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正在准备内容...
瑜伽师地论 · 1 五识身相应地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瑜伽师地论
唐
·
弥勒菩萨说
·
玄奘 译
目录
分卷
1 本地分
1 五識身相應地
1章 十七地總說
2章 五識身地總說
3章 五識身地別釋
1節 眼識之五相
2節 耳識之五相
3節 鼻識之五相
4節 舌識之五相
5節 身識之五相
4章 作意與識生之關係
5章 五識與五心之關係
6章 舉喻釋五識之五相
2 意地
1章 意地五相
1節 標五相之名
2節 別釋意地五相
1項 自性
2項 所依
3項 所緣
4項 助伴
5項 作業
1目 對五識明作業
2目 明意識之勝作業(十四門)
1
後序
2
2章 以十門解釋地義
1節 別識八門
1項 色聚
2項 相應品(六目)
3項 三世
4項 四相
5項 四緣
6項 三性差別
7項 增處差別
8項 釋處名之別
2節 後二門
1項 善巧門
2項 事緣起門
3-5 有尋有伺等三地
1章 總標列五門
2章 界施設建立
1節 數建立
2節 處所建立
3節 有情量建立
4節 有情壽建立
5節 有情受用建立
1項 受用苦樂
1目 受用苦
2目 受用樂
3目 總明苦樂勝劣差別
4目 勸應厭三界欣求無漏
2項 飲食受用
3項 淫欲受用
6節 生建立
7節 自體建立
8節 因緣果建立
1項 因等相
1目 生
2目 得
3目 成
4目 辦
5目 用
2項 因等依處
3項 因等差別
4項 因等建立
1目 依依處建立因緣果
2目 釋因緣果義
3目 重顯建立之因
3章 相施設建立
4章 如理作意施設建立
1節 開八相次第別釋
2節 釋前事中之難義
1項 釋俗所學施戒修三福事,教俗修習
2項 釋內勝義學三慧者受彼施,教可應受
3項 釋前七八智德恩德
5章 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
1節 因中有果論
1項 敘邪執
2項 破執
2節 從緣顯了論
1項 敘邪執
2項 破執
3節 去來實有論
1項 敘邪執
2項 正破
4節 計我論
1項 敘邪執
2項 破執
1目 徵破外執(十難)
2目 示正義
5節 計常論
1項 敘計執
2項 正破
6節 宿作因論
1項 敘邪執
2項 徵破
7節 計自在等作者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8節 害為正法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9節 邊無邊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10節 不死矯亂論
1項 敘外執
2項 廣指經說
3項 總結斥非
11節 無因見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12節 斷見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13節 空見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14節 敘外執妄計最勝論
1項 敘外執
2項 破執
15節 妄計清淨論
1項 敘外執
2項 以理徵破
16節 妄計吉祥論
1項 敘外計執
2項 破執
6章 雜染等起施設建立(三雜染)
1節 煩惱雜染
1項 煩惱自性
2項 煩惱分別
3項 煩惱因
4項 煩惱位
5項 煩惱門
6項 煩惱上品相
7項 煩惱顛倒
8項 煩惱差別
9項 煩惱過患
2節 業雜染
1項 業自性
2項 業分別
1目 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
2目 法相差別建立
3項 業因
4項 業位
5項 業門業門
6項 業增上
7項 業顛倒
8項 業差別
9項 業過患
3節 生雜染
1項 生差別
2項 生艱辛
3項 生不定
4項 生流轉
1目 緣起體
2目 緣起門
3目 緣起義
4目 緣起差別
1
2
5目 緣起次第
6目 緣起釋離
7目 緣起釋詞
8目 緣生四緣與二因
9目 以分別緣中三十門分別
10目 攝諸經(十六門)
4節 明斷三雜染修六現觀
6 三摩呬多地
1章 開列五門釋之
2章 釋總標
3章 釋安立
1節 安立離生喜樂
2節 安立蓋障
1項 明蓋相
2項 明食非食
3節 安立支名
4節 安立定名
1項 釋別名
2項 釋通名
4章 合釋作意及相二門
1節 釋作意
1項 標列七作意與四十作意
2項 別釋四十作意行相
3項 以七作意與四十作意相攝
2節 釋所緣
1項 明四相三十二相
3項 明本末相攝
3節 通辨
1項 修作意所由
2項 四緣入等至
3項 四得靜慮
4項 味定淨定等
5項 四分定異
6項 次第與超越
7項 薰修差別
5章 釋諸經攝宗要及最後雜眾義
1節 釋諸經之攝宗要
1項 釋解脫
1目 八解脫
2目 八勝處
3目 十遍處
4目 總料簡
2項 釋等持
1目 三三摩地
2目 有尋有伺三摩地
3目 小大無量三摩地
4目 一分修具分修三摩地
5目 三受俱三摩地
6目 四修定
7目 五聖智三摩地
8目 聖五支三摩地
9目 有因有具聖正三摩地
10目 金剛喻三摩地
3項 釋三摩缽底
1目 五現見三摩缽底
2目 勝處遍處如前已說
3目 無想三摩缽底
4目 滅盡三摩缽底
