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
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中,在瞻波无忧树下,与一万两千零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还有慈氏菩萨等诸位大菩萨,以及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乾闥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等,恭敬地围绕着他听法。佛陀所说的法,开始善妙,中间善妙,最后也善妙,义理深远,清净修行,一切圆满。
那时波罗奈国有一位大国王名叫梵寿,心地纯净仁慈,怜悯一切众生,对待大地上的所有生灵如同自己的孩子。国王出城游览佛寺,来到精舍门前稍作停留。守门人禀告僧众:“梵寿大王现在门外,准备进入寺院。”僧众立即通知执事僧人准备花鬘。执事僧人得知后,打开殿门寻找花鬘却一无所获。忽然看见佛顶上有花鬘,便取下交给上座及其他僧众,一同迎接国王,并将花鬘献给国王。国王接过花鬘戴在头上,不久忽然头痛难忍。国王心想:“为何如此?或许是因为夏日炎热出行才导致这般痛苦。”于是国王即刻向僧众辞别,返回宫中,对近臣说:“我头痛难忍,现在准备沐浴。你们速去准备香汤。”国王脱下所有华服,开始沐浴。一位擅长服侍的宫人为国王洗浴,但长时间沐浴后头痛仍未缓解。国王于是下令召见御医。御医到来后,国王说道:“我因夏日炎热出城游览,途中头痛发作,沐浴后仍未好转。你有何看法?”御医回答:“大王此病因内热所致,可用牛头旃檀涂抹全身。”国王依言涂抹旃檀,却依然无效。日夜煎熬,痛苦不堪,所有御医齐聚王宫,商议道:“此病根源难以揣测,实在令人忧虑。大王如此痛苦,我们有何办法能解除大王的病痛?”议论间,国王有一位妹妹名叫酥钵哩野,心怀菩提,悲悯众生,见国王痛苦不已,惊恐万分,用手抚摸国王头顶说道:“为何如此恐惧,像怯懦之人一般?”国王回答:“酥钵哩野,我现在不知如何能不苦不惧。”妹妹又说:“大王若如此,请前往佛处。佛具大悲,必定救济。”国王答道:“你所言极是。我一时忘记,现在就去。”随即命令重臣速备车马。御车者驾着五百辆车,国王与眷属、大臣一同出城,前往瞻波无忧树下拜见佛陀。途中,遇见一位以砍柴为生的女人,手执柴担,在路边分娩。国王妹妹目睹此景,不忍直视,以手掩面昏倒在地。国王见状,询问妹妹:“为何如此痛苦?告诉我。”王后酥啰逊捺吒思忖后对国王说:“酥钵哩野昏倒,是因为看见路边担柴女人分娩,痛苦万分。她心性慈悲,不忍见此情景,故而如此。”国王听后,对王后说:“此乃宿业所感,无法逃避。”随即命令宫人赐予财物救济那贫苦女子,并让她速速回家。妹妹昏迷不醒,用扇子扇凉后方才苏醒,又说道:“南无佛陀!大王,那贫女太苦,我不忍看。”继续前行,远远望见园林,渐渐接近精舍,国王下车,牵着酥钵哩野的手进入园林。看见佛陀世尊如妙金山,放出的光明胜似千百个太阳。国王一见便放开妹妹的手,袒露右肩,摘下头冠,走到佛前合掌恭敬,绕佛三匝,顶礼佛足,久久伏地不起。这时世尊伸出金色手臂抚摸国王头顶,说道:“起来吧。”国王闻佛敕令,应声而起,刹那间头痛痊愈,身心舒畅,欢喜无比。酥钵哩野与眷属们同坐一处。国王见妹妹面色忧愁,便问:“为何愁苦?”让她向佛请教。妹妹闻言,即刻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仰视佛颜,禀告道:“世尊!大王昨夜头痛剧烈,眷属大臣皆忧心忡忡。因此事,我们一同来拜见世尊。途中见一担柴女子,衣衫褴褛,头发散乱,哭喊着在路边生子。我见此情景惊恐万分,深感女身可厌。世尊!我们如何才能舍弃女身?另外,大王所患头痛,名医无法治愈。如今蒙世尊手摩头顶,须臾间便得安乐。是何因缘?恳请世尊慈悲开示。”
