义。为什么呢?因为世尊说过:一切声音言语都是虚妄不实的。
天子问:文殊师利,难道世尊所说的也都是虚假的吗?
文殊师利说:世尊不说真实也不说虚妄。为什么呢?因为世尊安住于超越两边、远离心意分别的境界,在有为法和无为法中都不说真实或虚妄,所以没有二元的对立。天子!你认为怎样?如来所化现的化身如果有所言说,算是真实还是虚妄呢?
天子说:两者都不存在。为什么呢?如来所化现的幻化之人,既没有真实的身体,也没有实际的成就。
文殊师利说:正是如此,天子!如来所说一切法都如同幻化,既不说真实也不说虚假,因此没有分别。
天子问道:文殊师利,如来如何解说第一义谛?
文殊师利说:天子,第一义谛无法用言语表达。为什么呢?因为无法言说。为什么呢?因为它无法比喻、无法描述、无法命名,这才称为第一义谛。
佛陀宣说这最高真理时,五百比丘远离烦恼尘垢,在一切法中获得了清净法眼;二百天子证得了无生法忍。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师利:第一义谛难以穷尽。
文殊师利说:正是如此,天子!第一义谛,若不以正确精进心求取,难以彻底了达。
天子问:什么是菩萨的正确精进呢?
文殊师利说:如果菩萨不是为了知晓、不是为了断除、不是为了修习、不是为了证悟而精进,这才叫作真正的精进。为什么呢?如果认为这个应该知晓、这个应该断除、这个应该修习、这个应该证悟,这就是执着相状、这就是执取贪着、这就是虚妄分别、这就是有所造作。像这样修行,不能称为真正的精进。
天子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什么才叫做真正的精进呢?
文殊师利说:一切如如平等、法界平等,就是和无知无闻平等。一切如如平等、法界平等,就是和见闻觉知平等。凡夫法、有学法无学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这些全都平等;一切有为造作平等、涅槃平等、烦恼清净平等。能这样平等修行精进的,才叫做真正的精进。
天子说道:文殊师利,什么与污垢清净等同?
文殊师利说:空、无相、无愿就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涅槃本身就是空。天子啊!就像陶器中的空和宝器中的空,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同样道理,天子!染污的空和清净的空都是同一个空,没有两样没有区别。
天子问:文殊师利,菩萨对于四圣谛应该努力修行吗?
文殊师利说道:天子,如果菩萨不对诸谛发起精进,怎能给声闻说法?因为菩萨修谛必有所为,声闻修谛则无所为。菩萨修谛具备善巧方便,声闻修谛没有善巧方便。菩萨修谛有所观察,声闻修谛无所观察。菩萨修谛为一切众生却不证实际;菩萨修谛方便坚固而不舍生死及涅槃门;菩萨修谛为一切佛法故。天子,譬如有人离开大商主独自穿越旷野,心怀恐惧勉强通过。天子,声闻之人也是如此,畏惧生死心怀惊怖,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之心,也没有为众生观察生死漫长的心,对诸佛法没有方便,独自一人修行诸谛。天子,如同那商主拥有众多财宝资产丰厚,穿越旷野后广利众生。天子,菩萨之人如同大商主,具足大慈大悲,成就法利具备寂灭,善用巧便调伏资产,乘六度船、执四摄弓箭成就方便,为佛法而修诸谛。天子,譬如狗皮,用须漫瞻卜婆师迦熏香,虽变为香,一切人天都不爱乐。声闻修谛也是如此,愿不满足中途涅槃,不能出生多闻、定、慧、解脱、知见之香,也不能断除烦恼习气,不为人天所爱乐。天子,譬如天迦尸迦衣,用多竭流阿竭流旃檀婆师迦等百千种净香常熏,一切人天都爱乐。菩萨也是如此,在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中,以修谛法自我熏修,在这期间不入涅槃,诸愿满足,广能出生无上净香多闻、定、慧、解脱、知见功德之香,断除烦恼习气,一切人天阿修罗等都爱乐。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说:文殊师利,那位宝相如来世界中的各位声闻众德行如何?你能与他们一起在那里安乐共处吗?
