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趣論註
我恭敬地归依那位世尊、应供、正等正觉者。
天中之天的圣者
接受天神与阿修罗的供养
持守清净戒律演说正法
义理深邃法味无穷
第七位大雄佛陀
名为灭除名色者
所说法要极为深奥
以精妙论法庄严教义
我今当依次第解说
尔等应当专心谛听
佛以无上正等正觉宣说真实之言。依据二十二种三法详细阐述,称为三法发趣。依据百种二法详细阐述,称为二法发趣。由此进一步选取二十二种三法,融入百种二法中讲解,称为二法三法发趣。进一步选取百种二法,融入二十二种三法中讲解,称为三法二法发趣。又三法融入同类三法中讲解,称为三法三法发趣。二法融入同类二法中讲解,称为二法二法发趣。如是颂曰。
三法妙发趣
及最上二法
更二法三法
并三法二法
与三法三法
二法二法俱
顺中六论法
其法为甚深
在反向的修行过程中,也依据二十二种三法,称为三法修行;依据百种二法,称为二法修行。二十二种三法融入百种二法中,称为二法三法修行。百种二法融入二十二种三法中,称为三法二法修行。三法融入相同的三法,称为三法三法修行。二法融入相同的二法,称为二法二法修行。如此在反向修行中,也用六种论述方法详细说明,因此说颂言。
三种妙法生起趋向
及最胜二种法
再二法与三法
并三法与二法
与三法及三法
二法二法皆具
逆顺六种论法
其法极为甚深
因此,在顺境与逆境中前进时,也应依照前文所述的六种论法。故而颂曰。
三法精妙展开,以及至高两种法,
又有二法与三法,兼有三法与二法,
还有三法与三法,二法与二法共存。
顺逆中间六种论,此法极为深奥。
其次,在前进或后退的修行过程中,同样依据这六种教法来详细解说。因此偈颂说:
三种妙法展现方向
及至高两种法
再有二法与三法
并有三法与二法
与三法及三法
二法和二法同在
逆顺中间六种论
其法极为深奥
在顺向的六种发趣、逆向的六种发趣、顺逆向交替的六种发趣、逆顺向交替的六种发趣中,综合这全部二十四种发趣,便赋予其"发趣大论"的名称。
已经通过总结这二十四种全部的发心趋向,称为发趣大论。那么关于发趣的名称和含义,应当首先尽快了解。
为什么叫钵多那。因为它是各种不同类别的缘的意思。为什么。钵这个词表示各种不同类别的意思。多那这个词表示缘的意思。在《处非处善性》等经典中所说的缘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多那这个词。现在针对各种不同类别的缘而作说明。所以在这二十四种钵多那中每一种都叫做钵多那。又因为所有这些钵多那的总合。应该知道这部完整的论著就是钵多那。
还有其它道理。为什么叫钵多那?因为它是分别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在各处"显示安立、建立、开显、分别"。所以知道钵多那就是分别的意思。现在把善法等种种法门,按照因缘等来分别说明,所以这二十四种钵多那,每一种都称为钵多那。又因为这些都是钵多那的总体集合,所以整部论典就称为钵多那,应当明白。
还有一种道理。为什么称为钵多那?因为它有趋向、出发的含义。就像说"从牛舍出来行走的牛"时,用钵多那这个词说"出行的牛",就是从出发这个含义来说的。为什么呢?对于道理不太明显的法集论等经典,一切智性智不容易无障碍地显现,通过将善法等按因缘等类别加以区分,最终能透彻理解道理的结果[一切智性智],辗转无障碍地显现。因此,这二十四种钵多那,每一种都称为钵多那。又因为这些钵多那的总合,所以整部论典也称为钵多那,应当知道。
首先从顺发趣的角度来说,最初依据三法而阐述,故称为三法钵多那。分析其文句,此处所提及的各类三法之钵多那(缘),即指三法钵多那。在此论述中,包含针对三法各种分类之缘的意义。其次探讨,各类三法之钵多那(分别),即为三法钵多那,指通过因缘等方式对三法进行分别的意义。第三层探讨,在由因缘等类别所开展的分别中,因包含宗义的详细阐述,故趋向于三法之钵多那(发趣、进发),即指三法钵多那。此乃为成就一切智性智无碍发动的境地之义。二法钵多那等其他类型,其理趣亦与此相同。
这样就能了解顺向的六种发趣,逆向的六种发趣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理解。然而顺、逆、顺逆、逆顺这四种各有六类,共成二十四种,因此称为二十四全发趣。这些二十四种各自称为小发趣,综合起来就是全发趣,通过这二十四全发趣的综合,称为发趣大论。
然而这是依据三法等而详细阐述的,所以称为三法发趣、二法发趣,乃至三法三法发趣、二法二法发趣等,分别论述列举。现在为了开示分别三法的各种缘,首先在最初所说的,称为论母设置分,也称为缘分别分。这由略说与广说两部分组成。从因缘乃至不去缘的部分,是略说。
CBETA 编码:B000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