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禪教考
佛法在汉明帝永平八年,即乙丑年,初次传入中国。
佛祖通载记载。汉明帝永平四年。皇帝梦见金色神人。派中郎将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西行求取佛法。到达大月氏国时。遇见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获得佛经佛像返回洛阳。当时是永平八年。
三百零七年后,才因前秦苻氏而传入高句丽。
金富轼的《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前秦君主苻坚派遣僧人顺道携带佛像和佛经前来。同年六月,国王派遣使者回谢(当时高句丽都城位于平壤东面的黄城)。两年后(小兽林王四年,建元十年),僧人阿道来到高句丽。次年春天,开始建造肖门寺安置顺道,又创建伊弗兰寺安置阿道(二月)。十八年后,到故国壤王末年(东晋孝武帝时期),国王又颁布诏令推崇佛教。再过两年(癸巳年,广开土王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在平壤建造了九座寺院(八月)。按:小兽林王时期,燕国君主慕容暐投降苻坚,辽东的道路因此得以畅通,这就是前秦僧人能够到达高句丽的原因。
高句丽崇奉佛教二十余年,之后百余年杳无音信。到文咨明王七年,又有建寺的记载。
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文咨明王七年丁丑年(南齐废帝时期)创建金刚寺(秋七月)。按:平壤九寺之后,时隔一百零五年才兴建金刚寺。这期间建造的佛寺应当不止这些,只是史书没有全部记录下来。
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三年时,僧人道琳从百济返回。最初长寿王暗中图谋百济,寻找能充当间谍的人选。僧人道琳应征前往,与盖卤王下棋时,借机劝说筑城修建宫殿,导致百姓穷困。于是道琳返回报告情况,长寿王发兵包围汉城并攻占,百济被迫迁都熊津。查考这一年是乙卯年,上距广开土王二年癸巳已有八十三年。当时高句丽的佛法传承未断,所以才有道琳这样的僧人出现。
五十四年后,到阳原王七年,高句丽的僧人回到新罗。
《三国史记》记载:新罗真兴王十二年辛未年(梁简文帝二年),高句丽的惠亮法师来到新罗。国王任命他为僧统,首次设立百座讲经法会,并制定了八关斋戒的仪轨(当初,居漆夫剃发出家成为僧人,前往高句丽探访。听说惠亮法师开坛讲经,便前去听讲,与法师秘密约定。到了这一年,居漆夫攻打高句丽,将法师一同带回)。
七十四年后,到了荣留王在位第八年,他派使者前往唐朝,学习佛教与道教的教法。
三国史记记载,荣留王八年乙酉年(唐高祖武德八年),派遣使者前往唐朝,请求学习佛教与道教教法。皇帝应允了此事。按:这里所说的求佛法,是为了深入了解其教义,并非中断后又重新求取。
十七年后,到了宝臧王元年,高句丽的僧人东行探访新罗。
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善德王十一年壬寅年。高丽僧人德昌。窥探新罗。
八年后,高句丽崇信道教。高句丽的僧人往南逃到百济。
三国史记记载,宝藏王九年庚戌年夏天,盘龙寺的普德和尚因为国家尊崇道教,不信奉佛法,便向南迁移到完山的孤大山。注:孤大山就是现在的泰仁县。金刚山上有普德窟,空庵至今还在,这也是普德和尚曾经隐居的地方。注:普德和尚离开后十年,百济灭亡;又过了八年,高句丽灭亡。注:源流一书中写作普依,字智法。
