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

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

證成妙法自蓮華經王八葉蓮華上湧出寶塔中兩足婆誐鑁八大菩薩等及三重方壇三摩耶眷屬妙威儀形色滿願會方位幖幟曼荼羅八平等大會成就法花三昧現世入初地決定證菩提法經(從青流自)
在《妙法莲华经》中证得真理,从八瓣莲花上涌出的宝塔里,出现两足尊佛陀与八大菩萨等圣众,以及三重方形坛城中的三昧耶眷属。他们具足庄严威仪与圆满愿力,依方位安住于曼荼罗中,象征八种平等境界的大法会。修持此法华三昧,现世即能登入菩萨初地,必定证得无上菩提。此经法义如清澈溪流自然显现。
中京大興善寺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爾時毘盧遮那婆誐鑁告持金剛祕密手菩薩言:「佛子!志心聽說證成妙法大曼荼羅相及諸尊等滿願會方位乃至威儀形色法。所謂內心曼荼羅,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真言密印加持而加持之。本性清淨,四大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塵垢,我、人、眾生、壽者、意生、儒童、株杌過患。紺瑠璃地黃金界場,微妙蓮華普散其上,方壇面門西向通達周旋界道,內現意生八葉花王,柚莖敷󰺍,綜絢端妙,鮮白如雪,放素皓光色超世間,葩間三鍸。其花胎上湧出七寶大率都婆寶塔,高妙五百由旬,維廣正等各三百五十由旬。其樓閣上住如意珠,焰鬘圍繞。張金剛鎖、普懸寶鐸,種種雜珍嚴飾之。五千欄楯,千萬龕室,懸無數幡。七寶瓔珞、五寶鐸鈴處垂烈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旃檀之香。遍大千界,天雨寶花,繽紛供養。爾時塔中師子座上,釋迦、多寶兩足聖尊半跏半座,而各同坐八葉花上。八大菩薩,一切世間最尊特身,超身語意,至於心地違得殊勝□逮意之里。於八葉,從東北隅為首,右旋布列安置八大菩薩,初彌勒菩薩,次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妙音菩薩、常精進菩薩、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於此內院四隅角內,初東北隅摩訶迦葉,東南須菩提,西南舍利弗,西北大目犍連。次於第二院,於其東門置金剛鎖菩薩,南門置金剛鈴菩薩,當塔前金剛鉤菩薩,北門金剛索菩薩。東門北置得大勢菩薩,門南置寶手菩薩。次於南門東置寶幢菩薩,門西置星宿王菩薩。次於西門南置寶月菩薩,北置滿月菩薩。次於北門西置勇施菩薩,東置一切儀成就菩薩。又於東北隅角內置供養花菩薩,東南隅供養燈菩薩,西南隅置塗香菩薩,西北隅供養燒香菩薩。次於第三重院,東門置持國天王,南門置毘樓勒叉天王,西門置毘樓博叉天王,北門置大梵天王。門南置天帝釋。於南門東置大自在天,門西置難陀龍王。於西門南置妙法竪那羅王,門北置樂音乾闥婆王。於北門西置羅喉阿修羅王,門東置如意伽樓羅王。於東北隅聖烏芻沙摩金剛,東南方隅置聖軍吒利金剛,西南方隅置聖不動尊金剛,西北隅置聖除三世金剛。於壇四面畫飲食界道,又畫四門。於其壇上張設天蓋,四面懸幡二十四口。又於四角各竪幢幡、四智賢瓶底黑者盛滿香水,於瓶口內插鮮妙花。其壇四門兩邊各置二閼伽器,盛滿香水,中著欝金、泛諸時花,極香潔之。又於四門置四香爐,燒五味香以用供養。又其四隅各置銅燈臺,蘇油為明。於四角外釘佉陀木橛,如無此木,鑄銅作橛代之亦得。具現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是一法說威儀形色及一印方位。
