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持驗記

No. 1534-A華嚴持驗紀序

釋迦成佛。已在久遠無量劫前。但以發願度生。現相於周昭王甲寅年四月八日。生迦毗羅國。捨王位出家。以三十歲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道。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教分五時。皆大乘也。其中華嚴金剛法華諸經。為最上一乘法。華嚴。以即穢即淨為宗。金剛。以無相不取一法為宗。法華。以人人成佛為宗。學者能究心三經。佛法即蟠際寸胸矣。蓮池師云。華嚴具無量門。諸大乘經。猶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華嚴天王也。諸大乘經。侯封也。諸小乘經。侯封之附庸也。觀此語。則是經之尤尊重可知。葢是經為世尊初時所說之第一義諦。世尊成正覺已。與諸菩薩。七處九會。放光說法。文殊阿難等。結集鐵圍山。忉利天龍。咸護法藏。由是菩薩搜秘典於龍宮。大賢闡迦文於東夏。如斯勝妙。得聞何幸。故一品之持。已得淨戒。一偈之誦。能破地獄。以至盥掌滴水。尚足拯濟微生。矧夫書寫讀誦講說思修。冥通幽感。殊絕人天。如諸傳記所錄。不彰彰歟。余既裒次金剛法華持驗二書。因復取是經感應事蹟。表而出之。為後人勸。或謂心宗不二。能所雙空。黃梅衣鉢。尚欲拋却一邊。況區區記傳粗跡。奚關正覺。雖然。五周大義。悉標因果。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編中備陳感應之驗。正符斯旨。倘獲由此而聳動羣機。啟廸正信。上之精進修持。自然見性成佛。次亦當收帆苦海。早種佛因。先哲不乏奇緣。凡聖實無差別。雖復如古所云。異鳥啣花。海王送雨。地震流西域之光。虎馴負太原之鉢。效可見於當今。理何殊乎曩昔哉。抑經中稱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釋迦度生。亦為人人具有佛性。故佛出世度之。持經者。但辦一片精心。華藏莊嚴諸聖賢眾。歷劫可以親聞親見。能如此。庶不辜負四十九年苦口也。然則即以是義。當諸經持驗一貫之說可乎。
释迦牟尼成佛。远在无量劫前。但因发愿度化众生。于周昭王甲寅年四月初八。示现降生在迦毗罗国。舍弃王位出家。三十岁那年的十二月初八。黎明时分见明星悟道。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教法分为五时。皆属大乘。其中华严经金刚经法华经等。是最上乘的法门。华严经以染净不二为宗旨。金刚经以无相无住为宗旨。法华经以众生皆可成佛为宗旨。学佛者能潜心研习这三部经。佛法便能了然于心。莲池大师说。华严经包含无量法门。其他大乘经典。不过是华严无量法门中的一门罢了。华严经如同帝王。诸大乘经如同诸侯。诸小乘经如同诸侯的附庸。由此可知此经的尊贵。这部经是佛陀最初宣说的第一义谛。佛陀成道后。与诸菩萨在七处九会中。放光说法。文殊菩萨阿难尊者等。在铁围山结集经典。忉利天与龙众都来护持法藏。后来菩萨从龙宫请出秘典。高僧将佛经传入东土。如此殊胜法门。能得闻何等幸运。所以持诵一品经文。便能得清净戒体。诵持一首偈颂。就能破除地狱之苦。乃至洗手的水滴。尚能救济微小生命。何况书写读诵讲说思维修持。冥冥中感应道交。远超人间天界。如各种传记所载。不是很明显吗。我已辑录金刚经法华经的灵验事迹。因此再汇集此经的感应故事。加以阐明。劝勉后人。有人说禅宗不立文字。能所双亡。连黄梅衣钵尚且要放下。何况这些粗浅的感应记载。与究竟觉悟何干。但华严五周因果。阐明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本书详述感应事迹。正与此旨相合。若能因此启发大众。树立正信。上根者精进修持。自然明心见性。次者也能回头是岸。早种菩提。古来圣贤多有奇缘。凡夫与圣人本无差别。正如古人所言。异鸟衔花供养。龙王适时降雨。地震现西域佛光。猛虎驮太原石钵。如今感应仍在。道理古今无别。何况经中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释迦度生。正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所以佛陀出世教化。持经者只要心怀至诚。华藏世界的庄严圣众。历劫都能亲见亲闻。能如此。才不辜负佛陀四十九年苦口说法。因此以这个道理。作为诸经灵验事迹的共同宗旨可否。
古陽羨淨業弟子 周克復 敬譔
古阳羡净业弟子周克复敬撰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