十八年后,高句丽把军政大权交给奸诈的僧人,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三国史记记载:宝藏王二十七年戊辰年(唐高宗总章元年),李勣率军包围平壤一个多月。泉男建(盖苏文之子)仍紧闭城门坚守,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僧人信诚。信诚与小将乌沙饶苗等人暗中派人联系李勣,请求作为内应。五天后,信诚打开城门,李勣指挥士兵登城呐喊,最终灭亡高句丽。
注:高句丽即今平安道地区。所有关于西域佛寺修建记载及僧人显化事迹,都应以此次事件作为考证依据。凡与此不符者,皆不可轻信。以上为高句丽禅宗始末。
佛法传到高句丽十二年后,又通过东晋传到百济。
三国史记记载,百济枕流王元年甲申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胡僧摩罗难陀从东晋来到百济。国王亲自迎接,将他请入王宫恭敬礼待。同年秋七月到来年春季二月期间,国王在汉山(今广州)创建佛寺,并为十人剃度出家。
三国史记职官志提到,百济圣王在位初期(梁武帝时期)首次设立僧官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枕流王时代已在汉山建寺,但并未广泛推行佛教;圣王时代虽设僧官(自枕流王元年至圣王元年历时一百四十年),在迁都泗沘之前佛教仍未盛行。直到法王即位后,百济才开始全面弘扬佛法。
崔致远在《曦阳山凤岩寺知证大师碑铭》中写道:西晋时期的昙始最初来到貊地,就像摄摩腾东入中原一样;高句丽的阿度来到我国,如同康僧会南下吴国宣扬佛法。
考据表明:晋代时期,貊人占据春川地区,自封为乐浪太守,或自称乐浪王。然而在汉魏时期,中国朝廷常跨海派官员管理此地,因为浿水以北、冽水以南原本就是汉朝疆域。昙始此时也曾渡海抵达乐浪,但当时佛法尚未在此地流传开来。
在枕流之后的两百多年里,佛法完全销声匿迹。直到法王元年,百济才重新弘扬佛法。
三国史记记载,百济法王元年(己未年,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冬天,下令禁止杀生和放牧。百姓家中饲养的猎鹰全部放生,捕鱼打猎的工具一律烧毁(十二月)。到了第二年春天,创建王兴寺(正月),剃度三十名僧人。当时遇到大旱,国王亲临漆岳寺祈雨(同年法王去世)。三十五年后(唐贞观八年)春天,王兴寺建成(二月)。这座寺院坐落在鸡滩水畔,装饰富丽堂皇。当时的国王(即武王)经常乘船到寺院烧香礼佛。据考证,法王时期百济已定都扶余,因此王兴寺和漆岳寺的遗址应在扶余境内寻找。另有记载显示,从枕流王元年到法王元年,共经历了二百一十六年。
法王死后六十二年,佛寺中多次出现妖孽作乱,百济因此灭亡。
《三国史记》记载:义慈王十五年乙卯年(唐永徽六年)夏天,一匹赤色马进入北岳乌含寺,绕着佛殿嘶鸣数日后死去。五年后(即显庆五年)夏天,暴风雨突至,雷击天王、道让二寺的佛塔,又击毁白石寺的讲经堂。(同年夏五月)六月,王兴寺众僧人目睹异象(寺中僧众皆见,仿佛有船只随着大水冲入寺门)。按:这一年百济灭亡。
百济灭亡后,僧人道琛发动起义起兵,企图恢复国家。
三国史记载,武王侄子福信曾统领军队,与僧人道琛占据周留城反叛,迎接曾作为人质留在倭国的古王子扶余丰,立他为王。西北地区纷纷响应,率军将刘仁愿围困在都城(熊津城)。后来,福信杀死道琛,扶余丰又杀死福信,百济就此灭亡。
当时三国鼎立,现今汉水以北、浿水以南本是汉朝领土,有的由中国派遣官吏治理,有的由当地首领自立。如今铁岭以北是南沃沮,摩天岭以北是北沃沮,这就是所谓三分五裂的局面。百济的疆域相当于现在汉水以南的京畿、忠清(其左道归属新罗)、全罗地区。
