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語錄
No. 1315-A重刻古尊宿語錄序
過去如是如是。見在如是如是。未來如是如是。幸自可憐生。無端黃面老漢拈花瞬目。金色頭陀忍俊脫。不覺漏泄。一人傳虗。萬人傳實。何時而已哉。人根有利鈍。故機語有開斂。鍼砭藥餌。膏肓頓起。縱橫展拓。太虗不痕。雖古人用過。時無古今。死路活行。死棊活著。觀照激發。如龍得水。故曰言語載道之器。雖佛祖。不得而廢也。七佛偈及西天此土三十三傳。枝出派列。莫知其幾授受證據。洎夫抑揚示誨見於傳燈。而多有載不盡者。往往散落。
过去是这样这样,现在是这样这样,未来也是这样这样。众生本自可怜,无缘无故被黄面老汉拈花眨眼所惑,金色头陀忍俊不禁,不觉间泄露天机。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何时才能停止?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机锋言语有开有合。针灸药饵,能让膏肓之疾顿然痊愈;纵横开拓,太虚不留痕迹。虽然古人用过这些方法,但时间不分古今,死路可以活走,死棋可以活下。观照激发,如龙得水。所以说言语是载道的工具,即使是佛祖也不能废弃。七佛偈及西天与此土三十三传,分支流派众多,不知有多少授受证据。至于那些抑扬教诲见于传灯录的,还有许多未能记载的,往往散落各处。
異時有藏主者。旁蒐廣採。僅得南泉而下二十二家示眾機語。厥後又得雲門.真淨.佛眼.佛照等數家。總曰古尊宿語。非止乎此也。據其所搜採而言耳。
那时有位藏主,四处搜集,只找到从南泉禅师往下的二十二家开示众人的机锋语录。后来又得到云门、真净、佛眼、佛照等数家语录。总称为古尊宿语。并非只有这些,只是根据他所搜集到的来说罢了。
夫古人得親故用親。行到
古人因为亲近所以任用亲近之人。行动才能达成。
古尊宿語錄卷第一
大鑑下二世
馬祖大寂禪師。師諱道一。漢州什邡人也。俗姓馬氏。江西法嗣布於天下。時號馬祖焉。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云。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云。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捨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踈轉遠。但盡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諂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故經云。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前念.後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滅。喚作海印三昧。攝一切法。如百千異流同歸大海。都名海水。住於一味。即攝眾味。住於大海。即混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 所以聲聞悟迷。凡夫迷悟。聲聞不知聖心本無地位.因果.階級。心量妄想修因證果。住其空定八萬劫.二萬劫。雖即已悟。却迷。諸菩薩觀如地獄苦。沉空滯寂。不見佛性。若是上根眾生。忽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會。更不歷於階級.
马祖大寂禅师,法名道一,汉州什邡人,俗家姓马。他在江西的弟子遍布天下,因此被尊称为马祖。有人问:怎样才是修道?马祖回答:道不属于修。如果说通过修习得到,修成的还会败坏,这就和声闻乘一样;如果说不修,又等同于凡夫。对方又问:应当如何理解才能通达大道?马祖说:自性原本具足一切,只要在善恶之事上不执著,就是修道之人。刻意求善舍恶、观空入定,反而落入造作。若再向外寻求,只会越来越远。只要断尽三界的分别心,那一念妄想就是三界生死的根源。只要没有这一念,就能断除生死根本,获得法王无上的珍宝。无量劫来,凡夫的妄想、谄曲、邪伪、我慢、贡高,这些合成了一体。所以佛经说:此身只是众多因缘和合而成,生起时只是因缘生起,灭去时只是因缘灭去。因缘生灭时不说"我"生"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依待,念念寂灭,这叫海印三昧,能含摄一切法。就像千百条不同的河流同归大海,都称为海水,安住于一味之中,就能含摄众味;安住于大海,就能混融诸流。如同人在大海中沐浴,就是用了一切水。所以声闻乘悟后仍迷,凡夫迷中可悟。声闻不知圣心本无地位、因果、阶次之分,以妄想心修因证果,沉溺于空定八万劫、二万劫,虽有所悟,实则仍在迷中。诸菩萨视这种境界如同地狱之苦,滞于空寂,不见佛性。若是上根众生,忽然遇到善知识指点,当下就能领会,不必经历阶次地位,自然具足一切神通妙用,这就是解脱人。对一切善恶境界心不执著,称为不动人。不见一切善恶境界,称为见性人。