那时,毗卢遮那佛告诉持金刚秘密手菩萨说:佛子!专心听我说成就妙法的大曼荼罗形相,以及诸尊圆满愿力的方位与威仪形态。这内心曼荼罗,其本质就是法界自性,通过真言密印加持而显现。本性清净,由四大金刚守护,清除一切尘垢,包括我执、人执、众生执、寿者执、意生执、儒童执、株杌等过失。地面如深蓝琉璃,以黄金为界,上面遍布微妙莲花。方形坛城,面朝西方,四周有通道,内部显现八瓣莲花,花茎挺拔,色彩绚丽,洁白如雪,放出纯净光芒,超越世间,花瓣间有三道纹饰。花心涌出七宝大塔,高五百由旬,长宽各三百五十由旬。塔顶有如意宝珠,周围环绕火焰,悬挂金刚锁与宝铃,以种种珍宝庄严。有五千栏杆、千万佛龛,悬挂无数幡旗。七宝璎珞、五宝铃铛垂落四方,散发出多摩罗跋檀香,遍满大千世界,天上降下宝花,缤纷供养。塔中狮子座上,释迦牟尼佛与多宝佛半跏趺坐,同坐于八瓣莲花上。八大菩萨,超越身语意,达到殊胜境界,依次排列于八瓣莲花上:东北方起,顺时针依次为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药王菩萨、妙音菩萨、常精进菩萨、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内院四角分别安置摩诃迦叶(东北)、须菩提(东南)、舍利弗(西南)、大目犍连(西北)。第二重院:东门设金刚锁菩萨,南门设金刚铃菩萨,塔前设金刚钩菩萨,北门设金刚索菩萨。东门北侧设大势至菩萨,南侧设宝手菩萨;南门东侧设宝幢菩萨,西侧设星宿王菩萨;西门南侧设宝月菩萨,北侧设满月菩萨;北门西侧设勇施菩萨,东侧设一切仪成就菩萨。四角分别设供养花菩萨(东北)、供养灯菩萨(东南)、涂香菩萨(西南)、烧香菩萨(西北)。第三重院:东门设持国天王,南门设毗楼勒叉天王,西门设毗楼博叉天王,北门设大梵天王;南门东设大自在天,西设难陀龙王;西门南设妙法竖那罗王,北设乐音乾闥婆王;北门西设罗喉阿修罗王,东设如意迦楼罗王;四角设乌刍沙摩金刚(东北)、军吒利金刚(东南)、不动尊金刚(西南)、除三世金刚(西北)。坛城四面画饮食界道与四门,坛上张设天盖,悬挂二十四幡。四角竖幢幡,安置四智贤瓶,盛满香水,插鲜花。四门两侧各置两閼伽器,盛满香水,放入郁金花与鲜花。四门设香炉,焚烧五味香供养。四角设铜灯台,以酥油为灯。四角外钉佉陀木橛,若无此木,可用铜橛代替。此乃成就《妙法莲华经》瑜伽观智仪轨,包括威仪形态与方位印契。
「既說曼荼羅中儀式及一層寶塔莊嚴相已,今說塔中二體聖尊威儀形色。
已经讲述了曼荼罗中的仪式以及一层宝塔的庄严景象,现在说明宝塔内两位圣尊的威仪和形象。
「多寶如來:
多宝如来
「烏瑟紺髮冠, 眉間索毫光,
普照於一切, 身相黃金色。
定惠智拳印, 跏趺右押左,
垂下左輻輪, 身被袈裟衣。
安住大蓮花, 常遊滿月輪,
光明靡不遍。 湧現寶塔中,
證成妙法輪, 常令不斷絕,
廣度眾生類。」