文殊师利说:这些声闻弟子并非缺乏坚定信心也非盲从他人,既非死守教条也非背离法界真谛。他们虽未证八正却能超越八邪,未得初果却已远离恶道恐惧,未证二果却为度众生示现生死往来,未证三果却已超越过去种种法相,未证四果却堪受三千世界供养。他们虽现声闻相却能彻悟诸佛妙法。
虽不离欲望却能不被欲火灼烧,面对执著处毫无贪求;虽未断嗔恚却不被怒火所扰,对一切众生不起怨恨;虽存愚痴却不被无明遮蔽,于诸法中了无暗昧;虽现烦恼相却精勤为众生断惑。未登不退转地却能自主生死,度化众生而无我人相,无所求取却圆满报恩,无念而修四念处,无生灭而修四正勤,超越身心成就神足通。
为满众生愿故修神通,为利众生根故修根力,为破烦恼故修诸力,为悟平等智故修觉支,为导邪径故修圣道。为证真如故修智慧,为契法界故起正见,为破无明故生大智,为离二边故证解脱。
能以肉眼见十方佛土,以天眼观众生轮回,以慧眼知众生心念,以法眼观诸法平等,以佛眼照佛法真谛。天耳能闻诸佛说法,一念尽知众生心行,宿命通达往昔劫数,神足遍游无尽佛国。虽断烦恼却于无生得自在,虽现形相却不执色身,虽演文字却离言说,心行处灭而言辞无碍。
威仪具足令人欢喜,功德庄严相好圆满,威德巍巍名扬十方,处世不染誉满世间。不为诸苦所恼,不为毁誉所动,游戏神通辩才无碍,智慧光明破诸黑暗,辩才无滞说法如流,总持深妙诸佛护念。非二乘所能测度,心念如海广博,禅定如山稳固,忍辱如地厚重,神通如帝释自在,心境如梵王清净,平等如虚空周遍。天子,宝相如来世界的声闻圣众具足如是功德,更成就无量不可思议妙行。
宣讲此法时,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及五千天子等尚未得证果位者,皆如此说道:我等愿往生彼国宝相如来诸声闻众中。文殊师利言:善男子等,不可仅以声闻心求往生彼土。故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方能得生。时诸大众为往生彼国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土。世尊随即授记:汝等定当往生。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那个佛土用什么方法来调伏声闻、调伏菩萨?
文殊师利说:天子,用三乘法教化声闻,为了摄受无量生死而安慰一切众生,所以菩萨示现受身教化。用贬斥功德资财来教化声闻,用不厌广积功德资财利益众生来教化菩萨。用不愿断除众生烦恼来教化声闻,用乐于断除众生烦恼来教化菩萨。用舍弃众生不为成就佛法来教化声闻,用大悲心念众生为成就佛法来教化菩萨。用少分修行来教化声闻,用遍一切世间行来教化菩萨。用远离众魔来教化声闻,用降伏一切世界魔怨摧破邪说来教化菩萨。用成就自心来教化声闻,用成就无上菩提心来教化菩萨。用照亮自身来教化声闻,用照亮一切世界众生身及佛法来教化菩萨。用次第方便来教化声闻,用一念顿悟方便来教化菩萨。用断绝三宝种性来教化声闻,用长养三宝种性来教化菩萨。用修补瓦石器皿来教化声闻,用修补金银器皿来教化菩萨。用不成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来教化声闻,用成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来教化菩萨。用不成就六度四摄方便来教化声闻,用成就六度四摄方便来教化菩萨。用独居山林乐于远离来教化声闻,用乐住园林楼台享受法乐来教化菩萨。用断除烦恼习气来教化声闻,用不断烦恼习气来教化菩萨。用有限、可思议、有等次、可计量来教化声闻,用无限、不可思议、无等次、不可计量来教化菩萨。这就是教化的差别。
这时世尊赞叹文殊师利法王子说:很好很好!你善于解说菩萨调伏法门。现在你听我讲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文殊师利!好比有个人一辈子都在称赞牛脚印里的积水,另有人却在赞叹大海之水。文殊师利!你认为如何?这两种水能够相提并论吗?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牛脚印里的水很少,能夸赞的话也少;大海的水无穷无尽,能夸赞的话也无量无边。
佛说:确实如此。文殊师利!好比牛蹄印中的水很少,赞叹也很少,声闻的调伏也是如此。又好比大海之水无边无际,赞叹也无边无际,菩萨的调伏同样如此。
讲说这个法时,一万两千位天子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他们这样说:世尊!我们也想学习菩萨调伏众生的方法,要用这方法调伏无量众生。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说:文殊师利,您修习哪种调伏法门?是修习声闻的调伏法门、缘觉的调伏法门,还是菩萨的调伏法门呢?
