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解義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須菩提問佛: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言:當發度脫一切眾生心,度脫一切眾生盡。得成佛已,不得見有一眾生是我滅度者。何以故?為除能所心也,除有眾生心也,亦除我見心也。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菩薩若見有眾生可度者,即是我相;有能度眾生心,即是人相;謂涅槃可求,即是眾生相;見有涅槃可證,即是壽者相。有此四相,即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終不得菩提。若言我發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煩惱根本。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佛告須菩提:我於師處不除四相,得受記不?須菩提深解無相之理,故言不也。善契佛意,故佛言:如是!如是!言是印可之辭。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佛言:實無我、人、眾生、壽者,始得受菩提記。我若有發菩提心,然燈佛即不與我受記,以實無所得。然燈佛始與我受記,此一段乃總成須菩提無我義。佛言諸法如義者,諸法即是色、聲、香、味、觸、法,於此六塵中善能分別,而本體湛然,不染不著,曾無變異,如空不動,圓通瑩徹,歷劫常存,是名諸法如義。菩薩瓔珞經云:毀譽不動,是如來行,入佛境界。經云:諸欲不染故,敬禮無所觀。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虗。
佛言:實無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離此心外,更無菩提可得,故言無實也。所得心寂滅,一切智本有,萬行悉圓備,恒沙德性,用無乏少,故言無虗也。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能於諸法心無取舍亦無能所,熾然建立一切法,而心常空寂,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恐迷者貪著一切法以為佛法,為遣此病,故言即非一切法。心無能所,寂而常照,定慧齊行,體用一致,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者,以顯一切眾生法身不二,無有限量,是名大身。法身本無處所,故言則非大身。又以色身雖大,內無智慧,即非大身。色身雖小,內有智慧,得名大身。雖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諸佛無上智見,心無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菩薩若言因我說法,除得彼人煩惱,即是法我。若言我度得眾生,即有我所。雖度脫眾生,心有能所,我人不除,不得名為菩薩。熾然說種種方便,化度眾生,心無能所,即是菩薩也。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菩薩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即非菩薩。雖然建立世界,心有能所,即非菩薩熾然建立世界,能所心不生,是名菩薩。最勝妙定經云:假使有人造得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念禪定心。心有能所,即非禪定;能所不生,是名禪定。禪定即是清淨心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於諸法相無所滯礙,是名通達,不作解法心,是名無我法。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隨分行持,亦得名為菩薩,然未為真菩薩,解行圓滿,一切能所心盡,方得名真是菩薩。
CBETA 编码:X04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