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選輯(晉書、宋書、梁書、魏書、隋書、舊唐書、元史、明史)
元嘉十八年,苏摩黎国王那邻那罗跋摩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世祖孝建二年,斤陀利国王释婆罗那邻陀派遣长史竺留陁及多人进献金银宝器。后废帝元徽元年,婆黎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这些国家都信奉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佛法开始东传。自此以后,佛教逐渐传播开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归心信奉。佛经典籍浩繁,教义深奥,自成一家之学。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摹之上奏说:佛教教化遍及中国,已经历四个朝代,佛像塔寺处处可见,数以千计。这些场所既能维系人心,也可劝人向善。然而近来人们崇佛流于表面,不重虔诚,反以奢华攀比为荣。旧寺荒废无人修缮,却争相新建寺庙互相夸耀。豪华宅第几乎耗尽资源,竹木铜彩浪费无度,既无益于神明,又有损民生。建造逾制,应加以约束规范,若不加以制止,此风将难以遏制。请求今后凡欲铸造铜像者,皆须向朝廷申报;兴建塔寺精舍者,须先向当地太守呈报,由郡守列明事由上报州府;待获批准后方可动工。擅自建造寺舍者,按违抗诏令论处,所用铜材及宅院林苑一律没收充公。诏令批准此奏。同时整顿僧团,勒令数百僧众还俗。
世祖大明二年,僧人昙标与羌人高闍策划谋反。皇帝因此下诏说:佛教已经衰败,僧人良莠不齐,不仅不能弘扬佛法,反而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再加上他们屡生奸邪之心,恶行频传,败坏风气,人神共愤。各地应严加清查,今后再有违犯者,一律严惩不贷。于是制定各种禁令,除非真正严守戒律的僧人,其余一律还俗。但当时许多寺院中的尼姑频繁出入宫廷,与后妃往来密切,这项制度最终未能施行。
东晋时庾冰首次提议僧人应向帝王行礼,后来桓玄再次提出这一主张,但都未能实行。大明六年,世祖令官员上奏说:臣听闻高大的殿堂,并非只为显示宏伟;跪拜匍匐,不仅表达敬意,更是为了维护纲常、统御八方。儒家法家各派,名家墨家分支,无不尊崇亲长、严守尊卑。唯独佛教源自西域,背离经典,教义玄远,修持艰深,宗旨晦涩,微言大义逐渐湮没,拘泥文字而遮蔽真道,末流越发张扬。以致逾越礼法,轻慢尊长,丧失入乡随俗的智慧,不明教化的深意。佛法本以谦逊自制,忠诚虔敬为道。比丘不轻慢他人,见人便拜;僧众遇见长者即行礼,岂有对四众屈膝却简慢父母,向长老叩首却对君王无礼之理?故咸康年间首议,元兴年间重申,皆因偏执一方而受阻。如今圣朝清明,万民景仰,仙真献宝,百神尽职,而京畿之内竟有不臣之民,宫廷之中容抗礼之客,恐非整肃风气、昭示典范之举。臣等商议认为,僧人朝见时应当虔诚行礼,依其本俗,如此则朝廷礼仪有序,各方皆得其所。诏令许可。前废帝即位初年,恢复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