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正在准备内容...
页面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广弘明集
唐
·
道宣撰
目录
分卷
釋道宣序一
序
歸正篇目錄
1 歸正篇
之一
1 商太宰問孔子聖人(一)
2 子書中佛為老師(一)
3 漢顯宗開佛化法本傳(一)
4 後漢書郊祀志(一)
5 吳主孫權論敘佛道三宗(一)
6 宋文帝集朝宰論佛教(一)
7 元魏孝明召佛道門人論前後(一)
之二
8 魏書釋老志(二)
9 齊書述佛志(二)
之三
10 遂古篇(江淹)(三)
11 家訓歸心篇(顏之推)(三)
12 七錄序(阮孝籍)(三)
古今書最
阮孝緒小傳
之四
13 捨事李老道法詔(梁武帝)(四)
14 廢李老道法詔(齊文宣帝)(四)
15 通極論(彥琮)(四)
序
辯惑篇目錄
2 辯惑篇
之一
1 辯道論(曹植)(五)
2 聖賢同軌老聃非大賢論(孫盛)(五)
3 老子疑問反訊(孫盛)(五)
4 均聖論(沈約)(五)
華陽先生難鎮軍均聖論
之二
5 列代王臣滯惑解(六-七)
上
1 (後魏世祖)(六)
2 (周武帝)(六)
3 (宋世祖)(六)
4 (唐高祖)(六)
5 (後趙中書太原王度)(六)
6 (蔡謨)(六)
7 (顏延之)(六)
8 (蕭摹之)(六)
9 (周朗)(六)
10 (虞愿)(六)
11 (張普濟)(六)
12 (李瑒)(六)
13 (劉晝)(六)
14 (陽衒之)(六)
之三
敘列代王臣滯惑解
下
15 (荀濟)(七)
16 (章仇子陀)(七)
17 (衛元嵩)(七)
18 (劉慧琳)(七)
19 (范縝)(七)
20 (顧歡)(七)
21 (邢子才)(七)
22 (高道讓)(七)
23 (李公緒)(七)
24 (盧思道)(七)
25 (傅奕)(七)
之四
6 擊像焚經坑僧詔(魏太武帝)(八)
7 周滅佛法集道俗議事(周武帝)(八)
8 二教論(道安)(八)
1 歸宗顯本
2 儒道昇降
3 君為教主
4 詰驗形神
5 仙異涅槃
6 道仙優劣
7 孔老非佛
8 釋異道流
9 服法非老
10 明典真偽
11 教旨通局
12 依法除疑
之五
9 笑道論(甄鸞)(九)
1 造立天地
2 年號差舛者
3 元為天人者
4 四結土為人者
5 明五佛並興者
6 五練生尸者
7 觀音侍道者
8 佛生西陰者
9 日月周徑者
10 崑崙飛浮者
11 法道天置官者
12 稱南無佛者
13 鳥跡前文者
14 張騫取經者
15 日月普集者
16 大上尊貴者
17 五穀為刳命之鑿者
18 老子作佛者
19 勅瞿曇遣使者
20 以酒脯事邪求道者
21 佛邪亂政者
22 樹木聞誡枯死者
23 起禮北方為始者
24 害親求道者
25 延生符者
26 椿與劫齊者
27 隨劫生死者
28 服丹成金色者
29 偷改佛經為道經者
30 偷佛經因果者
31 道經未出言出者
32 五億重天者
33 道士出入儀式
34 道士奉佛者
35 道士合氣法
36 諸子為道書者
之六
10 周祖癈二教已更立通道觀詔(周文帝宇文邕)(一〇)
11 周祖平齊召僧敘癈立抗拒事(惠遠)(一〇)
12 周高祖巡鄴除殄佛法有前僧任道林上表請開法事(道林)(一〇)