2節 釋雜義經
1項 別引經釋
1目 身心遠離引如實覺
2目 善修止觀覺了所知
3目 等持等至於善巧中分別
4目 分別靜慮經
5目 分別四撿行定經
6目 於六境不受想無想經
7目 四種趣道經
8目 四淨勝經
9目 釋心清淨行苾芻思惟五相經
10目 盪塵經
11目 於三相思惟經
2項 以四法攝持聖教
7 非三摩呬多地
8-9 有心無心二地
10 聞所成地
1章 標列五明處
2章 釋內明處
1節 事施設建立相
2節 想差別施設建立相
1項 第一嗢拕南(十二門)
2項 第二嗢拕南(十四門)
3項 第三嗢拕南(九門)
4項 第四嗢拕南(十門)
3節 攝聖教義相
4節 佛教所應知處相
1項 三種
2項 增二法門(二十四對)
3項 增三法門(四十五門)
4項 增四法門(四十六亦有相違,為一門故)
5項 增五法門(二十四門)
6項 增上六門(合有十六門)
7項 增七法門(合有十五門)
8項 增八法門(合有十門)
9項 增九法門
10項 增十法門
3章 釋醫方明處
4章 釋因明處
1節 標列七種
2節 論體性
1項 言論
2項 尚論
3項 諍論
4項 毀謗論
5項 順正論
6項 教導論
3節 論處所
4節 論所依
1項 所成立義
2項 能成立八法
5節 論莊嚴
1項 五種莊嚴
2項 二十七種稱讚功德
6節 論墮負
1項 捨言
2項 言屈
3項 言過
7節 論出離
1項 觀察得失
2項 觀察時眾
3項 觀察善巧不善巧
8節 論多所作法
5章 釋聲明處
1節 法施設建立
2節 義施設建立
3節 補特伽羅施設建立
4節 時施設建立
5節 數施設建立
6節 處所根栽施設建立
6章 釋工巧門處
11 思所成地
1章 三門標列
2章 自性清淨
3章 思擇所知
1節 徵釋
2節 釋有法
1項 自相有法(三門)
2項 共相有法
3項 假相有法(六種言論)
4項 因相有法
5項 果相有法
3節 釋無法(五門)
4節 五種有性無性
1項 釋五種有性
2項 釋五種無性
4章 思擇諸法
1節 思擇素呾纜義
2節 思擇伽他義
1項 建立勝義伽他義
1目 舉經頌(四十四頌分十二段)
2目 長行釋
2項 建立意趣義伽他
1目 舉經頌(五十一頌)
2目 長行釋
3項 建立體義伽他(九十一頌分十四段)
1
2
3
12 修所成地
1章 標四處以七支相攝
2章 廣釋七支相
1節 生圓滿
2節 聞正法圓滿
3節 涅槃為上首
4節 能熟解脫慧之成熟
5節 修習對治
6節 世間一切種清淨
7節 出世間一切種清淨
1項 入聖諦現觀
2項 入聖諦現觀已離諸障礙
3項 入聖諦現觀已作意思惟諸歡喜事
4項 修習如所得道
5項 證得極清淨道及果功德
3章 總結成修所成地
13 聲聞地
1瑜伽處
1章 聲聞地及種性地總說
2章 種姓地
1種姓地
1節 種姓自性
2節 種姓安立
1項 麤細
2項 一多相續
3項 四因緣故不般涅槃
4項 勝劣二緣
1目 總徵釋
2目 別解(劣緣十二門)
3目 重解
4目 修集三法
3節 住不住種性者所有諸相
1項 住種性者所有諸相
2項 無涅槃法補特伽羅所有諸相(六種)
4節 安住種姓補特伽羅
1項 徵列二十三人
2項 徵釋
3項 結成佛化
3章 趣入地
2趣入地
1節 趣入自性
2節 趣入安立
1項 八門標列
2項 釋八門
3項 攝八門為六重成就
1目 六位所攝
2目 六位徵釋
3目 六位乘前起後
4項 趣入遲速
3節 已趣入者所有諸相
1項 已趣入者八相
2項 己趣入者三品
3項 總結入者諸相
4節 已得趣入補特伽羅
5節 總結趣入地
4章 出離地
3出離地
1節 由世間道而趣離欲
2節 由出世道而趣離欲
3節 二道資糧(十四門分十一項)
1項 初三門前種性地劣緣中已說
2項 第四門戒律儀
1目 辨三
2目 虧損十因緣
3目 圓滿十因緣
4目 六異門
5目 清淨因
6目 戒德勝利(十德)
3項 第五門根律儀
1目 五句別釋
2目 辨略義(三番)
4項 第六門飲食知量
1目 廣辨(五段)
2目 略義(三番)
3目 結廣略
5項 第七門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
1目 舉四問
2目 廣解四問
3目 略義
4目 結廣略
6項 第八門正知而住
1目 廣釋
2目 略義
3目 結廣略
7項 第九門善友性
1目 廣釋
2目 略義
3目 結善友性
8項 第十門聞思正法
1目 正法(十二分教)
2目 聽聞
3目 結聞正法
9項 第十一門正思惟
1目 遠離不應思處
2目 應思處(二門)
3目 結思正法
10項 第十二門無障礙
1目 廣釋
2目 略義
3目 結無障礙
11項 第十三門修惠捨
1目 釋施意
2目 辨問答(六問六答)
3目 結惠施
12項 第十四門沙門莊嚴
1目 標列十四門
2目 標釋(十四問答)
3目 結成沙門莊嚴
2瑜伽處
5章 數取趣處
1節 開列十九門
2節 隨釋次第所問(十七項)
1項 補特伽羅品類差別
1目 標列二十八種品類
2目 標釋二十八種品類
2項 補特伽羅建立
1目 標列
2目 隨解(十一差別)
3目 補特伽羅建立結
3項 所緣
1目 遍滿所緣境事
2目 淨行所緣境事
1
2
3目 善巧所緣境事(五種)
4目 淨惑所緣境事(二道)
5目 所結緣
4項 教授
1目 四種教授
2目 三種教授
5項 學
1目 正三學(六門)
2目 就三學建立三根
3目 就定學建立三解脫門
6項 隨順學法
1目 十種違逆學法
2目 十種隨順學法
7項 瑜伽壞
1目 標列四種瑜伽壞
2目 標釋四種瑜伽壞
8項 瑜伽
1目 標列四種瑜伽
2目 標釋四種瑜伽
3目 結瑜伽
