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選輯(晉書、宋書、梁書、魏書、隋書、舊唐書、元史、明史)
闡化王者,烏斯藏僧也。初,洪武五年,河州衛言:「烏斯藏怕木竹巴之地,有僧曰章陽沙加監藏,元時封灌頂國師,為番人推服。今朵甘酋賞竹監藏與管兀兒搆兵,若遣此僧撫諭,朵甘必內附。」帝如其言,仍封灌頂國師,遣使賜玉印、綵幣。明年,其僧使酋長鎖南藏卜貢佛像、佛書、舍利。是時方命佛寶國師招諭番人,於是怕木竹巴僧等自稱輦卜闍,遣使進表及方物。帝厚賜之。輦卜闍者,其地首僧之稱也。八年正月設怕木竹巴萬戶府,以番酋為之。已而章陽沙加卒,授其徒鎖南扎思巴噫監藏卜為灌頂國師。二十一年上表稱病,舉弟吉剌思巴監藏巴藏卜自代,遂授灌頂國師。自是三年一貢。
阐化王是乌斯藏的僧人。起初,洪武五年,河州卫报告说:“乌斯藏的怕木竹巴地区,有位僧人叫章阳沙加监藏,元朝时被封为灌顶国师,深受当地人的敬仰。如今朵甘的首领赏竹监藏与管兀儿交战,如果派这位僧人去安抚劝谕,朵甘必定会归附。”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仍封他为灌顶国师,派使者赐予玉印和彩币。第二年,这位僧人派酋长锁南藏卜进贡佛像、佛经和舍利。当时朝廷正命令佛宝国师招抚番人,于是怕木竹巴的僧人自称辇卜阇,派使者进献表章和地方特产。皇帝给予丰厚赏赐。辇卜阇是当地高僧的称号。洪武八年正月设立怕木竹巴万户府,任命番人首领为万户。不久章阳沙加去世,朝廷授予他的徒弟锁南扎思巴噫监藏卜灌顶国师称号。洪武二十一年,他上表称病,推荐弟弟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接替,于是朝廷授予灌顶国师称号。从此每三年进贡一次。
成祖嗣位,遣僧智光往賜。永樂元年遣使入貢。四年封為灌頂國師闡化王,賜螭紐玉印,白金五百兩,綺衣三襲,錦帛五十匹,巴茶二百斤。明年命與護教、贊善二王,必力工瓦國師及必里、朵甘、隴答諸衛,川藏諸族,復置驛站,通道往來。十一年,中官楊三保使烏斯藏還,其王遣從子劄結等隨之入貢。明年復命三保使其地,令與闡教、護教、贊善三王及川卜、川藏等共修驛站,諸未復者盡復之。自是道路畢通,使臣往還數萬里,無虞寇盜矣。其後貢益頻數。帝嘉其誠,復命三保齎佛像、法器、袈裟、禪衣及絨錦、綵幣往勞之。已,又命中官戴興往賜綵幣。
成祖继位后,派遣僧人智光前往赐封。永乐元年,乌斯藏使者入朝进贡。四年,朝廷册封其首领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予螭纽玉印、五百两白银、三套华美衣袍、五十匹锦缎、二百斤巴茶。次年,朝廷命令阐化王与护教王、赞善王两位藩王,以及必力工瓦国师和必里、朵甘、陇答等卫所,川藏各族一同修复驿站,保障通道往来畅通。十一年,宦官杨三保出使乌斯藏返回时,阐化王派遣其侄子扎结等人随行入贡。十二年,朝廷再次派遣杨三保出使该地,命他与阐教王、护教王、赞善王三位藩王及川卜、川藏等地共同修缮驿站,将所有未修复的驿站全部恢复。从此道路完全畅通,使臣往返数万里,不再担忧盗匪侵扰。此后乌斯藏进贡更加频繁。皇帝赞赏其诚意,又命杨三保携带佛像、法器、袈裟、禅衣及绒锦、彩缎前往慰劳。不久,再派宦官戴兴前往赏赐彩缎。
