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別傳
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慧能大師者。俗姓盧氏。其先范陽人。父行瑫。武德中。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歲喪父。其母守志鞠養。及長家尤貧窶。師樵採以給。一日負薪至市中。聞客讀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問客曰。此何法也。得於何人。客曰。此名金剛經。得於黃梅忍大師。祖遽告其母。以為法尋師之意。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交友。尼無盡藏者。即志略之姑也。常讀涅槃經。師暫聽之。即為解說其義。尼遂執卷問字。祖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祖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之。告鄉里耆艾曰。能是有道之人。宜請供養。於是居人競來瞻禮。近有寶林古寺舊地。眾議營緝。俾祖居之。四眾霧集。俄成寶坊。祖一日忽自念曰。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明日遂行。至昌樂縣西山石室間。遇智遠禪師。祖遂請益。遠曰。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磨。傳心印於黃梅。汝當往彼參決。祖辭去直造黃梅之東山。即唐咸亨二年也。忍大師一見。默而識之。後傳衣法。令隱于懷集四會之間○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經。祖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往復酬答。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輙預高論否。直以風幡非動。動自心耳。印宗竊聆此語。竦然異之。(雪峯存云。大小祖師。龍頭蛇尾。好與二十棒。孚上座侍次咬齒。雪峯云。我與麼道。也好與二十棒 保福展云。作賊人心虗。也是蕭何置律 五祖戒云。着甚來由 巴陵鑑云。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旛動。既不是風旛。向甚處着。有人與祖師作主。出來與巴陵相見。頌云。非風非旛無處着。是風是旛無着處。遼天俊鶻悉迷蹤。踞地金毛還失措。阿呵呵。悟不悟。令人轉憶謝三郎。一線獨釣寒江雨 雪竇顯云。風動旛動。既是風旛向甚處着。有人與巴陵作主。出來與雪竇相見 法昌遇頌云。不是風兮不是旛。黑花猫子面門斑。夜行人只貪明月。不覺和衣渡水寒 泐潭清云。不是風動。不是旛動。若是靈利漢。懸崖撒手。便好承當。顧後瞻前。轉生迷悶。仁者心動。而今還有為祖師作主者麼。有則出來。與老僧相見徑山杲云。要識孚上座麼。犀牛翫月紋生角。要識雪峯麼。象被雷驚花入牙 天童華云。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 笑巖寶云。善則甚善。美則未美。當時見二僧紛紜不已。但出前云。仁者。也不是旛動。也不是風動。便乃休去。非只令二僧知恩有地。直使天下兒孫感戴祖師。無有休日。還知麼。萬機雖不思春力。時到只教花自開)明日邀祖入室。徵風幡之義。祖具以理告。印宗不覺起立曰。行者定非常人。師為是誰。祖更無所隱。直敘得法因由。於是印宗。執弟子之禮。請授禪要。乃告四眾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薩。乃指座下盧居士曰。即此是也。因請出所傳信衣。悉令瞻禮○正月十五日。印宗會諸名德。為之剃髮。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師。授滿分戒。其戒壇即宋朝求那䟦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記云。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此壇受戒。又梁末真諦三藏。於壇之側。手植二菩提樹。謂眾曰。却後一百二十年。有大開士。於此樹下。演無上乘。度無量眾。祖具戒已。於此樹下。開東山法門。宛如宿契○明年二月八日。忽謂眾曰。吾不願此居。欲歸舊隱。即印宗與緇白千餘人。送祖歸寶林寺。韶州刺史韋據。請於大梵寺。轉妙法輪。并受無相心地戒。門人紀錄。目為壇經。盛行于世。後返曹溪。雨大法雨。學者不下千數○中宗神龍元年。降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並推讓曰。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祖上表辭疾。願終林麓。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祖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見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邪。簡曰。弟子回。主上必問。願和尚慈悲。指示心要。祖曰。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簡曰。明喻智慧暗況煩惱。修道之人。儻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祖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煩惱者。此是二乘小見。羊鹿等機。大智上根。悉不如是。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祖曰。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祖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無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祖語。有詔謝師。并賜磨衲袈裟。絹五百匹。寶鉢一口○祖因僧問。黃梅意旨。什麼人得。祖曰。會佛法人得。僧云。和尚還得不。祖曰。我不得。僧云。和尚為什麼不得。祖曰。我不會佛法(汾陽昭代云。方知密旨難傳 翠巖芝云。會得即二頭。不會得即三首。作麼生便有出身之路 圓悟勤頌云。斬釘截鐵大巧若拙。一句單提。不會佛法。儘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別別。萬古寒潭空界月 徑山杲云。還見祖師麼。若也不見。徑山與你指出。蕉芭蕉芭。有葉無丫。忽然一陣狂風起。恰似東京大相國寺裏。三十六院。東廊下壁角頭王和尚破袈裟。畢竟如何。歸堂喫茶 楚石琦云。棒打石人頭。論實事)○一日。祖謂眾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虗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能含藏長養。成就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霑洽。悉得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先天元年。告諸四眾曰。吾忝受忍大師衣法。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葢汝等信根淳熟。決定不疑。堪任大事。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說偈已復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淨。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甞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祖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速理舟檝。時大眾哀慕。乞師且住。祖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却回。祖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法雲秀云。非但來時無口。去時亦無鼻孔 白雲端云。祖師可謂善解。借手行拳。有般漢徃往道。言猶在耳。不見道。子期去不返。浩浩良可悲。不知天地間。知音復是誰 五祖演云。祖師恁麼道。猶欠悟在)又問。師之法眼。何人傳受。祖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教外別傳卷三
CBETA 编码:X1580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