9項 作意
1目 辨四種作意
2目 明作意思惟相
3目 九勝解
10項 瑜伽師所作
11項 瑜伽師
1目 初釋
2目 重釋
12項 瑜伽修
1目 想修(四句)
2目 菩提分修
1
2
13項 修果
1目 正明修果
2目 兼顧修入
14項 補特伽羅異門
1目 標列六
2目 標釋六種
15項 補特伽羅種類與建立因緣
16項 魔種類與魔事
17項 由三因緣發趣無果
3瑜伽處
6章 安立處
1節 總標三門
2節 別釋三門
1項 往慶問
1目 釋往
2目 釋慶問
2項 尋求
1目 四種審問處法
2目 於四種處以四因緣正尋求
3項 安立門
1目 護養定資糧處
2目 遠離處
3目 心一境性
1
2
4目 障清淨障
5目 修作意處
1
2
4瑜伽處
7章 趣世出世處
1節 二門略解
2節 往世間道
1項 略辨六門
2項 廣釋六門
1目 以七作意離欲
2目 八定
3目 二無心定
4目 五通
5目 修世淨定生處差別
6目 離欲者相
3節 廣辨往生出世間道(辨七作意)
1項 了相作意
1目 以十六行了四聖諦證相略解
2目 由十六行於四聖諦證成道理廣釋
2項 勝解作意
3項 遠離作意
4項 觀察作意
5項 攝樂作意
6項 加行究竟作意
7項 加行究竟果作意
8章 聲聞地總結
14 獨覺地
1章 結前生後開列五門
2章 隨釋五門
1節 獨覺種姓
2節 獨覺道
3節 獨覺習
4節 獨覺住
5節 獨覺行
15 菩薩地
1瑜伽處
1章 舉十法為綱
2章 初持義(十八品)
1種姓品
1節 種性品(第一種性持)
1項 持
2項 種姓
1目 明種姓體
2目 明種性相
3目 結
3項 隨義分別
1目 處種性相
2目 種性菩薩受生不定
3目 白法與四隨煩惱相違
4目 證菩提遲
2發心品
2節 發心品(第二發心持)
1項 發心體
1目 自性
2目 行相
3目 所緣
4目 功德
5目 最勝菩薩
2項 異名
1目 發心趣入
2目 菩提根本
3目 大悲等流
4目 學所依止
3項 隨義分別
1目 發心退與不退
2目 發心因緣
3目 就緣因力等明退不退
4目 不退菩薩攝善離過得所勝利
3自他利品
3節 自他利品(以下十六品皆是第三行方便持)
1項 略開三章
2項 五品七法門
3項 隨別解
1目 自利利他處十門開列
2目 隨解(五段)
1
2
3目 勸修學
4真實義品
4節 真實義品
1項 標列二種四種真實義
2項 標釋四種真實義
1目 世階成真實
2目 道理極成真實
3目 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
4目 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3項 五義分別四種真實
1目 所證真實理體無二
2目 修空勝解成大方便
3目 入法無我知離言自性證二智行
4目 乘御無戲理論能修正行
5目 廣明離言自性
4項 結成
5威力品
5節 威力品
1項 略辨三種威力
1項 廣明五種威力
1目 神通威力
2目 法威力
3目 俱生威力
4目 共諸聲聞獨覺威力不共聲聞獨覺威力
3項 以三神變攝入三種神通威力
6成熟品
6節 成熟品
1項 略開六門
2項 隨釋
1目 成熟自性
2目 所成熟補特伽羅
3目 成熟差別
4目 成熟方便
5目 能成熟補特伽羅
6目 已成熟補特伽羅相
3項 料簡
1目 品類差別
2目 自他差別
7菩提品
7節 菩提品
1項 約五門釋菩提
1目 二斷二智
2目 七種最勝
3目 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
4目 出現
5目 差別
2項 結
3項 讚歎菩薩
8力種姓品
8節 力種姓品
1項 標列七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勝解
2目 求法
3目 應說正法
4目 法隨法行
5目 教授
6目 教誡
7目 方便所攝身語意業
9施品
9節 施品
1項 開列九章
2項 隨解
1目 自性施
2目 一切施
3目 難行施
4目 一切門施
5目 善士施
6目 一切種施
7目 遂求施
8目 此世他世樂施
9目 清淨施
3項 結歎功德
10戒品
10節 戒品
1項 開戒九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自性戒
2目 一切戒
1
2
3目 難行戒
4目 一切門戒
5目 善士戒
6目 一切種戒
7目 遂求戒
8目 此世他世樂戒
9目 清淨戒
3項 戒勝利
4項 戒所作
5項 總結
11忍品
11節 忍品
1項 開列九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自性忍
2目 一切忍
3目 難行忍
4目 一切門忍
5目 善士忍
6目 一切種忍
7目 遂求忍
8目 此世他世樂忍
9目 清淨忍
3項 結歎功德
12精進品
12節 精進品
1項 開列九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自性精進
2目 一切精進
3目 難行精進
4目 一切門精進
5目 善士精進
6目 一切種精進
7目 遂求精進與此世他世樂精進
8目 清淨精進
3項 結歎功德
13靜慮品
13節 靜慮品
1項 開列九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自性靜慮
2目 一切靜慮
3目 難行靜慮
4目 一切門靜慮
5目 善士靜慮
6目 一切種靜慮
7目 遂求靜