头戴乌瑟绀发冠,眉间白毫放光芒, 普照一切无遗漏,身现金色正端庄。 双手结定慧智拳印,盘腿右压左安详, 垂下左手转法轮,身披袈裟显威光。 安坐大莲花台上,常游清净满月轮, 光明遍照十方界。宝塔涌现耀穹苍, 成就无上妙法轮,恒常转动永无疆, 普度众生出苦海。
「釋迦如來:
释迦牟尼佛
「膩沙紺青髺, 眉間白毫光,
照東方八萬, 身相黃金色。
左定結拳印, 右惠開外方,
屈無明小指, 敘中頭大指。
跏趺左押右, 垂下右輻輪,
被服袈裟衣。 安住白蓮華,
恒遊月輪中, 光明赫赫輝。
為令教流布, 住彼而說法,
三昧眾圍繞, 各□經持者。」
头发深青挽成髻,眉间白毫放光芒, 照亮东方八万里,身相闪耀如黄金。 左手结定拳手印,右手向外展智慧, 无名小指自然屈,中指大指轻相触。 双足盘坐左压右,右足垂下现轮相, 身披清净袈裟衣。端坐洁白莲台上, 常游清净月轮中,赫赫光明照十方。 为使正法广流传,安住彼处演妙法, 三昧圣众共围绕,各持经卷勤修习。
「既說二體如來色相,今說八大菩薩相好。其八葉花王從東北隅葩右旋,以彌勒為首。
既已说明了如来色相的二种体性,现在讲述八大菩萨的相好庄严。八瓣莲花从东北角开始向右旋转排列,以弥勒菩萨为首。
「第一彌勒菩薩:
第一大慈菩萨弥勒:
「頂上妙寶冠, 紺髺垂兩肩,
身相亦肉色。 左定紫蓮華,
其上有鐸持, 右惠按摩膝,
跏趺右押左, 大慈大悲相。
身被袈裟衣, 珠鬘寶瓔珞,
鐶釧為臂玉。 千色妙天衣,
細軟以要中, 妙裳赤朱色。
莊嚴相好身, 具相三十二,
月光商佉色。 其光無不遍,
最花以為座, 住大月輪中。」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青黑色发髻垂落双肩, 身相呈现肉色。左手结定印持紫色莲花, 花上托着金铃,右手结施愿印安放膝前, 双足结跏趺坐右压左,显现大慈大悲之相。 身披袈裟法衣,佩戴珍珠璎珞宝串, 臂钏手镯如美玉生辉。千种妙色织就天衣, 轻柔丝带束于腰间,朱红妙裳明艳庄严。 三十二种殊妙相好庄严其身, 肤色如月光皎洁似白螺辉映。 智慧光明遍照十方无有障碍, 安住于大圆满月轮中央,以殊胜莲花为座。
「第二文殊師利菩薩:
第二位是文殊师利菩萨。
「頂上五髮冠, 紺髮以垂眉,
身相黃金色。 左定青蓮華,
其上有三釰, 跏趺右押左,
慈悲引接相。 身被袈裟衣,
花鬘妙瓔珞, 鐶釧為臂玉。
微妙寶天衣, 綵綾以腰中,
著裳赤光色, 嚴飾上妙身。
身光如秋虹, 寶花以為座,
安住月輪中。」
头顶五髻宝冠,深青色发丝垂至眉间, 身现金黄光泽。左手持青色莲花, 花上立有三剑,结跏趺坐右足压左足, 现慈悲接引之相。身披袈裟法衣, 佩戴花鬘璎珞,臂钏如美玉闪耀。 轻柔宝天衣覆体,彩绫束于腰间, 下裳赤光流溢,庄严最胜法身。 身放秋虹般光明,安坐宝莲华座, 皎洁月轮中央巍然不动。
「第三藥王菩薩:
第三位是药王菩萨:
「頂上妙寶冠, 紺髮垂耳側,
身相朝日色。 左定拳著膝,
右惠雲上日, 跏趺右押左,
大悲救世相。 身被妙花鬘,
天衣及瓔珞, 鐶釧為臂玉。
細錦以腰中, 赤綾為妙裳,
莊嚴相妙身。 身光遍暉曜,
寶蓮以為座, 安住月輪海。」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深青发丝垂落耳旁, 身相如朝阳般光辉。左手结定印放膝上, 右手施无畏印如云托日,双足结跏趺坐右压左, 显现大悲救世之相。身饰精美花鬘, 披挂天衣璎珞,臂钏手镯如美玉。 细软锦缎束腰间,赤红绫罗为下裳, 庄严殊妙之身相。周身光明普照, 以珍宝莲花为座,安住月轮海中央。
