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二氏部彙考
汉明帝永平八年,楚王刘英献上绢帛赎罪。皇帝下诏称刘英信奉黄老和佛教,让他收回赎罪物品转用于供养居士僧人的斋饭。查《后汉书·明帝纪》未载此事。据《楚王英传》记载:刘英年轻时喜好结交豪侠,广纳宾客,晚年更崇尚黄老学说,进行佛教斋戒祭祀。永平八年,朝廷诏令天下死囚可用细绢赎罪。刘英派郎中令献上黄绢白绸三十匹,向国相表示:"臣身为藩王却累积罪过,今感念皇恩,献上绢帛赎罪。"国相上报后,皇帝下诏答复:"楚王研习黄老精妙之言,尊奉佛教慈悲之教,斋戒三月,与神明立誓,有何过失需要疑虑?当有悔改之心。可将赎罪绢帛转作供养居士僧人的斋饭。"并将诏书抄送各诸侯国傅相。后刘英大肆结交术士,铸造刻有文字的金龟玉鹤作为祥瑞。永平十三年,男子燕广告发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私造图谶,图谋不轨。经查证,官员奏报刘英聚集奸人、伪造符谶、擅自封官,设置诸侯王公及二千石高官,属大逆不道,请求处死。明帝顾念亲情未忍加诛,将刘英废为庶人,流放至丹阳郡泾县。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襄楷因皇帝在宫中设立佛像和老子的祠庙,上书直言劝谏,但未被采纳。据《后汉书·桓帝本纪》记载,桓帝装饰芳林园并修建濯龙宫,设置华丽的伞盖来祭祀佛陀和老子。又据《襄楷传》记载,延熹九年,襄楷上书说:臣听说宫中设立了黄帝、老子和佛陀的祠庙。这些教义崇尚清净虚无,注重无为而治,爱惜生命而厌恶杀戮,减少欲望并去除奢侈。如今陛下嗜好欲望不去除,杀戮惩罚过度,既违背了这些教义,又怎能获得福佑呢?有人说老子进入西方少数民族地区,化身为佛陀。佛陀不在同一棵桑树下连续住三晚,是为了不产生长久的恩爱之情,这是极其精诚的表现。天神送给佛陀美丽的女子,佛陀说这不过是皮囊装着血罢了,于是看都不看一眼。他坚守本心到了这种程度,才能成就大道。如今陛下拥有众多美艳的嫔妃,享尽天下的美味,怎么能与黄帝、老子的境界相比呢?奏章呈上后,桓帝立即召见襄楷到尚书省询问情况。尚书请求将襄楷交给司隶校尉依法定罪,于是襄楷被押送到洛阳监狱。桓帝没有处死他,但还是以司寇的罪名判了刑。又据《西域传》记载,桓帝喜好神灵之事,多次祭祀佛陀和老子。百姓中渐渐有人信奉,后来便逐渐兴盛起来。
CBETA 编码:X1660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