当时,佛法最先传到高句丽,但平壤以外不建佛寺;其次传到百济,而汉山以外也不建佛寺。佛法广泛传播、占据名山的情况,大概在新罗末期才出现,此前并非如此。
另据三国史记载,新罗圣德王十八年(己未年,唐开元七年)秋天,金马郡(今益山)弥勒寺遭雷击(秋七月)。又在新罗末年,甄萱之子神剑将其父囚禁在金山佛寺(今金沟)。现今湖南地区见于三国史的佛寺,仅此两座,其余未见记载(弥勒寺为知命法师创建,见佛祖源流)。
以上是百济禅教始末。
佛法传到高句丽之后,过了五十多年,又通过高句丽传到新罗,但还没有来得及推广。
三国史记记载,新罗讷祗王在位时期(刘宋时代),有位名叫墨胡子的僧人从高句丽来到一善郡(今美山)。当地居民毛礼在自己家中挖了地窖安置他(当时梁朝派使者送来香料,大臣们不知用途。墨胡子见到后说:这是用来向三宝表达诚心的。当时王女病危,国王让墨胡子焚香祷告,病情很快好转。国王厚赏墨胡子,他出来后见到毛礼,将所得物品赠送给他,不久后便不知去向)。
考据:讷祗王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二年,此时中国并非萧梁时期。文中说香料来自梁朝,显然有误。
后来毗处王(即焰知麻立干)时期,有位阿道和尚(一作我道)带着三名侍从也来到毛礼家。他的样貌很像墨胡子,住了几年后无病而终。三名侍从留下来讲读佛经戒律,渐渐有了信奉者(金富轼说:这是根据金大问《鸡林杂传》的记载。但奭韩奈麻金用行所撰《我道和尚碑》的记载差异很大)。
考据:高句丽小兽林王四年时,中国僧人阿度首次来到高句丽。这距离毗处王元年(齐高帝建元元年)已有一百零五年。阿度初到高句丽时年纪应该很大了,他来新罗的时间未必是毗处王元年。阿道和尚的寿命不可能这么长,可见这个阿道和尚是另一位僧人,并非之前的阿度。
到法兴王十五年时,已经处死了异次顿,才开始推行佛法。这时距离高句丽最初传入佛法,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七年。
法兴王十五年,王欲弘扬佛法。群臣不信,议论纷纷。近臣异次顿上奏说,请杀我来平息众人的争议。众人说,现在看到僧人剃光头、穿奇装异服,言论怪异。如果放任他们,恐怕日后后悔。我们即使犯下重罪,也不敢听从王的命令。于是杀了异次顿。当时出现了血变成乳的奇异现象,众人感到奇怪,不再诽谤佛法。过了一年,下令禁止杀生。
十五年后,创建了一座佛寺,名为兴轮寺。
真兴王五年(梁武帝大同十年),创建兴轮寺。同年二月,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高丽真静国师天頙所著《兴轮寺大钟铭》记载:青丘佛法,始兴于此寺。)
五年后(梁武帝末年)春天,梁朝派遣使者与留学僧觉德(新罗僧人,曾在中国求学)送来佛舍利。真兴王命百官在兴轮寺前的大路上恭迎(真兴王十年)。
又过两年(辛未年),高句丽惠亮法师到来(前文已提及)。
在真兴王统治时期,广泛兴建佛寺。其中规模最大的,名为皇龙寺。
真兴王十四年春天二月,国王命令有关部门在月城东面建造新宫殿。王城东边有黄龙出现在地上。国王感到疑惑,于是将宫殿改为佛寺,赐名为皇龙寺。根据记载,真兴王二十七年,皇龙寺才最终完工。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这座寺庙的宏伟壮丽和奇特之处。