「第四妙音菩薩:
第四位是妙音菩萨。
「頂上大寶冠, 紺髮垂耳下,
身相赤黃色。 左定未開蓮,
右惠拳押膝, 跏趺右押左,
哀愍救世相。 花髮及瓔珞,
袈裟妙天衣, 玉環為臂飾。
萬色為腰布, 著裳頻婆色,
莊嚴萬德身。 身光遍一切,
蓮華以為座, 安住滿月輪。」
头顶戴着珍贵宝冠,深青发丝垂落耳旁, 身色赤黄庄严殊胜。左手结定印如未开莲花, 右手握智慧印按于膝上,双足结跏趺坐右压左, 现慈悲救度众生相。头戴花冠身佩璎珞, 披袈裟与殊妙天衣,玉镯装饰手臂。 腰间彩帛万色交织,下裳如频婆果般鲜红, 具足万千功德庄严相。周身光明普照十方, 安住于莲花月轮宝座,圆满皎洁如皓月当空。
「第五常精進菩薩:
第五位是常精进菩萨:
「頂上妙寶冠, 紺髮垂兩耳,
身相白肉色。 左定摩膝相,
右惠摩尼寶, 跏趺右押左,
憐愍一切相。 珠鬘及天衣,
袈裟妙瓔珞, 臂玉甚希有。
綾羅為腰巾, 著裳深赤色,
嚴身百福身。 圓光如熾蟙,
寶蓮以為座, 安住月輪殿。」
头顶戴着精美的宝冠,深青色的头发垂在双耳旁, 身体呈现出洁白的肤色。 左手结定印放在膝上, 右手持智慧宝珠, 双足盘坐,右脚压左脚, 显现出慈悲一切众生的姿态。 佩戴着宝珠串成的项链和天衣, 袈裟和美丽的璎珞, 臂钏尤为珍贵稀有。 腰间系着绫罗制成的腰带, 身着深红色的下裳, 庄严的身体具备百种福德。 圆形的背光如炽盛的火焰, 以宝莲花为座, 安住于月轮宫殿之中。
「第六無盡意菩薩:
第六位是无尽意菩萨。
「妙冠嚴五髮, 紺髮垂兩肩,
身相赤肉色。 左定蓮花鬘,
右惠拳押膝, 跏趺右押左,
大慈大悲相。 寶鬘及天衣,
袈裟妙瓔珞, 鐶釧為臂玉。
百福為腰巾, 妙裳朱光色。
圓光周遍體, 寶蓮以為座,
安住月輪中。」
美丽宝冠饰五发,绀青发丝垂双肩, 身相赤红如血肉。左手定持莲花鬘, 右手握拳按膝上,盘坐右足压左足, 大慈大悲之相好。宝鬘天衣庄严身, 袈裟璎珞皆美妙,臂钏环镯如美玉。 百福织就腰间巾,朱红妙裳放光明。 圆光遍照全身周,宝莲清净为法座, 安住月轮正中央。
「第七觀世音菩薩:
第七观世音菩萨:
「寶冠嚴頂上, 中現無量壽,
紺髮垂兩肩, 十度開敷蓮。
鐶釧為臂玉, 細綾為腰巾,
服裳深赤色, 莊嚴慈悲體。
圓光遍世間, 寶花承兩足,
安住月輪殿。」
宝冠庄严戴在头顶,中央显现无量寿佛, 深青发丝垂落双肩,十朵莲花绽放盛开。 手镯臂钏如美玉,细软绸缎系腰间, 衣袍深红如赤霞,慈悲圣体显庄严。 圆满光明照世间,宝花托起双足下, 安然居于月轮殿。
「第八普賢菩薩:
第八位是普贤菩萨:
「妙冠嚴髺髮, 紺髮垂耳側,
身相淺紫色。 左定蓮上劍,
右惠拳押膝, 大悲憐愍相。
珠鬘及袈裟, 天衣妙瓔珞,
鐶鈌為臂玉。 千色為腰巾,
妙裳赤光色。 身光如虹色,
寶蓮以為座, 安住月輪海。」
头戴妙冠发髻庄严,青黑发丝垂落耳旁, 身相呈现浅淡紫色。左手定印持莲上剑, 右手智慧拳按膝头,现大悲怜愍之相。 珠串宝鬘与袈裟,天衣配饰妙璎珞, 臂钏手镯作玉饰。千色织锦为腰巾, 赤色光艳妙裙裳。身放虹彩般光芒, 端坐宝莲月轮上,安住如海圆月中。
「既說八大菩薩色相,今說四大聲聞像。其八葉外內院四隅(始從東北)