13 周天元立有上事者對衛元嵩(王明廣)(一〇)
之七
14 太史令朝散大夫臣傅奕上減省寺塔廢僧尼事(傅奕)(一一)
15 (唐廢省佛僧箴)(法琳)(一一)
16 (唐破邪論)(法琳)(一一)
之八
17 決對傅奕廢佛法僧事并表(明槩)(一二)
之九
18 辯正論十喻九箴篇(法琳)(一三)
十喻篇上
外一異曰
內一喻曰
外二異曰
內二喻曰
外三異曰
內三喻曰
外四異曰
內四喻曰
外五異曰
內五喻曰
外六異曰
內六喻曰
外七異曰
內七喻曰
外八異曰
內八喻曰
外九異曰
內九喻曰
外十異曰
內十喻曰
內十喻答外十異
1 外從生左右異
內從生有勝劣
2 外教門生滅異
內立教有淺深
3 外方位東西異
3 內德位有高卑
4 外適化華夷異
內化緣有廣狹
5 外稟生夭壽異
5 內壽夭有延促
6 外從生前後異
內化迹有先後
7 外遷神返寂異
內遷謝有顯晦
8 外賢聖相好異
內相好有多少
9 外中表威儀異
內威儀有同異
10 外設規逆順異
內法門有漸頓
九箴篇下
1 內周世無機指
2 內建造像塔指
3 內威儀器服指
4 內棄耕分衛指
5 內教為治本指
6 內箴忠孝無違指
7 內三寶無翻指
8 內異方同制
9 內老身非佛指
之十
19 內德論(李師政)(一四)
1 辯惑篇
2 通命篇
3 空有篇
序
佛德篇目錄
3 佛德篇
之初
1 (佛釋迦文菩薩等像讚)(支道林)(一五)
釋迦文佛像讚
阿彌陀佛像讚
諸菩薩讚十一首
文殊師利讚
彌勒讚
維摩詰讚
善思菩薩讚
不二入菩薩讚
法作菩薩讚
首閈菩薩讚
不眴菩薩讚
善宿菩薩讚
善多菩薩讚
首立菩薩讚
月光童子讚
2 佛影銘(慧遠)(一五)
晉襄陽丈六金像讚序
文殊像讚
文殊像讚
3 佛影銘(謝靈運)(一五)
佛讚
范特進書
答范特進書送佛讚
和范特進祇洹像讚
佛讚
菩薩讚
緣覺聲聞合讚
無量壽頌
維摩詰經中十譬讚八首
聚沫泡合
焰
芭蕉
幻
夢
影響合
浮雲
電
4 佛記序(沈約)(一五)
5 略列大唐育王古塔歷并佛像經法神瑞迹(道宣)(一五)
6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詔(梁武帝)(一五)
7 菩提樹頌(蕭綱)(一五)
上菩提樹頌啟
菩提樹頌并序
8 唱導文(蕭綱)(一五)
9 禮佛發願文(王僧儒)(一五)
懺悔禮佛文
初夜文
之二
10 謝述佛法事書啟(梁簡文帝)(一六)
奉阿育王寺錢啟
謝勅苦行像并佛跡等啟
謝勅參迎佛啟
答勅聽從舍利入殿禮拜啟
謝勅賚銅供造善覺寺塔露盤啟
謝勅使入光嚴殿禮拜啟
謝勅使監善覺寺起剎啟
謝御幸善覺寺看剎啟并答
謝勅賚錢并白檀香充法會啟
謝勅賚柏剎柱并銅萬斤啟
千佛願文
為人造丈八夾紵金薄像疏
與僧正教
與廣信侯書
與慧琰法師書
答湘東王書
11 寺剎佛塔諸銘頌(沈約等)(一六)
南齊僕射王奐枳園寺剎下石記
齊竟陵王題佛光文
彌陀佛銘
瑞石像銘
釋迦文佛像銘
千佛頌
彌勒贊
繡像題贊
光宅寺剎下銘并序
栖禪精舍銘
之三
12 (隋國立舍利塔詔)(隋高祖)(一七)
13 舍利感應記(王邵)(一七)
14 慶舍利感應表并答(一七)
序
法義篇目錄
4 法義篇
之一
1 釋疑論(戴安)(一八)
2 與遠法師書(戴安)(一八)
與遠法師書
遠法師答
3 難釋疑論(道祖)(一八)
4 重與遠法師書(戴安)(一八)