宣德二年命中官侯顯往賜絨錦、綵幣。其貢使嘗毆殺驛官子,帝以其無知,遣還,敕王戒飭而已。九年,貢使歸,以賜物易茶。至臨洮,有司沒入之,羈其使,請命。詔釋之,還其茶。
宣德二年,朝廷派宦官侯显前往赏赐绒锦和彩币。该国贡使曾打死驿站官员的儿子,皇帝认为他们不懂规矩,只将他们遣送回国,并下诏让国王严加管束。宣德九年,贡使返回时,用赏赐的物品交换茶叶。到了临洮,当地官府没收了茶叶,扣留贡使,请示朝廷。皇帝下诏释放贡使,归还茶叶。
正統五年,王卒。遣禪師二人為正副使,封其從子吉剌思巴永耐監藏巴藏卜為闡化王。使臣私市茶綵數萬,令有司運致。禮官請禁之,帝念其遠人,但令自僦舟車。已,王卒,以桑兒結堅昝巴藏卜嗣。
正统五年,国王去世。朝廷派遣两位禅师担任正副使节,册封其侄子吉剌思巴永耐监藏巴藏卜为阐化王。使臣私下购买数万茶叶和彩绸,命有关部门运送。礼部官员请求禁止这种行为,皇帝体谅他们来自远方,只要求他们自行雇用车船。不久,国王去世,由桑儿结坚昝巴藏卜继位。
成化元年,禮部言:「宣、正間,諸貢不過三四十人,景泰時十倍,天順間百倍。今貢使方至,乞敕諭闡化王,令如洪武舊制,三年一貢。」從之。五年,王卒,命其子公葛列思巴中柰領占堅參巴兒藏卜嗣。遣僧進貢,還至西寧,留寺中不去,又冒名入貢,隱匿所賜璽書、幣物。王使其下三人來趣,其僧閉之室中,剜二人目。一人逸,訴於都指揮孫鑑。鑑捕置之獄,受其徒賄,而復以聞。下四川巡按鞫治,坐僧四人死,鑑將逮治,會赦悉免。
成化元年,礼部上奏说:宣德、正统年间,各地进贡的使团不过三四十人,景泰年间增至十倍,天顺年间更达百倍。如今贡使刚到,请皇上下令告诫阐化王,命他按照洪武年间的旧例,每三年进贡一次。皇帝同意了。成化五年,阐化王去世,朝廷命他的儿子公葛列思巴中奈领占坚参巴儿藏卜继承王位。他派僧人进贡,返回时停留在西宁寺院不肯走,又冒名顶替再度入贡,还藏匿朝廷赏赐的诏书和财物。阐化王派三名下属来催促,僧人将他们关在屋里,挖掉其中两人的眼睛。一人逃脱后向都指挥孙鉴告状。孙鉴将僧人逮捕下狱,却收受贿赂,又向朝廷谎报案情。案件交四川巡按审讯后,判处四名僧人死刑。孙鉴本应被逮捕治罪,恰逢大赦而免于追究。
十七年以長河西諸番多假番王名朝貢,命給闡化、贊善、闡教、輔教四王敕書勘合,以防奸偽。二十二年遣使四百六十人來貢,〔三〕守臣遵新例,但納一百五十人。禮官以使者已入境,難固拒,請順其情概納之,為後日兩貢之數,從之。
十七年时,因长河西等地许多番人假冒番王名义朝贡,朝廷下令给阐化、赞善、阐教、辅教四位藩王颁发敕书勘合,以防欺诈。二十二年,番地派遣四百六十人前来朝贡,地方官员依照新规定只接纳一百五十人。礼部官员认为使者已入境,难以强行拒绝,建议体恤其情全部接纳,将超出部分计入下次朝贡名额,皇帝同意了这一建议。
弘治八年遣僧來貢,還至揚州廣陵驛,遇大乘法王貢使,相與殺牲縱酒,三日不去。見他使舟至,則以石投之,不容近陸。知府唐愷詣驛呼其舟子戒之,諸僧持兵仗呼譟擁而入。愷走避,隸卒力格鬬乃免,為所傷者甚眾。事聞,命治通事及伴送者罪,遣人諭王令自治其使者。其時王卒,子班阿吉江東劄巴請襲,命番僧二人為正副使往封。比至,新王亦死,其子阿往劄失劄巴堅參即欲受封,二人不得已授之,遂具謝恩儀物,並獻其父所領勘合印章為左驗。至四川,守臣劾其擅封,逮治論斬,減死戍邊,副使以下悉宥。