职官志记载:四天王寺设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二人。奉圣寺设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一人。感恩寺官职设置与奉圣寺相同。奉德寺官职设置与四天王寺相同。奉恩寺设有衿荷臣一人、大舍二人。灵庙寺设有上堂一人、青位一人。永兴寺设有大柰麻一人、国统一人。都唯那娘一人、阿尼大都唯那一人。少年书省二人。州统九人、郡统十八人。
按:三国史记记载的新罗寺院还有三郎寺、芬皇寺、望德寺、泉林寺、哀公寺、黄福寺、元延寺、鹫仙寺、加悉寺、祇园寺、实际寺。星州法定寺、晋州断俗寺、居昌万兴寺、陕川海印寺。另有陕川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南汉山庄义寺、北汉山安养寺、雉岳山石南寺。这些都是真兴王以后历代陆续增建的寺院。其修建年代和王公事迹大多可考,此处暂不详述。
从真兴王以后,频繁与中国往来交流,诚心寻求佛法,派遣的使者络绎不绝。
真兴王二十六年。陈朝派使者刘思和僧人明观来访,赠送佛教经论一千七百多卷。三十七年春天,安弘法师到陈朝求法,与胡僧毗摩罗等两位僧人一起回国,献上《楞伽经》《胜鬘经》及佛舍利。又过了九年秋天,高僧智明前往陈朝求法。再过四年春天,圆光法师到陈朝求法。又过七年春天,高僧昙育到隋朝求法。再过四年,高僧圆光随隋朝使臣奈麻诸文和大舍横川回国。又过两年,高僧智明跟随入朝使上军返回。国王敬重智明的德行,尊他为大德。再过三年春天,高僧昙育跟随入朝使惠文回国。又过八年秋天,隋朝使者王世仪来到皇龙寺,设立百座高坛,邀请圆光等法师讲经。另记:真兴王晚年剃发出家,自称法云,终身穿着僧衣。王妃也效仿他出家为尼,住在永兴寺。由此可知其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唐朝初年,高僧慈藏法师率先前往中国求取佛法。
善德女王五年,慈藏法师前往唐朝求法。七年后(善德十二年),高僧慈藏从唐朝返回(春三月)。文武王九年(唐总章二年),任命信惠法师担任政官大书省(官职名称)。唐朝僧人法安前来,传达天子诏令,要求进献磁石(当时高句丽刚灭亡,法安被高句丽人所杀)。两年后秋天,唐朝总管薛仁贵派遣琳润法师携带书信呈送国王。三年后,任命义安法师担任大书省。
当时,有元晓和义相两位高僧,名声相当,共同弘扬佛法。
文武王十六年。高僧义相奉旨创建浮石寺。五年后,国王想改建京城,义相劝谏阻止了他。这一年秋天,国王去世。按:义相入唐的事,正史中没有记载。
薛聪传记载:聪的父亲元晓,最初出家为僧,精通佛教典籍。后来还俗回归本家,自称为小性居士。又圣德王十四年时,曾召见河西州龙鸣岳的居士理晓,在泉林寺祈雨。
丽济灭亡后,辰马统一天下。佛法于是广泛传播于全国。
孝昭王元年,高僧道证从唐朝返回,献上天文图。圣德王三年,金思让从唐朝返回,献上最胜王经。景德王二十二年,大奈麻李纯剃发为僧,为王创建断俗寺并居住其中。
到了哀帝和庄帝的时代,佛寺规模过于庞大,于是下令禁止新建寺庙。
哀庄王三年秋天,修建伽倻山海印寺。四年后,朝廷下令禁止新建佛寺,只允许修缮旧寺。同时禁止用锦绣做佛事,金银做器具。按:这道禁令未必长久实行。然而,各寺修建的年代,有些是可以考证的。
宪德王二年(唐宪宗元和五年)冬天,派遣王子金宪章前往唐朝,进献金银佛像和佛经等物品,为顺宗皇帝祈求福佑。兴德王二年(唐文宗太和元年)春天,高句丽僧人丘德前往唐朝,携带佛经归来(此时高句丽已灭亡,丘德大概是西域人)。文圣王十三年(唐宣宗大中五年)春天,入唐使者阿飡元弘携带佛经和佛牙回国,国王亲自到郊外迎接。真圣女王二年(唐僖宗文德元年),命令大矩和尚收集整理乡歌。
新罗王朝末年,佛寺中出现了妖怪,国家也随之灭亡。