在描述完八大菩萨的形象之后,现在开始讲述四大声闻的形貌。这四位声闻的画像位于八叶莲花内院的四个角落,从东北角开始依次排列。
「第一摩訶迦葉,第二東南須菩提,第三西南舍利弗,第四西北大目犍連(四大聲聞各白肉色比丘形)
第一大迦叶,第二东南方须菩提,第三西南方舍利弗,第四西北方大目犍连。
「既說四大聲聞色相,今說第二院十六菩薩威儀形色。
在讲述了四大声闻的样貌之后,现在开始讲述第二院十六位菩萨的威仪和形象。
「第二重院東門金剛鎖菩薩:
第二重院东门的金刚锁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白肉色,
左定結拳印, 右惠金剛鎖,
身被鬘瓔珞, 跏趺右押左。」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身体呈现洁白肉色, 左手结定拳印,右手持金刚锁链, 身上佩戴华美璎珞,双足结跏趺坐右压左。
「南門金剛鈴菩薩:
南门金刚铃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大青色,
左定結拳印, 右惠金剛鈴。」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身相呈现大青颜色,左手结定拳印,右手持金刚铃。
「西門金剛鉤菩薩:
西门金刚钩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大黑色,
左定結拳印, 右惠金剛鉤。」
头顶庄严宝冠,身相呈现深黑, 左手结定拳印,右手持金刚钩。
「北門金剛索菩薩:
北方金刚索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白黃色,
左定金剛索, 右惠拳押膝。」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身色洁白中泛金黄, 左手持金刚索稳固,右手施愿印安放膝上。
「東北隅供養花菩薩:
东北方向供奉花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白黃色,
空惠持鮮花, 跏趺右押左。」
头顶佩戴殊胜宝冠,身色洁白金黄交融, 手持空性智慧鲜花,结跏趺坐右足压左。
「西南塗香供養菩薩:
西南方向供奉涂香的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大青色,
定惠塗香器, 以及身如上說。」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身体呈现大青色, 定慧如涂香之器,身体其他特征如前所述。
「東南供養燈菩薩:
东南方供养灯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大黑色,
定惠燒香器, 嚴身同彌勒,
以及如上說。」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身相呈现大黑之色,定慧如同烧香器具,庄严身形与弥勒相同,以及如上所述。
「西北燒香供養菩薩:
向西北方焚香供养菩萨
「頂上妙寶冠, 身相大黑色,
定惠燒香器, 以及如上說。」
头顶戴着殊胜宝冠,身相呈现大黑之色, 手持定慧烧香之器,其余与前述相同。