重與遠法師書
釋疑論答周居士難
周居士書
遠法師書
答遠法師書
5 報應問(何承天)(一八)
報應問
答何承天
6 (辯宗論)(謝靈運)(一八)
辯宗論諸道人王衛軍問答
慧驎演僧維問
答綱琳二法師
答綱公難
答琳公難
王衛軍問
王弘敬謂答王衛軍問
王衛軍重答書
竺道生答王衛軍書
7 (述佛法諸深義)(姚興)(一八)
與安成侯嵩書
通三世論
什法師答
通聖人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通三世
通一切諸法空
安成侯姚嵩表
難上通聖人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難通一切諸法皆空
姚興答
安成侯嵩重表
8 析疑論(慧淨)(一八)
之二
9 內典序(沈約)(一九)
10 南齊皇太子解講疏(沈約)(一九)
11 齊竟陵王發講疏(沈約)(一九)
12 竟陵王解講疏(沈約)(一九)
竟陵王解講疏
又竟陵王解講疏
13 與荊州隱士劉虬書(竟陵王)(一九)
14 (請梁祖講金宇波若啟)(梁皇子綱)(一九)
請御講啟
重啟請御講
又啟請御講
謝上降為開講啟
啟奉請上開講
啟謝上降為開講
15 御講波若經序一(陸雲)(一九)
16 (敘御講般若義)(蕭子顯)(一九)
御講金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序
發般若經題論義
17 (謝御講波若竟啟)(梁皇太子)(一九)
主上垂為開講日參承
答謝開講般若啟敕
之三
18 (上大法頌)(梁皇太子)(二〇)
上大法頌表
大法頌
19 (上太子玄圃講頌)(晉安王綱)(二〇)
上皇太子玄圃講頌啟
皇太子令答
玄圃園講頌
20 為亮法師製涅槃經疏序(梁武帝)(二〇)
21 梁簡文帝法寶聯璧序(湘東王繹)(二〇)
22 莊嚴旻法師成實論義疏序(梁皇太子綱)(二〇)
23 內典碑銘集序(梁元帝)(二〇)
24 (禪林妙記集序)(玄則)(二〇)
敘佛緣起
禪林妙記前集序
禪林妙記後集序
25 法苑珠林序(李儼)(二〇)
之四
26 答雲法師請開講書(二一)
釋法雲啟
答雲法師書
27 謝勅齎水犀如意啟(二一)
28 令旨解二諦義(二一)
29 (南㵎寺釋慧超論諮二諦義)(二一)
30 (晉安王蕭綱諮二諦義旨)(二一)
31 (招提寺釋慧琰諮二諦義)(二一)
32 (栖玄寺釋雲宗諮二諦義)(二一)
33 (中郎王規諮二諦義旨)(二一)
34 (靈根寺釋僧遷諮二諦義)(二一)
35 (羅平侯蕭正立諮二諦義旨)(二一)
36 (衡山侯蕭恭諮二諦義旨)(二一)
37 (中興寺僧懷諮二諦義)(二一)
38 (始興王第四男蕭映諮二諦義旨)(二一)
39 (吳平王世子蕭勵諮二諦義旨)(二一)
40 (宋熙寺釋慧令諮二諦義)(二一)
41 (始興王第五男蕭曄諮二諦義旨)(二一)
42 (興皇寺釋法宣諮二諦義)(二一)
43 (程鄉侯蕭祇諮二諦義旨)(二一)
44 (光宅寺釋法雲諮二諦義)(二一)
45 (靈根寺釋慧令諮二諦義)(二一)
46 (湘宮寺釋慧興諮二諦義)(二一)
47 (莊嚴寺釋僧旻諮二諦義)(二一)
48 (宣武寺釋法寵諮二諦義)(二一)
49 (建業寺釋僧愍諮二諦義)(二一)
50 (光宅寺釋敬脫諮二諦義)(二一)
