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
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
义净因翻译无著菩萨《般若颂释》完毕,详究这位大士所判定的九种譬喻,可谓文辞深奥、义理玄妙简约,若非临近极喜地的圣者,谁能显发如此明慧?西域传统称:无著菩萨昔日在睹史多天弥勒尊前,亲受此八十颂,开启般若法门枢要、契合瑜伽宗义,阐明唯识妙理,遂使教法流布印度,如金乌之光照耀扶桑;义理阐扬于中土,似玉兔之辉映照雪山。然《能断金刚经》在西方有多种注解,考其源流,此颂最早问世,即由世亲大士亲自作注。此颂虽已在汉地译出,然义理尚有未明,故重新核验讲筵,详究其奥妙,契合释意,再译本经。世亲菩萨又作《般若七门义释》,那烂陀寺广传其论,但因义理幽玄,探求者难测堂奥。有师子月法师造论解释,另有东印度博学居士月官,遍查诸家亦作义释。此等注解无不契合三性之理,与中观派立异。另有别解唯依龙树宗风,未会通瑜伽学说。瑜伽宗主张真谛有而俗谛无,以三性为根本;中观派认为真谛无而俗谛有,实以二谛为先导。般若大义,兼含两宗意趣,致使东土形成南北分宗,西方教义判分有空。既知分野纲领,理当不相淆杂,各依圣教本怀,实难强行和会。然末后一颂"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因注文隐微,恐研习者尚存疑惑,故借二九事喻,略成十八行释文,冀使晨读可悟,或除心神滞碍;夜光亲承,永绝按剑之疑。此中所列九事,即生死轮回境域。大士洞见星等幻相,故处尘不染。智不滞生死流,若红莲出浊水;悲不住涅槃岸,如白玉沉清渊。为阐释无住涅槃义,申明此九种譬喻而作。
见解如同观星,长久陷入虚妄执着。
心见长夜境,妄执久暗生, 三念初萌动,二分俱消融。
在黑暗中仰望星空,星光清晰可见;白昼时分,星辰虽然存在却隐没不见。
榆树星光映夜辉, 柳枝翠色透晨晖。 千条光芒如绽放, 一朝尽数化尘飞。
论境 道境如翳,妄睹空花。
所见外境皆是障蔽, 虚妄分别见尘染瑕疵, 唯有依凭真实智慧, 方能不见颠倒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