「東門北得大勢菩薩:
东门北侧的大势至菩萨:
「頂上五髮冠, 冠中住鍕持,
身定白蓮華, 滋茂而未敷,
圍繞以圓光, 右惠說法印,
以及身如普賢。」
头顶戴着五发冠,冠中安住鍕持尊, 身姿定于白莲上,莲花滋茂未绽放, 周围环绕圆光明,右手结说法印契, 身形如同普贤王。
「南寶手菩薩:
南方宝手菩萨
「頂上五髮冠, 身相白肉色,
左定說法印, 右惠大蓮華,
其上跋折羅, 達寶珠焰鬘。」
头顶戴着五发之冠,身相呈现白肉色泽, 左手结说法之印,右手持大莲华, 莲华之上有金刚杵,与宝珠火焰璎珞。
「南門東寶幢菩薩:
南门东侧的宝幢菩萨:
「頂上五髻冠, 身相白肉色,
左定大蓮華, 其上有幢幡,
右惠持寶珠, 焰鬘以圍繞,
百千種瓔珞, 以及身如普賢。」
头顶五髻宝冠,身相洁白如肉色, 左手持大莲花,花上有幢幡飘扬, 右手握智慧宝珠,周围环绕火焰光鬘, 身披百千璎珞,庄严如同普贤菩萨。
「西星宿菩薩:
西方星宿菩萨
「頂上五髻冠, 身相赤黃色,
左定拳押膝, 右惠蓮上鉢。」
头顶五髻冠,身色赤黄现, 左手定印安膝上,右手莲花托钵端。
「西門南寶月菩薩:
西门南宝月菩萨
「頂上五髻冠, 身相茂黃色,
左定縛日羅, 右惠拳押膝。」
头顶五髻宝冠,身色鲜黄明亮。 左手持金刚杵,右手智拳按膝。
「北滿月菩薩:
北方满月菩萨
「頂上五髻冠, 身相深黃色,
左上青雲月, 古惠施無畏。」
头顶五髻宝冠,身相呈现深黄, 左上方有青云托月,自古施予无畏。
「北門東一切儀成就菩薩:
北门东一切仪成就菩萨
「頂上五髻冠, 身相黃金色,
左定掘金輪, 右惠持蓮華。」
头顶五髻宝冠,身如黄金光明璀璨, 左手结定印托金轮,右手持智慧莲花。
「西勇施菩薩:
西方勇施菩萨
「頂上五髻冠, 身相白肉色,
左定蓮上經, 右惠拳押膝。」
头顶五髻宝冠,身色洁白如月,
左手定印持莲经,右手慧拳安膝上。
「以上十六菩薩,嚴身如彌勒。」
以上十六位菩萨,他们的庄严身相如同弥勒菩萨一般。
「既說十六大菩薩各各威儀嚴身,今說第三重院儀式。
十六位大菩萨各自以威仪庄严其身的情况已经说明完毕,现在开始讲述第三重院的仪式。
「第三院東門持國天王:
第三院东门由持国天王守护:
「寶冠嚴髮髻, 面門青肉色,
左定執利鉾, 身妙散瓔珞,
袈裟及天衣, 金剛寶甲專,
右惠著腰相, 瞋怒威德相,
跏趺右押左, 蓮葉以為嚴。
头戴宝冠发髻庄严, 面容呈现青肉之色, 左手持握锋利长矛, 身饰美妙璎珞垂落, 袈裟覆体天衣飘扬, 金刚宝甲威光炽然, 右手安住腰间姿态, 现忿怒相威德具足, 结跏趺坐右压左足, 莲华为饰清净庄严。
「南門毘樓勒叉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毗楼勒叉。
「頂冠嚴髮髻, 面門赤肉色,
左定拳押膝, 右惠金剛釰。
头顶庄严发髻,面容赤红肉色, 左手定印按膝,右手持金刚杵。
「西門毘樓博叉天:
西门广目天王
「寶冠嚴髮髻, 面門白黃色,
左定捧寶塔, 右惠持寶釰。
头戴宝冠发髻庄严,面容呈现白黄色, 左手结定印托宝塔,右手持慧剑显威光。
「以上四大天王威儀嚴身同持國天王。
以上四大天王都以威严的仪态显现身形,与持国天王相同。
「東門南天帝釋:
东门南面的天帝释:
「寶冠嚴頂上, 戴持三鈷杵,
面門白黃色。 左定結拳印,
右惠持一鈷。 百千種瓔珞,
袈裟天飛衣, 定住妙高座。」