51 令旨解法身義(二一)
52 (招提寺釋慧琰諮法身義)(二一)
53 (光宅寺釋法雲諮法身義)(二一)
54 (莊嚴寺釋僧旻諮法身義)(二一)
55 (宣武寺釋法寵諮法身義)(二一)
56 (靈根寺釋慧令諮法身義)(二一)
57 (靈味寺釋靜安諮法身義)(二一)
58 謝勅賚看講啟(梁昭明太子)(二一)
59 謝勅參解講啟(二一)
60 謝勅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二一)
61 謝勅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二一)
62 答廣信侯書(二一)
63 與廣信侯書(二一)
64 (廣信侯蕭映答王心要)(二一)
之五
65 佛知不異眾生知義(沈約)(二二)
66 六道相續作佛義(沈約)(二二)
67 因緣義(沈約)(二二)
68 論形神(沈約)(二二)
69 神不滅論(沈約)(二二)
70 難范縝神滅論(沈約)(二二)
71-72 因緣無性論 性法自然論
因緣無性論序
72 性法自然論(朱世卿)(二二)
71 因緣無性論(真觀)(二二)
73 齊三部一切經願文(魏收)(二二)
74 周經藏願文(王褒)(二二)
75 寶臺經藏願文(隋煬帝)(二二)
請御制經序表
勅答玄奘法師前表
76 三藏聖教序(唐太宗)(二二)
謝勅齎經序啟
勅答謝啟
77 皇太子臣治述聖記三藏經序(皇太子治)(二二)
皇太子答沙門玄奘謝聖教序書
78 金剛般若經注序(褚亮)(二二)
79 金剛般若經集註序(李儼)(二二)
80 與翻經大德等書(柳宣)(二二)
答博士柳宣
重請三藏聖教序啟
謝皇太子聖教序述啟
序
僧行篇目錄
5 僧行篇
之初
(一)諸僧誄行狀
1 道士支曇諦誄(丘道護)(二三)
2 鳩摩羅什法師誄(僧肇)(二三)
3 武丘法綱法師誄(慧琳)(二三)
4 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誄(慧琳)(二三)
5 曇隆法師誄(謝靈運)(二三)
6 廬山慧遠法師誄(謝靈運)(二三)
7 若邪山敬法師誄(張暢)(二三)
8 新安寺釋玄運法師誄(慧林)(二三)
9 南齊安樂寺律師智稱法師行狀(二三)
10 廬山香鑪峯寺景法師行狀(虞羲)(二三)
11 南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沈淨)(二三)
之二
二之一
12 沙汰僧徒詔(宋武帝)(二四)
13 褒揚僧德詔(元魏孝文帝)(二四)
帝以僧顯為沙門都統詔
帝立僧尼制詔
帝聽諸法師一月三入殿詔
帝令諸州眾僧安居講說詔
贈徐州僧統并設齋詔
歲施道人應統帛詔
帝為慧紀法師亡施帛設齋詔
14 述僧中食論(沈約)(二四)
15 述僧設會論(沈約)(二四)
16 議沙汰釋李詔并啟(北齊文宣帝)(二四)
臣樊孝謙謹奉詔
17 弔道澄法師亡書(梁簡文帝)(二四)
18 與東陽盛法師書(王筠)(二四)
19 與汝南周顒書(智林)(二四)
20 與舉法師書(劉孝標)(二四)
21 與皎法師書并答(王曼穎)(二四)
晈法師答
22 弔震法師亡書(劉之遴)(二四)
23 與震兄李敬朏書(劉之遴)(二四)
24 弔僧正京法師亡書(劉之遴)(二四)