那时世尊听到这些话后,从面部放出大光明,具足各种色彩,照耀无边无量世界,这光明又收回口中。尊者阿难看见佛光普照世界,因佛的威德心生疑惑,便从座位起身,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后对佛说:“世尊!今日有何因缘,放出大光明普照佛土?恳请世尊略为开示。”佛告诉阿难:“在过去世,此城中有位大国王名叫持光,他的王后名叫无忧,国王宠爱的第二位夫人名叫阿努播摩。国境边有个小国,率兵入侵大国王的国土。持光王随即统领象马兵车,带领大臣,奏乐随行出城讨伐。军队中途暂歇时,阿努播摩夫人发觉自己怀孕将产,告知宫女,让内官将此事奏报持光王。内官禀报后,国王当即下令让夫人返回宫中。夫人回宫后难产,便派大臣拶哩迦火速奏报国王。国王听闻,立即乘车返回王宫,到夫人处慰问安抚。见夫人生产痛苦,国王在三宝前焚香洒水,发愿祈祷,将剩余的水赐给夫人饮用。无忧王后心生嫉妒,拉着国王的手说:‘阿努播摩夫人性情癫狂不知羞耻,披发裸体如同鬼神。’国王听后羞愧回避。片刻后,阿努播摩生下太子,身现金色,相貌庄严,福德圆满。她将太子献给国王,国王见后心生欢喜。后来宫女们聚在一起,有人说起无忧王后嫉妒的言语,阿努播摩夫人偶然听闻,立即追问详情。宫女不敢隐瞒如实相告。夫人听后心如刀割,喊道:‘我何曾癫狂!我何曾无耻!’悲愤捶胸昏倒在地。宫女洒水扇风,久久不醒,因而命终。宫女们放声痛哭,国王听见惊问缘由。内官奉命询问守门人,守门人转问宫女:‘为何哭泣?国王急要知道。’宫女哽咽回答:‘因阿努播摩夫人突然去世,所以哭泣,应速禀报国王。’大臣闻讯忧心忡忡,赶到国王面前。国王远远望见知道有灾祸,问道:‘莫非太子或夫人生病?’使者说:‘阿努播摩夫人忽然离世。’国王听闻悲痛欲绝,如树断根般昏倒在地。大臣们洒水在他脸上,许久才苏醒。群臣劝道:‘请大王安心,不要忧伤。宫中嫔妃众多,定能让大王常享欢乐。’国王得到安慰,心情平复。”佛告诉阿难:“从前无忧王后因嫉妒心生恶念,如今是路边担柴的贫女在生产。从前阿努播摩夫人性情慈悲,如今是酥钵哩野。阿难,你怎么想?若人多行贪心嫉妒,后世必得不可爱的大恶果报。”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梵寿王头痛发作,应当在他进入园林时,由住持指派执事僧人取花环迎接国王。当时有位名叫净军的执事僧,年纪尚轻,心念散乱、性情粗暴。他进入殿中找不到其他花环,竟直接从佛像头顶取下花环献给国王。国王接受后戴在头上,顷刻间头痛加剧,使得群臣眷属都陷入忧愁苦恼。国王听闻佛陀开示因果真实不虚,当即印证道:确实如此。
那时有一位菩萨名叫大意,在大众中从座位起身,袒露右肩,双手合十向佛说道:世尊!如果有众生将常住的钱物拿来自己使用,会得到什么果报?佛说:此人命终将堕入阿鼻地狱。大意菩萨又向佛说:此人如何救济?如何安慰?以什么为主?那时世尊伸出右手,告诉观自在菩萨:你说你说。你有大悲心真言仪轨,能救度一切众生。如果这众生堕入阿鼻地狱,现在这真言能很好地救济安慰及作他的主宰。观自在菩萨听到这话后,就从座位起身,合掌说道:世尊!请仔细听。我有大悲心陀罗尼,能给一切众生带来广大利益。世尊赞叹道:善哉善哉!我现在仔细听,用大金刚之印来印可。
这时观世音菩萨大菩萨又对世尊说:我这大明陀罗尼,必定能消除一切罪业、一切恶道、一切苦难,还能让众生安住于菩提之道。如今这真言微妙殊胜,如同大宝树,能圆满一切愿望。世尊又说:观世音菩萨!你应当宣说那不可思议广大莲花庄严曼荼罗陀罗尼心咒,使这无上威力的真言能够圆满众生一切愿望。这时观世音菩萨见佛世尊第二次第三次这样请求,便以头顶礼佛足,站立在佛前,宣说这大悲心陀罗尼:
归敬圣者世尊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问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归敬大菩萨摩诃萨摩诃迦卢尼迦。即说咒曰: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萨罗萨罗。迦罗迦罗。枳哩枳哩。俱噜俱噜。摩诃婆耶。三摩提。度那度那。尾度那尾度那。呬哩孕。摩诃尾儞曳。输陀耶输陀耶。萨哩嚩惹敢摩波览波罗尼弥。佛陀耶佛陀耶。摩诃惹拏曩钵啰祢闭。娑嚩贺。
这时,观自在菩萨说完这番话后,大众中有一位名叫师子意的菩萨随即从座位起身,合掌向佛禀告:世尊,如果梵寿王不知那是佛顶的花鬘而误戴,顷刻间尚且感到头痛、遭受极大苦恼。倘若有人明知是佛像、塔庙的常住之物却私自取用,会得到什么果报呢?
