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寺剎史料
○高麗國五冠山大華嚴靈通寺 贈諡大覺國師碑銘并序
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大尉守司徒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尚書禮部事修△ 史上△國臣 〔以下欠略〕
朝散郎尚書工部侍郎△△紫金魚袋臣 〔以下欠略〕
上嗣位之四年乙巳秋七月庚午大覺國師門人都僧統澄儼具師之行事以聞曰吾先師即世久矣而碑銘未著常懼其德業有所磨滅而△記惟 〔以下欠略〕
可觀其可盖而不章乎△授臣富軾以行狀曰汝其銘之臣讓不獲命退而敘曰以臣觀之師於聖人 道可謂性得而生知者也何以知其然哉〔以下欠略〕
賢而祖述之不幸短命而其所樹立如此子思有言自誠而明者其是類乎師諱釋煦俗姓王氏字義天後以名犯掊宗諱以字行 我△宗大王四 〔以下欠略〕
至乙未秋九月二十八日生於宮中時有香氣郁然久而後歇師少超悟讀書屬辭精敏若宿習兄弟皆有賢行而師傑然出鋒頴 上一△△諸子曰孰能 〔以下欠略〕
前夢貴徵竊惜之而業已受 君命叵如之何乙巳五月十四日徵景德國師於內殿剃髮 上再拜之許隨師出居靈通寺冬十月就佛 〔以下欠略〕
至年甫△益自勤苦早夜矻矻務博覽強記而無常師道之所存則從而學之自賢首教觀及頓漸大小乘經律論章䟽無不探索又餘力外學〔以下欠略〕
騁衮衮無津涯雖老師宿德皆自以為不及聲名 聞時謂法門有宗匠矣丁未七月乙酉 教書褒為祐世僧統師嘗△△如△△△聞△△△△△△△△△△甚至 宣王在位第二年是宋元豐七年春正月入內誠請 上會羣臣議皆以為不可師於△△上前與羣臣言 〔以下欠略〕意許之而羣臣議確依違而罷至明年四月庚午夜留書上 王及太后卒弟子壽介微服至貞州寓商客船發 〔以下欠略〕
以來朝之意 皇帝命△客員外郎蘇注廷導之秋七月入京師啟聖寺以中書舍人范百祿為主數日見垂拱殿 〔以下欠略〕
高才碩學堪為師範者兩街推薦誠師至是僧統樞衣下風欲行弟子之禮誠師三辭而後受之乃進曰某甲海外之 〔以下欠略〕
能行之可謂難至願同志一乘同修萬行以游華藏海者吾之願也於是僧統請問云云歎曰辭旨婉切善啟重開非法 〔以下欠略〕
公如見誠公之禮原公儼然而坐僧統進曰某甲仰慕道誼以日為歲不憚險難百舍來謁願開金口王音以△覺語源 〔以下欠略〕
就鍼有問有答盡其春容源公因知州蒲公宗孟之請入南山慧因院開講周譯經僧統施錢營齊以延與 〔以下欠略〕
教藏七千五百餘卷及還國又以金書大經三本歸之以祝 聖壽慧因本禪院改為講院特免租稅 〔以下欠略〕
日 朝辭至秀州真如寺見楞嚴疏王塔亭傾圮慨然歎之以金屬寺僧修葺楊公曰璿公今日始遇知 〔以下欠略〕
千燈相續而無窮遂授經書爐拂以為信非△僧統資源公而道益進源公名所以益高以僧統揚之也 〔以下欠略〕
凡十有四月所至名山勝境諸有聖迹無不瞻禮所遇高僧五十餘人亦皆咨問法要若源公雅所望以為 〔以下次略〕
慧林善淵戒律則擇其元照梵學則天吉祥紹德此皆卓然可尚故資其所長者已及將歸禪講宗師各率徒 〔以下欠略〕
學之悉備此真重法大菩薩者也然非是始學欲以己所得與諸師相試故來耳故其所贈詩有孰若祐世師 〔以下欠略〕
三韓王子西求法△齒彌天△△△其為時賢推尊類皆然也夏五月二十日隨本國朝賀回使放洋二十九日 〔以下欠略〕
上及左右無不感動 皇帝所贈金繒 國王太后寄送財寶以巨萬計舉施諸道場及所聞法諸師無少 〔以下欠略〕