8目 此世他世樂靜慮
9目 清淨靜慮
3項 結歎功德
14慧品
14節 慧品
1項 開列九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自性慧
2目 一切慧
3目 難行慧
4目 一切門慧
5目 善士慧
6目 一切種慧
7目 遂求慧
8目 此世他世樂慧
9目 清淨慧
3項 開列九門
4項 總結六種引證嘆勝
1目 引經證成
2目 出異名結歎
15攝事品
15節 攝事品
1項 標列九種相攝事
2項 愛語
1目 自性愛語
2目 一切愛語
3目 難行愛語
4目 一切門愛語
5目 善士愛語
6目 一切種愛語
7目 遂求愛語
8目 此世他世樂愛語
9目 清淨愛語
3項 利行
1目 自性利行
2目 一切利行
3目 難行利行
4目 一切門利行
5目 善士利行
6目 一切種利行
7目 遂求利行
8目 此世他世樂利行
9目 清淨利行
4項 同事
1目 約法辨
2目 約人四句分別
5項 總辨
1目 六度四攝之自利利他作業之差別
2目 三種因緣
3目 六度四攝之後之中得果義別
16供養親近無量品
16節 供養親近無量品
1項 標列三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供養
2目 親近善友(七問)
3目 修四無量
17菩提分品
17節 菩提分品
1項 標列十五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慚愧
2目 堅力持性
3目 心無厭倦
4目 善知諸論
5目 善知世間
6目 修四依
7目 四無礙解
8目 菩提資糧
9目 菩提分法
10目 止觀
11目 方便善巧
12目 四陀羅尼
13目 正願
14目 三三摩地
15目 四種法嗢拕南
18菩薩功德品
18節 菩薩功德品
1項 第一頌
1目 希求法
2目 不希奇法
3目 平等心
4目 饒益
5目 報恩
6目 欣讚
7目 不虛饒益加行
2項 第二頌
1目 無顛倒加行
2目 退墮
3目 勝進
4目 相似功德
5目 實功德
6目 調伏有情
3項 第三頌
1目 授記
2目 墮決定
3目 定作
4目 常所應作
5目 最勝
4項 第四頌第五頌
1目 四種施設建立
2目 四尋思
3目 四如實遍知
4目 五種無量
5目 說法大果勝利
6目 大乘性
7目 攝一切大乘
8目 菩薩十種
9目 諸名號建立
2隨法瑜伽處
3章 第二持義(四品)
1菩薩相品
1節 菩薩相品
1項 標列
2項 標釋
1目 五相五轉
2目 結勸應知
2分品
2節 分品
1項 開列四門
2項 依門隨解
1目 善修事業
2目 方便善巧
3目 饒益於他
4目 無倒迴向
3項 結辨
1目 明攝一切
2目 校量勝劣
3增上意樂品
3節 增上意樂品
1項 開列章門
2項 依章門隨釋
1目 七相憐愍
2目 十五意樂
4住品
4節 住品
1項 標列
2項 問答解釋
1目 略釋十二住
2目 廣明十二住
1
2
3究竟瑜伽處
4章 第三持義(五品)
1生品
1節 生品
1項 標列五種
2項 隨釋
1目 除災生
2目 隨類生
2目 大勢生
3目 增上生
4目 最後生
3項 五生攝盡現生一切
2攝受品
2節 攝受品
1項 開列六門
2項 依門隨釋
1目 頓普攝受
2目 增上攝受
3目 攝取攝受
4目 長時攝受
5目 短時攝受
6目 最後攝受
3項 六攝之義周盡
4項 辨艱難事
1目 遇十二難事
2目 總明善巧
3地品
3節 地品
1項 攝十三住為七地
2項 釋離惡趣因緣
3項 顯淨治法
1目 安立
2目 略義
3目 十法次第
4行品
4節 行品
1項 列舉四行
1目 波羅蜜多行
2目 菩提分法行
3目 神通行
4目 神通行
2項 廣明施等波羅蜜多行
1目 波羅蜜多
2目 由三因緣次第建立
3目 攝六度為三學
3項 重解前四所應作事
5建立品
5節 建立品
1項 標列十一種功德法門
2項 隨別釋
1目 諸相隨好(二門)
2目 四種一切種清淨
3目 十力
1
2
4目 四無所畏
5目 三念住
6目 三不護文
7目 大悲
8目 無忘失法
9目 永害習氣
10目 一切種妙智
3項 總辨
1目 證得
1目 差別
3目 作事
4目 建立與不共
4項 名菩薩地廣讚福聚
4次第瑜伽處
5章 第四持義(一品)
發正等菩提心品
1節 問起
2節 結說菩薩地二十七地品次第
3節 總結
16 有餘依地
1章 結前生後開列三門
2章 隨釋
1節 地施設安立
2節 寂靜施設安立
3節 依施設安立
17 無餘依地
1章 結前生後開列三門
2章 隨釋
1節 地施設安
2節 寂滅施設安立
3節 寂滅異門施設安立
2 攝決擇分
1-2 五識身相應地、意地
1章 結前生後決擇二地
2章 問答正決擇二地
1節 略明六種善巧
1項 決擇心意識門
1目 心意識義問答(三問)
2目 約成就明四句通義
3目 問答辨
2項 決擇識身偏知(三相)
1目 雜染愛樂相
2目 雜染過患相
3目 雜染還方滅方便善巧用
3項 決擇二善巧差別
1目 三種善巧
2目 清濁得失
3目 通難
4目 引經解釋
4項 抉擇證成道理因緣
1目 證成道理立過未之無
2目 決擇因緣
5項 決擇不相應義(十四門)
1目 四相
2目 得獲成就
3目 命根
4目 眾同分
5目 異生性
6目 和合
7目 名句文身
8目 流轉
9目 定異
10目 相應
11目 勢速
12目 次第
13目 時
14目 數
6項 決擇種子義
1目 種子相
2目 種子損伏
3目 種子頭數
4目 種子安立
7項 業決擇
1目 三性三業
2目 不律儀等三業
3目 處中業