景哀王四年春天,皇龙寺塔摇晃并向北倾斜。敬顺王三年夏天,天竺国三藏法师摩睺罗抵达高丽。
据记载,新罗著名僧人还有僧人顺憬(与金庾信同时期)、僧人贤俊(姓崔氏,即孤云之兄)、定玄禅师(即贤俊之友)、孝子圣觉(居住于星州一利县,为母亲割股疗疾)、释聪禅师(被弓裔杀害)、智炤夫人(金庾信之妻)。他们的事迹均见于《三国史记》,此处从略。
又按,新罗即今之庆尚道。高丽、百济灭亡后,统一了东部地区,但浿水以北(平安道)、铁岭以北未能纳入版图。
以上为新罗禅教始末(以上内容主要依据金富轼《三国史记》为可信文献,其他书籍所载内容另录于下文)。
还有新罗僧人无漏禅师,被记载于中国佛教典籍。
佛祖通载中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戊戌年。新罗景德王十五年时。新罗僧人无漏。在右阁门示现圆寂。他双手合十凌空而立。双脚离地一尺左右。侍从将此事禀报皇帝。皇帝感到惊奇。亲自前往查看。得到无漏留下的表文。请求归葬故乡山谷。皇帝下诏。护送灵柩回故居建塔安葬。到达怀远县下院时。灵柩突然抬不动了。于是用香泥塑成无漏全身像。安放在下院。按。戊戌年应为丙申年。
至于传灯录记载的各位禅师,都是中国禅宗传承佛法的人。
新罗本如禅师是南岳让禅师的弟子,没有留下语录。
新罗洪陟禅师是西堂藏禅师的弟子,没有留下话语。
新罗慧彻禅师是西堂藏禅师的弟子,不立言句。
新罗无染禅师没有留下话语记录。
新罗玄昱禅师是章敬惮禅师的弟子,他没有留下语录。在禅宗源流中,被称为凤林玄昱。
新罗觉体禅师是章敬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话句。以上内容见于第九卷。
新罗道均禅师是南泉愿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语句。
新罗品日禅师是盐官齐安禅师的传法弟子,没有留下语录。根据源流记载,他创建了三陟三和寺。
新罗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的法嗣)。僧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的意旨?禅师说:等你裹上头巾来,我就告诉你。僧人又问:什么是大梅的旨意?禅师说:酪浆原本一时都抛却(案:这是长与宝林寺的祖师,迦智山道仪大师)。
新罗忠彦禅师是大梅常禅师的弟子,没有留下语录。他就是新兴寺的冲彦禅师。
新罗大茅和尚上堂说:要认识诸佛之师,就在无明心内去认识。要认识常住不变的佛性,就在万物变迁处去认识。僧人问:什么是大茅境界?和尚说:不露锋芒。僧人问:为什么不露锋芒?和尚说:没有可抵挡的。
新罗顺支禅师,是仰山慧寂禅师的弟子。有僧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的意旨?禅师竖起拂子。僧人问:莫非这个就是?禅师放下拂子。又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什么字?禅师画一个圆相给他看。有个僧人在禅师面前画了五瓣花的圆相,禅师划破它,另画一个圆相。
新罗智异山的和尚有一天对大众说:冬天不冷要看腊月之后。说完就下座了。
新罗钦忠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没有留下语录(源流记载他是敬怀晖禅师的法嗣)。
新罗行寂禅师是石霜诸禅师的弟子,没有留下话语开示。
新罗朗禅师是石霜诸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言辞教诲。