文殊师利说:天子,你意下如何?可曾见过有哪片大海不接纳众多河流之水?
天子回答说:没有。
文殊师利说:正是如此,天子。诸菩萨调伏众生的境界如同大海一般深远。他们精勤运用各种善巧方法,修习声闻乘的调伏法、缘觉乘的调伏法、菩萨乘的调伏法。
天子问道:文殊师利,调伏句是什么意思?
文殊师利说:如果知道烦恼就能断除烦恼,这就是调伏。
天子问:文殊师利,怎样降伏烦恼?怎样认识烦恼?
文殊师利说:如果心存妄想、分别、回忆,不善于正确思考,执着于你我对立的断见或常见等错误观念,被无明烦恼缠缚,这就是烦恼的束缚。如果不生妄想、不起分别、不作回忆,善于正确思考,不执着你我二见,远离无明等烦恼,这叫做灭除烦恼妄想及彻底调伏。天子,这就名为究竟调伏。菩萨若能以智慧了知烦恼本性微小、虚妄不实、空无自性、无主无我、无所依属、无来无去、不在内外中间、非积聚之物、无色无形无相无状无住处,如此便能彻底灭除烦恼。天子,好比有人认得毒蛇的种类来源,就能消除蛇毒。天子,若能了知烦恼的根源本质,就能灭除烦恼。
天子问:文殊师利,烦恼种性是如何产生的?
文殊师利说:天子啊,烦恼是从妄想产生的。如果没有妄想,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禅定的巢穴。没有禅定的巢穴,就没有执着停留的地方。没有执着停留的地方,就没有烦恼伤害。没有烦恼伤害,就能彻底调伏自心。
天子问:文殊师利,是因为有烦恼才需要调伏,还是因为没有烦恼才需要调伏?
文殊师利说:天子,好比有人梦见被毒蛇咬伤,受剧痛折磨,就在梦中服下解药,服药后毒气消散。天子,你认为这人真的被蛇咬了吗?
天子说道:不是这样。
文殊师利问:那毒真的被解除了吗?
天子说:文殊师利,真实不会被刺伤,消除也是如此。
文殊师利说:天子,一切贤圣的调伏也是如此。天子,你问有烦恼才调伏,还是无烦恼也调伏?天子,就像我与无我,有烦恼无烦恼也是这样。如同我无我都不存在,有烦恼无烦恼也是如此,因为我就是无我。有烦恼无烦恼,此处他处都没有烦恼可调伏。为什么呢?一切法本来寂静,因为不可贪爱。一切法本来寂静,因为不可执取。一切法究竟寂静,因为不可生起。一切法无有穷尽,因为本无生起。一切法无生,因为无有成就。一切法无成就,因为无有造作者。一切法无我造作,因为无我。一切法无我,因为无主。一切法无主,与虚空等同。一切法无来,因为无所依托。一切法无去,因为无有禅定窟宅。一切法无住,因为无所安立。一切法无安立,因为生起即是寂灭。一切法无为,因为无有漏失。一切法无受,因为究竟调伏。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法中什么最为殊胜?
