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集註
No. 268-D楞嚴集註序
真玉無瑕,非假礱礪之勤不能顯其美;良金無鑛,非假爐錘之勞不能彰其精;至教無文,非假註釋之廣不能臻其奧;一心無相,非假研究之深不能極其妙。既得寶玉兼金之精美,必遂致貴,然後濟貧乏而無竭,乃為全德也。既得教旨契心之奧妙,必即致聖,然後開利凡蒙而無餘,乃為全道也。今焉四明王公元明居士,內明一心,外嚴眾行,樂得楞嚴真教之集傳,遂捐己資鏤梓,以壽後世,務俾攬者惑易辯而求易獲,庶幾同圓種智,其願乃已。嗚呼!釋尊與阿難徵辯,開士二十五之述圓通,勝會儼然,曾何有今昔之少間耶?宜加信無怠焉。
真正的美玉没有瑕疵,但若不经过精心打磨,就无法展现它的美丽;上好的金子不含杂质,但若不经过炉火锤炼,就不能彰显它的精纯;至高的教法没有文字修饰,但若不借助详尽的注解,就无法深入它的奥义;本心无形无相,但若不经过深入研究,就不能穷尽它的玄妙。
既然获得了宝玉和纯金的精美,必定会实现其珍贵价值,然后用来救济贫困而永不枯竭,这才是圆满的功德。既然领悟了教法契合本心的奥妙,必定能成就圣果,然后普度众生毫无保留,这才是究竟的大道。
如今四明王公元明居士,对内明悟本心,对外严谨持戒,欣闻《楞严经》真教的集注流传,于是捐资刻版印刷,以期利益后世,务使阅读者疑惑容易分辨、求道容易获得,愿与众生同圆种智,这个誓愿才算完成。啊!释尊与阿难的问答辨明,二十五位菩萨各自阐述圆通法门,那殊胜的法会景象宛在眼前,古今何曾有片刻间隔?应当更加深信不疑精进不懈。
至元三年歲次丁丑九月九日,鎮江路金山禪寺住持沙門釋契了拜首書
至元三年丁丑年九月初九日,镇江路金山禅寺住持僧人契了恭敬书写。
CBETA 编码:X026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