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略註
No. 431-A彌陀略註序
只要一个念头就能生起念佛的心,依靠一尊佛就能见到诸佛,如果不是念佛这个法门的道理,还有什么能胜过它呢?提起一个名号就具足万种功德,得到一句持念就统摄百种修行,如果不是持名念佛这个修行方法,还有什么能超越它呢?在一个方位看见六方世界,接受一种说法就领会所有教法,如果不是弥陀经典的教义,还有什么能如此微妙呢?听到一句话就能进入不退转地,相信一件事就能证得菩提果,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圆满智慧,还有什么能达到这个境界呢?所以我们的世尊从成道到涅槃,只宣讲一佛乘的教法;从华严经到法华经,始终大力弘扬念佛法门。在王舍城对韦提希夫人开示时说道:当下这个心就是佛,这个心就能作佛。当诸佛的法身融入众生心念时,佛身就是众生心的显现;当众生心念佛身时,凡夫心就是诸佛的智慧光明。在祇园精舍告诉舍利弗:持名念佛要以一心一意为根本,往生净土要以三慧三福为宗旨,依报环境以行愿德性为体性,正报身相以菩提功果为尊贵。既然以自性就是弥陀,那么净土也就是唯心所现。心如果污秽恶浊,就是痛苦的娑婆世界;心如果清净善良,就是极乐安养净土;心如果邪见迷惑,就叫做众生;心如果正觉觉悟,就称为诸佛。宝铃组成的法网,覆盖着七菩提宝树;金刚戒律的绳索,连接着八正道阶梯。种种智慧莲花开放在功德水中,实相楼阁耸立于自性空明。法喜之乐奏响在第一义天,觉悟之花飘洒在实际理地。六种灵鸟畅演五根妙法,三种意生行走供养万佛。禅悦滋养慧命,忍辱衣披覆法身。教化之道光明相映,十劫不离当下心念。补处菩萨生生不退,果地功德通达因源。七日精进回归一心,三辈往生晋升九品。这个心这个理,原本与佛相同。十方诸佛交相赞叹,应当相信此经义理不可思议,要知道说法者极为稀有难得。因此莲池大师撰写了疏钞。体悟佛性体解经典,顺应根机契合理体。字字契合本性,法法归于自心。心王作为师父,心所作为弟子。真谛就是声闻,俗谛就是菩萨。始觉融入本觉,是我佛赞叹弥陀。本觉启发始觉,是诸佛赞叹释迦。究竟觉行圆满,叫做佛说经已。周遍无住无着,称作作礼而去。这样注解经典,随处都能显明义理。如此解释经义,皆有文献作为明镜。从庐山慧远大师以来,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德中,没有超过这部著作的。依照这个教法修行,一切行持无不具足。根据这个理体证果,所有果位无不圆满。我续法深受法益,分担灯传报答恩德。随文摘录要点,题名略作注释。使世代弘传,遍及十方世界。从基础学起直至究竟圆满,以后进修证得先行果位。念佛三昧就是念佛念心。净业修行就是净性净土。已经发愿,现在发愿,愿得不动摇的信心而进入不退转地。或是今生,或是来生,生到净土见到无量寿佛而成就无量光明。四色莲花芳香于七宝池,七圣果树林馨香于光焰网。普度一切众生,同游极乐国土。以此真诚语作为开端,特意表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