4目 問答重辨
8項 決擇二無心定
1目 無想定
2目 滅盡定
9項 決擇虛空非擇滅二無為
1目 虛空無為
2目 非擇滅無為
10項 總決擇不相應名義
2節 廣明六種善巧
1項 蘊善巧
1目 以六門分別
2目 約名色二門名蘊善巧
3目 以諸廣辨五蘊
1
2
2項 界善巧
1目 八門略辨
2目 十四門廣辨
3項 處善巧(六門)
1目 出體性
2目 處與觸處差別
3目 眼與處四句分別
4目 處與觸四句分別
5目 釋處義
6目 明所攝略名異名
4項 緣起善巧
1目 舉緣生相
2目 釋緣生相
3目 辨假有實有
4目 依五相建立緣起差別
5目 就無明支出正義破邪執
6目 行支
7目 緣起支於界地
8目 緣起支於三事
9目 廣明無知生五法成五過患
5項 處非處善巧(四門)
1目 出體性
2目 辨影現
3目 依諸門辨釋
4目 辨差別
6項 根善巧
1目 標列四門
1目 標列四門
2目 依門隨釋
3目 總辨
3章 五識身地意地決擇總辨
3-5 有尋有伺等三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有尋有伺等三地
1節 雜決擇
1項 決擇焰摩名為法王所以
2項 決擇大海水鹹所以
2節 決擇煩惱雜染
1項 五門辨煩惱雜染
1目 自性
2目 自性差別
3目 染淨差別
4目 迷斷差別
5目 對治差別
2項 七門辨煩惱雜染
1目 七門別釋
2目 結頌
3項 九門煩惱雜染
1目 九門別釋
2目 結頌
3節 業雜染決擇
1項 以九門隨義分
1目 自相
2目 廣辨
3目 略辨
4目 方便
5目 輕重
6目 增減
7目 因果相應
8目 引果
9目 決擇
2項 結頌
4節 決擇生雜染
1項 十一種生
2項 引經解釋
1目 攝受苦集
2目 五種非狂似狂
3目 流轉(十二頌)
4目 鬥諍劫
3項 約十二緣起明生雜染
1目 約五相明十二有支
2目 通經異說
3目 緣起次第
4項 重引經解釋
1目 出愛王經
2目 八苦經
3目 出士經(二十四種三士)
4目 十有情等雜經(八復次)
3章 有尋有伺等三地決擇總結
6 三摩呬多地
1章 結前生後決擇三摩呬多地
2章 正抉擇(五節)
1節 十一門雜決擇
1項 三摩呬多地障
1目 標列隨煩惱(十八)
2目 別釋
3目 解所依
2項 三種補特伽羅依三處引諸隨煩惱
1目 第一種依放逸處
2目 第二種依耽欲處
3目 第三種依邪行處
3項 修十遍處能為五事
4項 愛味等至
1目 味定三相
2目 上下地法生起通局
5項 三種斷法
6項 三退
7項 近分定四道
1目 依所緣辨
2目 依作意辨
8項 靜慮境界不可思議
9項 三種修定互相障礙
10項 四種修靜慮者
11項 分別二定
2節 引四經解釋
1項 隨身念經
1目 舉所治煩惱
2目 明能治
2項 摩訶俱瑟祉羅經
1目 標列二種解脫
2目 隨別釋
3項 法因緣經
1目 徵列八相
2目 隨別釋
4項 眠經
3節 六門重決擇三摩呬多地
1項 三因緣遣現行染污尋思
2項 六順出離界
3項 大性及遠離
4項 五種定相違法
5項 三種遠離
6項 定障
1目 五種定障
2目 八種障
4節 九門釋三摩呬多地
1項 舉頌列九門
2項 隨釋
1目 數
2目 所對治
3目 支
4目 廣建立
5目 遠離
6目 苦
7目 散動
8目 上支分
9目 差別
5節 六門雜決擇
1項 四種修定
2項 靜慮離欲
3項 靜慮四種異名
4項 十種退緣
5項 進退速遲
6項 間雜不間雜
3章 餘不復現
7 非三摩呬多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十二種不定地
2節 十二種修
3章 餘決擇文更不復現
8 有心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開列五門
2節 依門隨釋
1項 世俗道理建立
2項 勝義道理建立差別
1目 所依能依差別
2目 諸識俱有差別
3目 染淨差別
3章 餘不復現
9 無心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辨七種心不生因
1項 問答標列
2項 次第決擇
1目 緣闕
2目 作意闕
3目 未得故
4目 相違故
5目 斷故
6目 滅故
7目 已生故
2節 依上翻七因明諸心得生
3章 餘不復現
10 聞所成慧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歸依
1項 五處觀察所歸
2項 問答辨三歸依處
1目 五問
2目 五答
1項 六項辨三寶差別
1目 標列六相
2目 隨釋
2節 五法辨沙門婆羅門勝劣差別
1項 標列五法
2項 隨釋
3節 三求
4節 內明
1項 總標前說略標內明為勝
2項 諸佛聖教若欲略釋由六種理門應隨決了
1目 標列六種理門
2目 隨別釋
3項 前三理門由後三理門應隨決了
1目 真義理門由遠離二邊理門應隨決了
2目 證得教導由後二種應隨決了
4項 問答料簡
1目 問答別義相應意趣義
2目 前三種門由後三門應隨決了
3目 安立非安立三諦建立
5節 雜決擇(十四句)
1項 麤重相
2項 五諸根大種長養
3項 五種行
4項 五諸根大種長養
5項 有色各五種名
6項 煩惱
7項 惡說法者及惡友相
8項 辨止觀
9項 辨三漏
1目 欲漏
2目 有漏
3目 無明漏
10項 諸法差別
11項 三種三論
12項 造論儀式
1目 歸體二所敬師
2目 具六因
3目 以四德先自安處乃造論
4目 莊嚴經
13項 七種通達
14項 由十相故具足多聞
3章 餘不復現