25 東陽金華山栖志(劉孝標)(二四)
26 與徐僕射領軍述役僧書(真觀)(二四)
27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徐陵)(二四)
28 諫周祖沙汰僧表(曇積)(二四)
29 戴逵貽書與仙城禪師命禪師座下(二四)
30 幽林沙門釋惠命詶書濟北戴先生(二四)
31 弔延法師亡書(薛道衡)(二四)
之三
二之二
32 福田論(彥琮)(二五)
33 問出家損益詔并答(唐高祖)(二五)
34 出沙汰佛道詔(唐高祖)(二五)
35 令道士在僧前詔并表(唐太宗)(二五)
36 (議沙門敬三大詔)(唐高宗)(二五)
今上制沙門等致拜君親勅
大莊嚴寺僧威秀等上沙門不合拜俗表
西明寺僧道宣等上雍州牧沛王論沙門不應拜俗啟
西明寺僧道宣等上榮國夫人楊氏請論沙門不合拜俗啟
西明寺僧道宣等序佛教隆替事簡諸宰輔等狀
中臺司禮太常伯隴西王博叉大夫孔志約等議
司元議一首
司戎議一首
司刑太常伯劉祥道
議沙門兼拜狀合三首
左威衛長史崔安都錄事沈玄明等議狀
右清道衛長史李洽等議狀
長安縣令張松壽議狀
中臺司禮太常伯隴西王博叉執議狀奏
今上停沙門拜君詔
京邑老人程士顆等上請表
西明寺僧道宣等上榮國夫人楊氏請論拜事啟
大莊嚴寺僧威秀等上請表
玉華宮寺譯經沙門靜邁等上拜父母有損表
襄州禪居寺僧崇拔上請父母同君上不令出家人致拜表
沙門不應拜俗總論
序
6 慈濟篇
1 究竟慈悲論(沈約)(二六)
2 與何胤書(周顒)(二六)
3 斷殺絕宗廟犧牲詔(梁武帝)(二六)
4 齊光祿顏之推誡殺訓(顏之推)(二六)
5 斷酒肉文(梁武帝)(二六)
序
7 誡功篇
1 與隱士劉遺民等書(二七)
2 與蕭諮議等書(二七)
3 答湘東王書(二七)
4 與梁朝士書(二七)
5 與瑗律師書(二七)
瑗律師答
7 隋煬帝於天台山顗禪師所受菩薩戒文(二七)
8 天台智者禪師與煬帝書(二七)
統略淨住子淨行法門序
9 淨住子淨行法(二七)
1 皇覺辨德門
辨德門頌
2 開物歸信門
歸信門頌
3 滌除三業門
懺悔三業門頌
4 修理六根門
清淨六根門頌
5 生老病死門
生老病死門頌
6 剋責身心門
剋責心行門頌
7 檢覆三業門
檢校行業門頌
8 訶詰四大門
呵詰四大門頌
9 出家順善門
出家生善門頌
10 在家從惡門
在家男女惡門頌
11 沈冥地獄門
地獄門頌
12 出家懷道門
出家懷惡門頌
13 在家懷善門
在家勸善門頌
14 三界內苦門
三界內苦門頌
15 出三界外樂門
三界外樂門頌
16 斷絕疑惑門
斷疑惑門頌
17 十種慚愧門
慚愧門頌
18 極大慚愧門
極大慚愧門頌
19 善友勸獎門
善友勸獎門頌
20 戒法攝生門
戒門頌
21 自慶畢故止新門
自慶畢故不造新頌
22 大忍惡對門
大忍門頌
23 緣境無礙門
無礙門頌
24 一志努力門
努力門頌
25 禮舍利寶塔門
禮舍利像塔門頌
26 敬重正法門
法門頌
27 奉養僧田門
僧門頌
28 勸請僧進門
勸請門頌
29 隨喜萬善門
隨喜門頌
30 迴向佛道門
迴向門頌
31 發願莊嚴門
發願門頌
序
8 啟福篇
1 (北代南晉前秦前燕後秦帝與太山朗法師書)(二八)
北代魏天子招拔珪書
晉天子司馬昌明書
秦天子符堅書
燕天子慕容垂書
南燕天子慕容德書
秦天子姚興書
2 與林法師書(王洽)(二八)