新罗清虚禅师(石霜诸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话语(以上内容见第十六卷)。
新罗的金藏和尚是洞山价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话语。
新罗清院和尚(九峰虔禅师的法嗣)有僧人问:奔跑的马争球,谁得到球?和尚说:谁没得到球?僧人说:这样说来就不在于争了。和尚说:就算不争,也有过错。僧人问:怎样避免这过错?和尚说:根本不曾失去过。僧人问:这不曾失去的境界,如何修炼?和尚说:两手捧不起来。
新罗卧龙禅师(云盖元禅师的法嗣)问:什么是大人相?禅师回答:紫罗帐里不垂手。又问:为什么不垂手?禅师说:不尊贵。问:十二时辰中如何用心?禅师答:猢狲吃毛虫。
新罗泊岩和尚的语录已经删减。
新罗的云住和尚是云居膺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语录,也就是照通和尚。
新罗庆猷禅师是云居膺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语录。
新罗慧禅师(云居膺禅师的法嗣)没有留下言教。
新罗龟山和尚(长庆稜禅师法嗣)曾提到相国裴休举办法会时,问一位看经的僧人:“这是什么经?”僧人回答:“《无言童子经》。”裴休问:“有几卷?”僧人答:“两卷。”裴休说:“既然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人无法回答。龟山和尚代为回答:“若论无言,何止两卷。”(以上见第十八卷)
新罗慧云禅师是白兆圆禅师的弟子,没有留下语录。
另外,像拈颂中记载的诸位禅师的问答,也全靠丹霞子淳禅师通过颂文传播开来。
新罗的泊岩和尚。有僧人问:什么是禅?和尚回答:古墓不算家。丹霞淳有一首颂诗:故国清平安定多年,白发老人仍留恋尘缘。牧童却懂得忘却功业,懒得放牧儿孙不拿鞭子。又有僧人问泊岩:什么是道?和尚回答:白白留下车马的痕迹。还有僧人问:什么是教?和尚回答:贝叶经收不完。丹霞的颂文现在删去了。
新罗国大岭禅师,有僧人问:什么是一切地方都清净?禅师回答:折断琼枝,每一段都是珍宝;劈开檀香,每一片都散发香气。丹霞子淳禅师有偈颂说:整个世界都是黄金的国土,万物全都显现清净美妙的法身。王女背对清风无所谓巧拙,灵性的幼苗开花却不自知春天已至。
新罗的云住禅师。有僧人问:什么是诸佛的老师?禅师回答:文殊竖起耳朵。○丹霞淳的颂诗:无形无相的光中尚未显现的身,清净虚无渺茫难测怎能亲近。一轮明月当窗照耀,玉殿寂寥不见人影。
孤云四山铭记。他在新罗名声德行。留下真实事迹。
无染国师葆光塔铭记载:无染是圆觉祖师的第十代传人。他俗家姓金,是武烈王的第八代孙。长庆初年,乘船入唐朝游历,曾到访佛光寺,向如满禅师求教。之后又去拜谒麻谷宝彻和尚。会昌五年返回新罗。咸通十二年,景文王召请无染住持尚州深妙寺。乾符三年,他再次来到王都。文德元年,真圣王二年,无染示寂。其灵塔位于公州圣住寺。
法性禅师葆光塔铭记载。无染大师在雪山五色石寺出家。有位法性禅师,曾拜入骏伽门下。在中国弘扬小乘佛法的是无染大师。法性禅师跟随他学习多年,将教法探究得透彻无遗。
释澄大德在葆光塔铭中记载:无染大师曾向骠诃健拏(出自《华严经》)请教佛法于浮石山(位于石顺兴)。释澄大德每日能应对三十人的提问,保持着如同蓝草与茜草般质朴的本色(据《寂照塔铭》记载,智澄大师曾在浮石山求学,即石澄大德)。
昭玄大德葆光塔铭记载:无染法师圆寂后,弟子照玄大德、释通贤、四天王寺上座释慎符,请求追赠谥号并撰写塔铭。皇帝下诏批准。塔铭还提到询、圆藏、灵源、玄影等四人继承了他的清净法门,僧亮、普慎、心光等三人也都是无染的门下弟子。