11 思所成慧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五門雜決擇
1項 四種思議
2項 二種思議
3項 有非有
1目 辨有非有相
2目 破計我
3目 結示正義
4項 假立一切有情
5項 色等假實
2節 二十七門決擇諸義
1項 別解
1目 有色無色法
2目 有見無見法與有對無對法
3目 有漏無漏法
4目 有諍無諍法
5目 有染無染法
6目 依止耽嗜與諸法出離
7目 世間出世間
8目 墮非墮法
9目 有為無為法
10目 所緣法
1
2
11目 住持諸法
12目 有異熟法無異熟法
13目 有因果法
14目 緣生法
15目 內法
16目 執色所攝法
17目 執受非執受
18目 大造法
19目 有法
20目 有上無上法
21目 應修法
22目 三世法
23目 三界繫法
24目 三性法
25目 三學法
26目 三斷法
27目 三斷法
2項 總結
3章 餘不復現
12 修所成慧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標列十六種修
2節 標釋
1項 聲聞乘相應作意修
2項 大乘相應作意修
3項 影像修
4項 事邊際
5項 所作成辦修
6項 得修
7項 習修
8項 除去修
9項 對治修
10項 少分修
11項 遍行
12項 動轉修
13項 有伽行修
14項 已成辦修
15項 非修所成法修
16項 修所成法修
3章 餘不復現
13 聲聞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七門分別
1項 無性有情(五難六答)
1目 釋無種性難,教理並違答
2目 釋因無根難,情非有情答
3目 釋同四姓難,喻非理乘答
4目 釋同具界難,違不相違答
5目 釋同金具界難,法背齊答縱轉成答
2項 聲聞
1目 十種聲聞
2目 遲速二類聲聞
3項 釋月喻經
4項 聲聞欲往他家先斷除三隨煩惱
1目 結親友家隨煩惱
2目 家慳隨煩惱
3目 有染心而行法施隨煩惱
5項 釋伐他迦經
1目 三處應遍了知
2目 辨染淨
6項 由三相應遍了知
1目 由自性故
2目 由因緣故
3目 由過患故
7項 四諦
1目 總辨諦相
2目 別辨諦相
3目 諸門料簡(六門)
2節 舉頌標列十三門
1項 攝
2項 制立
3項 尸羅
4項 無放逸
1目 徵列十時不放逸
2目 五種不放
5項 障
6項 學
7項 觀察
8項 依止
9項 攝受
10項 受用事
11項 甚深
1目 辨真制立
2目 辨偽制立
12項 說
13項 喻事
3節 六十四門雜決擇
1項 所知法
1目 由五相建立所知諸法差別
2目 辨知差別
2項 所識法
1目 依緣差別
2目 欣慼差別
3目 勝劣差別
4目 心所差別
5目 障治生差別
13項 智光明勝利
4項 六種三法
5項 尸羅壞
6項 密護根門
7項 於食知量勤修行者斷除八處
8項 覺悟瑜伽
9項 六出離
10項 由四種力生善法欲
11項 出家圓
12項 尸羅圓滿
13項 二力四種根律儀
14項 食知量圓滿
15項 正知而住
16項 四支攝諸斷行
17項 四法於所得定為增上緣
18項 七應正知
19項 正觀念住(九句
20項 建立五種補特伽羅
21項 近事三德
22項 聞法等三法
23項 染淨得捨
24項 依三因緣驅擯犯戒
25項 由四因緣於尸羅深生愛樂
26項 四種觀察尸羅
27項 三心趣
28項 由三過故不能無倒聽聞正法
29項 五相為聞修器
30項 五種師德
31項 無我見能得出離
32項 四喜引四樂
33項 佛法名為善說
34項 四種能障斷法
35項 修法念住應正了知十一種染法
36項 出世間道用世間道以為助伴
37項 如來天眼遍行一切
38項 七漸次
39項 四念住對治九種所治
40項 出家在家各有五過失
41項 愚夫相
42項 五法相似生死大海
43項 法施勝財施因緣
44項 五心隨己自在而轉
45項 煩惱魅勝於鬼魅
46項 建立有我失
47項 三行辨能所治
48項 出家五德
49項 三苦九相
50項 眾生四支
51項 七義及七喜
52項 五種法
53項 善射三德
54項 佛教差別及理趣
55項 涉道五對治及尸羅
56項 受欲及變壞
57項 智二德
58項 四念住對治三顧戀
59項 釋加行等三句
60項 六種現觀(二十三門)
1目 六種觀相
2目 六種觀體
3目 繫不繫
4目 依地
5目 緣諦
6目 有相無相
7目 幾有分別幾無分別
8目 喜樂捨俱行
9目 辨四對治
10目 辨二對治
11目 辨三品惑
12目 辨三品惑
13目 斷惑時分
14目 得果
15目 轉根
16目 引發神通功德
17目 作業
18目 差別
19目 名言安立以辨自性
20目 因果
21目 以七作意相攝
22目 現觀等流
23目 辨諸句
61項 慳垢別
62項 調善別
63項 釋經中七善
1目 知法
2目 知義
3目 知時
4目 知量
5目 知眾及知高卑
6目 自知
64項 六種相
3章 餘不復現
14 (獨覺地缺)
15 菩薩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
1節 次第決擇三持
1項 初決擇持瑜伽
1目 決擇種性品
2目 決擇發心品
3目 決擇自利利他品
4目 決擇真實義品
1
2
3
5目 決擇威力品
6目 決擇成熟品
7目 決擇菩提品
8目 決擇力種性品
9目 決擇施等六品
10目 決擇菩提分品
11目 決擇功德品
1
2
3
4
2項 決擇持隨法瑜伽處
1目 世界差別
2目 菩薩依四住能成四事
3目 菩薩苦樂作意與住