3 南齊皇太子禮佛願疏(沈約)(二八)
4 捨身願疏(沈約)(二八)
5 南齊南郡王捨身疏(沈約)(二八)
6 (依諸經中行懺悔願文)(梁高祖)(二八)
7 千僧會願文(沈約)(二八)
8 四月八日度人出家願文(梁簡文)(二八)
9 八關齋制序(梁簡文)(二八)
10 為人作造寺疏(梁簡文)(二八)
11 (謝勅賚袈裟啟)(梁簡文)(二八)
謝勅賚納袈裟
謝賚袈裟啟
謝勅賚袈裟啟
12 請為諸寺檀越疏(梁簡文)(二八)
13 設無礙福會教(蕭綸)(二八)
14 答湘東王書(梁簡文)(二八)
15 與琰法師書(梁簡文)(二八)
16 與劉智藏書(梁元帝)(二八)
17 與約法師書(沈約)(二八)
18 與印闍梨書(劉之遴)(二八)
19 與雲僧正書(王筠)(二八)
20 與長沙王別書(王筠)(二八)
21 答雲法師書(劉孝綽)(二八)
22 遼陽山寺願文(盧思道)(二八)
23 北齊武成帝以三臺宮為大興聖寺詔(魏收)(二八)
24 後周明帝修起寺詔(二八)
25 隋文帝為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處立寺建碑詔(李德林)(二八)
26 隋高祖於相州戰場立寺詔(二八)
27 隋煬帝行道度人天下勅(二八)
28 唐太宗於行陣所立七寺詔(二八)
29 唐太宗為戰亡人設齋行道詔(二八)
30 唐太宗度僧於天下詔(二八)
32 唐太宗斷賣佛像勅(二八)
33 與暹律事師等書(褚亮)(二八)
34 造興聖寺詔(二八)
35 為太穆皇后追福願文(二八)
36 大周二教鍾銘(二八)
37 大唐興善寺鍾銘(二八)
38 京師西明寺鍾銘(二八)
序
9 悔罪篇
1 謝勅為建涅槃懺啟(梁簡文)(二八)
2 六根懺文(梁簡文)(二八)
3 悔高慢文(梁簡文)(二八)
4 懺悔文(沈約)(二八)
5 群臣請隋陳武帝懺文(江總)(二八)
6 (梁陳皇帝依經悔過文)(二八)
摩訶波若懺文
金剛波若懺文
勝天王般若懺文
妙法蓮華經懺文
金光明懺文
大通方廣懺文
虛空藏菩薩懺文
方等陀羅尼齋懺文
藥師齋懺文
娑羅齋懺文
無礙會捨身懺文
序
10 歸統篇
上
1 淨業賦(二九)
2 孝思賦(二九)
3 遊七山寺賦(二九)
4 宿山寺賦(二九)
5 鹿苑賦(二九)
6 大乘賦(二九)
7 詳玄賦(二九)
8 玄圃園講賦(二九)
9 夢賦(真觀)(二九)
10 傷愛子賦(二九)
11 無為論(二九)
12 (伐魔詔井書檄文)(懿法師)(二九)
伐魔詔并序
序
伐魔詔
慰勞魔書
檄魔文
魔主報檄
破魔露布文
平魔赦文
13 平心露布文(二九)
下
14 四月八日讚佛詩(三〇)
15 (晉沙門支遁詠懷大德禪思山居詩)(三〇)
詠八日詩三首
五月長齋詩
八關齋詩序
八關齋詩三首
詠懷詩五首
述懷詩二首
詠大德詩
詠禪思道人
詠山居
16 念佛三昧詩集序(三〇)
17 念佛三昧四言(三〇)
薩陀波倫讚
薩陀波倫入山求法讚
薩陀波倫始悟欲供養大師讚
曇無竭菩薩讚
諸佛讚
18 法樂辭十二章(三〇)
栖玄寺聽講畢遊邸園共七韻應司徒教
19 述三教詩(三〇)
20 梁昭明太子開善寺法會(三〇)
21 簡文望同泰寺浮圖(三〇)
王訓奉和
王臺卿奉和
庾信奉和
簡文夜望浮圖上相輪
22 簡文賦詠五陰識支(三〇)