头顶宝冠庄严,手持三钴金刚杵, 面容白中透黄。左手结定拳印, 右手持单钴杵。身佩百千璎珞, 披袈裟如天衣飘飞,安住于妙高宝座之上。
「北大梵天王:
北方大梵天王
「四面髮髻冠, 面門白肉色,
每面三目相, 四手惠持花,
次惠持數珠, 定上執鐸持,
定下手側掌, 屈風餘甲直。
身散妙瓔珞, 袈裟及天衣,
圓光遁寶身, 國持七我車。」
四面戴着发髻冠,面容白皙如月光, 每张脸上有三眼,四手持花显慈祥, 一手又持念珠串,定上手握铃铛响, 定下手掌侧伸展,拇指弯曲余指张。 身饰美妙璎珞串,袈裟天衣随风扬, 圆光环绕珍宝体,驾驭七牛车威光。
「南門東大自在天:
南门东侧的大自在天像:
「頂上妙天冠, 面門紫蓮華,
定惠把利鉾, 垂大黑牛水。
上妙寶瓔珞, 天衣及飛衣,
嚴身微妙色, 安住月輪海。」
头顶戴着殊妙的天冠,面容如紫莲花般庄严, 手持定慧的锋利长矛,垂披如黑牛毛般的大水。 佩戴上妙的珍宝璎珞,身着天衣与飘逸飞衣, 身相具足微妙庄严色,安住在月轮光明海中。
「西難陀龍王:
西难陀龙王
「頂上九頭龍, 身相白肉色,
左定結拳印, 右惠持羂索,
瞋怒降伏相, 蓮華以為座。」
顶上生有九头龙,身相呈现白肉色, 左手结定拳印,右手持智慧绳索, 现忿怒降伏之相,安坐于莲华宝座。
「西門南妙法緊那羅王:
西门南妙法紧那罗王
「麞鹿馬頭面, 身相赤肉色,
執持音聲器, 又身裸形相。」
麋鹿马头面,身色如赤肉, 手持音声器,又现裸身形。
「北樂乾闥婆王:
北方乐神乾闼婆王。
「頂上以角冠, 身相赤肉色,
身如大牛王, 左定執簫笛,
右惠持寶釰, 具大威力相。」
头顶戴着角冠,身体呈现赤肉色,身形如同大牛王,左手结定印持箫笛,右手结慧印握宝剑,具足大威力的形相。
「北門東如意迦樓羅王:
北方天门东侧的如意迦楼罗王
「頂上如意珠, 鳥頭觜二翼,
身相青黑色, 口吹螺唄笛。」
头顶有如意宝珠, 鸟嘴两侧生双翼, 身形显现青黑色, 口中吹奏螺贝笛。
「西羅睺阿修羅王:
西罗睺阿修罗王
「頂上髮髻冠, 身相青黑色,
右修羅智印, 面門忿怒相,
左定金剛水, 風絞空輪上。」
头顶盘发髻冠,身形呈现青黑色, 右手结修罗智印,面容现忿怒相, 左手持金刚水印,立于风旋空轮之上。
「東北烏蒭沙摩:
东北方乌刍沙摩:
「髮髻遶自地, 身相大青色,
金剛寶瓔珞, 甚大忿怒相。
左定執羂索, 右理寶數珠,
右惠執三𮣸, 右智滿願印,
以惠方願屈, 智力直加哺。
以獸皮為衣, 右有兩赤蛇,
蟠絞垂胸臆, 令膽本尊面。
亦四臂兩膊白, 有一蛇遶之,
其色甚青白, 住寶池蓮上。」
发髻垂至地面,身形呈现大青色, 佩戴金刚宝璎珞,显极为忿怒之相。
左手结定印持羂索,右手持宝数珠, 右手结智慧印握三股杵,右手结智印呈满愿相, 以智慧方愿屈伸,以智力直示加持。
身披兽皮为衣,右侧盘绕两条赤蛇, 交缠垂挂胸前,威严震慑本尊面容。 四臂两膊洁白,另有一蛇缠绕臂膀, 蛇身青白分明,安住宝池莲花之上。
「東南聖軍荼利:
东南方的圣军荼利
「髮髻髑髏冠, 雷電玄雲色,
三目怖畏相, 八臂操器拭。
左定掘金輪, 左理持戰銷,
左定金剛鉤, 右惠執三釰,
右智拳押脇, 先作金剛拳,
直竪戒風輪, 當右脇之下,
右惠施無畏, 定惠大願印,
先以右惠腕, 押左定腕睡,
各作金剛拳, 定惠戒風輪,
各直竪當胸。 金剛寶瓔珞,
左八臂八蛇, 遶八臂為珠,
二蛇遶二膞, 二蛇遶二耳,
獸王皮為衣, 白蓮承兩足,