文殊师利说:在生死轮回中,习气以不善最为顽固;趋向涅槃境界,则以善最为重要。在障碍修行中,懈怠最为严重;在追求正觉时,精进最为可贵。诸种烦恼盖障里,疑惑最是缠人;种种观法之中,获得解脱的智慧观照最为殊胜。烦恼丛生时,妄想最为害人;清净无烦恼时,不起妄想最为难得。各种觉知中,多事最为扰乱;寂灭心境里,禅定最为珍贵。诸种邪见中,傲慢自大最为危险;体悟空性时,远离傲慢最为难得。不善法中,恶友影响最为深重;善法中,善知识指引最为宝贵。一切苦痛根源,邪见最为致命;一切安乐根本,正见最为重要。贫穷困顿时,吝啬贪心最是障道;富贵丰足时,布施最为可贵。堕落恶道中,破戒最为致命;超升善趣里,持戒最为庄严。心地污浊时,嗔恨最为害人;心地清净时,忍辱最为难得。退失善法中,懈怠最为严重;修习善法时,精进最为可贵。心意散乱中,杂念妄想最为扰人;一心专注时,禅定境界最为殊胜。缺乏智慧时,愚痴最为障碍;三十七道品中,般若智慧最为第一。慈心广大时,无所障碍最为难得;悲心深切时,专心不伪最为可贵。心生欢喜时,乐法之乐最为真实;修习舍心时,远离爱憎最为清净。四念处中,不忘宿世善根最为重要;四正勤里,正确方法最为关键。四神足中,身心轻安最为可贵;五根修行,信心为首最为根本。五种力量,降伏烦恼最为有力;七觉支中,体悟平等最为殊胜。八圣道能度一切邪道,最为究竟;佛法大海里,菩提心最为珍贵。摄受众生法,财布施与法布施最为重要;教化众生中,讲经说法最为直接。善巧方便中,明了是非的智慧最为难得;般若波罗蜜,能知众生心念相续达彼岸最为究竟。六度万行里,大乘菩萨道最为广大;求证空性时,智慧光明最为重要。法忍出离中,不依他人最为难得。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法界中什么最为至高?
文殊师利说:天子,法界以平等为最高。
天子问:文殊师利,法界的边界是什么?
文殊师利说:法界以所有众生的世界为边界。
天子问:文殊师利,法界是否有界限?
文殊师利问:天子,你认为虚空有边界吗?
天子说:文殊师利,造作无间罪业的人,如来不是说要堕入无间地狱吗?
问:他们有什么特征?
文殊师利问道:什么是退转菩萨?
天子问:有什么方法?
天子问道:“文殊师利!是否有菩萨通过舍弃戒律而成就持戒波罗蜜?”
说有。
佛问迦叶:你觉得这两块酥,哪一块更大?哪一块更贵重?
这时,长老摩诃迦叶对佛陀说:世尊真是稀有难得!如来您说得太好了!一位发菩提心的菩萨,就胜过所有声闻和辟支佛。
文殊师利法王子说:一切佛国净土平等无差别,一切佛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众生平等,皆无分别。
当时诸位菩萨领受世尊如法传授的教法,内心生起深刻的厌离之心,同时充满法喜,恭敬地向佛足顶礼,向右绕行三圈。离开世尊后,他们便从娑婆世界隐没,返回宝住世界。
那时世尊对慧命阿难说:阿难,这部殊胜经典你应当受持诵读,广为通达。为什么呢?若能以此经典广为他人宣说,若能听闻受持者,便能获得无量福德。阿难对佛说:是的世尊,我已受持。应当如何称呼这部经?如何奉持?佛告诉阿难:这部经应称为寂调音所问,这样受持;又称如来所说清净调伏受持。
佛陀讲完经后,寂调音天子、文殊师利法王子、长老摩诃迦叶、慧命阿难,以及当时在场的所有大众,包括天神、龙族、夜叉、乾闤婆、阿修罗、护世天王等,听完佛陀的教诲,都心生欢喜,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