23 劉綽賦詠百論捨罪福(三〇)
24 簡文蒙華林戒(三〇)
25 簡文蒙預懺直疏并和五首(三〇)
梁武帝和
王筠應詔并序
26 昭明太子講席將訖賦三十韻(三〇)
27 簡文旦出興業寺講(三〇)
28 梁元帝和劉尚書侍五明集(三〇)
29 昭明太子鍾山解講(三〇)
蕭子顯奉和
劉孝綽和
劉孝儀奉和
30 八關齋夜賦四城門更作四首(三〇)
庾集五
第一賦韻
東城門病
南城門老
西城門死
北城門沙門
第二賦韻
東城門病
南城門老
西城門死
北城門沙門
第三賦韻
東城門病
南城門老
西城門死
北城門沙門
第四賦韻
東城門病
南城門老
西城門死
北城門沙門
正月八日然燈
31 簡文遊光宅(三〇)
32 梁簡文帝被幽述志詩(三〇)
梁簡文自序
又為連珠三首
又為詩曰
33 宋謝靈運臨終詩(三〇)
34 沈隱侯臨終表(三〇)
35 陳沙門釋智愷臨終詩(三〇)
37 (陳尚書令江總遊攝山寺詩)(三〇)
陳江總入攝山栖霞寺一首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界德施山齋三宿決定罪福懺悔
五言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簡徐祭酒周尚書并同遊群彥江令公
徐孝克仰同令君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六韻
陳主同江僕射遊攝山棲霞寺
遊攝山棲霞寺
38 (陳江令遊武屈山寺詩)(三〇)
靜臥栖霞寺房望徐祭酒
徐祭酒孝克仰和令君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
陳江令往虎窟山寺
治中王冏奉和
記室參軍陸奉和
前臣刑獄參軍孔燾
州民前史刑獄參軍王臺卿
西曹書佐鮑至從駕虎窟山寺
36 (陳何處士遊山寺并雜詩)(三〇)
陳從事何處士春日從將軍遊山寺
別才法師於湘還郢北三首
敬詶解法師所贈
通士人篇
陳沈炯從遊天中天寺
同庾中庶肩吾周處士弘讓遊明慶寺
39 從駕經大慈照寺詩序(三〇)
40 五苦詩(三〇)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離
五盛陰附
41 遊明慶寺詩(三〇)
42 (陳張君祖雜詩)(三〇)
詠懷詩
贈沙門竺法頵
道樹經讚
三昧經讚
詩序
張君祖
庾僧淵答
43 煬帝謁方山靈巖寺(三〇)
奉和方山靈巖寺應教
44 正月十五日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三〇)
奉和通衢建燈應教
捨舟登陸示慧日道場玉清玄壇德眾
45 隋著作王胄臥疾閩越述淨名意(三〇)
46 薛道衡展敬上鳳林寺(三〇)
47 梁開善寺藏法師奉和武帝三教詩(三〇)
48 太宗文皇帝謁并州興國寺二首(三〇)
文帝詠佛殿前幡
49 常州弘善寺宣法師三首 (三〇)
竺佛圖澄
釋僧肇
50 秋日遊東山寺尋殊曇二法師(三〇)
51 帝謁大慈恩寺一首并和(三〇)
大慈恩寺沙門和
支持我们
返回藏经
Toggle Sidebar
1 歸正篇
廣弘明集
第一
1 歸正篇
繁
廣弘明集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