師誕年肇基既成多歷年 國家每議其主而難其人至是宣演教理盡妙窮神學者會得未曾有 上 〔以下欠略〕
怠不講故官幐私褚亡散幾△遂重購求書於中國以及契丹日本又於辛未春南遊搜索所得書無慮四千卷皆 〔以下欠略〕
欣賴甲戌春二月初入洪圓寺其教學如故居興王初 順王寢疴召師言寡人嘗願作大伽藍額號洪圓今病篤 〔以下欠略〕
海印寺溪山自適浩然有終焉之志 獻王再徵不能致乙亥冬十月八日 肅祖即位數遣近臣齎書迎之固辭 〔以下欠略〕
不我願古之達者非夷非惠與△卷△異或△來副我意焉師翻然曰備禮厚辭義不可拒乃赴都復居興王寺教學如 〔以下欠略〕
一日忘於心 仁睿大后聞而悅之經始此寺 肅祖繼之以畢厥功師於此之時依文而顯理究理而盡 〔以下欠略〕
師百世不遷之宗渠不信哉戊寅夏四月庚寅 上命第五子侍之師手落其髮今都僧統是也辛巳春二 〔以下欠略〕
師所定也秋八月遘疾隱几而坐或觀心或持經不以疲憊自止門人請修佛事曰事佛久矣 上遣中使問禮 〔以下欠略〕
其志伏望至誠外護以副如來遺教則死且不朽冬十月五日壬辰右脇而化享年四十七僧臘三十六是前或夢 〔以下欠略〕
於五冠山靈通寺之震方從本教也佛法以梁大通元年丁未肇入新羅後一百餘年義湘元曉作是二師者以聖 〔以下欠略〕
于利學△浮淺涉獵典籍磔裂文句置之齒牙閒呶呶以自好後來者承誤襲謬往而不返師於是疾習俗之蔽蒙也 〔以下欠略〕
△雖有心服而悅隨者而羣邪疾正謗毀沸騰以道自處恬不動心終而翕然寢燮於正異時僻見△執者革面遷慮務 〔以下欠略〕
指三藏△二分教蒭狗也糟粕也又烏足觀者不亦誤乎乃觀學楞伽起信等經論又天性至孝善事父母不怠及其△則窮 〔以下欠略〕
之道又其文辭平澹而有味故士大夫承風而披靡稍厭彫琢而趣雅正焉至於俗吏虎臣不以文學自業及它道異術相背 〔以下欠略〕
適宋時泗上禮僧伽塔上有光明如燈火天竺寺禮觀音放素光赫赫然又在海印寺講經堂宇忽動有驚起者 睿考在東 〔以下欠略〕
新前路是百郡之所出入舊有館院而壞亡即指授門人作新之名館曰指南院曰兼濟至 睿考錫以土田始師之幼 〔以下欠略〕
亦不能盡書師既為一國尊親有大政事必款密諮决故所與 上論列國家事甚多而有陰德於人民亦厚世莫得而盡知師 〔以下欠略〕
於教以為釋苑詞林而未及參定至後乃成故去取失當門人集所著詩文殘編斷藁存者無幾紬次為二十卷此皆率爾 〔以下欠略〕
疏抄六千九百餘卷其餘文書藥物金帛至不可勝計燕京法師雲諝高昌國阿闍梨尸羅嚩底亦皆尊嚮以策書法服為問遼人來使者 〔以下欠略〕
碑誌其名顯四方為異國所尊又如此師嘗召臣先兄釋玄湛與之遊甚歡相知之分非啻期牙臣由是得以一謁容色睟清若覩青天白日 〔以下欠略〕
無何師入滅意士為知己者用假令死而可作雖布髮而藉足亦所忻慕焉况以文字掛名於碑石之下豈不為榮幸也哉而學術固降辭語 〔以下欠略〕
義湘西學 傳佛△音 元曉獨見 窮幽椒深
或出或處 昭然同心 香薰霧閏 學者林林
△與世△ 日薄△△ 〔以下欠略〕
不塞不流 否終則傾 異人挺生 不留富貴
△趣高明 誰謂宋遠 木道△行 索焉而獲
為焉而成 〔以下欠略〕
不動一步 △行虛空 橫流湯湯 獨△之防
△其百派 東至于洋 始則不信 狺狺眾狂
△隨而革 〔以下欠略〕
幾格清夷 飄然遠舉 則挽留之 其道之大
如天如地 淵源之深 固不敢議 其出於時
生苴而已〔以下欠略〕
上曰其然 乃命臣軾 臣拜獻辭 貽厥△△
CBETA 编码:B016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