佛陀回答:师子意菩萨,善哉善哉!你能问此事。若梵寿王心意清净、深信三宝,因误戴花鬘而现世得头痛之报,好比洁净白衣沾染一滴墨点,众人所见墨迹甚微。但未来世众生若盗用常住三宝之物,犹如将青衣投入墨缸,所获重罪远超其他恶业,无法挽救。
狮子意菩萨,还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有虔诚的信众施舍财物建造寺院塔庙,或是功德佛像,或是供养佛、法、僧三宝,而国王大臣却侵夺僧众的财物供自己使用,导致比丘们生活困苦,威德减弱,修行精进之力衰退,无法持续诵经持戒,这样的过失与前述罪业无异,那些王臣将遭受同等的大罪报应。如果有比丘虽具足信解、辩才与智慧,却热衷亲近国王权贵,贪求财物利养,傲慢自大,破毁戒律。我现在再用比喻说明此事。狮子意菩萨,譬如有人饥饿进食,食物中混有毒药,无论毒药是一两、一分,还是小如芥子,此人吃下必定丧命。出家人也是如此,倚仗王权势力欺诈求取财物,所得供养并非清净如法之食,此人必将遭受恶报。
这时狮子意菩萨对佛陀说:"如果有出家人身披袈裟却妄求财利,傲慢自大,受到王臣敬重供养,应该没有福报利益吧?"佛陀回答:"狮子意菩萨,不要这样说。譬如有人昏迷倒地,需要他人搀扶才能起身;又如大象陷入泥潭,常人无力拉起,必须依靠其他大象协助才能脱困;再如受灌顶的国王,后来失去王位,普通人无力护持,唯有具备威德势力的大臣才能助其复位。狮子意菩萨,我的教法中也是如此。无论如法修行者或不如法者,都是佛弟子,都能成就利益。若生轻视毁谤,怎能获得福报?"
当时在场大众听闻此言,异口同声高呼:"世尊!我们今日蒙佛度脱,无比欢喜,愿一切众生都能圆满所愿。"
佛说:若有人对此陀罗尼正法,或自己书写或请人书写、受持读诵恭敬供养,所获福德最为殊胜。若有人能见此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所传第二法轮大力陀罗尼正法之名,此人便是树立法幢、吹响法螺,深植善根。
这时梵寿王及全体大众生起清净信心,从座而起,合掌向佛立誓:愿我们从今往后永不侵占佛寺塔庙僧众常住之物,乃至一花一果。并在四大城门建造四大寺院,皆以七宝庄严。愿佛明鉴。佛言:诚如所言。应作殊胜功德,远离嫉妒,得证涅槃。
梵寿王发愿后,绕佛三匝,与眷属返回住所,又为百千众生宣说此法,广行布施兴建大寺。时王之妹酥钵哩野优婆夷在后宫为五十万宫女广说妙法,发诚实愿。发愿毕,所有宫女皆转女身成男子。众人见此皆惊叹不已,对陀罗尼法深信奉行,高声赞言:唯佛唯法唯僧,是无上福田,是真皈依。若有人供养受持此陀罗尼,必种佛因,得最胜福。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所有的大菩萨以及天神、人类、阿修罗、乾闥婆、人非人等众生,都满怀欢喜,虔诚信受,随后各自离去。