崇唱禅师是崇福寺(位于庆州)的人。景文王在还是太子时住在代邸,就对佛法十分关注。于是请来芬皇寺的僧人崇唱,修建和供奉佛寺(崇唱是唐懿宗咸通年间的人)。
高僧决言是崇福寺的僧人。景文王立即命令相关部门,恭敬地举办法会。华严宗高僧决言和尚奉旨,在该寺讲经五天。
道义禅师 寂照塔铭上说。到了长庆初年。有个叫道义的僧人。西渡参学禅宗西堂的深奥。
洪陟大师的寂照塔铭记载:兴德王时期,洪陟大师同样在西堂静修心灵,在南岳止息脚步。注解说,洪陟师承德兴大王和宣康太子。源流记载,道义和弥陟都是西堂智藏大师的弟子。
静众寺的无相大师,塔铭上称为寂照。自洪陟以来,堪称杰出的大师屈指可数。在西域教化众生的是来自中国的静众寺无相大师。静众寺在唐朝时,受到玄宗皇帝非同一般的礼遇。柳宗元修建影堂,李商隐为其撰写塔铭。他的弟子无住,也是一位著名僧人。常山的慧觉大师。益州的金禅师,镇州的金禅师。禅宗谱系上说,黄梅弘忍大师的弟子金禅师出生在石头山。
常山慧觉大师 见上文。注:马和尚,字慧觉,金云卿的弟弟。
太安慧彻国师寂照塔铭记载:东归之时,有前述北山义(即道义)、南岳陟(即洪陟)等先贤传承。太安彻国师门下,有惠目育(无可考证)、智力闻(智力为寺名)、双溪照(即慧照)、神兴彦(即忠彦,见《传灯录》)、涌泉体(即觉体,见《传灯录》)、珍丘休(注:玄昱觉休,乃盐官安禅师法嗣)、双峰云(即觉云)、孤山日(即品日,见《传灯录》)、两朝国师圣住染(即无染)、菩提宗(注:惠云,是无染的法嗣)。
源流篇载:太安惠彻,法号法宝,俗姓朴,庆州人,谥号寂忍,为西堂禅师法嗣(曾在谷城相里寺驻锡)。
贤溪智证大师的寂照塔铭上记载。大师俗家姓金。法号道宪。字智诜。长庆甲辰年降生。中和壬寅年圆寂。少年时在梵体大德门下启蒙。后随琼仪律师受具足戒。向惠隐严君学习深奥佛理。在杨孚令子禅师处修习禅法。
法朗禅师 寂照塔铭记载:智证,以唐代四祖为五世祖。道信的旁支向东传播到海边。双峰(四祖的称号)的儿子,法明的孙子,慎行的曾孙,导范的玄孙,惠隐的末孙(指智证)。杜中书正伦编纂的铭文说(四祖的铭文):远方的奇士,异域的高人,不惧艰险路途,来到珍贵之地(指法朗)。肃宗皇帝亲笔题诗说:龙叟渡海不用船筏。
玄亮禅师寂照塔铭记载:正法大统释玄亮,声名远扬如鹤鸣九皋,献于康王。大王应允,命其统领南泉郡僧众训导辅弼。其别号金姓,于别墅划分修行道场。
禅师俊恭的塔铭《寂照塔铭》记载:沈忠听闻大师的名声后禀告说,弟子有一块多余的土地,位于曦阳山凤岩龙谷一带。到了中和辛丑年,朝廷派遣前任安轮寺僧统俊恭前来划定地界。
(塔铭还提到:弟子性蠲、敏休、杨子孚、继彻等人均得凤尾之传。又载:弟子英爽前来敦促接受辛劳。)
真鉴禅师真鉴说。禅师法号慧昭,俗家姓崔,是全州金马人。父亲名叫唱元。贞元二十年,乘船前往唐朝,到达沧州时,拜见禅鉴大师剃度出家。僧众称他为黑头陀。元和五年,与同乡僧人义相遇。太和四年返回新罗。曾在尚州露岳长柏寺停留修行,又到康州智异山。在花开谷三法和尚的旧寺遗址上修建庙宇。禅师是曹溪慧能的玄孙,因此建造了六祖影堂。文圣王时期圆寂。
近来刊印的佛祖源流记载中,关于新罗高僧的部分内容混乱错谬,不可作为凭据。现暂且附录于此,以供参考。
阿度和尚在寂照塔的注释中提到。阿度。他在冷山里建了一座桃李寺。
神行禅师的源流记载。新罗国兵部侍郎全献贞撰写了神行传。当时他在晋州断俗寺(注释:寂照塔注中提到,宪德王十三年,北宗神行先行引导,南宗道义随后主持)。
谷成禅师。据源流记载。他是兹庄律师的三位弟子之一。另两位是僧实和祖日。