弘治八年,朝廷派僧人前来进贡。返回时途经扬州广陵驿站,遇到大乘法王的进贡使团。双方一起杀牲饮酒,连续三天不肯离开。见到其他使团的船靠近,就用石头投掷,不让其靠岸。知府唐恺到驿站召唤他们的船夫训诫,那些僧人手持兵器叫嚷着蜂拥而入。唐恺逃走躲避,衙役奋力格斗才得以脱身,受伤的人很多。事情上报后,朝廷下令惩办翻译人员和陪同人员,并派人告知国王让他自行处置使者。当时国王去世,他的儿子班阿吉江东扎巴请求继承王位,朝廷派两名番僧作为正副使前往册封。等到达时,新国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阿往扎失扎巴坚参想立即接受册封,两人不得已授予他封号,于是他准备了谢恩的礼物,并献上他父亲所持有的勘合印章作为凭证。到了四川,当地官员弹劾他们擅自册封,将他们逮捕治罪判处死刑,后减刑发配边疆戍守,副使以下人员全部宽恕。
正德三年,禮官以貢使踰額,令為後年應貢之數。嘉靖三年偕輔教王及大小三十六番請入貢。禮官以諸番不具地名、族氏,令守臣覈實以聞。四十二年,〔四〕闡化諸王遣使入貢請封。禮官循故事,遣番僧二十二人為正副使,序班朱廷對監之。至中途大騷擾,不受廷對約束,廷對還白其狀。禮官請自後封番王,即以誥敕付使者齎還,或下守臣,擇近邊僧人齎賜。封諸藏之不遣京寺番僧,自此始也。番人素以入貢為利,雖屢申約束,而來者日增。隆慶三年再定令闡化、闡教、輔教三王,俱三歲一貢,貢使各千人,半全賞,半減賞。全賞者遣八人赴京,餘留邊上。遂為定例。
正德三年,礼部官员因朝贡使者人数超额,下令将多出部分计入下一年应贡人数。嘉靖三年,他们与辅教王及大小三十六部落一同请求入贡。礼部官员因各部未详细申报地名、家族姓氏,命令地方官员核实上报。四十二年,阐化王等诸王派使者入贡并请求册封。礼部按旧例派遣二十二名番僧担任正副使,由序班朱廷对监督。途中使者大肆滋扰,不受朱廷对管束,朱廷对回朝禀报情况。礼部建议今后册封番王时,可将诏书直接交使者带回,或由地方官员选派靠近边境的僧人前往颁赐。从此不再派遣京城寺院番僧赴藏区册封。番人向来以入贡获利,虽多次申明规定,来者却日益增多。隆庆三年重新规定:阐化、阐教、辅教三王均三年一贡,每批贡使限千人,半数给予全额赏赐,半数减半赏赐。全额受赏者仅八人进京,其余留驻边境。此后成为固定制度。
萬曆七年,貢使言闡化王長子札釋藏卜乞嗣職,如其請。久之卒,其子請襲。神宗許之,而制書但稱闡化王。用閣臣沈一貫言,加稱烏斯藏怕木竹巴灌頂國師闡化王。其後奉貢不替。所貢物有畫佛、銅佛、銅塔、珊瑚、犀角、氆氌、左髻毛纓、足力麻、鐵力麻、刀劍、明甲冑之屬,諸王所貢亦如之。
万历七年,朝贡使者说阐化王的长子札释藏卜请求继承职位,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很久他去世,他的儿子请求继承。神宗批准了,但诏书只称他为阐化王。根据内阁大臣沈一贯的建议,加封为乌斯藏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此后他一直保持朝贡不断。所进贡的物品包括画佛、铜佛、铜塔、珊瑚、犀角、氆氇、左髻毛缨、足力麻、铁力麻、刀剑、明铠甲等,其他藩王的贡品也类似。
CBETA 编码:B009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