4目 四上品障與除障法
5目 大地菩薩四種微細隨惑斷除
6目 大一地相
7目 諸地修得等流成滿
8目 聲聞菩薩所證法界差別
9目 三世三輪清淨
3項 持究竟瑜伽處決擇
2節 釋寶積經
1項 十六法門
2項 依門解釋
1目 邪行
2目 正行
3目 正行勝利
4目 正行行相
5目 生信譬喻(十九喻)
6目 安立所學
6目 安立所學
7目 聲聞菩薩所聞差別
8目 世出世間智作利他事
9目 於菩薩教授中聲聞所學
10目 不善學沙門
11目 善學沙門
12目 住世俗律儀
13目 住勝義律儀
14目 如來調伏方便
15目 密意語言
16目 於教授中勝解勝利
3章 餘不復現
16-17 有餘依及無餘依二地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決擇有餘及無餘依二地
1節 立章門
2節 依門解釋(十四門)
1項 離繫門
2項 壽行門
3項 轉依門
4項 住門
5項 差別門
6項 有門
7項 常門
8項 樂門
9項 殊勝門
10項 異性門
11項 自在門
12項 發趣門
13項 種性門
14項 秘密門
3章 總義決擇結顯餘類
3 攝釋分
1章 結前生後
2章 正解
1節 廣開七門
1項 釋四義門
1目 體
2目 釋
3目 文
4目 義
2項 釋五義門
1目 結前生後
2目 次第別解
3項 釋師門
4項 釋說眾門
5項 釋聽門
1目 一因
2目 二因
3目 三因
4目 四因
5目 五因
6目 六因
7目 七因
8目 八因
9目 九因
10目 十因
6項 釋讚佛略廣門
1目 略讚佛
2目 廣讚佛(十四段)
7項 釋學勝利門
1目 安立釋經法相
2目 舉學勝經文次第解釋
2節 略明六相
3章 總結
4 攝異門分
1章 結前生後
2章 釋攝異門分
1節 舉頌總開二門
2節 依二門解釋
1項 釋白品異門
1目 師等八門
2目 智等十五門
3目 如來等十門
4目 欲等九門
2項 釋黑品異門
1目 生(十句)
2目 老(十四句)
3目 死(八句)
4目 藏等(十五句)
5目 可喜等
6目 煩惱(三十八門)
7目 廣貪瞋癡
8目 少等(三句)
9目 異等(三句)
3章 攝異門分總結
5 攝事分
1 契經事
1章 總開列三攝事
2章 標釋契經事
1行擇攝
1節 契經事中行擇攝
1項 舉所釋經列釋二十四處
1目 別釋初之四經
2目 廣指所餘
2項 能釋摩呾理迦中初總嗢拕南標列十一門
3項 別嗢拕南第一釋界等十一門
1目 界
2目 說
3目 前行
4目 觀察
5目 果
6目 愚相
7目 無常等四決定
8目 界
9目 二種漸次
10目 非斷非常
11目 染淨
4項 別嗢拕南第二釋略教授等十一門
1目 略教
2目 教果
3目 終
4目 墮落
5目 三遍智斷
6目 縛
7目 解脫
8目 見慢雜染
9目 清淨說句
10目 遠離四具
11目 三圓滿
5項 別嗢拕南第三釋想行等十門
1目 想行
2目 愚相
3目 眼
4目 勝利
5目 九智
6目 智癡住
7目 勝進
8目 我見差別
9目 三相行
10目 法嗢拕南
6項 嗢拕南第四速通等十門
1目 速通
2目 自體
3目 智境界
4目 流轉
5目 喜足行
6目 順流
7目 智斷相
8目 想
9目 立違糧
10目 師所作事
7項 別嗢拕南第五釋因六門
1目 因
2目 勝利
3目 二智
4目 愚位分位有五
5目 二種見差別
6目 於斯聖教等
8項 別嗢拕南第六釋斷支等七門
1目 斷支
2目 實顯了
3目 行緣
4目 無等教
5目 四種有情眾
6目 道四
7目 究竟五
9項 別嗢拕南第七釋二品等十一門
1目 三品總略
2目 三異中辨第一--內外荷擔
3目 三異中辨第二--內外縛
4目 三異中辨第三--如來與阿羅漢
5目 勝解
6目 斷
7目 流轉
8目 有性
9目 不善清淨與善清淨
10目 善說惡說師等別
11目 苦樂不定等
10項 別嗢拕南第八釋智事等四門
1目 二智並其事
2目 樂等行轉變
3目 請無請說經
4目 涅槃有二種
11項 別嗢拕南第九釋諍等七門
1目 諍
2目 芽
3目 見大染
4目 一趣
5目 學
6目 四怖
7目 善說惡說中宿住念差別
12項 別嗢拕南第十釋無厭等八門
1目 無厭患與無欲
2目 無亂間記
3目 相
4目 障
5目 希奇
6目 無因
7目 毀
8目 純染
13項 別嗢拕南第十一釋欲住等十八門
1目 少欲住
2目 自性
3目 於四處所生 敬住速證無上
4目 三種無上
5目 二時
6目 記三中第一--五相問記
7目 記三中第二--三處實記
8目 記三中第三--二種慰問
9目 似正法
10目 愚癡處所
11目 不記
12目 變壞
13目 大師記
14目 三見滿
15目 外愚相
16目 成就六分
17目 二種論
18目 有學無學二種差別
2處擇攝
2節 契經事中處擇攝
1項 第一總嗢拕南半頌標列四門
2項 別嗢拕南第一釋安立等八門
1目 安立
2目 差別
3目 愚
4目 不愚
5目 教授
6目 解脫
7目 煩惱
8目 業
3項 別嗢拕南第二列釋智等十門
1目 無智
2目 智
3目 定
4目 殊勝
5目 障
6目 學等
7目 著
8目 無我
9目 聖道
10目 三海不同分
4項 別嗢拕南第三列釋同等十門
1目 道不同分
2目 師不同分
3目 王國
4目 二世間
5目 有為
6目 遮身行
7目 堅執
8目 三空性中第一--二種空住
9目 三空性中第二--邪正二空
10目 三空性中第一--修證二空
5項 別嗢拕南第四列釋離欲等七門
1目 離欲未離欲
2目 間
3目 因緣
4目 染路
5目 保命
6目 著處
7目 等
