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國僧尼錄
順應 理貞
兩大士。入中國求法還國。時新羅哀莊王。王后患發背。遣中使告之。師授以王色線。其便還報於王。王依言試之。患差。王感之。剏立海印寺。
昔梁朝寶誌公。臨終以踏山記囑門徒曰。吾沒後有高麗二僧。求法而來。以此記付之。後果有順應理貞兩大士。入中國求法。誌公門徒見之。以踏山記付之。并說臨終時語。順應聞而問法師葬處。而往尋之。云人有古今。法無前後。七日七夜入定請法。墓門自開。誌公出為之說法。以衣鉢傳。又賻蟒皮鞋。仍囑曰。汝國牛頭山西。有法佛大興處。汝等還國。可剏立別裨補大伽藍海印寺。言訖還入。二師還國。至牛頭山。自東北踰嶺而西。遇獵人問曰。汝等因獵遍閱此山。有可以剏寺地否。獵人答曰。此去小下有一水泊處。多有鐵瓦。宜往觀之。二師到水泊處見之。甚叶其意。藉草而坐入定。頂門放光。紫氣衝天。時新羅第三十九王哀莊大王。王后患發背。良醫無效。王患之。遣使臣分往諸方。冀得碩德異僧。倘蒙扶救也。中使於路上望見紫氣。疑其有異人。到山下披榛入洞。至數十里許。溪深峽束行不能前。徘徊久之。忽見一狐緣岩而去。中使心異之。隨之而後。及見二師入定。光從頂門出。敬信禮拜。因請邀還王宮。二師不許。中使乃以王后發背之患告之。師授以五色線曰。宮前有何物。答曰。有梨樹。師曰。持此線一頭繫於梨樹。一頭接於瘡口。即無患。其使還報於王。王依言試之。梨枯患差。王感之敬之。使國人剏立茲寺焉。時哀莊王三年壬午(并海印寺古藉)。
順應讚曰。東護大師。南行童子。身一片雲。志千里水。浮囊永思。捨筏歸止。彼岸此岸。喻指非指。天業受禪。猶如覺賢。牛頭垂祫。象𠕀撢玄。岩扄選勝。海岸提圖。地崇洲渚。天授林泉。化城口談。學藪心傳。影侔秋月。感隔春烟。綻火中蓮。
利貞讚曰。孤雲獨鶴。儷影岩壑。草創蓮剎。混沌逢𮢶願霈無礙。人天有托。二傑如生。九原可作。法正別座(并崔致遠)。
CBETA 编码:X167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