大鑑下三世
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也。師參馬大師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師纔揭開盤蓋。馬大師拈起一片胡餅示眾云。是甚麼。每日如此。師經三年。 一日。隨侍馬祖路行次。聞野鴨聲。馬祖云。什麼聲。 師云。野鴨聲。良久。馬祖云。適來聲向什麼處去。 師云。飛過去。馬祖迴頭。將師鼻便搊。師作痛聲。 馬祖云。又道飛過去。師於言下有省。 却歸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問曰。汝憶父母耶。 師曰。無。 曰。被人罵耶。 師曰。無。 曰。哭作甚麼。 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搊得痛不徹。 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 師曰。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 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 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師乃呵呵大笑。 同事曰。適來哭。如今為甚却笑。 師曰。適來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明日。馬祖昇堂纔坐。師出來卷却簟。馬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馬祖云。適來要舉轉因緣。你為什麼卷却簟。 師曰。為某甲鼻頭痛。 馬祖云。你什麼處去來。 師云。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參隨。馬祖喝一喝。師便出去。 馬祖一日問師。什麼處來。 師云。山後來。 祖云。還逢著一人麼。 師云。不逢著。祖云。為什麼不逢著。 師云。若逢著。即舉似和尚。 祖云。什麼處得者箇消息來。 師云。某甲罪過。 祖云。却是老僧罪過。 師再參馬祖。祖豎起拂子。師云。即此用。離此用。祖挂拂子於舊處。 良久。祖云。你已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遂取拂子豎起。 祖云。即此用。離此用。師亦挂拂子於舊處。祖便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後住洪州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
百丈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他参拜马祖道一大师,做了侍者。施主每次送来斋饭,他才揭开盘盖,马祖就拿起一片饼问众人:这是什么?天天如此。怀海这样过了三年。
一天,他随马祖在路上走,听见野鸭叫声。马祖问:什么声音?怀海答:野鸭声。过了一会儿,马祖问:刚才的声音去哪儿了?怀海答:飞过去了。马祖回头一把捏住他的鼻子,怀海痛得叫出声。马祖说:还说飞过去了!怀海当下醒悟。
回到侍者房,他放声大哭。同修问:你想父母了?他说:不是。问:有人骂你?他说:不是。问:那为什么哭?他说:我鼻子被大师捏得痛极了。同修问:是不是哪里不相应?他说:你去问和尚吧。
同修问马祖:怀海侍者为什么在房里哭?请和尚开示。马祖说:他懂了,你自己问他。同修回房说:和尚说你懂了,让我来问你。怀海听了哈哈大笑。同修问:刚才哭,现在为什么笑?怀海说:刚才哭,现在笑。同修一脸茫然。
第二天,马祖上堂刚坐下,怀海走出来卷起坐垫。马祖便下座,怀海跟到方丈室。马祖问:我刚要说法,你为什么卷垫子?怀海答:因为我鼻子疼。马祖问:你去哪儿了?怀海答:昨天偶然外出,没来得及随侍。马祖大喝一声,怀海就出去了。
一天马祖问怀海:从哪儿来?怀海答:从后山来。马祖问:遇到人了吗?怀海答:没遇到。马祖问:为什么没遇到?怀海答:要是遇到,就告诉和尚了。马祖问:哪来的这消息?怀海答:是我的错。马祖说:是我的错。
怀海再次参拜马祖,马祖竖起拂子。怀海问:即此用,离此用?马祖把拂子挂回原处。过了一会儿,马祖问:你以后开口说法,拿什么教人?怀海便拿起拂子竖起。马祖问:即此用,离此用?怀海也挂回拂子。马祖大喝,震得怀海三天耳聋。
后来他住持洪州大雄山,因山势高峻,人称百丈。刚到任不满一个月……
CBETA 编码:X131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