无上禅师的传承记载如下。普依大师,字智法。元晓与义湘曾在此塔下,亲自学习《涅槃经》。他有十一位弟子:无上、寂灭、义融、智薮、一乘、水泽、四大、开元、明德、开心、普明。
真表律师的传承记载说,他在边山创建了文殊寺。有九位弟子,分别是永心、融宗、信芳、体真、珍海、真善、释忠和佛陀耶。
观机禅师和道成禅师。根据源流记载,他们是江包山的两位圣者。他们还有七位弟子,分别是白牛、师檄、师楪、师道、义子、阳成和梵令勿女。
圆安禅师 据源流记载 是圆光法师的弟子。
顺应大德源流所言。与决断语。创建海印寺。
那些事迹可以追溯的人,也不详细记载他们的来龙去脉。
胜诠禅师是华严宗的主持。他用十多块石头雕刻的头骨模型,向弟子们讲解佛法。
和净国师高丽平章事干文俊撰写铭文。
廉居禅师,长兴宝林寺的前辈高僧。
迦智山普照禅师是廉居的弟子,法名体真,俗姓金,熊津人。
玄光法师是熊川人,是真大师的传法弟子。
缘光法师(智音大师的弟子)。
永才法师曾遇到六十多名盗贼。他作歌感化他们。盗贼全都剃发出家成为他的弟子。他们一起进入智异山。从此不再涉足世俗。
智宗国师,名胜妙,居住在原州玄溪山的居须寺。高丽崔冲撰写。
朗空禅师。在昌原凤林寺。新罗兵部侍郎崔仁衷撰写。
道诜国师在光阳玉龙寺。高丽崔惟清撰。
洞真大师名叫度甫,姓金,是灵岩人,住在光阳玉龙寺。
表训禅师创建了表训寺。
惠丘法师创建边山来苏寺。
安信法师创建宝光寺。
耽密禅师创建了宝贤寺。
义照和尚创建美黄寺。
惠清禅师曾经住在芭蕉寺。
南云禅师曾经住在双峰寺。
顺支禅师曾经住在五台山。
寂禅师曾经住在金山寺。
僧统龙正禅师(可能是金山寺的僧人)。
通灵和尚曾经住在天冠山。
觉真国师曾住在佛岬寺。
杜云禅师曾住在乔僧寺。
能如禅师曾经住在乔僧寺。
义信禅师曾住在法住寺。
那些完全没有声音和踪迹的人,列出他们的名字,以备后人查考。
宝让和尚、去会长老、备虚法师、玄泰法师、良志法师、惠业大弥、阿离拔么、惠轮法师、求等法师、玄恪法师、圆胜律师、大安法师、玄游法师、惠宿法师、灵熙禅师、能仁禅师、零照禅师、蛇福圣者、崇济法师、浮雪居士、神休禅师、惠空禅师、梵修法师、心地大师、大贤瑜伽、法海华日、理贞大师、惠通和尚、希浪祖师、绎结大师、密本法师、缘会大师、明朗大师、朗智法师、安惠大师、朗融大师、惠现法师、秀台大师、义安大德、广学大德、国教大德、波君大德、孔宏长者、迎如大师、大缘大德、念佛大师、广德法师、严庄法师、景兴国师、彦冲禅师、法州禅师、宏廓禅师、瑞岩和尚、遵梵禅师、哲鉴国师、贤俊禅师、烟起祖师、佛顶和尚、定贤禅师、大无为禅师。
补遗 无为寺回微国师(唐懿宗咸通五年出生。照宗大顺二年来到中国。天祐二年。重修基北。后晋开运三年建立○无为寺。位于康津)
至于高丽的禅教,原本出自杭州慧日一宗。年代并不久远,如今暂且略过不提。
佛祖通载记载,宋太祖末年,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圆寂。禅师法名延寿,著有《宗镜录》一百卷。高丽国王读到禅师的教法后,派遣使者带着书信,以弟子之礼相待,并供奉金线袈裟、紫水晶念珠、金澡罐等物品。该国三十六位僧人亲自接受禅师印可后回国,各自教化一方。
慈弘按:宋太祖末年即高丽光宗末年。光宗戊辰年,以僧惠居为国师,坦文为王师。史书称,国王尊崇僧侣,以他们为师。从此以后,子孙世代相传,成为家法,大量兴建寺院。这二人必定也在三十六人之中。由此可见,高丽的禅宗都源自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
CBETA 编码:X162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