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海含藏
(105)八海含藏
濟北沙門 師鍊撰
俱舍宗
俱舍宗者。以俱舍論為所依。於月支起者。佛滅後四百年。依迦膩吒王請。五百羅漢造二百卷論。婆娑論是也。又滅後九百年。世親菩薩撰婆娑二百卷深儀。先造三十卷頌。俱舍本頌是也。震旦傳來。唐第二代太宗皇帝御宇。玄奘三藏渡天。瑜伽論唯識論(并)俱舍論渡之。日本傳來。人王三十六代皇極天皇御宇。智通智達二人沙門。賜勅入唐。值玄奘三藏習俱舍宗歸朝。或說。四十四代元正天皇御宇。南都玄眆僧正入唐。此宗初濫觴于扶桑。當時東大寺三井山門學之。
俱舍宗是以《俱舍论》为根本依据的宗派。这一宗派起源于月支地区。佛陀涅槃四百年后,应迦腻吒王的请求,五百罗汉共同造出二百卷论典,这就是《婆沙论》。佛陀涅槃九百年后,世亲菩萨对《婆沙论》二百卷的深奥教义进行阐释,首先撰写了三十卷偈颂,这就是《俱舍本颂》。
传到中国是在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在位时,玄奘三藏前往天竺,将《瑜伽论》《唯识论》以及《俱舍论》带回中土。
传入日本则是在人王第三十六代皇极天皇在位期间,沙门智通、智达二人奉敕入唐,跟随玄奘三藏学习俱舍宗后归国。另有一种说法是在第四十四代元正天皇时期,南都的玄昉僧正入唐求法,使此宗最初在日本兴起。当时东大寺和三井山门的学者都研习此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