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疏論纂要
第三,总结回向。
远离对自我与我所的一切妄念分别。如此明了后,以种种善巧方便将功德回向。
疏文中说,结成回向的原因在于:能回向的我、所回向的处所,无论随顺还是脱离,都称为动乱。如今观照而常寂,所以远离这种分别。同时不破坏相状,因此称为方便。
第二,总结成益。
菩萨这样回向时,度脱众生永不疲倦。不执着法相,虽知诸法无业无报,却能善巧生起一切业报而不起争执。如此善巧方便修习回向。菩萨摩诃萨这样回向时,远离一切过失,受诸佛赞叹。佛子,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第一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的回向。
疏文中提到成就利益。由于随顺与远离本是一体两面,因此形成无碍离过的利益。以及第三部分总结名称。这些文句含义都很明了。
第二重颂部分。内容分二。先叙述仪式意义。
那时,金刚幢菩萨观察十方一切法会大众,遍及整个法界,深入理解佛法深奥义理。他以广大无量的心修持殊胜行持,以大慈悲普遍护佑一切众生,使三世诸佛的种性永不间断。他契入一切诸佛的功德法藏,生起一切诸佛的法身智慧,善于分辨众生的心念,了知他们善根成熟的因缘。安住于法身境界的同时,为众生示现清净庄严的色身。承蒙佛陀威神之力加持,当即宣说偈颂:
疏文中开头和结尾两句是说明仪式。深入句义的部分,是说明依据。从“以无量”以下,也是说明依据。依据这些而说,同时也说明目的。为了这个目的而说。
随后正式陈述偈颂。
历经不可思议劫数修持佛道, 精进坚定心无滞碍, 为利益一切众生, 恒常寻求诸佛功德法, 调御世间无上尊。
修治自心极其明净, 发愿普救诸有情, 善能深入回向藏, 勇猛精进具足力, 智慧通达心意清净。
普救一切诸众生, 其心堪忍不倾动, 善安住心无有匹, 意常清净大欢喜, 如是精勤为众生修行。
犹如大地普载万物, 不为自身求安乐, 唯愿救护诸众生, 如是发起大悲心, 速证无碍解脱地。
十方一切诸世界, 所有众生皆摄受, 为救度彼安住善心, 如是修习诸回向。
疏文将二十八首偈颂分为两部分。前八首半偈颂,是赞颂所回向的善根。前六首讲四无量心:一首讲慈,一首讲悲,一首半讲喜,一首半讲舍。如同大地没有分别心那样。最后一首总结其普遍性。
勤修布施心生大欢喜,严持净戒丝毫不违犯,勇猛精进心志不摇动,所修功德回向如来智,此心宽广等同虚空界。安住忍力永不退转,深入禅定恒常觉照,智慧微细不可测度,遍十方界一切国土中,圆满清净无漏胜妙行。
后两偈半。阐明六度。
我将所有功德回向,只为利益一切众生。 菩萨精勤修善行,无量无边不可计, 一切皆作众生利,令住无上妙智慧。
疏文在后“如是”以下,共十九偈半,是颂扬回向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七偈半,颂扬随相回向。其中最初一偈半,颂扬利乐回向。
为救度一切众生故,历经不可思议劫数身陷地狱,如此修行从未生起厌倦退转之心,勇猛坚定恒常回向,不贪求色声香味,也不希求种种妙触,只为救度一切众生,恒常寻求无上最胜智。智慧清净犹如虚空,修习无边菩萨行持,如佛所行一切法门,此人如是恒常修学。菩萨游化十方世界,皆能安稳一切众生,普令所有众生欢喜,修习菩萨行无有厌足。断除一切心中毒害,思维修习最上智慧,不为自身谋求安乐,唯愿众生得以离苦。此人回向功德圆满,心恒清净远离诸毒,三世如来所嘱托者,安住无上大法城中。
后面六首偈颂,是代众生受苦并将功德回向。其余内容省略未颂。
从不沾染一切色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其心永超三界轮回,所有功德普皆回向,诸佛所证众生境界。
悉皆摄取无有遗漏,誓愿普令得解脱道。为济群生修行欢喜,念念安住不退转心。智慧广大无能及者,远离愚痴正念寂然。
一切造作皆得清净,菩萨处世不著诸法。如风行空无有障碍,大士用心亦复如是。身业清净无有瑕疵,语业无失究竟圆满。
心恒皈命十方如来,能令诸佛心生欢喜。
【疏】接下来的十二首偈颂,是阐述前面所说的离相之理。其中分为两部分:前五首偈颂正面阐明离相之义。
十方无量诸佛土 一切佛所皆往诣 亲见大悲世尊颜 无不恭敬而瞻仰 心常清净离过失
普入世间无所畏 已住如来最胜道 又作三界大法池 精勤观察一切法 随顺思惟有无相
如是趣入真实理 得至甚深无诤处 以此修成坚固道 一切众生不能坏 善能通达诸法性
遍于三世无执着 如是回向至彼岸 普使众生离尘垢 永离一切诸依赖 得入究竟无依处
一切众生语言道 随其种类各不同 菩萨皆能分别说 心无挂碍无执着 菩萨如是修回向
功德妙用不可说 能使十方世界中 一切诸佛同赞叹
后面十方世界的七偈。颂扬前面所说的成就利益。文字含义都很清楚。
【论】以下偈颂中,共有五十六行偈颂,赞颂这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这一段中,阐明菩萨所修之行,均调得所。每两行一颂,如文自具,领会其意而践行。第二随文解释:为何称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解释此名目,有两层含义:一阐明随位修行的次第之法,二阐明本位的名号。
一阐明随位修行次第之法:如十住中,初发心住时,求一切智。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心,所谓处非处等十种如来智力而发心,生佛家,为佛真子。如十行中,修欢喜行,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无有悔吝,以菩萨行为所缘。如此十回向中,初回向名为救护众生离众生相者,即以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为所缘,表明以十住十行所得大智法身无著净行,起广大愿行,处于生死,以六波罗蜜为行首,慈悲喜舍为处生死利生之缘,故名为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即以慈悲喜舍为救护,以六波罗蜜出世间法为离众生相故,因六度行门是出世间行,故如此安立次第。总在十住初发心位,一时总具,只为纸帛名言次第,遂成分段,非法有前后义故。如十住位中,善财童子表法中,海门国观大海,具阿修罗等十王供养等,是回向义。然教门次第升进,不可不存,若不如此,使后学之流,行沉沦而不进。
二阐明本位之名:又以大智法身为离体,十波罗蜜、四无量心为处生死救护众生所缘,故名为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以智体无依,所救护者无性,众生无相,正为救护而无作者故,众生自真,无出没故,名为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成就此初回向法门,具足五缘:一具自了法身本自清净解脱缘,二得大智慧解脱缘,三具大愿力奉事诸佛利众生缘,四十波罗蜜具足胜行缘,五慈悲喜舍一切众生缘。具此五法,方能成就此初回向。此一段,以檀波罗蜜为主,九波罗蜜为伴。善财以鬻香长者号青莲华,表所行行之人,以名下义,思之可解。于中所行法则,鬻香长者卖香人也,能辨诸香,和合诸香,卖鬻与人,用表此位之行,前已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