威怒耳焰鬘。」
头戴发髻髑髅冠,暗如雷电乌云色, 三目现出威怒相,八臂各持法器明。 左手定持掘金轮,左理握持战争销, 左定执拿金刚钩,右手惠持三锋剑, 右智握拳按肋边,先结金刚坚固拳, 直竖戒风手印威,置于右肋下方位, 右手惠施无畏印,定惠合结大愿印, 先以右手腕相压,叠于左腕作交抱, 双手皆成金刚拳,定惠戒风指端立, 竖直当胸显威仪。身佩金刚宝璎珞, 左八臂缠八蛇绕,八蛇盘臂如珠串, 双蛇盘绕双臂膀,另双蛇绕两耳垂, 身披兽王皮为衣,双足踏于白莲上, 威猛怒相耳畔焰。
「東南聖不動尊:
东南方的圣尊不动明王:
「髻上八葉蓮, 頂髻垂左肩,
一目而諦觀, 面門水波相,
大忿怒白牙, 左定掘羂索。
金剛寶瓔珞, 一切寶嚴飾,
威怒身火鬘, 住七寶𮎔右。」
头顶发髻有八瓣莲花,顶髻垂落在左肩,
一只眼睛专注凝视,面门呈现水波纹相,
显现大忿怒相露出白牙,左手持金刚索。
佩戴金刚宝璎珞,以一切珍宝庄严装饰,
威猛忿怒身如火焰鬘,安住于七宝车右侧。
「西北聖降三世:
西北方的圣降三世明王:
「髑髏大髻冠, 夏時雨雲色,
三面三三目, 呵吒吒微咲,
極大忿怒相。 左定執乾銷,
左理把寶弓, 左定金剛索,
右惠跋折羅, 右智持寶箭,
理智救世印。 先以左定腕,
押右惠腕上, 以右禪地輪,
叉左禪地輪, 猶如懸連鉤,
左定進水輪, 及以忍火輪,
相屈入掌中, 亦以戒風輪,
檀惠輪直竪, 各各相附頭,
臂如鳥兩觜, 右惠亦如定。
金剛寶瓔珞, 莊嚴上妙身,
身光𮦾靂電, 焰鬘靡不商,
摩醯及何妃, 兩身以為座。」
头戴骷髅大髻冠,色如夏日雨云暗, 三面各具三目睁,口发呵吒吒微声, 现极大忿怒形相。左手定持金刚橛, 左理紧握宝弓张,左定又执金刚索, 右手慧持金刚杵,右智拈起宝箭锋, 结理智救世印契。先以左手定腕处, 压右慧腕交叠上,右禅地轮向下按, 叉左禅地轮相合,状似悬垂连环钩。 左定进水轮微曲,忍火轮屈入掌中, 戒风轮与檀慧轮,竖直相并如鸟喙, 右慧手势同左定。璎珞金刚宝庄严, 辉映殊妙金刚身,身光炽盛如雷电, 火焰鬘饰皆圆满,摩醯与何妃二尊, 共成双身莲华座。
「既說三重方壇諸尊等方位及威儀形色已,說壇形:次內院地色紺瑠璃色,第二院地赤真珠色,三院淺赤色。從內院至二院間吠瑠璃地,五釰文。從二院至三門紫磨蓮華金地,三釰文。從三院至蓮華門赤黃金地,獨釰文。
已经说明了三重方坛中诸尊的方位、威仪和形相,现在说明坛的形制:最内院的地面是深青琉璃色,第二院的地面是赤真珠色,第三院的地面是浅赤色。从内院到第二院之间是吠琉璃地,有五道剑纹。从第二院到三门是紫磨真金莲花地,有三道剑纹。从第三院到莲花门是赤黄金地,有一道剑纹。
「次四方蓮華門(白肉色),四隅金剛木橛,十字跋折羅也,又云乾陀木橛。四方四隅青蓮華圍遶。」
接下来是四方的莲花门(白肉色),四角有金刚木橛,呈十字形的跋折罗,也叫乾陀木橛。四方和四角都有青莲花环绕。
時婆誐鑁說是經已,平等大會一乘曼荼攞滿願會一切諸菩薩金剛手等,聞佛所說,心大歡喜,信受奉行。
这时世尊说完这部经后,平等大法会中所有一乘坛城的圆满誓愿众会——包括一切菩萨、金刚手等圣众,听闻佛陀宣说的法要,内心充满极大欢喜,虔诚信受,依教奉行。

法花曼荼攞威儀形色法經

交了        空契本
交了空契本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