6項 第二總嗢拕南一頌標列四門
7項 別嗢拕南第一舉一頌別釋因因同等九門
1目 因同分識
2目 思
3目 縛解脫
4目 相
5目 勝觸遍
6目 勝解
7目 護根門
8目 教
9目 愛相
8項 別嗢拕南第二舉二頌別釋唯緣等十二門
1目 唯緣
2目 尋思
3目 願
4目 一切種律儀
5目 入聖教不護諸根
6目 勝資糧善備
7目 捨所學
8目 著處
9目 不善義
10目 隨流
11目 菩薩勝餘乘(八相)
12目 論施設
9項 別嗢拕南第三舉一頌標釋十二門
1目 上貪
2目 教授
3目 苦住
4目 觀察
5目 引發
6目 不應供
7目 明解脫
8目 修
9目 無我論
10目 定
11目 法見
12目 苦
10項 別嗢拕南第四舉一頌半標釋十四門
1目 一住
2目 遠涅槃
3目 略說
4目 內所說
5目 辨一切
6目 智相
7目 捨所學
8目 業
9目 等
10目 空
11目 隨行
12目 恒住
13目 師弟圓滿
14目 重釋師弟圓滿
3緣起食諦界擇攝
3節 契經事中緣起食諦界擇攝
1項 第一總嗢拕南一頌標列六門
2項 別嗢拕南第一標釋立等十門
1目 苦聚
2目 諦觀
3目 重釋諦觀
4目 攝聖教
5目 微智
6目 思量際
7目 觀察
8目 上慢
9目 甚深
3項 別嗢拕南第二標釋異等七門
1目 異
2目 世俗勝義
3目 法爾
4目 此作等
5目 大空
6目 分別
7目 自作
4項 別嗢拕南第三標釋觸緣等十門
1目 觸緣
2目 見圓滿
3目 實
4目 解
5目 不受樂
6目 法住智涅槃
7目 精進
8目 生處
9目 猶豫
10目 苦惱
5項 別嗢拕南第四標釋有滅等六門
1目 有滅
2目 沙門婆羅門
3目 受智
4目 流轉
5目 來往
6目 佛順逆
6項 別嗢拕南第五標釋安立等六門
1目 安立
2目 因緣
3目 觀察於食義
4目 極多諸過患
5目 雜染
6目 等
7項 別嗢拕南第六標釋如理等十二門
1目 如理等
2目 攝
3目 集諦
4目 得
5目 相
6目 處
7目 業
8目 障
9目 過
10目 黑異熟等
11目 大義
12目 難得
8項 第二總嗢拕南半頌列三門明界釋
9項 別嗢拕南第一標釋總義等四門
1目 總義
2目 自類別
3目 似轉
4目 三求
10項 別嗢拕南第二標釋三七界相攝等七門
1目 三七界相攝
2目 見想
3目 希奇
4目 差別性
5目 安立
6目 寂靜
7目 愚夫
11項 別嗢拕南第三標釋自性等四門
1目 受自性
2目 受因緣
3目 受見
4目 受染
5目 數取趣
6目 轉差別
7目 受道理
8目 受寂靜
9目 觀察
12項 別嗢拕南第四釋受生起等七門
1目 受生起
2目 劣等
2目 諸受相差別
4目 見等為最勝
5目 知差別
6目 請問
7目 記別
4菩提分法擇攝
4節 契經事中菩提分法擇攝
1項 總嗢拕南一頌標列十門
2項 別嗢拕南第一標釋四念住中沙門等八門
1目 沙門
2目 沙門義
3目 喜樂
4目 一切法
5目 梵行
6目 數取趣
7目 超
8目 二染
3項 別嗢拕南第一標釋四念住中安立、邊際、純等八門
1目 安立邊際純
2目 如理緣起
3目 修時障之自性
4目 斷
5目 起修
4項 別嗢拕南第三標釋四念住中諸根等六門
1目 諸根
2目 受味
3目 前後有差別
4目 取相
5目 諸纏
6目 大果利
5項 別嗢拕南第四半頌標釋四念住中邪師等八門
1目 邪師
2目 住雪山
3目 勸勉
4目 繫屬淨
5目 漸次
6目 戒圓滿
7目 穗
8目 成就
6項 別嗢拕南第五標釋四正斷四神足、勇等八門
1目 勇
2目 力
3目 修等持
4目 異門
5目 神足
7項 別嗢拕南第六標釋五根、安立等四門
1目 安立
2目 所行境
3目 慧根乃至安住
4目 外異生品等
8項 別嗢拕南第七五力、思擇等八門
1目 思擇
2目 覺慧等
3目 國等及諸王
4目 阿羅漢
5目 有學
6目 質直
9項 別嗢拕南第八標釋七覺分、立等八門
1目 立
2目 差別
3目 食
4目 漸次
5目 安樂
6目 住
7目 修
10項 別嗢拕南第九標釋八正道支、內外力等四門
1目 內外力
2目 清淨差別
3目 異門
4目 沙門婆羅門
11項 別嗢拕南第十標釋息念、障隨惑尋等八門
1目 障隨惑尋等
2目 果
3目 欲
4目 細
5目 身勞
6目 學住
7目 作意
8目 智無執
12項 別嗢拕南第十一標釋學、尊重尸羅等五門
1目 尊重尸羅
2目 清淨戒圓滿
3目 現行
4目 學勝利
5目 學差別
13項 別嗢拕南第十二標釋證、證淨初安立五門
1目 證淨初安立
2目 變異
3目 天路
4目 喻明鏡
5目 記別
3章 契經事總結
2 調伏事
4章 調伏事
1總擇攝
1節 結前生後
2節 釋調伏事
1項 釋其得名
2項 嗢拕南標釋利等十一門
1目 利
2目 聚
3目 攝
4目 隨行
5目 逆順
5目 逆順
6目 能寂靜
7目 遍知
8目 信不信
9目 力
10目 五人品類差別
11目 三種邪行
3節 結勸覺了
3 本母事
5章 分別法相摩怛理迦
1序辯攝
1節 結前生後
2節 總標綱要舉嗢拕南
1項 前半頌明釋義方軌
2項 後半頌明序辯前後
1目 廣辯染淨事
2目 廣辯五事
3項 舉頌列釋六門
1目 聚
2目 相攝等
3目 成就等
4目 自性等
5目 因等
6目 廣地等(二頌十八門)
3節 總結本母事序辯攝
4節 總結攝事分全部
後序
返回藏经
Toggle Sidebar
瑜伽師地論
第一
1 本地分
1 五識身相應地
繁
瑜伽師地論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